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1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肿瘤标志物专栏
    肿瘤免疫治疗离精准医疗道路还有多远
    张潇宇, 谢晓冬
    2019 (2):  89-9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2.01
    摘要 ( 776 )   PDF(1573KB) ( 198 )  
    肿瘤免疫治疗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途径,给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各种肿瘤临床试验中大放异彩,但免疫治疗在取得疗效的同时,也显示出了不良反应、假进展、超进展等现象。因此,需要肿瘤标志物帮助肿瘤免疫治疗实现高效低毒,走上精准医疗之路。本文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肿瘤标志物作一概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表观遗传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肖婷, 傅俊江
    2019 (2):  93-9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2.02
    摘要 ( 449 )   PDF(1107KB) ( 429 )  
    近年来,众多研究证明肿瘤的表观基因失调,即DNA甲基化、非编码RNA、组蛋白修饰等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表观遗传学标志物成为新兴的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指标,相应的药物研发也相继进入临床阶段。本文将从DNA甲基化、非编码RNA、组蛋白修饰三个方面阐述肿瘤表观遗传学标志物的研究新进展及应用现状,为进一步的肿瘤研究及应用提供新的契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泌体标志物和肿瘤液体活检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林宇晟, 甘进锋, 江钰琛, 王飞寒, 张灏
    2019 (2):  99-10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2.03
    摘要 ( 398 )   PDF(1125KB) ( 319 )  
    外泌体是内体循环途径的最终产物,主要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晚期核内体,经核内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基质中,与其他类型的细胞外囊泡不同。疾病来源的外泌体在全身的体液中都可检测到,且其内含有来源细胞的所有分子谱,因此外泌体成为液体活检中的后起之秀。外泌体是细胞间交换物质、传递信息的重要信使。外泌体介导的细胞间信息交流,既可影响正常的生理过程,在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中也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概述了多种外泌体生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尤其是在恶性肿瘤诊断、肿瘤发展监控、监测治疗反应和评估预后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CCα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梁宁, 王谦, 黄倩, 李仁志, 杨涛, 杨懿, 黄小军, 何显力
    2019 (2):  104-10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2.04
    摘要 ( 386 )   PDF(5927KB) ( 254 )  
    目的  探讨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etyl CoA carboxylase alpha,ACCα)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及其在HCC细胞生长中的调控作用。 方法 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HCC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ACCα mRNA与蛋白的表达。采用siRNA下调HCC SNU-368细胞中ACCα的表达后,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CC组织中ACCα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26±0.81 vs 1.88±0.64,P=0.021;3.41±0.71 vs 1.74±0.54,P=0.019)。下调ACCα表达后,HCC SNU-368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P<0.01),细胞周期进程被抑制(P<0.05),细胞凋亡比例增多(P<0.01)。 结论 HCC细胞SNU-368中ACCα表达显著上调,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周期进程并抑制细胞凋亡促进HCC细胞增殖,ACCα可作为HCC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SMART技术检测ctDNA驱动基因突变指导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的疗效研究
    李芳颖, 鄂颖, 井明晰, 徐君南, 孙涛
    2019 (2):  110-11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2.05
    摘要 ( 375 )   PDF(3325KB) ( 249 )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基于环化单分子扩增和重测序技术(cSMART)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驱动基因突变,并指导其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治疗的NSCLC患者107例,采用cSMART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EGFRALKKRASBRAFPIK3CAERBB2ROS1RETMET  共9种ctDNA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每2~4个治疗疗程后评估9种ctDNA驱动基因突变分布,并基于NCCN指南和9种基因检测结果指导患者用药。将生存信息完整且完成后续治疗的57例NSCLC患者,按照是否遵循指导方案治疗,分为规范治疗组(n=39)和非规范治疗组(n=18),比较其疗效。 结果 基于cSMART技术检测ctDNA 9种驱动基因突变78例,无突变28例。驱动基因突变的78例患者中,单基因突变27例,双基因突变24例,3基因突变11例,4基因突变5例,5基因突变5例。106例NSCLC患者无突变26人次,累计突变160人次,其中EGFR突变61人次,ALK突变11人次(包括ALK融合和点突变),TP53和KRAS突变分别为54人次和26人次,罕见突变PIK3CA发生基因突变5人次, BRAF、MET和ERBB2发生基因突变各1人次。规范治疗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非规范治疗组患者长(10.0个月vs 5.5个月,χ2=6.420,P=0.011)。结论 基于cSMART技术测定ctDNA识别NSCLC驱动基因突变简便、无创,其中EGFR及ALK为NSCLC常见驱动突变,针对其进行靶向治疗疗效较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OXC8在人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徐冬云, 王娟, 李可, 于观贞, 俞文隆, 徐永茂
    2019 (2):  116-12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2.06
    摘要 ( 272 )   PDF(2396KB) ( 140 )  
    目的 探讨HOXC8在人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肝门部胆管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HOXC8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HOXC8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7.1% vs 42.9%,P<0.001)。HOXC8表达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HOXC8阳性表达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总生存期明显较HOXC8阴性表达患者差(12个月 vs 46个月,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OXC8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39)。 结论 HOXC8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不良预后有关,可能作为判断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积雪草酸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和自噬的影响
    苏棋, 王献哲, 梁聪, 李媛媛, 何萍
    2019 (2):  121-12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2.07
    摘要 ( 333 )   PDF(3641KB) ( 163 )  
    目的  探讨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和自噬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AA作用于人肝癌SMMC-7721细胞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并观察自噬抑制剂3-MA对40 μmol/L AA的干预作用;MDC染色检测自噬泡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p62、mTOR、p-mTOR及p53的表达。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AA浓度均可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F=46.790,P=0.006),IC50 =37.313 μmol/L。与单独使用40 μmol/L AA相比,自噬抑制剂3-MA可部分逆转40 μmol/L AA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46.400±9.099)% vs (22.000±3.391)%,P<0.001]。MDC染色实验表明40 μmol/L AA干预可增加自噬泡形成。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40 μmol/L AA可明显降低LC3-Ⅰ的蛋白表达,而提高LC3-Ⅱ表达(1.744±0.108 vs 1.529±0.065,t=2.928,P=0.043;0.113±0.031 vs 0.380±0.036,t=-9.754,P<0.001),降低p62蛋白表达(0.522±0.024 vs 0.123±0.019,t=22.565,P<0.001)和p-mTOR蛋白表达(1.252±0.039 vs 0.353±0.028,t=30.775,P<0.001),但对mTOR和p53的蛋白表达无影响(1.713±0.111 vs 1.556±0.076,t=1.555,P=0.190;0.671±0.040 vs 0.726±0.055,t=-1.555,P=0.210)。结论 AA能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可能与其通过非p53依赖方式负调控mTOR通路诱发自噬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sa-miR-4282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生长的影响
    王汇锋, 陈洁, 罗涛, 陈苗, 赵媛, 王夺, 黎乐群
    2019 (2):  126-13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2.08
    摘要 ( 357 )   PDF(8329KB) ( 81 )  
    目的  探讨Hsa-miR-4282在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sa-miR-4282在人正常肝上皮细胞系HL-7702和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SMMC-7721,以及 20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瞬时转染法将Hsa-miR-4282 mimics(上调组)和Hsa-miR-4282 inhibitor(下调组)分别转染肝癌SMMC-7721细胞,上调组和下调组分别设置相应阴性对照组。转染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能力。结果 Hsa-miR-4282在肝癌组织、肝癌细胞MHCC97-H及肝癌细胞SMMC-7721中的表达均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细胞HL-7702(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Hsa-miR-4282上调后肝癌SMMC-7721细胞的OD值低于其阴性对照组,而下调后OD值高于其阴性对照组 (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下调组的细胞克隆数高于其阴性对照组[(240±7) 个 vs (191±10) 个,P=0.005)],而上调组细胞克隆数低于基阴性对照组[(146±10) 个 vs (193±12) 个,P=0.01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Hsa-miR-4282上调组细胞凋亡率较其阴性对照组升高[(23.89±1.89)% vs(16.6±1.14)%,P=0.009)],下调组细胞凋亡率较期阴性对照组降低[(14.98±0.46)% vs (17.79±0.73)%,P=0.010]。结论 Hsa-miR-4282上调可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与肝癌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磁珠分选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诱导分化及成瘤活性研究
    廖显翔, 房芳, 羊良慧, 陈国生, 王代友, 彭剑波, 刘诗奇, 麦华明
    2019 (2):  131-13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2.09
    摘要 ( 262 )   PDF(33808KB) ( 73 )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及成瘤活性。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6例原代培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分选出CD133+、CD44+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及细胞周期,并绘制CD133+细胞生长曲线。将分选出的细胞经诱导向成骨肪细胞及成脂肪细胞分化,将原代鳞癌细胞、分选所得的CD44+细胞及CD133+细胞进行体内成瘤实验。 结果 经免疫磁珠分选法成功获得CD44+细胞、CD133+细胞,其纯度经检测均在94%以上,且主要处于G0/G1期。CD133+细胞在接种后第2天进入对数期,细胞倍增时间为3.22 d。经诱导后CD44+、CD133+细胞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及成脂肪细胞。皮下注射后第3天可触及新生肿物,在3种细胞成瘤实验中CD133+细胞组瘤体体积最大,HE染色显示符合低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表现。结论 免疫磁珠分选法可高效获得高纯度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CD44+、CD133+细胞均具有较强的多向分化能力,CD133+细胞成瘤性较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何首乌有效成分对大鼠骨癌痛的镇痛效果
    张翼, 洪雪琪, 段坦炎, 时鹏, 杨敏, 何并文, 林飞
    2019 (2):  138-14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2.10
    摘要 ( 283 )   PDF(2543KB) ( 193 )  
    目的  探讨何首乌有效成分对大鼠骨癌痛的镇痛作用。方法 将36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为正常空白对照(n=6),B组大鼠注射无菌生理盐水(n=6),C组大鼠左后腿胫骨注射乳腺癌细胞walker256建立骨癌痛模型(n=24)。建立骨癌痛模型的C组SD大鼠按灌胃药物随机分成C1、C2、C3、C4 4组,每组6只。建模成功后14 d、15 d、16 d连续对C1~C4组大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2 mL)、二苯乙烯苷(60 mg/mL,2 mL)、大黄素(60 mg/mL,2 mL)和儿茶素(60 mg/mL,2 mL)。每次灌胃前、灌胃后30 min、灌胃后1.0 h测量大鼠左脚掌的机械痛阈值。结果 癌痛模型喂养第5天起,与A、B两组比较,C组大鼠机械痛阈值降低(P<0.05),骨质明显破坏;A、B两组大鼠机械痛阈值无明显差异,骨质结构正常。C2组大鼠各时点的机械性痛阈值均较C1组、C3组、C4组明显增加(P<0.05)。与灌胃前比较,C2组大鼠模型灌胃30 min和灌胃后1 h后机械性痛阈值明显升高(P<0.05),但灌胃30 min和灌胃后1 h后的机械性痛阈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何首乌可有效降低大鼠的骨癌痛,其有效单体成分是二苯乙烯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基于基因组突变数据分析肝癌预后分子标志物
    茅新如, 刘文斌, 曹广文
    2019 (2):  143-15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2.11
    摘要 ( 450 )   PDF(49473KB) ( 108 )  
    目的  探讨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及关键信号通路的基因变异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从TCGA数据库及cBioPortal数据库schulze2015队列分别获取376例和243例HCC患者全外显子测序数据,从ICGC数据库获取JP队列 394例及FR 队列250例HCC患者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采用生存分析研究TMB、关键信号通路的基因变异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TCGA队列、JP队列、schulze2015队列和FR队列中,对数转换后的TMB与年龄均呈正相关(P<0.001);在schulze2015队列中,对数转换后的TMB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204,P=0.002)。在TCGA队列中,与低TMB组比较,高TMB 组HCC患者的OS(P<0.001)及DFS(P=0.088)均明显降低,高TMB组HCC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低TMB组的2.156倍(P<0.001)。JP队列和FR队列均未发现TMB与OS及DFS有统计学意义。TCGA队列、JP队列和FR队列中,细胞周期调控通路基因变异的HCC患者中位DFS和中位OS均低于无变异的患者(P<0.05),而复发风险和死亡风险均高于无变异患者(P<0.05)。结论 肿瘤突变负荷高和细胞周期调控通路的基因变异的HCC患者预后较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AD23B基因rs10759225位点多态性与含铂类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血液学毒性的关系
    谢晓楠, 文贻勇, 凌琼颖, 黄文锋, 覃芳卉, 王洪学, 周文献, 陆永奎, 谢裕安, 谢伟敏
    2019 (2):  151-15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2.12
    摘要 ( 333 )   PDF(2770KB) ( 162 )  
    目的 探讨RAD23B基因rs10759225位点多态性与含铂类方案一线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血液学毒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含铂类联合方案一线治疗的15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rs10759225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患者疗效及血液学毒性的关系。结果 150例NSCLC患者的总有效率(ORR)为28.7%(43/150)。与携带G/G基因型患者比较,携带A等位基因型(G/A和A/A)患者接受含铂类方案治疗的ORR显著提高(OR校正=1.780,95%CI:1.110~2.884,P=0.042)。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6个月,各基因型患者的m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G/G基因型为参照,A/A基因型与患者化疗后发生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风险相关(OR校正=0.468,95%CI:0.204~0.711,P=0.008);A等位基因型分别与患者发生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OR校正=0.502,95%CI:0.155~0.887,P=0.022)和≥Ⅰ度血小板减少的风险有关(OR校正=0.494,95%CI:0.101~0.833,P=0.047);而G/A基因型与患者发生Ⅱ/Ⅲ度贫血的风险有关(OR校正=0.504,95%CI:0.213~0.890,P=0.047)。结论 RAD23B基因rs10759225位点多态性与含铂类方案治疗NSCLC的疗效及血液学毒性有关,但与患者的预后无关。与携带G/G基因型患者比较,携带A等位基因型患者的疗效更好,但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更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GOLM1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余展鹏, 江雁琼
    2019 (2):  158-16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2.13
    摘要 ( 410 )   PDF(16347KB) ( 80 )  
    目的 探讨GOLM1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GOLM1基因在前列腺癌与其癌旁正常组织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相关的RNA-Seq数据和临床资料,分析GOLM1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Oncomine及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GOLM1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CGA数据库中547例前列腺癌患者GOLM1 mRNA表达水平与其年龄、临床T分期、病理学T分期及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不大;低表达GOLM1基因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较高表达者长(HR=4.50,95%CI:3.77~5.37,P=0.038);ROC曲线分析显示最佳截断点为8.889,灵敏度为80.5%,特异度为80.8%,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0.813~0.912)。结论 GOLM1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前列腺癌较好的诊断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康复新液防治恶性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食管炎疗效的Meta分析
    陆静钰, 陈玲, 陈单, 石丽梅, 李丽蓉
    2019 (2):  163-16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2.14
    摘要 ( 390 )   PDF(2137KB) ( 184 )  
    目的  评价康复新液对恶性肿瘤放疗引起的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CNKI、WanFang Date、VIP等数据库,搜索康复新液防治恶性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期限为建库至2018年12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篇文献,合计样本量为482例,其中采用康复新液(试验组)237例,常规健康教育或综合西药疗法(对照组)2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Ⅰ级、Ⅲ级及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1.36,95%CI:0.96~1.95,P=0.09;RR=0.22,95%CI:0.04~1.25,P=0.09);但试验组Ⅱ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3,95%CI:0.37~0.77,P=0.0006);试验组放射性食管炎毒性积分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31, 95%CI:-0.47~-0.16,P<0.0001)。结论 在恶性肿瘤放疗过程中,康复新液可有效降低Ⅱ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但对降低Ⅰ级和Ⅲ级及以上放射性食管损伤无明显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循环肿瘤DNA检测在结直肠癌临床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王田, 尹纯, 郭旭, 邢金良, 邢延芳
    2019 (2):  168-17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2.15
    摘要 ( 318 )   PDF(604KB) ( 194 )  
    结直肠癌是我国第三大常见癌症,现有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和术后监测手段均存在局限性。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通过肿瘤细胞凋亡、坏死或分泌等途径释放到外周血,可反映肿瘤组织相关变异信息。随着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快速发展,血浆中微量ctDNA的精准检测为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提供机遇。同时,纵向监测结直肠癌患者的ctDNA可以较好地反映肿瘤负荷的动态变化。本文拟从ctDNA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个性化用药指导、疗效监测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潜在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croRNAs调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研究进展
    郑璇, 刘艳坤, 李玉凤, 章广玲
    2019 (2):  171-17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2.16
    摘要 ( 334 )   PDF(765KB) ( 206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umor associated fibroblasts, TAFs)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员之一,通过调控自身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和直接的细胞-细胞相互作用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微小RNA(microRNA,miRNA)对TAFs活化和肿瘤进展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TAFs的基本特性、miRNA对TAFs的调控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oll样受体9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庞米米, 李雨佳, 万绍贵, 鲍登克
    2019 (2):  175-17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2.17
    摘要 ( 375 )   PDF(650KB) ( 527 )  
    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中参与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的一种受体,是近年来肿瘤免疫学的研究热点之一。TLR9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其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在促进炎症和肿瘤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TLR9可通过促进肿瘤微环境形成,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及免疫逃逸等,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已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本文就TLR9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循环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复发和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郭远薇, 胡政, 罗伟濠, 贺荣章, 李佳, 段丽丽, 刘小军, 罗迪贤
    2019 (2):  178-18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2.18
    摘要 ( 315 )   PDF(717KB) ( 205 )  
    乳腺癌是女性癌症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以及更精准的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可为患者制定及时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循证依据。本文就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循环肿瘤DNA(ciculating tumor,ctDNA)、外泌体(Exosomes)、ctDNA甲基化以及循环肿瘤血小板(tumor-educated platelets,TEPs)等循环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复发监测和病情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