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
    敲除GLRX3基因对鼻咽癌细胞生物学的影响
    由金萍,肖 雪,侯 波,赵蔚林,田芳云,周晓莹,莫立根,张 哲,黄光武
    2013 (2):  87-9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01
    摘要 ( 564 )   PDF(501KB) ( 603 )  
    目的 建立稳定敲除GLRX3(glutaredoxin 3) 基因的鼻咽癌细胞株,探索GLRX3基因在鼻咽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构建人GLRX3基因的shRNA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其转染入鼻咽癌细胞株HONE1中,筛选、建立稳定敲除GLRX3基因的HONE1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验证筛选细胞中GLRX3基因的转录水平,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敲除GLRX3基因后鼻咽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及迁移运动能力,评价敲除GLRX3基因后鼻咽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的4个GLRX3 shRNA-pBINNS2质粒载体均可抑制GLRX3基因的转录表达。敲除GLRX3基因的HONE1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及迁移运动能力均降低。结论 敲除GLRX3基因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GLRX3可能是鼻咽癌候选的癌基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内阿霉素干预富集肝癌干细胞的初步研究
    区泳芳,邝晓聪,罗殿中,蔡 捷,陶 璐,陈相宜,佘佐亚,姚金光
    2013 (2):  92-9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02
    摘要 ( 404 )   PDF(383KB) ( 559 )  
    目的 建立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以癌干细胞的耐药特性为建立富集肝癌干细胞的切入点,在机体环境下进行构建体内肝癌干细胞的富集模式。方法 将BEL-7404人肝癌细胞株的细胞悬液注射裸鼠两侧腋窝皮下,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经阿霉素干预后原代取材,分别以单个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悬浮球形成实验,对亲本细胞及经阿霉素干预后的BEL-7404肝癌细胞进行癌干细胞相关细胞学特性的检测。结果 每一代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率为100%,亲本细胞与经体内阿霉素干预后的第一代BEL-7404肝癌细胞的单细胞克隆形成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体内干预第二代细胞的单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明显高于亲本细胞和经干预后的第一代细胞(P<0.05),体内干预第一代细胞平板克隆形成率均明显低于亲本细胞和第二代细胞(P<0.05)。亲本细胞及经体内阿霉素干预后的BEL-7404肝癌细胞在干细胞培养基中培养均未见有细胞悬浮球形成。结论 经低剂量阿霉素体内干预可作为富集肝癌干细胞的手段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甲胎蛋白水平的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在肝癌细胞株中的验证
    黄健旅,梁 毓,刘征涛,罗长志,于 龙,王东阳,李 源,彭 涛
    2013 (2):  95-9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03
    摘要 ( 436 )   PDF(465KB) ( 643 )  
    目的 检测坐落于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基因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rs 12506899、rs 16849384和位于白蛋白(albumin,ALB)基因候选SNP位点rs 7688274 基因型在肝癌细胞株中的分布及其对肝癌细胞株AF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AFP表达阴性的永生化正常肝细胞株HL-7702及AFP表达阳性的肝癌细胞株BEL-7402、BEL-7404、Hep-G2、MHCC-97H、SMMC-7721进行培养,检测其培养液中AFP的水平,提取细胞DNA,以Taq-man MGB探针法进行基因分型,对各组基因型间AFP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rs 16849384 T/T基因型的Hep-G2的AFP水平显著高于C/T基因型的SMMC-7721、HL-7702和BEL-7402(P分别为<0.001、0.001和0.015)。结论 ①坐落于AFP基因的rs 16849384基因型与肝癌细胞株的AFP水平相关;②在肝癌细胞株中,位点rs 16849384 等位基因T为高值等位基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壮族人群microRNA-146a基因多态性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黄琼华, 黄天壬,利基林,王崇科, 韦忠亮,李云西, 张春燕
    2013 (2):  100-10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04
    摘要 ( 483 )   PDF(347KB) ( 793 )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人群microRNA-146a基因rs 2910164位点多态性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选择广西肝癌高发区壮族肝癌患者11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110名,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对microRNA-146a基因rs 2910164位点进行SNP分型,以χ2检验比较microRNA-146a基因rs 2910164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多态基因型与肝癌发生危险性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中microRNA-146a基因rs 2910164位点的CG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CG基因型者患肝癌风险增高(OR=3.473,95%CI:1.116~10.802,P=0.032),GG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等位基因C和G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2.7%和37.3%,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7.7%和32.3%,等位基因C或G在两组间分布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croRNA-146a基因rs 2910164位点的CG基因型携带者的肝癌发病风险显著增加,其CG基因型可能是广西壮族人群肝癌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曲美他嗪对阿霉素化疗的乳腺癌荷瘤裸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蔡金兰,何并文,黄 冰,阮 林,彭丹晖,唐步坚
    2013 (2):  105-10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05
    摘要 ( 538 )   PDF(376KB) ( 658 )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TMZ)对阿霉素(ADM)化疗的乳腺癌荷瘤裸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以探讨其对ADM化疗诱导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接种成功的乳腺癌荷瘤裸鼠27只,随机分成3组:A组(对照组)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B组、C组予腹腔注射ADM 2.5 mg/kg,均为每周2次,共4周,建立乳腺癌裸鼠心肌毒性模型。从第3周开始,C组给予TMZ 20 mg/(kg·d)灌胃,A组、B组分别给予与C组等容的生理盐水灌胃,1次/日,共14 d。最后一次给药的第2天麻醉裸鼠,每组裸鼠分别于灌胃前(T1)、麻醉前(T2)、麻醉后30 min(T3)各取血液0.2 ml,并留取心肌组织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时间点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和心肌线粒体长链3-酮脂酰辅酶A 硫解酶(3-KAT)的活性;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的含量。结果 ① B组、C组T1时点的cTnI值均显著高于A组(P<0.05),而B组、C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2、T3时点的cTnI值显著低于B组(P<0.05)。A组3个时点的cTn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3个时点的cTn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T3时点的cTnI值显著高于T1、T2时点(P<0.05),C组T2时点的cTnI值显著低于T1、T3时点(P<0.05),而T2、T3时点的cTnI值均显著低于T1时点(P<0.05)。 ② 3组的ATP、AD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的ATP、ADP值均显著高于B组(P<0.05)。③ 3组的3-KA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的3-KAT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曲美他嗪可通过抑制心肌线粒体长链3-KAT的活性,提高心肌组织ATP、ADP的含量,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对ADM化疗诱导的乳腺癌荷瘤裸鼠的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醛糖还原酶1B1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术前血清AFP水平的关系
    韦 薇, 曹 骥,欧 超,李 瑗
    2013 (2):  110-11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06
    摘要 ( 384 )   PDF(398KB) ( 444 )  
    目的 探讨醛糖还原酶1B10(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B10,AKR1B1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术前血清AFP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5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肝组织、14例正常肝组织中AKR1B10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AKR1B10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术前血清AFP水平的关系。结果 AKR1B10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和表达量均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肝癌组织中AKR1B10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6.9%,明显高于患者术前血清AFP的阳性率55.4%(P<0.05)。术前血清AFP阴性的29例患者中,有21例肝癌组织中AKR1B10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2.4%。AKR1B10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术前血清AFP的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AKR1B10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升高,尤其是在肝癌患者术前血清AFP阴性的肝癌组织中表达较高,提示AKR1B10在肝癌的诊断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ATB1基因克隆及pEGFP-SATB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李爱娟,岑 洪,谭晓虹,郭宝平
    2013 (2):  113-11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07
    摘要 ( 369 )   PDF(447KB) ( 421 )  
    目的 克隆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SATB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构建及鉴定其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SATB1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以cDNA文库提供的pCMV6-XL6-SATB1为模板,通过PCR扩增SATB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克隆入pGEM-T载体,再将SATB1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SATB1。结果 克隆的SATB1基因编码序列全长2 312 bp,经测序比对与Genbank登记的序列(BC001744.1)完全一致。经酶切及测序证实,SATB1基因正确插入pEGFP-N1载体中。结论 SATB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克隆正确,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SATB1构建成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液相芯片技术定量检测AFP方法的研究
    黄惠妮,吴 华,沈 菁,杨小丽,何 敏
    2013 (2):  117-12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08
    摘要 ( 352 )   PDF(432KB) ( 413 )  
    目的 建立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血清中AFP的反应体系,并对该法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液相芯片技术,分别以不同偶联量的抗-AFP单抗与荧光微球偶联,以最适偶联量的荧光微球与不同浓度的生物素-羊抗鼠IgG反应,确定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最低检测限、精密度等指标;应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134例肝癌患者和47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AFP的浓度,并将该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抗-AFP单抗的偶联最适量为8 μg,生物素-羊抗鼠IgG的最适浓度为4 μg/ml,检测AFP的线性范围为1.31~168 ng/ml,最低检测限为0.424 ng/ml,批内精密度为4.33%~7.66%,批间精密度为9.82%~13.85%。用液相芯片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中AFP的浓度,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血清中AFP的灵敏度为85.82%,特异度为95.74%,该法与ECLIA法检测的相关系数r = 0.845(P<0.05)。结论 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血清中AFP与ECLIA法检测AFP有较好的相关性,并具有高通量、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节省样品和时间等优点,该法的建立将为进一步开发AFP联合检测多种肝癌标志物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行病学研究
    MDR1基因多态性与广西肝癌发生的关系
    景 瑞,董 鑫,邓 伟,余家华, 叶司原,周信娟,张春燕
    2013 (2):  122-12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09
    摘要 ( 545 )   PDF(357KB) ( 548 )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基因C1236T rs 1128503位点多态性与广西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广西肝癌高发区人群中选择109例肝癌患者及109名健康对照者,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检测MDR1基因C1236T rs 1128503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MDR1基因C1236T rs 1128503位点的CC基因型、CT基因型、TT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C和T在两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2.20%和57.80%,两组间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1基因C1236T rs 1128503位点的CT或TT基因型携带者的肝癌发病风险未见显著增加,MDR1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广西肝癌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二甲双胍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作用的研究
    秦石磊,王伏生
    2013 (2):  126-12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10
    摘要 ( 466 )   PDF(390KB) ( 401 )  
    目的 初步探讨二甲双胍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终浓度为16.56 g/L的二甲双胍培养,对照组不用二甲双胍干预。两组MCF-7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48 h后分别提取细胞总蛋白,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MCF-7细胞中NF-κB p65、Lin28B的表达情况。以RT-PCR法检测MCF-7细胞中microRNA let-7下游基因HMGA2、H-Ras的转录水平。结果 药物干预48 h后,乳腺癌MCF-7细胞中NF-κB p65、Lin28B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乳腺癌MCF-7细胞中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相关基因HMGA2、H-Ras的转录水平明显下降,2-△△Ct测得两种基因的表达分别下降85%和96%(P均<0.05)。结论 16.56 g/L的二甲双胍能够有效地降低乳腺癌MCF-7细胞中NF-κB p65、Lin28B的表达,进一步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多向分化和自我复制相关基因HMGA2和H-Ras的表达,从而为二甲双胍抑制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提供实验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GFBP4和PAPP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高克锋,王守峰,李科志,陈 瑜,潘 泓
    2013 (2):  130-13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11
    摘要 ( 453 )   PDF(485KB) ( 407 )  
    目的 研究IGFBP4和PAPPA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55例手术治疗的NSCL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组织中IGFBP4和PAPPA的表达水平。结果 IGFBP4基因在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但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癌组织,其表达水平在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中无明显差别(P>0.05),IGFBP4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期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PAPPA基因在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P<0.05),其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腺鳞癌组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其表达水平在年龄、性别、临床分期中无明显差别,PAPPA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IGFBP4与PAPP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 = 0.512,P = 0.000)。结论 IGFBP4和PAPPA基因的表达与NSCLC的生长有关,可以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射野角度的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的比较研究
    石锦平,张利文,谭以昶,滕建建,谢秋英
    2013 (2):  134-13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12
    摘要 ( 481 )   PDF(340KB) ( 587 )  
     目的 研究不同射野角度的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危及器官的计划剂量学分布的差异。方法 选择11例鼻咽癌患者行调强放疗,每例患者按照相同的处方剂量要求在治疗计划系统中设计3套计划:7野均匀分布为A计划(每野角度间隔51°);前7野为B计划(每野角度间隔42°);非共面7野为C计划(其中共面5野均分,每野间隔72°,非共面2野床角90°,机架角330°及30°)。计划均采用相同的处方剂量条件进行优化,比较3组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适形度指数(CI)、平均剂量Dmean、最小剂量、最大剂量等参数。结果 3组计划靶区的剂量分布基本相同。对于脑干、脊髓所接受的D1剂量,3组计划之间差别较小,均在耐受剂量范围以内, B计划稍大于A计划、C计划。颞叶D33的剂量A计划比B计划、C计划分别降低9.28%、12.38%。对于颞颌关节、腮腺等并行器官所接受的D50剂量,C计划分别低于A计划、B计划,颞颌关节C计划分别比A计划、B计划降低30.47%、33.29%。口腔黏膜的受照平均剂量, C计划分别比A 计划、B计划增加10.49%和10.85%。结论 鼻咽癌7野调强放疗可以满足靶区的剂量需求,设计个体化的最优调强放疗计划时,应考虑肿瘤体积的大小和生长部位,选择合适的设野和优化条件,有望获得较好的剂量分布,且可明显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R弥散加权成像对实验乳猪腮腺放射性损伤的研究
    金观桥,苏丹柯,巩青松,张 卫,黄向阳,赖少侣,谢 东,李 强
    2013 (2):  138-14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13
    摘要 ( 386 )   PDF(315KB) ( 438 )  
    目的 通过研究乳猪腮腺放射治疗前后弥散加权成像的变化,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对乳猪腮腺放射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12只乳猪分成两组,对照组4只,放疗组8只。放疗组乳猪经麻醉后实施单剂量放疗。所有乳猪均行MR常规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测量各组乳猪腮腺的ADC值,记录放疗前后腮腺组织的改变情况。结果 放疗前,对照组以及放疗组左、右侧乳猪腮腺唾液流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放疗组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对照组乳猪的腮腺唾液流率稍有升高,而放疗组乳猪的腮腺唾液流率以及相应的AD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放疗组左、右侧及对照组乳猪腮腺唾液流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可一定程度地反映腮腺放疗后组织内微观结构的改变,弥散加权成像可为监测乳猪腮腺放射性损伤提供一种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ZH2、FHIT和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廖 彬,杨占斌
    2013 (2):  142-14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14
    摘要 ( 300 )   PDF(323KB) ( 505 )  
    目的 探讨EZH2、FHIT和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7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癌组织和10例膀胱正常组织的EZH2、FHIT和VEGF蛋白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ZH2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膀胱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低于膀胱正常组织(P<0.05)。EZH2、FHIT和VEGF的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类、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 EZH2、FHIT和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类、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三者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病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弹性成像对颈部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价值
    姚亚辉,李 航
    2013 (2):  145-14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15
    摘要 ( 366 )   PDF(302KB) ( 590 )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对颈部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96 例患者的 96 个肿大淋巴结行二维超声(2DUS)、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UE检查,其中UE采用弹性评分法进行评价。以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常规超声与UE对颈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①常规超声诊断颈部恶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6%、81.3%、78.1%、89.1%及63.4%;UE诊断颈部恶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81.3%、87.5%、90.6%及81.3%。②UE诊断颈部恶性淋巴结的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04,P<0.001);常规超声、UE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吻合系数分别为0.540(P<0.001)、0.719(P<0.001),UE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吻合度高于常规超声。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颈部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疗效
    覃玉桃,康 敏,张 勇,刘文其,王仁生
    2013 (2):  148-15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16
    摘要 ( 454 )   PDF(318KB) ( 483 )  
    目的 观察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方法 将203例初治的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热放组(105例)。对照组接受5-氟尿嘧啶+顺铂诱导化疗后对鼻咽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予以常规放疗。热放组放化疗方法同对照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于放疗第1 周开始配合局部热疗。结果 热放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1.0%和62.2%(P<0.05),5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1.4%和20.4%(P<0.05),3年生存率和5 年生存率分别为76.2%、52.0%和58.1%、40.8%(P均<0.05)。两组湿性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7%和3.1%(P>0.05)。结论 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放化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曾爱屏,于起涛,周韶璋,赵文华,宁瑞玲,何剑波,王惠临,宋向群
    2013 (2):  151-15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17
    摘要 ( 591 )   PDF(339KB) ( 869 )  
    目的 观察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8例CD20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用CHOP方案化疗。全部患者完成6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22/24)和66.7%(16/24),1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5.8%和74.7%,3年OS分别为83.3%和50.0%,1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82.6%和57.3%,3年PFS分别为62.8%和37.2%,以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输液相关不良反应。除畏寒、发热外,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较好,未增加化疗毒性,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8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预后因素的分析
    李杰华,陆云飞,陈之白,苏 卡
    2013 (2):  154-15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18
    摘要 ( 427 )   PDF(351KB) ( 553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患者手术切除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8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PRT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0.4个月,1年、3年、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2.5%、73.1%、67.5%,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大小、肿瘤性质、有丝分裂数、周围器官侵犯等因素影响PRT患者术后累计生存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性质、有丝分裂数、周围器官侵犯等是影响PRT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手术切除是PRT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肿瘤性质、手术方式、周围器官侵犯、有丝分裂数是影响PRT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经验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谢 猛,马 福,李洪渊
    2013 (2):  159-16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19
    摘要 ( 487 )   PDF(269KB) ( 1236 )  
    目的 观察替吉奥(S-1)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45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组23例,予S-1 80 mg/m2,每日分2次口服,dl~d14;奥沙利铂 100 mg/m2,静脉滴注,d1。21 d为1个周期,共4~6个周期。对照组(FOLFOX6 方案组)22例,奥沙利铂 100 mg/m2,静脉滴注2 h,dl;亚叶酸钙 400 mg/m2,静脉滴注2 h,dl;5-氟尿嘧啶400 mg/m2 ,静脉注射,d1,然后以2 400 mg/m2持续静脉泵注46 h。2周为1个周期,共6~12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两组的客观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45例均可评价疗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组的有效率为47.8%,中位进展期(mTTP)为6.3个月;FOLFOX6方案组的有效率为54.5%,mTTP为6.7个月,两组近期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组的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OLFOX6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低于FOLFOX6方案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与FOLFOX6方案比较,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更好,更适合体质较差的患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碳酸锂治疗低甲状腺摄131I率Graves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潘 伟,陈考章,华彩群
    2013 (2):  162-16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20
    摘要 ( 368 )   PDF(253KB) ( 629 )  
    目的 探讨低甲状腺摄131I率的Graves病(GD)患者在服用碳酸锂前后甲状腺摄碘率的变化,了解碳酸锂对甲状腺摄碘率的影响。方法 220例摄131I率<50%的G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治疗组行131I治疗,同时口服碳酸锂0.25~0.5 g,每日3次,共2周,分别测定口服碳酸锂治疗前及口服后2 h、4 h及24 h甲状腺摄131I率。对照组仅予131I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服药后甲状腺摄131I率比服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均<0.01),对照组与治疗组治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于低摄131I率的GD患者应用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能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低甲状腺摄131I率GD患者的治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研讨
    胃肠肿瘤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陈 单,陈丽君
    2013 (2):  164-16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21
    摘要 ( 373 )   PDF(334KB) ( 489 )  
    目的 调查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及化疗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86例胃肠肿瘤患者进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调查,内容为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水平、一般人口学资料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化疗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总体得分为(71.50±16.08)分,仅132例(22%)患者得分指标大于80%。患者的营养状况、文化程度和医保力度等与其总体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5),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合并慢性疾病、造口和转移情况等与其总体自我效能呈负相关(P<0.05),其中造口、合并慢性疾病、营养状况和年龄等是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最主要的预测因子。结论 大部分胃肠肿瘤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仍处于中低水平,在设计和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应重视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帮助患者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期肺癌患者预防跌倒的延续管理
    韦美前,莫 莉
    2013 (2):  168-17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22
    摘要 ( 418 )   PDF(284KB) ( 543 )  
    目的 调查晚期肺癌患者预防跌倒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102例,按床号分为两组,单数床号为对照组,双数床号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延续管理服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个月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和遵嘱行为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遵嘱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遵嘱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管理能有效提高晚期肺癌患者出院后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和遵嘱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教学
    转化医学理念在肿瘤影像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黄向阳,苏丹柯,康 巍
    2013 (2):  171-17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23
    摘要 ( 329 )   PDF(284KB) ( 504 )  
    转化医学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双向转化的体系,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融合理念。本文通过介绍转化医学理念的内涵及发展趋势,阐述其在肿瘤影像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胫骨内注射肿瘤细胞法构建骨肿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王洪伸,杨燕萍,贾友冀,王拥军
    2013 (2):  173-17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24
    摘要 ( 502 )   PDF(307KB) ( 742 )  
    骨骼系统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骨肉瘤是原发恶性骨肿瘤之一。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均具有较强的骨转移倾向。通过向动物骨髓腔内接种肿瘤细胞建立的肿瘤模型,具有成瘤周期短、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成功率高等优点,为原发性骨肿瘤和肿瘤骨转移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本文对胫骨内注射肿瘤细胞法构建骨肿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90核糖体S6蛋白激酶家族与恶性肿瘤
    杨华伟,刘剑仑
    2013 (2):  177-18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25
    摘要 ( 398 )   PDF(287KB) ( 687 )  
    p90核糖体S6蛋白激酶(ribosomal S6 kinase,RSK)为Ras信号转导通路下游途径的重要调控因子,对Ras通路起调控作用。近年发现 RSK家族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RSK家族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宋红林,唐步坚
    2013 (2):  180-18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2.26
    摘要 ( 391 )   PDF(320KB) ( 632 )  
    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其5年生存率仅为30%左右。分子靶向治疗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有望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本文就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医学.SCI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