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1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结直肠癌专栏

    结直肠肿瘤经阴道取标本手术的理论基础及现状与展望

    王锡山
    2019 (1):  1-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1.01
    摘要 ( 400 )   PDF(495KB) ( 384 )  

    目前,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在我国结直肠外科领域已经得到同道的普遍认可。但与经直肠NOSES术相比,经阴道NOSES术仍面临很多质疑和挑战,其临床开展也远不及经直肠NOSES术。笔者认为导致经阴道NOSES术开展的局限性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但对于结直肠外科医生来说,掌握阴道的解剖生理以及经阴道NOSES术的操作要点十分必要,这对该技术的临床推广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直肠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及展望

    屈晓飞, 王梦筠, 蔡三军, 魏庆义
    2019 (1):  5-1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1.02
    摘要 ( 315 )   PDF(mobile)(493KB) ( 101 )  
    2018年全球有超过180万人罹患结直肠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目前认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遗传因素目前尚不明确,已发表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已经发现了数十个遗传易感位点和区域。本文将对既往结直肠癌GWAS研究进行综述,讨论GWAS研究的优缺点,探讨GWAS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器官功能保全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诊治新策略
    陈功, 肖巍魏, 张荣欣, 王福龙, 潘志忠, 万德森
    2019 (1):  13-2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1.03
    摘要 ( 473 )   PDF(807KB) ( 390 )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LARC)的治疗进入肿瘤学效果和功能并重的时代,传统“三明治”治疗模式的利弊凸显,通过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可以将LARC按照局部复发风险进一步分成不同危险度组别,从而施行个体化治疗模式,是保障疗效和功能的最优化策略。部分危险度稍低的LARC可以通过直接进行高质量手术、单纯术前化疗来避免术前放疗带来的功能损害。而对于根治性手术可能带来较大功能损害的LARC,通过结合各种不同的术前治疗策略,乃至全程新辅助治疗(TNT)策略,强化肿瘤退缩,甚至获得肿瘤完全缓解来改变原有的手术方式,从不可保肛的根治性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变为可保肛的低位/极低位前切除术、括约肌间切除术等根治性手术,或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变为经肛局部切除术,乃至最后不需要手术的“观察&等待”,从而最大限度保全患者的器官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遗传风险评分在结直肠癌风险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蒋丹捷, 叶丁, 章晓聪, 李其龙, 金明娟, 陈坤
    2019 (1):  21-2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1.04
    摘要 ( 437 )   PDF(483KB) ( 317 )  
    结直肠癌的发生是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探讨结直肠癌的遗传病因及致病机制,对结直肠癌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结直肠癌相关的易感位点同时也可能在其他相关疾病中发挥作用。遗传风险评分作为探索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复杂疾病之间关系的新兴方法,综合了若干易感位点的微弱效应,使基因多态对疾病的预测性大幅度提升。本文就结直肠癌遗传风险评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泌体:探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诊治的新视角
    唐卫中
    2019 (1):  26-2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1.05
    摘要 ( 441 )   PDF(421KB) ( 538 )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具有双层脂质结构的细胞外囊泡,富含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多种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可通过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发挥重要生物学功能。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重要过程,在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临床价值。本文就外泌体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2F1基因过表达对人结肠癌耐奥沙利铂细胞株HCT116/L多药耐药性的影响
    严林海, 金钦文, 覃宇周, 陈建思, 钟华戈, 唐卫中
    2019 (1):  30-3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1.06
    摘要 ( 571 )   PDF(849KB) ( 231 )  
    目的 探讨E2F1基因过表达对人结肠癌耐奥沙利铂细胞株HCT116/L多药耐药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HCT116/L细胞分为HCT116/L+E2F1组、HCT116/L+NC组和HCT116/L组,HCT116/L+E2F1组和HCT116/L+NC组分别转染E2F1过表达重组慢病毒载体(pCMA-E2F1-HA)及其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pCMA-HA)。Western blot检测E2F1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各组对化疗药物(阿霉素、5-FU和顺铂)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内阿霉素的泵出率和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耐药相关基因MDR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HCT116/L+E2F1组的E2F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CT116/L+NC组和HCT116/L组(P<0.05);HCT116/L+E2F1组对阿霉素、5-FU和顺铂的IC50值分别为(1.61±0.21) μg/mL﹑(5.22±0.12) μg/mL﹑(3.52±0.15) μg/mL,高于HCT116/L+NC组的(0.61±0.11) μg/mL、(3.93±0.54) μg/mL、(2.31±0.45) μg/mL和HCT116/L组的(0.69±0.13) μg/mL、(4.19±0.51) μg/mL、(2.51±0.42) μg/mL(P<0.05);HCT116/L+E2F1组阿霉素的泵出率为(22.51±0.12)%,亦高于HCT116/L+NC组的(10.92±0.09)%和HCT116/L组的(8.45±0.11)%(P<0.05);HCT116/L+E2F1组细胞凋亡率为(6.42±0.52)%,低于HCT116/L+NC组的(12.81±0.69)%和HCT116/L组的(11.45±0.31)%(P<0.05),HCT116/L+E2F1组能增强细胞迁移能力(P<0.05),并阻滞细胞于S期。HCT116/L+E2F1组中MDR1蛋白表达量为0.41±0.08,高于HCT116/L+NC组的0.19±0.08和HCT116/L组的0.15±0.07(P<0.05)。结论 E2F1 基因过表达可降低人结肠癌耐奥沙利铂细胞HCT116/L 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上调MDR1基因表达,使化疗药物在结肠癌细胞内的蓄积浓度降低,从而增强人结肠癌耐奥沙利铂细胞HCT116/L的多药耐药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甲双胍对直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孙玉成, 刘晓巍, 片光哲
    2019 (1):  37-4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1.07
    摘要 ( 397 )   PDF(605KB) ( 333 )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DMBG)对直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直肠癌SW1463细胞,设对照组、DMBG组、照射组及DMBG+照射组,同时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5 mmol/L、10 mmol/L、20 mmol/L、40 mmol/L、80 mmol/L)DMBG作用SW1463细胞的细胞活力,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检测DNA损伤蛋白γ-H2AX及DNA损伤修复蛋白DNA-PK的表达,同时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重量及体积变化,计算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 结果 不同浓度(5 mmol/L、10 mmol/L、20 mmol/L、40 mmol/L、80 mmol/L)DMBG作用可抑制SW1463 细胞活力(F=43.283,P=0.021)。DMBG+照射组在不同照射剂量(2 Gy、4 Gy、6 Gy、8 Gy)照射下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DMBG组及照射组(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DMBG组及照射组[(63.32±6.15)% vs (16.19±4.38)%,P<0.05;(63.32±6.15)% vs (17.24±5.17)%,P<0.05 ];DMBG+照射组G2 /M期细胞比例增加到(61.50±5.25)%,G0 /G1期细胞比例减少为(17.36±3.17)%,上调了γ-H2AX蛋白表达,并下调了DNA-PK蛋白表达,与DMBG组及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移植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变小,抑瘤率亦明显高于DMBG胍组和照射组[(68.51±2.58)% vs (20.74±2.61)%,P<0.05;(68.51±2.58)% vs (31.52±3.43)%,P<0.05]。结论 二甲双胍对直肠癌SW1463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具有放疗增敏作用,可能与DMBG联合放疗后改变肿瘤细胞周期分布,抑制肿瘤细胞对DNA损伤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情监测
    2015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
    曹骥, 李秋林, 容敏华, 葛莲英, 余家华
    2019 (1):  43-5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1.08
    摘要 ( 578 )   PDF(464KB) ( 492 )  
    目的 分析2015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按照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审核方法和评价标准,对广西26个县区上报的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和人口数据进行汇总,按地区、性别、年龄进行分层,计算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的粗率、标化率、累积率(0~74 岁)和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及构成等。人口标准化率计算采用全国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结构和Segi's世界人口结构。结果 2015年纳入分析的26个县区(其中城区19个,县及县级市7个),覆盖人口9 414 305人(其中城市5 679 778人,农村3 734 527人),新发恶性肿瘤病例22 644例,死亡病例13 737例,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40.53/10 万(男性275.63/10万,女性202.99/10 万)和145.92/10 万(男性191.62/10万,女性97.05/10 万),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91.79/10 万和112.83/10 万,世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86.76/10 万和110.91/10 万,累积(0~74 岁)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1.07%和12.52%。城市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54.16/10 万和146.47/10 万,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03.42/10 万和114.47/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19.79/10 万和145.08/10 万,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75.86/10 万和111.80/10万。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胃癌、鼻咽癌、子宫体癌、前列腺癌和脑肿瘤,占全部新发病例的76.90%。死亡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和白血病,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报告病例的82.32%。结论 2015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常见发病与死亡恶性肿瘤为肝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鼻咽癌和宫颈癌,应将其作为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前列腺癌和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亦要加强关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省2010~2014年卵巢癌发病趋势分析

    戴丹, 查震球, 李蕊, 陈叶纪, 刘志荣
    2019 (1):  52-5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1.09
    摘要 ( 294 )   PDF(676KB) ( 241 )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卵巢癌发病趋势。方法 收集2010~2014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卵巢癌发病资料,计算卵巢癌粗发病率,以及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简称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简称世标率)。采用Possion回归模型比较城市及农村地区发病率,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卵巢癌发病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 Joinpoint平行检验比较城市和农村地区卵巢癌年龄别发病率的变化。 结果2010~2014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新发卵巢癌病例2 050例,粗发病率为6.54/10万,中标率为5.35/10万,世标率为5.12/10万。Possi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OR=1.2391,95%CI:1.2383~1.2399,P<0.001)。从年龄别发病率来看,在20岁之前卵巢癌发病率较低,2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快速上升,总体发病高峰在60岁和70岁年龄组;城市地区卵巢癌发病率在7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农村地区卵巢癌发病率在45岁年龄组出现一个小高峰,6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Joinpoint检验结果显示,2010~2014年安徽省卵巢癌粗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11.05%,95%CI:5.04%~17.41%,P=0.012),中标率、世标率变化趋势与粗发病率一致;农村地区上升趋势(APC=10.62%,95%CI:4.37%~17.23%,P=0.009)较城市地区(APC=9.01%,95%CI:-0.31%~19.19%,P=0.056)明显。40~59岁年龄组城市和农村地区卵巢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但城市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3.81%,95%CI:-8.85%~18.24%,P=0.441),农村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9.35%,95%CI:6.52%~12.25%,P=0.002)。结论 安徽省卵巢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但农村地区发病率上升趋势较城市地区明显,需进一步加强卵巢癌的防控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40~59岁年龄段的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ELAM-1在鼻咽癌裸鼠移植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
    刘露, 刘丽娟, 李印, 黄晓新, 康巍, 韦波, 苏丹柯, 金观桥
    2019 (1):  58-6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1.10
    摘要 ( 358 )   PDF(748KB) ( 470 )  
    目的 建立裸鼠鼻咽癌转移模型并探讨 E-选择素(ELAM-1)与鼻咽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将鼻咽癌5-8F细胞悬液注射于裸鼠左后肢爪垫,观察裸鼠状态、成瘤情况并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长短径;采用连续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植瘤及转移情况,将16只人鼻咽癌荷瘤裸鼠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移植瘤组织中ELAM-1的表达。 结果 16只裸鼠均成瘤,成瘤率为100.0%,其中10只裸鼠出现转移瘤,转移率为62.5%。建模前,两组裸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83±0.56)g vs (14.62±0.30) g,t=1.026,P=0.071]。建模后4~7周,裸鼠瘤体体积呈指数增长,且转移组移植瘤增长速度较非转移组快,非转移组裸鼠瘤体体积小于转移组[(198.91 ± 163.29) mm3 vs (268.76 ±174.31) mm3t=4.376,P=0.005]。ELAM-1在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淋巴结转移灶及远处转移灶中的表达均为阳性,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转移组移植瘤光密度值高于非转移组(0.4497±0.0705 vs 0.0435±0.0082,t=4.388,P=0.001)。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稳定性好、移率高的鼻咽癌裸鼠移植瘤转移模型,且ELAM-1在裸鼠移植瘤中高表达,可促进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转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SOX方案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韩忠诚, 马丽丽, 崔智文, 冯燕艳, 王芳
    2019 (1):  62-6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1.11
    摘要 ( 540 )   PDF(463KB) ( 464 )  
    目的 观察替吉奥、奥沙利铂联合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晚期胃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SOX方案)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阿帕替尼,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0.91% vs 20.45%,χ2=4.238,P=0.037),疾病控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36% vs 70.45%,χ2=3.289,P=0.070)。试验组中位总生存期较对照组长(12个月 vs 9.5个月,χ2=4.254,P=0.039),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亦较对照组长(9个月 vs 6个月,χ2=8.815,P=0.003);试验组高血压和手足综合征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和奥沙利铂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疾病进展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中国人群胃癌根治术后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甘胜红, 柯泽文, 李永
    2019 (1):  68-7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1.12
    摘要 ( 346 )   PDF(1973KB) ( 272 )  
    目的 系统评价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辅助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网、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搜集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辅助治疗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相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目标人群为中国人群,检索期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7月。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合计534例患者,其中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试验组)283例,常规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251例,文献质量评价均为B级。细胞免疫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1 d CD3水平低于对照组 (MD=-2.06,95%CI:-3.68~-0.43,P=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10 d试验组CD3、CD4、CD4/CD8、NK水平高于对照组(MDCD3=6.74,95%CI:1.36~12.12,P<0.01;MDCD4=5.93,95%CI:3.68~8.19,P<0.001;MDCD4/CD8=0.53,95%CI:0.33~0.73,P<0.001;MDNK=1.40,95%CI:0.05~2.76,P<0.05),两组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00,95%CI:-2.87~6.88,P=0.42)。体液免疫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 d试验组和对照组IgA、IgM、Ig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10 d试验组IgA、IgM、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DIgA=0.33,95%CI:0.24~0.41,P<0.001;MDIgM=0.21,95%CI:0.14~0.27,P<0.001;MDIgG=1.91,95%CI:1.11~2.72,P<0.001]。 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7~10 d后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中较常规肠内营养制剂有优势,但术后1 d效果不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应用
    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对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
    张宇馨, 韩福刚
    2019 (1):  76-8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1.13
    摘要 ( 315 )   PDF(783KB) ( 256 )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对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4例CCRCC患者的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理结果,分为低级别组(19例)、高级别组(15例)。测量记录不同级别CCRCC的ADC直方图参数,包括ADC值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偏度值、峰度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级别CCRCC 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结果 低级别组CCRCC 的ADC直方图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均高于高级别组 [(1.09±0.23)×10-3 mm2/s vs (0.81±0.09)×10-3 mm2/s、(1.86±0.27)×10-3 mm2/s vs (1.58±0.14)×10-3 mm2/s以及(1.85±0.23)×10-3 mm2/s vs (1.59±0.12)×10-3 mm2/s,P<0.05],且低级别组ADC直方图以负偏态分布为主;两组ADC直方图的最大值、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直方图的最小值鉴别低级别、高级别CCRCC的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5,对应的最佳诊断阈值、Youden指数以及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98×10-3 mm2/s、0.761、86.67%、89.47%。结论 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有助于鉴别低级别、高级别CCRCC,ADC最小值诊断效能最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MR序列测量宫颈癌放疗靶区的一致性比较
    于龙珍, 吴少兵, 柏会明, 孙小兵
    2019 (1):  81-8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1.14
    摘要 ( 385 )   PDF(454KB) ( 241 )  
    目的 比较不同MR序列测量宫颈癌放疗靶区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宫颈癌患者MR资料,均行MRI平扫、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别在轴位T2WI、T1WI增强扫描(T1+C)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上手动勾画肿瘤轮廓,通过面积求和法计算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GTV),将不同序列测算的GTV分为T2WI组、T1+C组和ADC组。采用One-way ANOVA计算各组GTV的平均值,Bland-Atlman法计算各组GTV的95%一致性界限(95% limits of agreement,95% LoA)。 结果 T2WI、T1+C和ADC 组GTV平均值分别为(46.35±28.04) cm3、(44.27±26.66) cm3和(47.50±28.55) cm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2,P=0.877)。Bland-Atlman结果显示,T2WI组与T1+C组、T2WI组与ADC组以及T1+C组与ADC组的95% LoA分别为(-16.43~20.59) cm3、(-19.01~25.47) cm3和(-20.13~22.44) cm3,不同组Bland-Atlman散点图比较均存在5.26%(2/38)位于95% LoA范围外,超出临床可替代范围。结论 不同MR序列测量宫颈癌放疗靶区的一致性欠佳,尚不能相互取代,综合分析T2WI、T1+C以及ADC更有利于宫颈癌放疗靶区的准确勾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CMTM4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孔娟, 谭盛葵
    2019 (1):  85-8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1.15
    摘要 ( 471 )   PDF(417KB) ( 476 )  
    CMTM4属于CMTM家族,是新发现的抑癌基因。研究表明,CMTM4在人正常组织中广泛表达,而在大多数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恢复其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黏附与迁移。进一步探讨CMTM4与肿瘤的关系, 明确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对肿瘤的治疗与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抑癌基因CMTM4的来源、结构功能及其与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