[1]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基因诊断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 肿瘤基因诊断二代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本地化建设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4, 16(6): 638-649. |
[2] |
安平平, 范茹玉, 周施锦, 叶宣宣, 吴聪. Per基因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4, 16(3): 354-360. |
[3] |
谢晨, 李智, 吕嘉春, 魏宜胜, 彭铁立. LINC0121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2, 14(3): 294-300. |
[4] |
郝苓吉, 张哲, 董训虎. 卵巢癌免疫相关预后模型的构建与验证[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1, 13(5): 511-517. |
[5] |
范阿慧, 张瑞, 周金池, 何阳菘, 樊代明, 赵晓迪, 卢瑗瑗. 基于增强子RNA建立肝细胞癌预后模型[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1, 13(5): 452-457. |
[6] |
袁浩, 钟华戈, 严林海, 唐卫中.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直肠癌STIM1高频突变介导的免疫抵抗模式及其分子机制[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0, 12(5): 566-571. |
[7] |
刘司南, 龙云祥, 高洁, 王铮, 刘昌, 黄启超, 林婷.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RSK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预测价值[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0, 12(4): 441-446. |
[8] |
张静, 游路宽, 胡毅.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Her-2基因表达对胃癌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9, 11(6): 454-460. |
[9] |
余展鹏, 江雁琼.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GOLM1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9, 11(2): 158-162. |
[10] |
王彩玲,王俊生,周静. GS方案一线化疗后替吉奥维持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7, 9(5): 391-394. |
[11] |
帖超男,乔凤伶,冷平,余蓉,张敬建. 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6, 8(4): 262-264. |
[12] |
冯兰云,陈联誉,曲超,王鹏,陈顥,林钧华,陈震,孟志强,刘鲁明. CRs、MMPs、VEGF在胰腺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6, 8(4): 212-216. |
[13] |
潘梅芳,岑洪,谭晓虹,王明月.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Rituximab的耐药机制[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5, 7(3): 182-187. |
[14] |
唐勇,李秀宁,高超, 刘翰楠,王琪. RhoGDI2基因抑制膀胱癌转移涉及基因和信号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5, 7(1): 18-22. |
[15] |
王在国,何润沛,叶振伟,林志强,胡夏荣,赖国威,陈刘镇,邓润枢,梁子君,俞武生,郑惊雷,黄石川,陈建华. 80岁以上高龄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体会[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4, 6(1): 67-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