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7-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鼻咽癌专栏
    鼻咽癌分期研究进展
    宗井凤,许元基,潘建基
    2017 (4):  247-25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01
    摘要 ( 318 )   PDF(408KB) ( 459 )  

    准确的肿瘤临床分期是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和学术交流的基础。本文论述了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的进展,重点阐述现行的中国2008分期和国际通用的国际抗癌联盟(UICC)/美国抗癌协会(AJCC)分期第八版修订要点和研究现状。认为中国2008分期尚存一些不足,需要在中国鼻咽癌分期工作委员会的组织下,予以进一步修订完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综合治疗
    史琪,胡超苏
    2017 (4):  251-25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02
    摘要 ( 226 )   PDF(383KB) ( 360 )  

    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进步,鼻咽癌的疗效已大幅提升,但局部晚期患者远处转移控制尚不理想,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问题。化疗在鼻咽癌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适当的化疗强度及其与放疗结合的模式一直是研究热点。同期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 diotherapy,CCRT)虽已成为目前标准治疗模式,但在调强放疗时代,其价值再次受到挑战。本文就近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论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咽癌的营养治疗
    陈梦微,林少俊
    2017 (4):  255-25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03
    摘要 ( 221 )   PDF(672KB) ( 363 )  

    肿瘤本身的抗宿主代谢作用和抗肿瘤治疗的毒性反应,导致鼻咽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又增加放化疗的毒性反应,降低治疗耐受性和依从性,影响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鼻咽癌患者营养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论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鼻咽癌基于调强放疗的治疗进展
    陈凯华,朱小东
    2017 (4):  260-26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04
    摘要 ( 238 )   PDF(566KB) ( 397 )  

    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早期鼻咽癌的首选放疗技术,提高了患者的总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并减轻对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单纯放疗作为Ⅰ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已达成共识,但Ⅱ期鼻咽癌的治疗选择单纯IMRT还是放化疗综合治疗,仍是当前临床研究的争议点。研究表明,相对单纯IMRT,IMRT联合同步化疗在Ⅱ期鼻咽癌治疗中并未体现出积极作用,且增加了治疗相关急性毒副反应,化疗对Ⅱ期鼻咽癌的价值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鼻咽癌的治疗进展
    王琳,罗东华,李阳,麦海强
    2017 (4):  266-27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05
    摘要 ( 268 )   PDF(544KB) ( 390 )  

    儿童鼻咽癌是儿童罕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儿童恶性肿瘤的1%~5%,遗传易感性可能是鼻咽癌幼年发病高峰的因素。目前尚无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放化疗综合治疗是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模式,首选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但最佳放疗剂量及化疗方案尚未明确,部分研究建议根据诱导化疗疗效调整放疗剂量,以期获得良好疗效,同时减少放射损伤,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儿童鼻咽癌的治疗进展作一论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咽癌血清生物标志物研究新进展
    秦铀,胡彦,杨辰苏,黄静,吴边,杨坤禹
    2017 (4):  272-27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06
    摘要 ( 323 )   PDF(398KB) ( 419 )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头颈部恶性肿瘤首位。NPC发病部位隐蔽、早期无典型症状,且个体疗效差异较大,故寻找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对其早期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鼻咽癌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论述,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调叉头框转录因子3a促进鼻咽癌侵袭转移
    罗敏,胡国清
    2017 (4):  277-28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07
    摘要 ( 242 )   PDF(833KB) ( 329 )  

    目的 探讨下调叉头框转录因子3a(FOXO3a)对促进鼻咽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慢病毒shRNA和空载病毒液Mock shRNA按复感染指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50转染鼻咽癌CNE2和HNE1细胞,构建低表达FOXO3a的稳定转染细胞。采用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检测其转染效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 实验检测下调FOXO3a对诱导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 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Twist和Snail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EMT相关蛋白定位。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低表达FOXO3a稳定转染鼻咽癌CNE2和HNE1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 实验结果显示,与空载体转染鼻咽癌细胞比较,低表达FOXO3a稳定转染鼻咽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增强,EMT相关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而Vimentin、N-cadherin、Twist和Snail表达显著升高,MMP2和MMP9表达亦升高。结论 下调FOXO3a可促进鼻咽癌的侵袭转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咽癌组织中P16、CD4和CD8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李文婷,秦永辉,王若峥
    2017 (4):  283-28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08
    摘要 ( 547 )   PDF(806KB) ( 364 )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16、CD4和CD8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3例鼻咽癌组织中P16、CD4和CD8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33例鼻咽癌组织中,P16的阴性表达率为75.9%(101/133),阳性表达率为24.1%(32/133);CD4的阴性表达率为75.2%(100/133),阳性表达率为24.8%(33/133);CD8阴性表达率为76.7%(102/133),阳性表达率为23.3%(31/133)。P16与CD4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呈正相关趋势(r=0.206,P=0.094);P16、CD4和CD8在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吸烟史、肿瘤家族史、临床分期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16表达在不同性别患者(P=0.069)、CD8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患者(P=0.085)中的差异均为临界值;P16、CD4、CD8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P=0.002)及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P=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16、CD4和CD8表达与鼻咽癌患者性别、临床分期有关。CD4阳性表达患者预后可能更佳,联合检测P16、CD4和CD8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或可作为判定鼻咽癌患者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的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辰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靳骏腾, 金风,李媛媛,陈国焱,吴伟莉,江杭,龙金华,罗秀玲,龚修云,陈潇潇,曹嘉
    2017 (4):  289-29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09
    摘要 ( 371 )   PDF(521KB) ( 316 )  

    目的 观察时辰化疗联合调强放疗与常规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85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试验组诱导化疗及同步化疗时在固定时间采用时辰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同步放疗均采用调强放疗。采用EORTC QLQ-C30、QLQ-H&N35、NRS 2002和PG-SGA量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和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 诱导化疗后试验组患者总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食欲丧失、便秘、吞咽困难和体重增加等症状领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同步放化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在总健康状况、降低恶心呕吐等领域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S 2002与PG-SGA量表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发生营养不良例数明显增加,对照组增加病例数多于试验组。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时辰化疗,恶心呕吐、总体健康状况及生命质量均优于常规化疗,可能是更合理的治疗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hRNA沉默Annxin A2基因对放射抗拒鼻咽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何火聪,苏颖,林可焴,邹长棪,陈超
    2017 (4):  295-30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10
    摘要 ( 330 )   PDF(801KB) ( 275 )  

    目的 探讨shRNA沉默Annxin A2基因对放射抗拒鼻咽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FuGENE HD将Annexin A2 shRNA转染放射抗拒的鼻咽癌CNE2(R743)细胞,qRT-PCR验证转染细胞中Annxin A2基因的表达,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下调Annxin A2基因表达及联合照射对鼻咽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转染组细胞Annexin A2 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0.25±0.17),较对照组的(1±0.00)和转染对照组的(0.96±0.06)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下调Annxin A2基因表达可抑制照射诱导的CNE2(R743)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下调Annxin A2基因表达可抑制照射诱导的CNE2(R74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下调Annxin A2基因表达能抑制照射诱导的MMP2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下调Annxin A2基因表达能抑制照射诱导放射抗拒的鼻咽癌CNE2(R74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与MMP2蛋白表达下调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B病毒microRNA Bart6-5p表达对鼻咽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杨红杰,朱庆尧,雒建超,韩倩
    2017 (4):  302-30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11
    摘要 ( 219 )   PDF(462KB) ( 292 )  

     目的 探讨EB病毒microRNA Bart6-5p表达对鼻咽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B病毒阳性的鼻咽癌细胞株C666-1和淋巴瘤细胞株Akata、Daudi、Raji及Namalwa中microRNA Bart6-5p和Dicer mRNA的表达,在恒定携带EB病毒且microRNA Bart6-5p表达最高的鼻咽癌细胞株C666-1中抑制microRNA Bart6-5p表达后检测Dicer和与鼻咽癌EMT相关分子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ZEB1和ZEB2 mRNA的表达。结果 EB病毒阳性细胞株中microRNA Bart6-5p mRNA表达水平按C666-1、Akata、Daudi、Raji及Namalwa顺序依次递减(P<0.05),而Dicer mRNA表达水平则依次递增(P<0.05)。在恒定携带EB病毒且microRNA Bart6-5p表达最高鼻咽癌细胞株C666-1中抑制microRNA Bart6-5p表达后,Dicer mRNA表达呈升高趋势(P<0.05),与鼻咽癌EMT相关分子标志物E-cadherin mRNA表达呈升高趋势(P<0.05), Vimentin、ZEB1及ZEB2 mRNA表达则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EB病毒microRNA Bart6-5p可能通过调控Dicer基因表达而进一步影响鼻咽癌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HBx和HSF1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
    张智,郭鹏, 孙兴,肖艺,徐静, 彭涛,赵国良,吴曙粤,黄海
    2017 (4):  306-31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12
    摘要 ( 128 )   PDF(1151KB) ( 391 )  

    目的 探讨过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epatitis B virus X gene,HBx)上调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通过pcDNA3.1载体与HBx基因连接构建pcDNA3.1-HBx过表达质粒,同时构建空载体pcDNA3.1对照质粒,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肝癌HepG2细胞,获得Mock/HepG2细胞(对照组)和HBx/HepG2细胞(实验组)。采用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细胞内HSF1和HBx蛋白表达水平,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与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Mock/HepG2细胞相比,转染过表达载体pcDNA3.1-HBx的HBx/HepG2细胞中HBx和HSF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平板克隆形成[(46.13±1.25)% vs( 86.43±1.01)%]、侵袭能力[(22.47±2.05)% vs (51.01±1.75)%]和迁移能力[(24.18±0.98)% vs (59.03±0.83)%]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x基因可上调肝癌HepG2细胞HSF1和HBx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导致细胞恶性生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CD4+/CD8+ T淋巴细胞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浸润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钟鉴宏,向骁,覃宏贵,游雪梅,马良,吴飞翔,向邦德,袁卫平,黎乐群
    2017 (4):  311-31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13
    摘要 ( 350 )   PDF(626KB) ( 385 )  

    目的 检测CD4+/CD8+ T淋巴细胞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行肝切除术的HCC患者215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4+/CD8+ T淋巴细胞在HCC癌组织中的浸润程度,根据浸润情况比较患者肝切除术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CD4+ T淋巴细胞高浸润和低浸润比例分别为60.9%和39.1%。CD4+ T淋巴细胞高浸润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显著高于低浸润组(P=0.015,P=0.038)。CD8+ T淋巴细胞高浸润和低浸润比例分别为34.9%和65.1%。CD8+ T淋巴细胞高浸润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亦显著高于低浸润组患者(P=0.033,P=0.047)。结论 CD4+或CD8+ T淋巴细胞低浸润可能与HCC患者术后不良预后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李小阳,莫立根,陈昊,刘铁奇,栾方堃,于海跃,邓腾,陈海南
    2017 (4):  316-31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14
    摘要 ( 236 )   PDF(386KB) ( 311 )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开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的288例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8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1例,感染率为14.24%;感染部位分布:肺部27例、颅内7例、泌尿系3例、血液2例、切口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中输血是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部位、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手术中输血是颅内肿瘤开颅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肿瘤开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4.24%,主要感染部位是肺部,实施幕下肿瘤手术、手术中输血和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大于2 d 的患者颅内肿瘤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较高,应采取合理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和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经验
    CHPPC联合静脉化疗对老年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含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杨桃梅,王瑞
    2017 (4):  320-32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15
    摘要 ( 274 )   PDF(361KB) ( 287 )  

    目的 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continous hyperthermic peritonealperfusion chemotherapy,CHPPC)联合静脉化疗对老年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含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胃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化疗;联合组采用CHPPC联合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以及治疗后肿瘤标志物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PGⅠ和PGⅡ明显高于对照组,DDK1、EXOSC2含量和PGR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无显著性改变,联合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CD8+则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CHPPC联合静脉化疗有助于降低肿瘤标志物的含量,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伴t(1;17)(q44;q22)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林雨,赖永榕
    2017 (4):  322-32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16
    摘要 ( 295 )   PDF(441KB) ( 331 )  

    目的 提高对伴非典型t(15;17)染色体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诊治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经骨髓细胞学、免疫分型、染色体、融合基因等检查诊断为APL伴t(1;17)(q44;q22),予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TO)治疗1周后效果不佳,停用并改为I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后仍不缓解,再次予ATRA和ATO诱导治疗。结果 患者疗效评估为CR,继续予ATRA及ATO联合化疗巩固及维持治疗,随访8个月,患者完全缓解。结论 伴t(1;17)(q44;q22)易位的APL是一种少见变异型,单纯化疗难以达到完全缓解,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亚砷酸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可能对缓解病情及患者生存有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RSK4与恶性肿瘤
    伍越,杨华伟
    2017 (4):  326-32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17
    摘要 ( 387 )   PDF(315KB) ( 310 )  

    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4,RSK4)属于X性连锁基因,与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增殖及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本文就RSK4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LK-TKIs耐药的研究进展
    陈燕琼,周韶璋
    2017 (4):  329-33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18
    摘要 ( 255 )   PDF(358KB) ( 371 )  

    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naplastic lymphoma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ALK-TKIs)的问世改变了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策略,使此类患者得到了明显的生存获益。然而,几乎所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一年内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制约临床效益发挥,本文就ALK-TKIs的常见耐药机制及耐药后的应对策略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雌激素相关受体亚型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郭维, 邹畅,程继文
    2017 (4):  334-33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19
    摘要 ( 316 )   PDF(424KB) ( 358 )  

    雌激素相关受体(estrogen-related receptor,ERR)是一类缺乏天然配体的转录因子,属于孤儿核受体家族中的成员。ERR包括雌激素相关受体α(ERRα)、雌激素相关受体β(ERRβ)、雌激素相关受体γ(ERRγ)三个亚型,其受体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进展、转移及耐药等过程密切相关,本文对ERRα、ERRβ、ERRγ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头颈部游离皮瓣移植的危险因素及术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麦华明,羊良慧
    2017 (4):  338-34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20
    摘要 ( 284 )   PDF(424KB) ( 357 )  

    游离皮瓣移植已成为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常用方法。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无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仍有一些危险因素可能导致游离皮瓣移植失败,本文就引起头颈部游离皮瓣移植的危险因素以及术后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嗜毛囊型蕈样霉菌病1例
    邱晔,李必迅,陈晓菊,任爽,巫丽丽,卜昆鹏
    2017 (4):  342-34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4.21
    摘要 ( 208 )   PDF(477KB) ( 4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