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排名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截取时间段为2023年1月—2025年4月)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结直肠癌的全球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及归因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练佳韦, 刘颖春, 余红平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4, 16 (1): 1-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4.01.01
    摘要442)   PDF    收藏
    结直肠癌是全球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持续上升,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的经济负担和疾病负担不容忽视。结直肠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且多阶段发生发展的疾病,不同地区和人群中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因素存在差异,通过掌握结直肠癌的流行特点、危险因素及归因疾病负担,有助于根据不同危险因素开展结直肠癌的精准防控。本文就全球及中国的结直肠癌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和归因疾病负担进行综述,以期为结直肠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0—2019年中国肺癌发病死亡趋势分析及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邱海平, 谢晓平, 陈天庆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5): 537-54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5.11
    摘要268)   PDF    收藏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我国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我国肺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提供的中国1990—2019年肺癌的发病与死亡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肺癌发病与死亡趋势的变化,采用Stata 17.0软件建立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肺癌在年龄、时期以及队列因素影响下的变化。 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女性、男性以及总体人群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总体人群发病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值为1.176%,死亡率的AAPC值为0.786%。中国人群发病的年龄效应系数从-152.224升高至229.609,时期效应系数从-16.116上升至22.409,1951年出生队列的效应系数最高为65.753;中国人群死亡的年龄组效应系数由-167.360增至286.438,时期效应系数由-14.792升至21.162,在1951—1956年期间的出生队列,死亡的队列效应最高,效应系数为69.846。结论 1990—2019年中国肺癌总体发病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年龄和时期因素是影响人群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1951—1956年期间出生的队列发病和死亡风险均处于最高水平,应进行重点防治,以减轻肺癌患者的疾病负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8年广西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及疾病负担分析
    周子寒, 李秋林, 余家华, 容敏华, 练佳韦, 麦月姣, 曹骥, 葛莲英, 唐卫中, 余红平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2): 181-19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2.11
    摘要240)   PDF    收藏
    目的 分析2018年广西恶性肿瘤流行情况与疾病负担特征,为广西恶性肿瘤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广西36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8年肿瘤登记数据,计算2018年广西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国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简称中标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简称中标死亡率),分析2018年广西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计算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with premature death,YLLs)等指标,评价2018年广西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结果 2018年广西36个肿瘤登记处共报告新发病例数为55 552例,粗发病率为222.83/10万,中标发病率为182.50/10万;共报告死亡例数为35 001例,粗死亡率为140.40/10万,中标死亡率为110.13/10万。2018年广西恶性肿瘤合计损失的DALYs为519 489.94人年,DALYs率为 2 083.79/10万。肝癌和乳腺癌分别是男性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癌和肺癌所导致的DALYs负担分别位居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DALYs顺位的首位。白血病、女性乳腺癌、肝癌和肺癌分别是儿童(0~14岁)、中青年(15~44岁)、中老年(45~64岁)和老年(65岁及以上)人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城市地区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地区,而农村地区肝癌、子宫颈癌、鼻咽癌和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地区。结论 广西当前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癌、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子宫颈癌等。广西居民恶性肿瘤负担仍严重,恶性肿瘤负担地区差异、性别差异及年龄差异明显,恶性肿瘤防控形势严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从影像学到生物标志物的进展
    何爽, 田金, 龙麟, 赵丽丽, 肖军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4, 16 (1): 120-12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4.01.19
    摘要326)   PDF    收藏
    降低肺癌死亡率最有效的方法是早诊断、早治疗,但目前尚未有理想的肺癌筛查和早诊模式。近年来,为了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延长生存期,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可行、有效的早期诊断策略,并开发了多种早期肺癌风险人群的筛查方法,包括影像学筛查、支气管镜检查、液体活检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本文就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的影像及生物标志物层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肾癌的最新诊疗研究进展
    臧欣贻, 郑军华, 翟炜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4): 375-38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4.03
    摘要274)   PDF    收藏
    肾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肾癌发病隐匿,良恶性及病理类型往往难以鉴别,主要依靠手术治疗,术后有一定复发风险。晚期肾癌主要依赖靶向或免疫药物治疗,其治疗有效率不高,容易出现治疗后耐药。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基因检测等新方法为肾癌精准诊疗提供助力。机器人手术是一种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达到更加微创和精准,术后恢复时间更短的新技术。新型靶向药物、免疫药物、HIF⁃2α抑制剂、益生菌及立体定向放疗等为改善晚期肾癌患者预后提供新的可能性。本文就近年来肾癌的诊疗进展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实践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我表露在鼻咽癌患者述情障碍和恐惧疾病进展中的中介效应分析
    徐永荣, 杨丽, 麻玲霞, 黄遐, 甘洁梅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1): 70-7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11
    摘要96)   PDF    收藏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自我表露在述情障碍与恐惧疾病进展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 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就诊的241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表露量表(the distress disclosure index,DDI)、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恐惧疾病进展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鼻咽癌患者述情障碍、自我表露及恐惧疾病进展的相关性,并对自我表露在述情障碍与恐惧疾病进展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鼻咽癌患者自我表露总得分为(29.39±8.26)分、恐惧疾病进展总得分为(34.51±5.68)分、述情障碍总得分为(54.67±8.91)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述情障碍总分与自我表露总分呈负相关(P<0.001),与恐惧疾病进展总分呈正相关(P<0.001),自我表露与恐惧疾病进展呈负相关(P<0.001);中介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表露在述情障碍与恐惧疾病进展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21.6%)。结论 鼻咽癌患者自我表露意愿较低,述情障碍和恐惧疾病进展亟需改善,述情障碍可以通过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对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心理产生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7年海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
    张旭, 华婧, 范康琼, 苏良苹, 王定彬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1): 45-5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07
    摘要198)   PDF    收藏
    目的 分析2017年海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 收集海南省2017年6个肿瘤登记处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以及人口资料,经数据质量核查后按性别、地区和年龄进行分层,计算发病和死亡粗率、构成比、0~74岁累积率及标化率,并汇总发病和死亡前10位的恶性肿瘤。 结果 2017年海南省肿瘤登记覆盖人口占总人口的23.19%,恶性肿瘤新发病例5 504例,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0~74岁累积率分别为260.71/10万、213.29/10万、207.88/10万、24.32%;恶性肿瘤死亡病例2 585例,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0~74岁累积率分别为122.44/10万、95.27/10万、94.05/10万、11.05%。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均从25~岁年龄组开始上升,并分别于65~岁年龄组和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死亡率均从35~岁年龄组开始上升,并于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但死亡率低于农村地区。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肝癌、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鼻咽癌、食管癌、口腔癌、宫颈癌、甲状腺癌,死亡前10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鼻咽癌、食管癌、脑瘤、喉癌、淋巴瘤、乳腺癌。结论 2017年海南省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递增趋势,且患病人群正逐渐向年轻化发展。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死亡率则反之。肝癌、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等是重点防治癌种,需进一步加强防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心理疗法》解读
    唐丽丽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2): 109-11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2.01
    摘要251)   PDF    收藏
    高质量的肿瘤照护需要以整合理念为基础,将技术干预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才能实现对肿瘤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最大程度改善。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CPOS)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心理疗法》。本文将对该指南的核心内容进行解读,为临床工作中纳入行之有效的症状管理和心理干预提供实用的实践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龚靖杰, 张海波, 杨毅, 曹佳雨, 丁楠, 赵俊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3): 322-32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12
    摘要184)   PDF    收藏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呼吸科、老年肿瘤科住院的205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EORTC QLQ⁃C30 version 3.0中文版以及肺癌补充模块QLQ⁃LC13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以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生活质量量表各领域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在QLQ⁃C30各领域得分中患者社会功能得分最低为66.67(IQR:50.00,83.33)分,疲倦症状得分最高为33.33(IQR:11.11,33.33)分;QLQ⁃LC13各领域得分中患者咳嗽症状得分最高为33.33(IQR:0.00,33.33)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情绪功能以及咳嗽、失眠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是影响情绪功能的因素(P<0.05);家庭经济状况是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状况以及经济困难的影响因素(P<0.05);临床分期是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经济困难、腹泻症状以及手肩疼痛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病程是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吸烟史是总体健康状况、失眠症状、咳嗽症状以及其他部位疼痛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患者虽然较少出现其他疼痛症状,但腹泻症状更严重(P<0.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女性、年轻、家庭条件差、病程较短、临床分期高、无力工作、有吸烟史的患者应给予更多关注,并提供个性化支持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症状群管理研究进展
    尹钰煊, 刘伟, 杨慧, 丁翠平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1): 98-10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16
    摘要168)   PDF    收藏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新药的出现,MM患者的预后有了极大改善,但由于疾病进展和治疗的毒副作用仍存在症状负担大、生活质量差等问题。症状群是指同时存在2个及以上相互关联且同时出现的症状组合,目前症状管理领域已由单一症状管理转变为症状群管理。本文总结了MM患者的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9年广西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及疾病负担分析
    周子寒, 李秋林, 余家华, 容敏华, 曹骥, 葛莲英, 唐卫中, 余红平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4, 16 (1): 6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4.01.11
    摘要362)   PDF    收藏
    目的 分析2019年广西恶性肿瘤流行情况与疾病负担特征,为广西恶性肿瘤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广西56个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2019年肿瘤登记数据,计算2019年广西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国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简称中标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简称中标死亡率),分析2019年广西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计算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等指标,评价2019年广西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结果 2019年广西56个肿瘤登记地区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为71 430例,粗发病率为219.87/10万,中标发病率为172.17/10万;报告恶性肿瘤死亡数为45 485例,粗死亡率为140.01/10万,中标死亡率为105.25/10万。2019年广西全部恶性肿瘤合计损失的DALYs为660 930.15人年,YLLs占 DALYs的 97.4%,DALYs率为2 034.40/10万。2019年广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及DALYs率呈现男性高于女性、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的特点。此外,在广西5个地理区域中,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及DALYs率最高的地区分别是桂北地区、桂南地区和桂西地区。2019年广西恶性肿瘤发病前10位癌种分别是肝癌、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胃癌、鼻咽癌、子宫体癌、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发病数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5.3%;恶性肿瘤死亡前10位癌种分别是肝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女性乳腺癌、子宫颈癌、鼻咽癌、食管癌、白血病和脑癌,死亡数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2.1%。结论 2019年广西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及地区差异。肝癌、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以及鼻咽癌等仍是广西重点防控的恶性肿瘤。此外,甲状腺癌发病顺位上升到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第10位,应重点关注并及早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4, 16 (2): 129-14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4.02.01
    摘要819)   PDF    收藏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标志物在癌症诊断、治疗选择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专家共识旨在全面梳理DNA甲基化标志物的检测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在肿瘤管理中的潜力。此外,本共识将围绕DNA甲基化标志物的定义、临床意义、检测规范、数据处理及其在肿瘤的筛查、辅助诊断、伴随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应用,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和实际临床经验,提出一系列关于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及应用的共识推荐,旨在提升临床医技人员对这一新兴标志物的认识,规范检测流程,促进其在肿瘤诊疗全程中的应用,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高危人群预测模型研究
    张志宏, 崔王飞, 王新正, 曹凌, 张永贞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5): 549-55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5.13
    摘要132)   PDF    收藏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构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预测模型,识别上消化道癌高危群体。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参加山西省阳城县“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中的40~69岁人群,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n=1 997)和验证集(n=852),分别用于模型的训练和验证。采用χ2 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P<0.2的因素进行最优子集变量筛选,选择赤池信息(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最低的变量组合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并建立评分量表。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模型区分度,Hosmer⁃Lemeshow(H⁃L)检验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校准度,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临床适用性。结果 建立基于年龄、性别、吸烟、热烫饮食摄入、肿瘤家族史5项危险因素的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759(95%CI:0.688~0.830)和0.743(95%CI:0.606~0.880),校准曲线结合H⁃L检验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评分模型,分值范围0~27分,分值越高发病风险越高。评分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760(95%CI:0.690~0.829)和0.748(95%CI:0.612~0.884),校准曲线结合H⁃L检验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P>0.05)。DCA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 结论 基于年龄、性别、吸烟、热烫饮食摄入、肿瘤家族史等5个危险因素构成的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高危人群预测模型和评分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上消化道癌人群筛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钟基因Bmal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郭恩慧, 成冰, 冯思琦, 马亭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5): 570-57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5.16
    摘要234)   PDF    收藏
    脑和肌肉组织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的类似蛋白 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protein 1,Bmal1)是生物钟的核心元件之一,常呈现出昼夜节律性表达。Bmal1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复杂多样,目前研究显示Bmal1可以受多种信号通路的正负反馈性调控,通过调控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某些信号通路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抑癌或促癌的作用。此外,Bmal1也可以被表观遗传调控因子调控进而影响其表达。Bmal1的表达会影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针对个性化治疗,Bmal1可以作为直接分子目标确定最佳药物管理时间,从而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本文主要综述Bmal1在不同肿瘤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参皂苷调控非编码RNA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李美乐, 金凯, 唐婷, 郭驹, 赵梓粤, 谢裕安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5): 576-58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5.17
    摘要116)   PDF    收藏
    人参皂苷(Ginsenoside)是人参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肿瘤及增强免疫力等。非编码RNA (non⁃codingRNAs,ncRNAs) 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人参皂苷作为非编码RNA的调控因子,能通过多个生物学过程影响肿瘤细胞恶性表型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围绕人参皂苷调控非编码RNA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蔓荆子黄素通过调控糖代谢重编程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董佳琪, 房涛, 偶勇, 危靖怡, 胡龙泉, 李媛媛, 晁旭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6): 615-62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6.04
    摘要145)   PDF    收藏
    目的 探讨蔓荆子黄素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0.5、1.0、2.0 μmol/L)的蔓荆子黄素处理肝癌细胞SNU⁃368、SNU⁃739及人肝永生化细胞THLE⁃2,采用MTS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蔓荆子黄素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同时选出蔓荆子黄素处理肝癌细胞的适宜浓度。用过表达HIF⁃1α慢病毒及其阴性对照慢病毒感染肝癌细胞SNU⁃368和SNU⁃739,同时用适宜浓度的蔓荆子黄素处理过表达HIF⁃1α的肝癌细胞,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中HIF⁃1α、C⁃MYC和P53的表达情况,通过葡萄糖摄取水平、乳酸生成水平、细胞外培养液pH值和细胞氧耗检测实验分析肝癌细胞糖酵解、氧化磷酸化的情况,采用MTS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 蔓荆子黄素可降低肝癌细胞SNU⁃368和SNU⁃739的增殖能力,且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1.0 μmol/L蔓荆子黄素处理肝癌细胞SNU⁃739和SNU⁃368后,可降低肝癌细胞中的葡萄糖摄取水平和乳酸生成水平(均P<0.01),提高细胞外培养液pH值和细胞氧耗率(均P<0.01),抑制肝癌细胞中HIF⁃1α的表达(均P<0.05)。过表达HIF⁃1α可促进肝癌细胞的糖酵解,抑制氧化磷酸化,增强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均P<0.05),而蔓荆子黄素可以逆转过表达HIF⁃1α对肝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均P<0.05)。结论 蔓荆子黄素可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抑制细胞糖酵解和促进氧化磷酸化,进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促进肿瘤转移的机制研究进展
    杨悦, 王珏, 张春蕾, 郑培永, 宋海燕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2): 230-23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2.18
    摘要167)   PDF    收藏
    肿瘤复发转移是导致癌症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既往被认为是肿瘤微环境中旁观者的中性粒细胞以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的方式,与炎症、免疫以及肿瘤微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且在空间维度上持续性动态变化,共同调控肿瘤增殖、迁移,参与肿瘤转移过程。本文就NETs的形成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理解NETs这一肿瘤转移新机制以及为临床诊疗及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18F-FDG PET/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放疗敏感性
    陈小霞, 蓝颖, 吴能娴, 宋红林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4): 417-422.   DOI: 0.3969/j.issn.1674-5671.2023.04.09
    摘要102)   PDF    收藏
    目的 构建基于18F­FDG PET/CT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并分析其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LACC)放疗敏感性的效能。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8∶2随机划分为训练集(169例)和测试集(43例),采集治疗前的PET/CT图像,手动勾画感兴趣区,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将特征正则化,采用组内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进行组学特征筛选,获得组学特征及其系数加权并计算每个患者的Radscore值,比较放疗敏感组和抵抗组间Radscore值的差异。分别构建PET、CT及PE/CT联合的Logistic regression ( LR ) 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分析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12例LACC患者,抵抗组的Radscore值显著高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PET/CT联合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95%CI:0.832~0.968)、0.754(95%CI:0.569~0.939),预测效能均优于单一的PET或CT模型。DCA曲线显示,与不使用预测模型的情况相比,基于PET/CT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表现出显著的干预获益,在放疗前预测LACC敏感性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益。绘制校准曲线显示,3种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观察值之间的一致性均良好。 结论 基于PET/CT的影像组学模型对LACC放疗敏感性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子宫颈癌化学治疗进展
    吴达莹, 姜瑶, 李贵玲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5): 492-49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5.04
    摘要689)   PDF    收藏
    化学治疗是宫颈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仍然是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近年来,化疗联合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抗体偶联药物治疗是晚期宫颈癌的研究热点。化疗联合PD⁃1单抗±贝伐珠单抗已成为晚期宫颈癌的一线治疗。抗体偶联药物是一种新型的靶向化疗药物,兼顾了传统小分子化疗的杀伤效应及抗体药物的肿瘤靶向性,为晚期宫颈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然而,宫颈癌的化学治疗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包括同步放化疗的方案选择、新辅助化疗与辅助化疗能否带来生存获益、淋巴结阳性患者以及宫颈腺癌患者是否接受辅助化疗等。本文将对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以及晚期宫颈癌的化学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芍药苷抑制子宫内膜癌迁移侵袭及其作用机制
    肖慧, 覃鸿恩, 姚姿羽, 周辉, 马荣河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6): 623-63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6.05
    摘要119)   PDF    收藏
    目的 探讨芍药苷(Paeoniflorin)抑制子宫内膜癌进展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TargetNet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在线数据库预测芍药苷靶基因,利用UALCAN数据库分析芍药苷靶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并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芍药苷靶基因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08和Ishikawa,将子宫内膜癌细胞分成Control组/Vector组(细胞不处理),AURKA组(转染AURKA质粒),芍药苷组,芍药苷+AURKA组(芍药苷处理细胞并转染AURKA质粒)。生物信息学预测芍药苷的靶基因。采用不同浓度芍药苷作用细胞,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芍药苷体内抑制细胞增殖,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抗原(Ki⁃67),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URKA、迁移相关蛋白以及EMT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生物信息学显示AURKA是芍药苷的作用靶点,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临床不良表型有关(P<0.05)。体外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芍药苷可抑制HEC108和Ishikaw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增加LDH活性,抑制Ki⁃67表达(均P<0.05),抑制细胞中迁移相关蛋白(MMP2、MMP9)表达水平以及调控EMT相关蛋白(Vimentin、N⁃cadherin、Snail、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均P<0.05)。芍药苷作用裸鼠后可抑制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增长(均P<0.05)。芍药苷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细胞中AURKA蛋白表达(均P<0.05)。AURKA高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并降低LDH活性(均P<0.05)。芍药苷作用细胞后可抑制AURKA表达,降低细胞活性并提高LDH活性(均P<0.05)。 结论 芍药苷可在体外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在体内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作用机制可能是芍药苷通过下调AURKA表达而抑制子宫内膜癌发展进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1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表达及临床特点分析
    李宁, 丁璐月, 刘炜, 王天有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3): 311-31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10
    摘要204)   PDF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融合基因表达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41例初发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基因检出情况分为融合基因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不同组间的临床特点、完全缓解率、复发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341例ALL患儿融合基因阳性检出率为48.1%(164/341),共检出15种融合基因,包括TEL⁃AML1、KMT2A重排、E2A⁃PBX1、BCR⁃ABL1、MEF2D重排、SIL⁃TAL1等。不同年龄组间融合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KMT2A重排多见于<1岁组,MEF2D重排多见于>10岁组。KMT2A重排+、BCR⁃ABL1+、MEF2D重排+和SIL⁃TAL1+患儿易发生高白细胞血症,且后3类患儿更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KMT2A重排(P<0.001)、BCR⁃ABL1(P=0.001)、MEF2D重排(P=0.001)多见于高危患者。融合基因阳性组基因突变检出率显著低于阴性组(27.9% vs 53.6%,P<0.001)。Ph⁃like基因仅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检出,且以IK6亚型检出率最高,其中40%(8/20)的IK6亚型与BCR⁃ABL1关联。在治疗第33天和第12周评估中,BCR⁃ABL1+ ALL患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esease,MRD)完全缓解率均低于对应时间点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的MRD完全缓解率(均P<0.05)。融合基因阳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1),但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其中KMT2A重排+患者复发率及死亡率均最高。结论 初发ALL患儿因融合基因表达不同其临床特点、治疗缓解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治疗过程中监测MRD是评估危险度分层、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化学治疗:进展、现状与挑战
    刘志铭, 姜洁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5): 485-49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5.03
    摘要771)   PDF    收藏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大多数早期患者预后良好,但晚期复发性患者预后较差,治疗选择有限。化疗是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但随着对子宫内膜癌异质性的理解更加充分,结合分子分型理论,治疗手段不再局限于单纯化疗,联合免疫靶向治疗逐渐成为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未来治疗的主要方向。本文对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化疗,新辅助化疗及联合免疫、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以期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炎症负荷指数在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朱琳, 路宁, 杨琳, 温华, 崔曼莉, 张明鑫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5): 543-54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5.12
    摘要163)   PDF    收藏
    目的 探讨炎症负荷指数(inflammatory burden index,IBI)在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到2022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35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5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IBI在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IBI与结直肠癌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并建立列线图对生存率进行预测。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BI在诊断结直肠癌中具有统计学意义(Z=12.382,P<0.001),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13(95%CI:0.774~0.848),最佳截断点为25.52。IBI在判断结直肠癌预后中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Z=9.473,P<0.001),AUC为0.824(95%CI:0.771~0.869),最佳截断点为33.68。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IBI与术前高CEA以及更差的T分期和N分期相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BI>33.68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3.576,95%CI:3.114~4.138)。列线图模型总体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49(95%CI:0.829~0.868,P<0.001),校准曲线显示其预测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具有良好一致性。结论 IBI>33.68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IBI具有良好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可能作为结直肠癌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扁塑藤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周鑫, 杨进, 陈林, 代文斌, 陈波, 龙晓明, 王威威, 程琪森, 董陶涛, 陈书练, 梁国标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 15 (1): 18-2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03
    摘要98)   PDF    收藏
    目的 探讨扁塑藤素对人膀胱癌HT⁃137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数据库共同预测扁塑藤素的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膀胱癌靶点;通过Venny 2.1.0 平台整合扁塑藤素治疗膀胱癌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平台、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DAVID 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体外培养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SV⁃HUC⁃1和人膀胱癌细胞株HT⁃1376,用0~0.8 μmol/L扁塑藤素处理后,采用CCK⁃8实验、菌落形成实验以及Hoechst⁃PI染色实验检测扁塑藤素对HT⁃137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PARP、PARP以及ME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MEK、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 扁塑藤素的作用靶点有292个,其中与膀胱癌治疗相关的潜在靶点有114个,这些靶点共涉及434种生物过程、54种细胞组分、114种分子功能,主要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132条信号通路。体外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扁塑藤素能显著抑制HT⁃1376细胞的活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均P<0.0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与未加药处理的对照组相比,0.65 μmol/L扁塑藤素处理后HT⁃1376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leaved PARP的表达水平升高,Bcl⁃2和PARP的表达水平降低,ME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MEK、p⁃ERK1/2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均P<0.05)。 结论 扁塑藤素可能通过调控ME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