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防治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防治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双月刊,每逢双月25日出版。
1 征稿范围
本刊聚焦报道肿瘤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与创新进展。常设栏目涵盖专家述评、研究综述、诊疗指南、临床共识、癌情监测、转化医学研究、基础研究、典型病例解析、Meta分析(荟萃分析)、学术争鸣及会议精要等,优先接收原创性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流行病学领域的学术论著。欢迎肿瘤防治领域的科研人员及临床医务工作者、医药院校师生与相关交叉学科的科技人员投稿。
2 投稿和查稿方式
本刊只接受网站投稿。请作者通过本刊网址(www.zgazfz.com)首页的在线投稿系统进行电子化投稿以及查询稿件处理进度。
3 投稿要求
3.1 来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来稿应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图表简明、格式规范、重点突出。
3.2 作者联系方式 来稿请务必提供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联系方式和E-mail地址。
3.3第一作者单位介绍信 来稿须附第一作者单位介绍信,证明稿件内容真实、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和无署名争议等。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
3.4 基金项目 凡属科研基金或科技攻关项目资助的课题论文须注明基金项目的类别及其合同编号,并附相应项目合同的复印件。
4 撰稿基本要求
4.1 医学伦理及知情同意 须遵循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若文章涉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临床试验,作者应说明所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委员会(无论是单位级、地区级或国家级)制定的伦理标准,并说明是否取得了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动物实验应遵守国家关于实验动物“保护规范”的规定,稿件中应提供所用动物的“实验动物合格证号”。
4.2 文题 所有来稿请提供中英文题目,中文文题以不超过30个汉字为宜。要求全面+简洁+醒目+利于检索,体现四要素(研究对象、处理因素、观察指标、研究类型),确切反映论文的主题。不使用非公认的缩略语,尽量不用副标题。
4.3 作者 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稿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来稿请提供所有作者的中英文姓名(英文姓氏字母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姓在前、名在后)、作者单位(具体到科室)、单位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通信作者的电子邮箱。作者中单姓单名者姓与名之间不留空格,各作者之间用空格隔开。作者单位不同时,在作者姓名后的右上角以阿拉伯数字进行标注。文章投稿后任何署名的改变要有全部原作者签名同意改变作者排序的书面材料。
4.4 摘要 述评和综述的中文摘要100~300字,英文摘要500字以内,以第三人称撰写;非结构式摘要,简短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的。病例报告的中文摘要150~250字,英文摘要450字以内,以第三人称撰写;非结构式摘要,简短概述本病例的创新点、临床价值及病例重点等。论著中文摘要为300~500字,英文摘要控制在1000字以内,以第三人称撰写;须附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s)四要素的中英文结构式摘要,内容对译。摘要应是一篇独立的、能高度概括文章内容具有“自明性”的短文。
4.5 关键词 所有文稿应附中英文关键词4~6个,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词表)上所列的词。中英文关键词应对应。关键词选取要全面涵盖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免文章发表后,相关检索因缺乏体现重要内容的关键词而漏检。
4.6 基金项目 文稿如获得研究基金资助,请在文章首页标示出项目类型及合同编号。
4.7 节层与序号 正文中标题层次一般以3级为宜,最多不能超过4级。各级层次一律左顶格编排,如一级用1……;二级用1.1……;三级用1.1.1……。各级标题上不使用括号及参考文献角码。自然段中小标题用⑴、⑵、⑶……接排。
4.8 图表 图表总数量应控制在6个以内。如果图数量过多,可以使用组图或列入附件。稿件采用后须提供数据图的TIF格式文件,分辨率应为300 dpi或以上,总像素应在150万像素或以上,并去除图中所有字符,图中标识另纸标注。图中的标识文字使用英文表述。避免表格、图片内容与文字说明重复。表格和图片的标题应简明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文中出现顺序应为先文字后图表,图表应放在正文出现的位置。
4.8.1 表 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不要使用回车键分行),力求规范、简练、自明,主谓语位置合理。表应插入正文相应位置。表内不设备注栏,如有须说明事项可置于表注中。表内同一指标数据保留的小数位数应相同,数据的单位放在表的右上方或各栏目处。表注中应标注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即统计量(如:t,χ2,F等)和P值,P值应给出具体值,不可全部以P<0.05代替。如用符号作为上角标标在相应数据右上方,须在表注中予以说明。
4.8.2 图 图的下方写上图注、图序号和图题。图中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的标注请参照“表”的方法。大体标本图内应有尺度标记,显微病理照片图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数据图横、纵坐标值需等距(对数坐标轴需体现对数刻度线),坐标系需明确原点值,横纵坐标轴标题、图例等各项信息无缺失、无歧义,横纵坐标原点值均为0时只写1个 0。图需去底纹、去网格线、去外侧框线。如在图中标注统计学意义,可直接在图中给出具体P值,保留小数点后3位;或者标记“*”等符号,并在图注中注明其表达的意思。图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必须与正文一致,为保持图的自明性,缩略语应有注释。
4.9 统计学处理 论文所有数据必须经过正确的统计学处理并在论文相应部位作完整介绍,须写出统计学软件的名称及其版本、数据的类型及其表达形式、所用的统计学方法名称及其选择的依据、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6.650,χ2=6.681, F=8.762等)及尽可能写出P值(如P=0.068);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
4.10 医学名词 医学名词的使用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为准。缩略词首次出现时应先写出中文全称,后在圆括号内写出英文全称和缩略词,以后再出现时直接使用缩略词。尚无统一译名的新名词首次出现时,应在名词后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
4.11 计量单位和数字 按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数字用法按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严格执行。
4.12 参考文献 按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参考文献仅标注和列出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籍或刊物中的有关文献;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论著文献篇数20~40篇,述评和综述40~80篇,其中近5年文献占1/3以上,引用最新、最权威、最符合的文献即可。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3名以上者只列前3名,其后加“等”或“et al”。中国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外国作者姓氏完整拼写,名字保留首字母缩写,姓名全部大写。外文期刊名称使用缩写,缩写方式以PubMed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名称使用全称。书籍需明确具体页码,网络文献需提供网址链接。中文文献著录 DOI 号,英文文献可著录DOI或PMID。参考文献的编号按正文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排列,在文中相关部位文字的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注。文献序号作正文叙述时,用与正文同号的数字并排。作者必须对所引用的文献仔细地与原文核对,因引用错误等引发的纠纷由作者自负其责。参考文献著录Endnote样式见本刊网站“下载中心”。
4.13 利益冲突声明 应明确承诺作者间、作者与审稿人间、与指南/共识中出现的药物或器械厂商之间,是否有利益冲突等。
4.14 致谢 对本文有实质性帮助,但是尚不足列入到作者里的个人或组织。
4.15 作者贡献声明 包括但不限于:(1)提出…概念、基本框架,提出研究方向、设计论文框架;(2)设计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可行性调查分析、实施研究过程;(3)进行实验、对比实验、实验分析;(4)文献调研与整理,确定研究对象范围、收集数据、采集、清洗与分析数据;(5)承担…技术开发、绘制图谱,参与撰写论文、起草论文、修订论文、审核论文。
5 稿件撰写要求
5.1 述评
这类文章在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导向性,通常由编辑部邀请该领域的知名专家撰写。文章应对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归纳和评价,观点应反映学术界的主流趋势。撰写时可以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结合已有研究结果,介绍作者的经验和观点,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支持。
5.2 共识与临床指南
这是一种进行循证决策和实践的重要工具。制定时应基于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的证据,并对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分级。完成后,需按照规范化格式进行撰写和报告(RIGHT清单)。此外,全过程应详细声明和管理参与者的利益冲突。
5.3 原创性论著(包括研究报告、临床调查、简报)
可按前言、资料(对象)与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的结构进行撰写。前言应简要阐明研究设计的背景、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拟达到的目的,可引用文献,以300~500字为宜。研究方法中应明确提出研究类型,研究类型的关键信息也需在摘要和文题中体现。具体内容包括:(1)临床研究或实验研究;(2)前瞻性研究或回顾性研究;(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非随机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结果需与方法一一对应,避免出现评论性语句。讨论中出现的结果必须在前文结果部分有所表述。
5.4 综述(包括meta分析、系统分析)
综述是对某一领域内某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可结合作者的研究结果和观点,进行客观归纳和陈述。应选择目前研究进展较快的主题,不宜选择发展平缓的主题。应尽量选择5年以内的文献进行综述。行文采用第三人称,应避免直接阐述作者的观点。meta分析需严格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分析,有严格的选择与剔除标准,主题选择得当,方法科学严谨。检索数据库遴选全面、具有代表性,文献来源期刊也要进行适当遴选。
5.5 描述性文章(病例报告等)
病例报告应选择在诊治过程中有独特之处,能够为同类病例的临床诊治提供启示的病例;避免仅对罕见病例的简单罗列。病例资料应详尽,涵盖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方法、病理学检查和预后等。特别是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诊断和治疗检查结果,需重点描述。有创新治疗手段也应详细介绍。讨论部分应结合病例的诊治特点进行简要点评,避免进行文献综述。
5.6读者来信
读者来信应针对杂志已刊发内容和杂志工作,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
5.7会议纪要、消息、其他
会议纪要和消息应按照新闻稿的要求撰写,需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6 稿件处理
6.1.一稿两投 为了维护本刊的声誉和读者的利益,来稿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通报作者单位,2年内将拒绝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所撰写的一切文稿。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不属于一稿两投,但作者在投稿时必须注明。
6.2 稿件处理 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及三审制(编辑初审,编辑部主任复审,主编/副主编终审),审稿过程中保护作者稿件的私密权。对稿件处理有不同意见者,作者有权申请复议,并附文字说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进行文字修改、删减,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未修回且未经编辑部同意延期修回,视作自动撤稿。
6.3 稿件处理时限 本刊收到稿件后,3天内发出收稿回执,1个月内发出稿件处理意见;若超过1个月作者未收到稿件处理意见请及时与编辑部联系;若另投他刊,请务必先与本刊联系,否则将视为一稿两投,作退稿处理。
6.4 撤稿 对于存在以下问题的稿件编辑部有权在论文发表后撤稿。(1)已经证实论文存在较严重的不可信、学术不端(包括捏造数据和篡改数据)或者非主观的错误,以至于该论文所报道的发现和结果不可信;(2)论文存在剽窃问题;(3)论文所报道的研究违反医学伦理规范;(4)重复发表。
7 相关费用和优惠政策
7.1 版面费 文稿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支付版面费。
7.2 优惠、奖励政策 本刊开通绿色通道和执行优惠、奖励政策:⑴所有来稿均免收审稿费;⑵优先发表科研基金资助的论著;⑶凡属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论著免收论文发表版面费;⑷发表立项至结题3年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的论著给予适当奖励,其中获国家级科研基金资助的论著奖励1500元,获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的论著奖励1000元。
8 论文著作权转让
来稿录用后,请作者按要求提交所有作者签名的版权转让协议(见本刊网站“下载中心”)。本刊版权属中国医师协会所有,凡在本刊发表的论文即视为作者同意将专有使用权授予版权单位。稿件一经刊登,即酌付稿酬并赠当期杂志1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