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
    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的人肺腺癌H2228细胞对克唑替尼耐药后BIM信号通路的影响
    韦江,彭海燕,苏翠云,宋向群,王惠临,宁瑞玲,周韶璋
    2015 (1):  1-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1.01
    摘要 ( 318 )   PDF(1009KB) ( 533 )  

    目的 建立人肺腺癌H2228克唑替尼耐药细胞株,探讨克唑替尼(crizotinib)诱导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的人肺腺癌细胞H2228在BIM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方法 克唑替尼按50 nmol/L、100 nmol/L、200 nmol/L、500 nmol/L、1 000 nmol/L的浓度逐步递增法诱导人肺腺癌H2228细胞株获得性耐药;分别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2228和H2228/CR细胞在不同浓度克唑替尼作用后的IC50和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2228和H2228/CR细胞在BIM信号通路关键分子ALK、p-ALK、ERK、p-ERK及BIM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成功诱导克唑替尼耐药细胞株H2228/CR;MTT法检测H2228/CR细胞和H2228细胞的IC50分别为3 418 nmol/L、335 nmol/L,H2228/CR细胞的耐药指数为10.20,H2228/CR细胞在不同浓度克唑替尼作用下的增殖抑制率低于H2228细胞(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克唑替尼对H2228细胞有促凋亡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H2228/CR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低于H2228细胞的凋亡率(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H2228/CR细胞的p-ALK、p-ERK的表达不受抑制,BIM蛋白表达无上调趋势。
    结论 实验表明H2228/CR耐药细胞中的BIM蛋白的表达与其耐药有关。初步阐明EML4-ALK阳性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克唑替尼耐药产生的可能机制,BIM在诱导EML4-ALK阳性表达的人肺腺癌细胞株H2228对克唑替尼产生耐药发挥重要作用,提示BIM可作为克服克唑替尼耐药的一个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特征的研究
    彭榆翀,陆世东,谢志波,庞业滨,欧超,黎乐群
    2015 (1):  6-1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1.02
    摘要 ( 324 )   PDF(1180KB) ( 856 )  

    目的 分别选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和HCC无PVTT的原发灶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分离、培养,并将培养稳定的细胞继续体外培养并行体外实验,初步对同一患者的HCC有无PVTT的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取人HCC合并PVTT和HCC无PVTT的新鲜手术组织标本,利用酶消化法进行肿瘤细胞原代短暂培养并稳定传代。将得到稳定培养的细胞分为HCC无PVTT细胞组、HCC合并PVTT细胞组和PVTT细胞组,分别简称为HCC-PVTT(-)细胞组、HCC-PVTT(+)细胞组和PVTT细胞组。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仪检测CD90+细胞含量,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培养后的HCC干细胞相关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性。结果 成功培养出原代的HCC细胞和原代PVTT细胞,并可稳定地传代。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干细胞含量、干细胞相关基因及其蛋白表达量及侵袭性均表现为PVTT细胞组> HCC-PVTT(+)细胞组,HCC-PVTT(+)细胞组> HCC-PVTT(-)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CC及PVTT组织中均存在CD90+肝癌干细胞,干细胞干性越强的原发灶具有更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甲双胍对LKB1基因过表达的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的影响
    宋玥,宋红林,唐乔乔,潘月琼,何君葵, 赵瑞奇
    2015 (1):  12-1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1.03
    摘要 ( 215 )   PDF(387KB) ( 503 )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LKB1基因过表达的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的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作用于LKB1基因过表达的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LKB组)与缺失LKB1基因表达的HEC-1A细胞(CON组)。用流式细胞术仪检测各组HEC-1A细胞的细胞周期;RT-PCR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HEC-1A细胞的LKB1、mTOR基因与蛋白的表达;以平板克隆法与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增殖水平。结果 与缺失LKB1基因表达的HEC-1A细胞比较,LKB1基因过表达的HEC-1A细胞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升高明显降低细胞克隆形成率、细胞迁移率、S 期细胞比例及mTOR基因与蛋白的表达,而增加G0 /G1期细胞比例及LKB1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二甲双胍抑制LKB1基因过表达的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为介导LKB1/mTOR信号传导通路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hoGDI2基因抑制膀胱癌转移涉及基因和信号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唐勇,李秀宁,高超, 刘翰楠,王琪
    2015 (1):  18-2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1.04
    摘要 ( 224 )   PDF(377KB) ( 674 )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RhoGTP酶GDP解离抑制因子2 (rho 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 2,RhoGDI2) 基因抑制膀胱癌转移涉及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方法 从GEO datasets数据库搜索膀胱癌转移相关的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数据,使用GEO2R在线工具分析膀胱癌组织中RhoGDI2基因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再筛选出多组表达谱芯片数据中一致性上调或下调的基因,最后使用DAVID在线工具进行差异表达基因信号通路富集。结果 得到RhoGDI2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一致性高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A2M、CORO1A、ENC1、FGD3为上调基因中一致性高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基因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得到膀胱癌组织中RhoGDI2基因调控的主要信号通路为Vav-RhoA-ROCK-MLC和Ras-Raf-MEK。结论 RhoGDI2基因可能通过Vav-RhoA-ROCK-MLC和Ras-Raf-MEK信号通路调节肌丝蛋白、细胞骨架以及细胞的增殖、分化等,进而抑制膀胱癌转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不同照射剂量对BRCA基因突变及其非突变的乳腺癌细胞DNA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殷雪,朱小东,梁霞,曲颂,李烨,李龄,赵伟
    2015 (1):  23-2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1.05
    摘要 ( 288 )   PDF(779KB) ( 511 )  

    目的 探讨不同照射剂量对BRCA基因突变及BRCA基因非突变的乳腺癌细胞DNA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BRCA基因突变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6及BRCA基因非突变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分别按0 Gy、2 Gy、4 Gy、6 Gy、8 Gy、10 Gy照射剂量进行X射线照射。以流式细胞术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在各照射剂量中,取γH2AX免疫荧光焦点最明显的时间点(30 min)检测细胞DNA双链损伤情况。结果 乳腺癌细胞DNA损伤及细胞凋亡率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加重,8 Gy照射剂量时两个细胞株的DNA损伤及细胞凋亡率均达到最高,MDA-MB-436细胞分别为(47±1.802)个和(21.245±1.325)%,MDA-MB-231细胞分别为(45±1.779)个和(19.220±1.220)%。不同照射剂量下,MDA-MB-436细胞较MDA-MB-231细胞的DNA损伤严重及细胞凋亡率增加,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个细胞株8 Gy照射剂量的细胞焦点增长数及细胞凋亡增长率与10 Gy照射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随着X射线照射剂量由0 Gy至10 Gy不断增强,乳腺癌细胞损伤不断增加,BRCA基因突变的乳腺癌细胞DNA损伤及细胞凋亡率均较BRCA基因非突变的乳腺癌细胞明显增加,具有更高的放射敏感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直肠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闫雪,廖新红,高泳,覃鸿臻,卢露,李智贤 黎烨
    2015 (1):  28-3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1.06
    摘要 ( 231 )   PDF(584KB) ( 653 )  

    目的 探讨经直肠常规超声检查或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疑似前列腺癌的70例男性患者,均先行经直肠常规超声检查后再行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比较分析经直肠常规超声检查(常规法)或经直肠常规超声检查后再行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联合法)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病理检查符合率,并以病理活检为对照。结果 病理活检阳性率为62.9%。常规法正确诊断前列腺癌21例,联合法正确诊断前列腺癌37例。常规法与联合法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病理检查符合率分别为47.7% vs 84.1%、53.8% vs 69.2%、63.6%  vs 82.2%、 37.8% vs 72.0%及50.0% vs 78.6%,二者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经直肠常规超声检查比较,联合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对前列腺癌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病理检查符合率,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辅助化疗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作用
    甘兆义, 林源
    2015 (1):  32-3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1.07
    摘要 ( 261 )   PDF(419KB) ( 374 )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76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观察新辅助化疗前后原发灶及肝转移灶大小、血清CEA水平变化情况,分析其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化疗不良反应、手术并发症以及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及其他治疗方式患者的2年生存情况。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大部分患者原发灶、肝转移灶体积明显缩小,血清CEA水平明显下降,与接受新辅助化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转移灶获CR 0 例,PR 51 例, SD 24 例, PD 1例, 有效率为66.11%(51/76);原发灶获CR 0 例,PR 44 例, SD 30例, PD 2例, 有效率为57.89% (44/76)。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以周围神经炎、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为主,多为Ⅰ~Ⅱ级,未出现Ⅳ级不良反应。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为30.26%(23/7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95%(3/2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年生存情况显著优于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应用于肝转移灶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使部分患者肝转移灶缩小,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改善预后,不良反应可耐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营养风险状况及其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
    茅力平,沈飞,孙雅君
    2015 (1):  36-4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1.08
    摘要 ( 253 )   PDF(381KB) ( 561 )  

     目的 观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及其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评分<3分的乳腺癌术后患者96例,化疗6个周期后再次评估,根据NRS 2002评分,≥3分为营养风险组,<3分为无营养风险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营养风险状况、不良反应及住院天数。结果 96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6个周期后,NRS 2002评分≥3分者39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0.6%;两组患者月经情况、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E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细胞增殖指数(Ki-67)、临床分期、化疗药物相对剂量强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化疗前后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等营养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营养风险组体重指数(BMI)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营养风险组BMI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组Ⅲ级/Ⅳ级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疲乏等,其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高于无营养风险组(P均<0.05)。 结论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期的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及早评估和发现其营养风险,有助于预测患者的化疗风险,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XELOX方案联合恩度一线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临床观察
    任铁军 单风晓 侯建峰 薛琪
    2015 (1):  41-4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1.09
    摘要 ( 281 )   PDF(444KB) ( 13032 )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XELOX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一线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胆系肿瘤Ⅳ期患者4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18)和单纯化疗组(n=24)。单纯化疗组应用XELOX方案化疗:卡培他滨1.25 g/m2 口服,d1~d14;奥沙利铂85 mg/m2 静脉滴注,d1。联合组在应用以上药物的同时给予恩度15 mg静滴3~4 h,d1~d14。21 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生活质量(QOL)及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PFS)和中位生存时间(mOS)。结果 单纯化疗组患者获CR 0例,PR 6例,SD 8例,PD 10例,RR为25.0%,DCR为58.3%;mPFS为 5个月,mOS 为9.5个月,QOL改善稳定率为66.7%。联合组患者获CR 0例,PR 5例,SD 6例,PD 7例,RR为27.8%,DCR为61.1%;mPFS为7.5个月,mOS为14个月,QOL改善稳定率为77.8%。两组mPFS、mOS和QOL改善稳定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及口腔黏膜炎,多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少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XELOX方案联合恩度一线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观察及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经验
    NF-κB、IκB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亚平,刘振胜,黄冠男,姜相君
    2015 (1):  45-4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1.10
    摘要 ( 217 )   PDF(445KB) ( 497 )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抑制蛋白IκBα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胃癌组织40例(胃癌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正常胃黏膜组织20例(正常胃黏膜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各种胃黏膜组织标本中NF-κB、IκBα的表达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NF-κB、IκBα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与正常胃黏膜组(P均<0.05)。NF-κB、IκBα的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最大直径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随着胃黏膜损伤程度的加重,NF-κB、IκBα的阳性表达逐渐升高,其高表达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和转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张定清
    2015 (1):  49-5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1.11
    摘要 ( 221 )   PDF(351KB) ( 463 )  

    目的 评价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的疗效和耐受性。 方法 回顾分析以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癌症患者90例,其中初治组35例,复治组55例,化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毒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QOL)及疼痛评分(NRS)的变化。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40.00%,初治者有效率为60.00%,复治者有效率为27.27% ,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以上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疼痛患者52例,经镇痛治疗后NRS评分减少3分以上者27例,减少2分25例,化疗后停用镇痛药物4例,减量50%者12例,减量25%者23例,维持原剂量13例。化疗后QOL提高46.67%,稳定34.44%,下降18.89%。中位生存期为10.2个月,1年生存率为36.67%。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方案对晚期恶性肿瘤初治患者的疗效明显,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毒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骨肉瘤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王显阳, 常君丽,施杞,王拥军,杨燕萍
    2015 (1):  52-5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1.12
    摘要 ( 275 )   PDF(412KB) ( 662 )  

    骨肉瘤是骨骼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转移率高,肺是骨肉瘤转移的主要靶器官,临床上由于缺乏特异性,常在疾病晚期才得到确诊。近年来骨肉瘤及其肺转移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已为人们所重视,分子遗传学及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为探求骨肉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介绍参与骨肉瘤及骨肉瘤肺转移的信号通路及其与骨肉瘤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溶瘤腺病毒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鲁克庆,王志平
    2015 (1):  56-5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1.13
    摘要 ( 382 )   PDF(358KB) ( 613 )  

    溶瘤腺病毒又称条件复制性腺病毒(conditionally replicating adenovirus,CRAD),是一种用于肿瘤治疗的生物制剂,其安全性备受人们的关注,如何系统化评价其毒性是应用于临床的关键步骤。近年来,对于溶瘤腺病毒安全性的报道越来越多,包括从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实验到动物的毒理实验等。本文对溶瘤腺病毒的细胞实验、荷瘤小鼠治疗的毒性、动物急性毒性实验及长期毒性实验、生殖毒性实验的研究及其评估方法和目前临床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2F3对肿瘤细胞增殖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梁紫积,刘磊,柳建军
    2015 (1):  60-6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1.14
    摘要 ( 241 )   PDF(358KB) ( 404 )  

    E2F转录调节因子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相关基因转录的作用,E2F3作为E2F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E2F3如何调节细胞增殖和调控细胞周期及其与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探讨E2F3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医学.SCI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