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8-03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
    人参皂苷Rg3联合三氧化二砷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生长及其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张文涛, 陆云飞, 邓黎黎
    2011 (2):  9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01
    摘要 ( 520 )   PDF(928KB) ( 662 )  
    【摘要】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简称Rg3)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裸鼠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中肿瘤生长及新生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右前肢腋窝皮下移植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雌性裸鼠28只,随机分成4组:①联合用药组即Rg3 (12mg/kg·d)+As2O3(45μg/kg·d);②Rg3组(12mg/kg·d);③三氧化二砷组(45μg/kg·d);④对照组(0.5ml/d)。自肿瘤接种第5天开始,Rg3隔日灌胃,共25次;三氧化二砷腹腔内注射,每日1次,共35次,期间观察裸鼠的生存质量。停药1周后,脱颈处死裸鼠,检测肿瘤的重量,并计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Rg3组、三氧化二砷组、联合用药组对裸鼠人乳腺癌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联合用药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比单一用药组更强,联合用药组MVD明显低于三氧化二砷组及对照组。结论Rg3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抑制乳腺癌新生血管形成,降低乳腺癌组织内的MVD,进而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同时降低三氧化二砷的毒副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洛铂和顺铂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肝、肾细胞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
    黄文锋, 谢伟敏, 王洪学, 陆永奎, 周文献
    2011 (2):  10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02
    摘要 ( 484 )   PDF(741KB) ( 641 )  
    【摘要】目的分析洛铂(LBP)和顺铂(DDP)对传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人肝细胞株(QSG-7701)和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LBP和DDP对HUVECs、QSG-7701和HK-2细胞抑制作用的差异,并测定HK-2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观察LBP和DDP对HK-2细胞脂质过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浓度、相同作用时间下,DDP组对HK-2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LBP组(P<0.05),而LBP组对HUVECs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DDP组(P<0.05);LBP组和DDP组对QSG7701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BP组和DDP组均使HK-2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均<0.05),但LBP组和DD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P和DDP均对肝、肾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LBP的肾细胞毒性较DDP低,LBP组对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抑制作用明显强于DDP组,提示LBP可能具有更强的抑制血管形成的能力;氧化性损伤可能是两者造成肾毒性的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干扰RNA抑制bcl-xL表达对食管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杨爱琼, 王朝莉, 李雪婷, 谢勇恩
    2011 (2):  10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03
    摘要 ( 549 )   PDF(827KB) ( 470 )  
    【摘要】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分子bcl-xL表达下调对食管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人bcl-xL基因序列设计和合成3对小干扰RNA,将其转染于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bcl-xL的表达情况,筛选出对bcl-xL表达抑制作用最强的小干扰RNA,通过MTT法检测小干扰RNA转染细胞和对照细胞在不同浓度顺铂和紫杉醇作用下的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食管癌细胞转染靶向bcl-xL的3种小干扰RNA后,bcl-xL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示出不同程度下调,其中siRNA1对癌细胞bcl-xL表达的抑制作用最强。siRNA1转染食管癌细胞后可使顺铂和紫杉醇对癌细胞的IC50值由转染前的(31.4±4.3)μmol/L和(35.3±6.1)μmol/L下降至转染后的(8.4±3.3)μmol/L和(15.1±4.7)μmol/L(P<0.01)。结论 小干扰RNA抑制bcl-xL表达可增强食管癌细胞对顺铂和紫杉醇化疗的敏感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曲霉毒素B1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对CYP3A4活性的影响
    欧 超, 郑海平, 曹 骥, 杨 春, 李 瑗, 唐艳萍, 杨 芳, 李黄羿, 苏建家
    2011 (2):  11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04
    摘要 ( 503 )   PDF(841KB) ( 460 )  
    【摘要】目的 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对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肝微粒体混合酶体外代谢体系,利用荧光定量法动态检测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不同时期CYP3A4酶活性。结果 AFB1组CYP3A4含量从实验开始逐渐升高,至23周达顶峰,然后逐渐降低,到43周又升高,出现双波峰变化,阶段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CYP3A4含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33周和63周出现明显降低外,其他各阶段变化不大;组间比较显示AFB1组在诱癌过程中有抑制CYP3A4的趋势,于63周抑制最明显,但尚未达统计学意义(P=0.638);结论 AFB1在诱癌过程中有抑制CYP3A4的趋势,可能是与早期癌变的细胞减少对特定基因毒性物质的活化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张 露, 唐东平, 左传田, 张洁清, 唐 凯, 胡晓桦, 张传珉
    2011 (2):  11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05
    摘要 ( 530 )   PDF(754KB) ( 379 )  
    【摘要】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筛选化疗方案、实行肿瘤个体化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MTT法体外测定160例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粒细胞)标本对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①5种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对同一化疗药物敏感率呈正相关性,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胃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卵巢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及粒细胞对试验化疗药物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癌、淋巴瘤(NHL)检测结果差异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CPT在非小细胞肺癌和TAX、Vm-26在卵巢癌患者的外周血药敏试验中,粒细胞较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抑制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体外药敏试验对临床肿瘤化疗用药有一定预见性,有助于临床医师筛选有效化疗药物,制定合理化疗方案,为个体化疗用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125Ⅰ放射性粒子在中晚期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韦长元, 李 挺, 姚 波, 覃庆洪, 杨伟萍, 黄白沙, 莫凯迪
    2011 (2):  11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06
    摘要 ( 535 )   PDF(826KB) ( 456 )  
    【摘要】目的 探讨将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手术、化疗、介入和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对95例中晚期乳腺癌采用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手术、化疗、介入、内分泌疗法及提高免疫力等综合治疗,观察其有效率和随访1、3、5年生存率。结果 经综合治疗后,根据实体瘤疗效的评定标准,总有效率为87.37%。癌症局部控制率达1年以上者占82.36%。1年生存率为90.53%(86/95),3年为61.05%(58/95),5年为46.32%(44/95)。其中非癌死亡4例,失访8例。均未发现与植入125Ⅰ粒子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综合治疗对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达到局部“根治”效果,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和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
    张 斌, 吕自力, 覃 晓, 彭民浩, 彭 涛
    2011 (2):  12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07
    摘要 ( 394 )   PDF(1379KB) ( 575 )  
    【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1 例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 )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结合文献复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详尽分析1 例肝脏EAML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对肝左内叶单发巨大占位行左半肝切除术,术中及术后均未使用抗肿瘤药物治疗,随访 15 个月无瘤生存。结论肝脏EAML临床极为罕见,术前诊断困难且有恶性潜能,目前治疗仍首选肿瘤切除术,对抗肿瘤药物治疗尚无统一认识,术后密切随访对进一步明确其肿瘤生物学行为特征极为重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锥形束CT测量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
    谢志原, 林育毅, 王永川, 吴君心, 陈辉林, 邵林东, 陈素真, 潘建基
    2011 (2):  12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08
    摘要 ( 515 )   PDF(776KB) ( 671 )  
    【摘要】目的 利用锥形束CT在线研究食管癌放疗时的摆位误差,计算CTV到PTV的外放边界(MPTV)。方法 应用医科达Synergy系统对食管癌患者治疗11例148次,分别在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行CBCT扫描,共获取444个CBCT信息,通过系统配有的匹配功能,获取的CBCT 图像与计划CT 图像相匹配,获取患者左右(X)、头脚(Y)和前后(Z)等3个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11例患者共行444次CBCT,首次摆位后CBCT扫描,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方向上分别为(-0.17±3.62)、(1.82±3.97)、(-2.34±2.10)mm,误差纠正后再次行CBCT,结果显示摆位误差明显缩小 (P<0.05)。与纠正后比较,治疗后摆位误差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前X、Y、Z轴上MPTV分别为8.49、9.09、5.67mm,纠正后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1.80、2.47、2.21mm。结论本组病例食管癌放疗时Y方向摆位误差最大,X方向次之,Z方向最小;分次内误差在食管肿瘤治疗过程中变化明显,这在设计治疗计划时应予以考虑;通过CBCT获取食管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对其进行纠正,能显著降低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确度,减小PTV外放边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的长期随访观察
    卜 庆, 高 岩, 蔡清清, 林旭滨, 王潇潇, 孙晓菲, 甄子俊, 黄慧强
    2011 (2):  13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09
    摘要 ( 643 )   PDF(806KB) ( 746 )  
    【摘要】目的 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治疗复发难治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AHSCT治疗后长期随访的TLBL16例,预处理方案主要为BEAM和BEAC。结果1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1例失访。中位随访37个月(12~13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34.5个月。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49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53%、32%。初治患者一线治疗有效者,接受AHSCT者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0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63%;复发患者挽救治疗后接受AHSCT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2.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22%。初始治疗未达CR/PR的难治患者,中位生存仅21个月,5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0%和29%。结论AHSCT常规化疗治疗TLBL安全、有效,可提高复发难治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远期生存,延长初治TLB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复发率仍偏高,值得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小细胞肺癌6MV-X射线和10MV-X射线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王磊黎, 梁世雄, 韦军葆, 付庆国, 邓 烨
    2011 (2):  13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10
    摘要 ( 611 )   PDF(754KB) ( 403 )  
    【摘要】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中采用6MV-X和10MV-X射线治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应用ADAC Pinnacle8治疗计划系统提供的卷积/迭加法对两种能量条件下相同靶区的IMRT计划进行剂量计算,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和处方剂量)、均匀性指数(HI)以及适形指数(CI),比较8例肺癌患者的6MV-X和10MV-X射线的IMRT计划的物理学参数。结果两者靶区的平均剂量、HI和CI之间差异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6MV计划中高剂量覆盖靶区的程度优于10MV计划;正常肺组织、心脏、脊髓等危及器官(OAR)的受量基本相同。结论对于肺癌的放射治疗建议选用6MV-X射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行病学调查
    扶绥县2004~2008年肝癌发病率分析
    韦忠亮, 李云西, 何明荣
    2011 (2):  137.  doi: 10.3969 / j.issn.1674-5671.2011.02.11
    摘要 ( 657 )   PDF(808KB) ( 836 )  
    【摘要】目的 探讨扶绥县2004~2008年肝癌发病率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扶绥县肿瘤防治研究所登记处肿瘤登记资料,分别计算肝癌粗发病率、中国标化率、世界标化率。结果 扶绥县2004~2008年肝癌发病率为67.26/10万,中国标化率45.93/10万,世界标化率60.74/10万。结论 扶绥县肝癌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经验
    中老年食管鳞癌术后预后的Cox回归分析
    左传田, 茅乃权, 刘德森, 黄鼎铭, 潘 泓, 谢 彤, 黄耀元, 潘 琪, 杨 立
    2011 (2):  13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12
    摘要 ( 621 )   PDF(752KB) ( 418 )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中老年(50岁以上)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和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随访资料,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评估与生存相关因素。结果 中老年食管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8.3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化程度、体重减轻、术前并发症、病变长度、手术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后临床分期、术前低蛋白、术前放化疗与5年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术前低蛋白、分化程度、病变长度、手术方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术前放化疗等是影响中晚期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中老年食管癌多数属于中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有一定难度,在可耐受情况下,积极行术前放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而术前低蛋白、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可能预测患者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87例食管鳞癌治疗方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陈清波, 李 劲, 王洪波, 徐明垚, 郭 银
    2011 (2):  14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13
    摘要 ( 587 )   PDF(737KB) ( 442 )  
    【摘要】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单纯手术、术后放化疗和单纯放疗等3种治疗方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87例胸段食管鳞癌3种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率44.82%(39/87)。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等有关(P<0.05);术后放化疗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单纯放疗组(P均<0.05);术后放化疗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和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 术后放化疗是防止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方式。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治疗方式与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对单纯行放疗的中晚期胸下段食管鳞癌,建议照射膈下淋巴引流区,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羟基喜树碱与丝裂霉素交替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丘京东, 陈春之
    2011 (2):  14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14
    摘要 ( 530 )   PDF(738KB) ( 505 )  
    【摘要】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与丝裂霉素(MMC)膀胱交替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将172例表浅性膀胱肿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观察组采用HCPT与MMC膀胱交替灌注,对照组采用MMC单一药物灌注。随访3年并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出现膀胱刺激症状2例(2.3%),对照组出现9例(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复发率(16.3%)比对照组(29.1%)明显降低(P<0.05),3年无瘤生存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HCPT与MMC联合应用进行膀胱交替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具有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的优势,可作为预防膀胱术后复发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覃俊仕, 罗汉传, 吴瑞正, 滕奔宇, 陈陪升
    2011 (2):  14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15
    摘要 ( 413 )   PDF(781KB) ( 525 )  
    【摘要】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2009年在108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82例,切除肋间臂神经26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82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78例(95.1%),感觉异常4例(4.9%);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26例感觉正常3例(11.5%),感觉异常23例(88.5%)。随访2~5年,108例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 对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利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用蛋白胶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应用
    梁永明, 黄子团
    2011 (2):  14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16
    摘要 ( 503 )   PDF(737KB) ( 526 )  
    【摘要】目的 探讨医用蛋白胶在乳腺癌术后减少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作用。方法 将12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同时在手术创面喷医用蛋白胶5ml,对照组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两组术后3d皮下引流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情况,以确定医用蛋白胶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3天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乳腺癌术应用医用蛋白胶,可有效地减少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促进创面愈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病灶的诊断意义
    毛 宇
    2011 (2):  15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17
    摘要 ( 501 )   PDF(723KB) ( 663 )  
    【摘要】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病灶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108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诊治过程,并对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阳性率、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穿刺病理阳性率91.7%(99/108),穿刺成功率97.2%(105/108)。并发症:气胸15.7%(17/108),出血8.3%(9/108),气胸并出血5.6%(6/108),术后咯血12.9%(14/108),以上症状均较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快捷、准确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刘雅雯, 熊建萍
    2011 (2):  15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18
    摘要 ( 575 )   PDF(739KB) ( 719 )  
    【摘要】目的 评价伊立替康(CTP-11)联合奈达铂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8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伊立替康90mg/m2,d1、8;奈达铂80mg/m2,分3天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周期,用药至疾病进展或化疗相关毒副反应不能耐受时观察疗效。结果 48例入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有效率为89.6%,疾病控制率达95.8%,中位总生存期为13.5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TTP)为7.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33.3%)、腹泻(16.7%)和恶心、呕吐(4.2%)等。结论 伊利替康联合奈达铂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可作为一线化疗方案的选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研讨
    不同洗肠药物用于肝癌术前肠道准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游雪梅, 莫新少, 詹爱丁, 钟鉴宏, 黎乐群
    2011 (2):  15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19
    摘要 ( 514 )   PDF(753KB) ( 715 )  
    【摘要】目的 探讨肝癌术前不同洗肠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12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C、D等4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25%硫酸镁(A组)、磷酸钠盐口服溶液(B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C组)和乳果糖口服溶液(D组)等4种药物口服洗肠,比较各组肠道清洁程度、肠功能恢复时间、药物口感、患者接受度和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 4种药物的肠道清洁程度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药物口感和接受度显著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头晕、乏力、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药物在肠道清洁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方面有较好的效果,PET-ELS和乳果糖具有口感良好、不良反应少和患者接受度高等特点,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在肝癌术前肠道准备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8例小儿骶尾部恶性畸胎瘤的护理
    杨巧玲, 蒋雨秀, 梁丽君, 谭丽华, 梁 霞, 陈代祯
    2011 (2):  15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20
    摘要 ( 447 )   PDF(726KB) ( 445 )  
    【摘要】回顾性分析18例小儿骶尾部恶性畸胎瘤的护理。加强术前心理、瘤体护理及肠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伤口、并发症和化疗毒副反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恶性畸胎瘤患儿的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化手术前后护理方法对3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效果观察
    王菊廷, 何淑贤
    2011 (2):  16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21
    摘要 ( 475 )   PDF(721KB) ( 390 )  
    【摘要】总结3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优化手术前后护理方法的效果。通过安排专人实施一对一护理,采用优化手术前后护理方法,能明显缩短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及术后血压波动时间,有效维持血压平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腺肽联合呋喃西林治疗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龙碧霄
    2011 (2):  16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22
    摘要 ( 537 )   PDF(735KB) ( 473 )  
    【摘要】目的 观察胸腺肽联合呋喃西林对鼻咽癌放疗所致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将42例鼻咽癌放疗患者按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时间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创面仅用呋喃西林换药;观察组创面应用胸腺肽联合呋喃西林换药。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联合呋喃西林治疗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效果显著,治疗中应加强心理护理,创面护理和饮食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肺癌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
    罗金秀
    2011 (2):  16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23
    摘要 ( 490 )   PDF(717KB) ( 458 )  
    【摘要】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21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行抗肿瘤药物灌注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后引流通畅,无1例发生渗血、渗液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肺癌胸腔积液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
    陈 莹, 赵新华, 陶利英
    2011 (2):  16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24
    摘要 ( 617 )   PDF(719KB) ( 896 )  
    【摘要】总结20例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经验。其中胃肠道反应13例、血液毒性12例、皮肤毒性2例、脱发6例、肝功能异常2例,使用过程中应掌握药物的用量、用法、并严密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和用药后不良反应等,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教学
    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贯彻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体会
    尚丽明, 彭 涛, 覃 晓, 郭 雅, 肖开银
    2011 (2):  16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25
    摘要 ( 482 )   PDF(723KB) ( 437 )  
    【摘要】 介绍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优点,阐述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贯彻循证医学理念的重要意义及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乏氧诱导因子-1对肿瘤放射敏感性影响的机制
    臧乐乐, 张 瑜, 潘建基
    2011 (2):  16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26
    摘要 ( 461 )   PDF(761KB) ( 735 )  
    【摘要】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治疗疗效密切相关,而肿瘤内乏氧又被认为对放射敏感性有重要的影响。乏氧诱导因子-1(HIF-1)是调节细胞适应乏氧的关键转录因子,通过维持肿瘤细胞代谢、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而影响放射敏感性。通过抑制HIF-1和(或)其下游基因可以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是一条具有潜力的放疗增敏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因芯片技术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
    冯青青, 张力图
    2011 (2):  17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27
    摘要 ( 507 )   PDF(755KB) ( 521 )  
    【摘要】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因此迫切需要人们在基因水平上对其发病机制、肿瘤生长、复发、转移过程和治疗的敏感性及预后判断等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可以高通量、平行检测乳腺癌组织或细胞中多个基因的不同表达水平,揭示和探索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多基因改变的分子机制,为乳腺癌的研究将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现状及支持进展
    高铭云
    2011 (2):  17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28
    摘要 ( 524 )   PDF(738KB) ( 1872 )  
    【摘要】综述了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针对其营养不良的支持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咽癌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陈兴龙, 许 坚
    2011 (2):  17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1.02.29
    摘要 ( 510 )   PDF(762KB) ( 513 )  
    【摘要】下咽癌被认为是预后最差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本文综述近年研究最多的影响下咽癌预后的5个相关因素(治疗方式、颈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病理分级及喉功能的保留与否)的进展,通过总结,以指导制定下咽癌的规范化临床治疗方案,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腹膜转移诊治的研究进展
    张海峰, 张传珉
    2011 (2):  180.  doi: 10.3969 / j.issn.1674-5671.2011.02.30
    摘要 ( 531 )   PDF(750KB) ( 704 )  
    【摘要】胃癌腹膜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是导致胃癌复发和转移,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术前早期诊断及防治均比较困难。本文就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及防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