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论坛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其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
    唐金海,陈伟贤
    2013 (3):  187-19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01
    摘要 ( 492 )   PDF(443KB) ( 8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手术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应用
    左文述,杨 莉
    2013 (3):  191-19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02
    摘要 ( 405 )   PDF(450KB) ( 6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紫杉类药物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韦长元
    2013 (3):  197-200.  doi:
    摘要 ( 262 )   PDF(358KB) ( 6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广西地区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双暴露相关性肝细胞性肝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
    齐鲁楠, 陈圆圆, 陈祖舜,白 涛,朱 海,彭 涛, 黎乐群
    2013 (3):  201-21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04
    摘要 ( 411 )   PDF(1333KB) ( 729 )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双暴露相关性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染色体遗传学畸变的特点。方法 将32例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HCC的癌组织,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情况分为4个亚组:A组为HBV(+)/AFB1(+)10例;B组为HBV(+)/AFB1(-)10例;C组为 HBV(-)/AFB1(+)6例;D组为HBV(-)/AFB1(-)6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 CGH)检测分析其22对染色体DNA拷贝数的变化。结果 32例HCC样本中,共发现573个染色体畸变区段(chromosomal aberrations,CNAs)。其中 1q、4p、5p、6p、7p、8q、10p、17q、20p、20q 和X主要表现为扩增区段;1p、2q、4q、8p、9p、10q、11q、13q、14q、16p、16q、17p、19p、19q、21q、22q和Y主要表现为缺失区段。同时,共检测出25个染色体发生高频畸变的区段(recurrently altered regions,RARs),其中1q21.1-q44、5p13.2-p15.3、6p12.1-p25.2、7q11.2-q35、8q11.2-q24.3、17q12-q25.2、18q12.3-q22.3和X为高频率扩增区段,而1p31.1-p36.2、2q23.2-q37.2、4q12-q35.2、6q14.1-q26、8p12-p23.2、9p21.1-p24.2、10q21.3-q26.2、13q12.1-q21.1、14q21.3-q32.2、16p12.1-p13.2、16q12.1-q24.1、17p12-p13.3、19p13.1-p13.3、 19q13.2-q13.4、21q21.3-q22.2、22q11.2-q13.2和Y染色体为高频缺失区段。8p12-p23.2缺失的发生率在进展期HCC(TNM分期为Ⅲ~Ⅳ期)中明显高于早期HCC (TNM分期为Ⅰ~Ⅱ期)(P=0.038)。4q12-q35.2、13q12.1-q21.1的缺失及7q21.1-q35的扩增发生率在A组中最高。Cox模型分析结果示:在单因素分析中AFP水平、肿瘤大小、TNM分期、BCLC分期、侵袭与转移的发生、8p12-p23.2的缺失以及19p13.1-p13.3的缺失等为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而在多因素分析中AFP水平、TNM分期以及8p12-p23.2的缺失等为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广西地区HCC染色体遗传学改变具有多样性,其中染色体19p13.1-p13.3的高频缺失可能为广西地区HCC特有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之一。染色体8p12-p23.2的缺失可能为HCC的晚期事件,并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染色体4q12-q35.2、13q12.1-q21.1缺失及7q21.1-q35扩增可能与HBV/AFB1双因素的协同致癌作用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铂类耐药相关基因在卵巢癌顺铂耐药形成过程中表达量的动态变化
    石丽君,于红静,李 力, 王 琪
    2013 (3):  210-21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05
    摘要 ( 638 )   PDF(535KB) ( 788 )  
    目的 了解卵巢癌患者在铂类治疗过程中产生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表达动态变化的情况,为临床预后的预测及个体化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Benjamini-Hochberg(BH)法对源于TCGA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的256例敏感和耐药患者的卵巢癌全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采用DAVID软件中的KEGG模块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通路富集,筛选出P<0.05的通路,对筛选出的通路所包含的基因采用成组t检验找出差异显著的基因(P<0.05)。对筛选出的基因采用COREMINE工具进行文本挖掘,找出与多药耐药及肿瘤耐药存在线性相关的基因,将其与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确定存在差异显著的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筛选出的基因在裸鼠诱导耐药模型不同给药阶段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BH法共筛选出30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10个,下调基因196个。DAVID软件的KEGG模块分别筛选出5条上调及4条下调通路,成组t检验筛选出有差异的基因共37个,其中上调基因18个,下调基因19个。COREMINE工具检索出与多药耐药及肿瘤耐药存在线性相关的上调基因为ITPA、IMPDH2、RPS7、PDE5A和PDE4D,下调基因为GNAS、CFTR、BUB3、PRKDC、RBL2、SMC1A、CALR、CCNE2及CHEK1。生存分析结果提示CALR及PRKDC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CALR和PRKDC基因高表达组的患者生存时间长于低表达组。qRT-PCR检测发现,CALR和PRKDC基因随顺铂注射次数增多,在SKOV3-GFP及SKOV3/DDPⅱ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 CALR与PRKDC基因可能与卵巢癌铂类耐药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且随着耐药的产生,CALR和PRKDC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姜黄素类似物诱导A549细胞自噬和抑制增殖的作用
    徐亚来, 周广舟,夏熙郑, 陈小兵
    2013 (3):  216-22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06
    摘要 ( 474 )   PDF(765KB) ( 548 )  
    目的 初步探究姜黄素类似物Sunwsz08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自噬现象和抑制增殖的作用。方法 选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类似物Sunwsz08作用于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中,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吖啶橙、PI染色药物作用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549细胞内酸性颗粒及细胞死亡情况;MTT法检测Sunwsz08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GFP-LC3自噬定位法观察细胞自噬泡。结果 姜黄素类似物Sunwsz08在16 μmol/L、20 μmol/L及更高浓度时,A549细胞空泡增加,细胞形态明显异常,细胞死亡现象常见。Sunwsz08在8 μmol/L、10 μmol/L浓度时,吖啶橙染色可见明显酸性小泡;PI染色发现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A549细胞死亡现象增加。MTT法检测示姜黄素类似物Sunwsz08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其抑制效果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 姜黄素类似物Sunwsz08可诱导A549细胞自噬并且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端粒酶与卵巢上皮性癌化疗的相关性研究
    张汉英,黎丹戎, 李 力,张 利,王喜文, 曹月华, 曾映琼, 王 洁
    2013 (3):  221-22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07
    摘要 ( 370 )   PDF(524KB) ( 487 )  
    目的 检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对卵巢癌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43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行首次卵巢癌细胞减灭+淋巴结清扫术,采用 TRAP-PCR-银染法测定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RT-PCR法测定hTERT基因的表达;抗生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SP)免疫组化法检测hTERT蛋白的表达。术后予顺铂+环磷酰胺(A组)、顺铂+紫杉醇(B组)、顺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C组)全身化疗6.5(6~8)个疗程,选取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瘤残存、血液CA125水平在正常范围者30例(A组13例,B组11例,C组6例)行二次探查术,术中取原病灶周围组织活检,测定其端粒酶活性、hTERT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随访3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 43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化疗前端粒酶活性的高低与病理类型、病理分级、FIGO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组化疗方案均有下调端粒酶活性的作用,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88.37%、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下调端粒酶hTERT蛋白的表达较明显(P<0.05)。化疗后hTERT蛋白的表达较化疗前明显下调 (P<0.05),但患者5年生存率无明显提高(P>0.05)。 结论 卵巢上皮性癌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具有抑制端粒酶活性的作用,顺铂+紫杉醇化疗后端粒酶活性下调明显,但未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可能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仰卧位计划设计与俯卧位计划设计中肺体积受量的比较
    李 玉,徐慧军,张素静
    2013 (3):  227-23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08
    摘要 ( 343 )   PDF(262KB) ( 523 )  
    目的 比较胸椎棘突部转移肿瘤予仰卧位与俯卧位射波刀计划设计的肺体积受量,为降低正常肺组织的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胸椎棘突部转移肿瘤9例,分别采用仰卧位计划设计与俯卧位计划设计,比较两种计划设计中肺体积受量的变化。结果 仰卧位计划设计与俯卧位计划设计比较,机器跳数多14 862~36 337 MU,肺V5高5.20~7.90 Gy,肺V20高2.61~5.73 Gy。脊髓体积剂量相差-2.21~2.67 Gy,皮肤体积受量相差-3.93~7.85 Gy,食管体积剂量相差0.28~6.39 Gy。结论 俯卧位计划设计比仰卧位计划设计能更好地保护肺组织,提高射线的利用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同期调强放疗靶区变化规律的临床分析
    苏胜发,卢 冰,马 筑,肖跃华,欧阳伟炜,李青松,胡银祥,栗蕙芹
    2013 (3):  231-23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09
    摘要 ( 370 )   PDF(322KB) ( 511 )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过程中肿瘤体积动态变化的情况。方法25 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NSCLC 的患者接受IMRT,分别于放疗前、放疗20 Gy、30 Gy、40 Gy、50.5 Gy、61 Gy 时予以螺旋CT 模拟定位扫描检查,在各次CT 扫描上勾画原发肿瘤(GTV)和纵隔转移淋巴结(GTVnd),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 随放疗剂量的增加,GTV和GTVnd 的体积逐渐缩小,放疗40 Gy 后肿瘤缩小的速度逐渐缓慢,选择放疗40 Gy 时肿瘤体积与放疗前肿瘤体积进行比较,GTV(t=5.019, P=0.000)和GTVnd(t=5.267,P=0.000)体积缩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中位值为分界点,GTV≥101.45 cm3、GTV<101.45 cm3、GTVnd≥50.35 cm3 和GTVnd<50.35 cm3 放疗40 Gy 后肿瘤体积缩小的速度逐渐缓慢,与放疗前肿瘤体积缩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19,P=0.000 ;t=6.491,P=0.000;t=5.449,P=0.000 ;t=7.919,P=0.000)。大体积肿瘤缩小更快、更明显。结论 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放疗40 Gy 后肿瘤体积缩小的速度逐渐缓慢,大体积肿瘤比小体积肿瘤缩小更快、更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复发的相关性
    覃英容,林 源,莫显伟,罗汉传,刘绍平
    2013 (3):  235-23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10
    摘要 ( 442 )   PDF(284KB) ( 539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简称肝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1~2010年在我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个月以上的42例患者进行动态随访、追踪观察。每隔2个月对患者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其中16例出现复发,26例未复发。同期检测1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复发组与未复发组PLC患者术后CD3+、CD4+、CD8+ T淋巴细胞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T淋巴细胞较未复发组低,以复发时最为明显,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延长,复发组的CD4+和CD4+/CD8+的比值逐渐升高,CD8+、CD3+ T淋巴细胞逐渐下降,而未复发组的CD4+、CD3+ T淋巴细胞则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结论 PLC患者术后普遍且比较持续地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动态监测PLC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可作为评估肝癌根治术后预后和潜在复发风险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颅内肿瘤WHO分级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
    邓 腾,曾先捷,许 坚,莫立根
    2013 (3):  239-24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11
    摘要 ( 350 )   PDF(295KB) ( 601 )  
    目的 检测颅内肿瘤患者外周血液细胞免疫功能,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WHO颅内肿瘤分级的关系,为颅内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研究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79例颅内手术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术前外周血液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根据术后病理诊断明确肿瘤WHO分级。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WHO分级的相关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共57例患者,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CD3+、CD4+/CD8+、CD8+、CD16+ CD56 +及CD19+与颅内肿瘤WHO分级无相关(P>0.05),CD4+与颅内肿瘤WHO分级呈低度负相关(r=-0.292,P<0.05)。结论 颅内肿瘤WHO分级与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相关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叶新平,彭 涛,尚丽明,彭 宁,李佳梅,覃 晓,苏智雄
    2013 (3):  242-24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12
    摘要 ( 435 )   PDF(321KB) ( 816 )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70例中晚期HCC患者,其中35例给予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观察组),35例单纯行TACE治疗(对照组)。每4~8周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行肿瘤应答评价,评估临床疗效及索拉非尼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OS分别为14.8个月和8.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TTP分别为10.3个月和5.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用索拉非尼后有27例(77.1%)患者出现毒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HCC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有望成为中晚期HCC的一种治疗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动脉化疗栓塞分别联合经皮微波凝固治疗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疗效观察
    张世杰,马亦龙,康 平,蒙志斌,李志坤,欧盛秋,齐 锋,赵 昌
    2013 (3):  246-24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13
    摘要 ( 409 )   PDF(300KB) ( 556 )  
    目的 评价和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MCT)与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效果。方法 46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接受TACE联合PMCT治疗,20例接受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2个月、3个月分别行动态增强CT复查。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综合治疗后3个月, TACE联合PMCT组的有效率为82.61%,明显高于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的有效率55.00%(P<0.05) 。两组的临床总控制率分别为93.47%、85.00%(P>0.05)。两组发生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PMCT及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均为原发性大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两组毒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前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频彩超检查对腮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刘连凤,李 航
    2013 (3):  250-25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14
    摘要 ( 406 )   PDF(333KB) ( 491 )  
    目的 评价高频彩超检查对腮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彩超对58例腮腺肿块的患者进行检查,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分析、总结腮腺肿块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高频彩超检查对腮腺肿块的总检出率为100%,对腮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2%、68.4%,其中腮腺囊肿诊断符合率为100%。二维超声检查中腮腺良、恶性肿块在形态、边界、边缘和内部回声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腮腺良、恶性肿块血流信号的检出率分别为82.1%、94.7%。以收缩期峰值流速≥23.8 cm/s作为诊断腮腺恶性肿块阈值的标准,脉冲多普勒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7%和71.8%;以阻力指数≥0.68(除混合瘤外)作为诊断腮腺恶性肿块阈值的标准,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3%和85.0%。结论 高频彩超检查对腮腺肿块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均较高,对腮腺肿块的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肿瘤MR检查技术的应用探讨
    郑 菲,王丽娜
    2013 (3):  253-25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15
    摘要 ( 379 )   PDF(295KB) ( 684 )  
    目的 探讨不同成像序列在乳腺肿瘤MR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5例乳腺肿瘤MR受检者进行T2WI、DWI、T1WI动态增强扫描和T1WI延迟扫描,分析各种成像技术的应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本组 75例患者的扫描图像中达到优良的百分比T2WI为93.33%,DWI为18.66%,T1WI动态增强扫描为72.00%,T1WI延迟扫描为97.33%。结论 减少运动伪影,序列优化缩短检查时间,合理应用脂肪抑制技术,对DWI序列b值的正确选择,以及充分应用并行采集技术等均有助于提高乳腺肿瘤MR检查的图像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恶性肿瘤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朱其聪,王亚辉,余书勇
    2013 (3):  256-25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16
    摘要 ( 419 )   PDF(274KB) ( 455 )  
    目的 探讨溶栓、抗凝等常规疗法对恶性肿瘤并发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34例恶性肿瘤并发的DVT患者为观察组,选择34例创伤或手术后并发的DVT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溶栓、抗凝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再通情况和疗效。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再通率、有效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疗法对恶性肿瘤并发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较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研讨
    连台手术术前禁食时间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的影响
    杨彦芳, 莫新少,陈似霞,钟 丽,杨海清
    2013 (3):  259-26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17
    摘要 ( 385 )   PDF(303KB) ( 462 )  
    目的 探讨连台手术术前禁食时间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简称“肝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的影响,为临床上减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将96例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开始时间分为连台组和首台组,其中连台组40例,首台组56例,比较两组术前禁食时间及术前、术后第1日、第3日、第5日、第7日的空腹血糖值。结果 连台组术前禁食时间长于首台组(P<0.01),连台组术后第3日、第5日、第7日的空腹血糖值高于首台组(P<0.01)。结论 连台手术术前禁食时间延长可能是导致肝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应重视对连台手术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术前饮食指导,以减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干预对卵巢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余 丽,黄一华,施贵宁
    2013 (3):  262-26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18
    摘要 ( 475 )   PDF(306KB) ( 1341 )  
    目的 探讨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卵巢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4例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化疗前和化疗后3个月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的整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症状维度和单项问题中疲倦、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下降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卵巢癌化疗患者实施全程系统化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腔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
    曾 珊,李高华, 陈丽君, 吕小红, 黄英凡, 江锦芳
    2013 (3):  266-26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19
    摘要 ( 355 )   PDF(309KB) ( 425 )  
    总结17例胸腔内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通过重视心理护理,加强心脏毒性反应、胸腔置管引流和灌注化疗的护理,密切观察不良反应,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本组患者的胸腔积液均得到有效控制,不良反应较轻,顺利完成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教学
    提高妇科肿瘤临床教学质量的实践探讨
    宋红林,姚德生,莫凌昭,龙 颖
    2013 (3):  268-27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20
    摘要 ( 275 )   PDF(295KB) ( 636 )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及PBL教学法、重视双语教学及对医学影像学的学习和应用等举措,有效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留学生肿瘤外科临床见习带教的体会
    杨华伟,韦 薇
    2013 (3):  270-27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21
    摘要 ( 297 )   PDF(308KB) ( 695 )  
    肿瘤学专业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临床见习是医学生迈向医生成长的必由之路,是衔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实习的桥梁。本文总结我校留学生肿瘤外科临床见习带教的体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FORFIRI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 13突变型结肠癌肝转移1例
    苏 晖,高亚杰,张春霞
    2013 (3):  272-27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22
    摘要 ( 323 )   PDF(350KB) ( 5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发性巨大神经纤维瘤病1例
    周龑擘,李世德
    2013 (3):  274-27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23
    摘要 ( 353 )   PDF(358KB) ( 6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MACC1基因与恶性肿瘤
    周 娜,吴宜林
    2013 (3):  276-27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24
    摘要 ( 390 )   PDF(296KB) ( 918 )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是通过对结肠癌的研究新发现并证实的基因,近年来对MACC1与多种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肾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陈 杰,罗晓玲,张力图
    2013 (3):  280-28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25
    摘要 ( 335 )   PDF(293KB) ( 476 )  
    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晚期和转移性肾癌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生物免疫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第四大模式,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为目前生物免疫治疗中较为成熟和有效的方法,已在肾癌的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近年有关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肾癌的临床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进展
    谢寿梅,谢晓勇
    2013 (3):  284-28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26
    摘要 ( 368 )   PDF(309KB) ( 606 )  
    近年来,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 )日益受到医务人员重视,术后科学规范地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被认为是一种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本文就食管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优势、时机、方法及护理要点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咽癌放疗后继发放射性鼻窦炎进行鼻腔冲洗的进展
    唐忠敏
    2013 (3):  287-28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3.27
    摘要 ( 406 )   PDF(306KB) ( 704 )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存在继发放射性鼻窦炎的风险,鼻腔冲洗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本文就鼻咽癌放疗后继发放射性鼻窦炎进行鼻腔冲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医学.SCI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