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3-03-25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
    淋巴管内皮细胞微环境对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刘 丽,黎丹戎,钟艳平,李 力,高 婷,阮和云,冠 潇
    2013 (1):  1-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01
    摘要 ( 455 )   PDF(591KB) ( 689 )  
    目的 通过人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的细胞株(SKOV3-PM4)与人淋巴管内皮细胞株(HLEC)的条件培养和共培养,探讨HLEC微环境对SKOV3-PM4的运动迁移能力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采用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法,观察经HLEC的条件培养后SKOV3-PM4的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SKOV3-PM4经HLEC的条件培养和共培养后的爬片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变化。结果 经HLEC培养基的条件培养后SKOV3-PM4细胞的侵袭率为(53±11)%,单独培养的SKOV3-PM4细胞的侵袭率为(30±5)%(P<0.05);条件培养后SKOV3-PM4细胞的迁移率为(48±5)%,单独培养的SKOV3-PM4细胞的迁移率为(34±2)%(P<0.05)。SKOV3-PM4细胞经条件培养和共培养后TGF-β1和vimentin表达上调(P均<0.05),E-cadherin表达下调(P<0.05)。结论 淋巴管内皮细胞微环境可促进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细胞间质化的转变,增强卵巢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2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孙阳阳,丁 骏,周晓丽,朱逸之
    2013 (1):  6-1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02
    摘要 ( 681 )   PDF(648KB) ( 746 )  
    目的 探讨人微小RNA-21(miR-21)重组表达质粒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设计合成靶向miR-21的互补双链DNA,退火后与真核表达载体pPG-miR-EGFP克隆连接,构建pPG-miR-21-EGFP重组表达质粒,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表达质粒pPG-miR-21-EGFP转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重组表达质粒组。以RT-PCR检测转染前后胃癌细胞miR-21的表达水平。MTT法评价重组表达质粒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效果,流式细胞术及Hoechst 33258法检测转染后胃癌SGC-7901细胞周期的分布和凋亡。Western blot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转染前后PTEN、PCNA、PDCD4、bcl-2、cyclin D1 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 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PG-miR-21-EGFP,转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达75%。RT-PCR检测显示重组表达质粒组胃癌细胞miR-21的表达下调,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质粒组胃癌细胞cyclin D1、PCNA、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而PDCD4、PTEN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重组表达质粒组的细胞生长缓慢,凋亡指数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质粒组G1期细胞的百分比较空白对照组增加[(69.71±0.314)% vs (50.1±0.331)%],S期细胞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14.68±0.448)% vs (28.47±0.316)%] (P<0.05)。结论 重组表达质粒pPG-miR-21-EGFP可显著下调miR-21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使较多的细胞停留在G1期,S期细胞减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cyclin D1、PCNA、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PDCD4、PTEN蛋白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溴丙酮酸对人胃癌细胞裸小鼠皮下种植瘤的作用机制
    曹 卫,张晓东,陆云飞
    2013 (1):  12-1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03
    摘要 ( 568 )   PDF(366KB) ( 719 )  
    目的 探讨3-溴丙酮酸(3-Bromopyruvic acid,3-BrPA)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裸鼠皮下种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将成瘤后的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BrPA低剂量、3-BrPA中剂量、3-BrPA高剂量组;PBS(磷酸盐缓冲液)阴性对照组1(pH7.4),PBS阴性对照组2(pH6.8~7.8);阳性对照5-FU组。每天于瘤体周围皮下注射给药,连续4周,停药24 h后取出瘤体并检测瘤体细胞中己糖激酶的活性,分别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bax、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3-BrPA剂量的增加,瘤体细胞中己糖激酶的活性逐渐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3-BrPA给药组的p53、bcl-2蛋白表达下降,而bax、caspase-3(P17KD)蛋白表达升高,与PBS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BrPA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裸鼠皮下种植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内的己糖激酶活性,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下调p53、bcl-2蛋白的表达,最终活化caspase-3而引起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科手术中不同通气方式的患者血清中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李 鹏,黄 冰,李 力,黎 阳,潘灵辉,阮 林,彭丹晖,林 飞,顾永辉,黄 宇,陈肖东
    2013 (1):  16-2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04
    摘要 ( 535 )   PDF(321KB) ( 671 )  
    目的 应用同位素标记的绝对和相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筛选并鉴定胸科手术中分别采用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的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 收集胸科手术中采用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的患者血清,每组各10例,将每一组血清等量混合后应用多重免疫亲和层析柱(MARS)去除血清中的高丰度蛋白,样本经 iTRAQ标记和液相色谱分离后,用质谱仪进行鉴定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经质谱鉴定共获得189种蛋白质,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有42种(上调或下调20%)。单肺通气组与双肺通气组比较,有33种蛋白质表达上调,9种表达下调。结论 iTRAQ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能筛选出多种与单肺通气肺损伤相关的生物标记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单肺通气肺损伤发生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病毒载体介导shRNA干扰对乳腺癌MCF-7细胞RSK4基因表达的影响
    韩璐璐,刘剑仑,韦 薇
    2013 (1):  20-2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05
    摘要 ( 479 )   PDF(440KB) ( 941 )  
    目的 观察慢病毒干扰载体(RSK4-RNAi-LV)转染对低侵袭、低转移潜能的乳腺癌MCF-7细胞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4,RSK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特异性的RSK4 shRNA干扰体RSK4-RNAi-LV,稳定转染至乳腺癌MCF-7细胞中,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RSK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稳定转染慢病毒干扰载体至乳腺癌细胞后,72 h开始检测到GFP荧光表达,90 h后GFP荧光表达明显增强,RSK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被明显抑制,抑制率分别为98.2%和80.1%。结论 稳定转染RSK4-RNAi-LV可有效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中RSK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结肠癌放射抗拒性细胞株的建立
    孙明辉, 肖胜英,刘爱群,葛莲英
    2013 (1):  24-2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06
    摘要 ( 579 )   PDF(305KB) ( 550 )  
    目的 应用连续照射的方法建立人结肠癌放射抗拒细胞株SW480-R,为研究人结肠癌放射抗拒的机制提供模型。方法 用2 Gy剂量的X射线照射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每天1次,每周5 d,分别照射不同周期后,按照细胞存活率筛选出放射抗拒细胞株SW480-R,并检测细胞的倍增时间。以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MTT法检测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存活分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并分别与亲代结肠癌细胞株进行比较。结果 经2 Gy照射3周后细胞仍有存活,可作为放射抗拒细胞株的模型。SW480-R细胞株的倍增时间明显长于亲代SW480细胞株(P<0.05),SW480-R细胞株的放射抗拒性增加,照射后12 h的细胞存活率较SW480细胞株显著增高(98.40% vs 92.81%,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显示,SW480-R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分布与SW480细胞株不同,G2 / M期明显增高。结论 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每天经X射线照射2 Gy,连续照射3周后可以得到具有放射抗拒细胞株SW480-R。此细胞株具有稳定的放射抗拒性,且与亲代细胞株有不同的细胞周期分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鲜壁虎活性组分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陆海娟,罗小玲,岳惠芬,沈筱芸,张学荣, 谢裕安,吴继宁
    2013 (1):  28-3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07
    摘要 ( 488 )   PDF(394KB) ( 686 )  
    目的 探讨鲜壁虎活性组分对人肝癌BEL-7404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鲜壁虎活性组分冻干粉配制为不同浓度的溶液,并作用于肝癌BEL-7404细胞。以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鲜壁虎活性组分对肝癌BEL-740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鲜壁虎活性组分均对肝癌BEL-7404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实验组的抑制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不同浓度的鲜壁虎活性组分均能诱导肝癌BEL-7404细胞凋亡,高浓度组(2 560 μg/ml)的作用更为明显(P<0.05)。结论 鲜壁虎活性组分可显著抑制BEL-7404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花茶抑制人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及其诱导凋亡
    戴 璐,利基林,沈筱芸,唐艳萍,冯 雁,李 琳,张力图
    2013 (1):  32-3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08
    摘要 ( 449 )   PDF(393KB) ( 727 )  
    目的 初步探讨金花茶花朵中的天然成分对人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金花茶花朵的水提取物作用于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金花茶花朵的水提取物对Eca109细胞活力的影响,应用透射电镜观察金花茶花朵的水提取物对癌细胞亚结构变化的作用。结果 金花茶花朵的水提取物可抑制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的生长,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关系,并且能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金花茶花朵的水提取物能抑制人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并可诱导其凋亡,从而为金花茶作为食管癌的化学预防制剂提供实验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中POLD1基因CDS突变的检测
    黄文涛,吴 琼,李锦源,黄 怡,徐 恒
    2013 (1):  35-3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09
    摘要 ( 479 )   PDF(340KB) ( 594 )  
    目的 检测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POLD1基因CDS的突变情况,以期从DNA复制最关键酶的编码基因POLD1的突变为干预细胞恶性增殖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设计人POLD1基因CDS特异性引物,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将扩增产物纯化后加入“腺嘌呤”并与T载体连接,将连接产物进行测序,与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成功扩增了人肝癌细胞中POLD1基因的CDS片段。SMMC-7721细胞中POLD1基因的CDS存在11个碱基替换,1个碱基缺失。结论 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中POLD1基因的CDS发生了突变,进而导致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行病学调查
    泰安市岱岳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及去死因寿命分析
    安兴贵,梁爱红,李心伟,张宪芬,陈 勇
    2013 (1):  39-4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10
    摘要 ( 464 )   PDF(226KB) ( 691 )  
    目的 分析2011年泰安市岱岳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的特征,为有关部门制订肿瘤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岱岳区居民死因网络直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当地居民恶性肿瘤年死亡率为143.43/10万,其中男性恶性肿瘤年死亡率为193.45/10万,女性为93.67/10万。岱岳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的前5位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不同性别的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结直肠肛门癌外),男性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45岁以上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45~64岁组人群由208.65/10万上升至65岁以上组人群的675.52/10万,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较明显。2011年本辖区的全人群期望寿命为77.99岁,男性为75.47岁,女性为80.58岁;去恶性肿瘤死因后本辖区全人群期望寿命为80.66岁,增加2.67岁,其中男性为78.84岁,增加3.37岁,女性为82.52岁,增加1.94岁。结论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和健康的第二大杀手,肺癌是当地居民首要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辖区内应根据不同恶性肿瘤死因的特征,开展肿瘤综合性防治工作,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E-钙黏蛋白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在结节型肝细胞性肝癌大体形态亚型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王时俊,陈 洁,彭宁福,齐鲁楠,向邦德,黄国雄,黎乐群
    2013 (1):  42-4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11
    摘要 ( 522 )   PDF(445KB) ( 549 )  
    目的 分析结节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各形态亚型的生存情况,初步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结节型HCC各亚型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1年在我院手术切除、直径小于5 cm且经病理证实为结节型HCC的肿瘤组织,根据其大体形态划分为3个亚组:单个结节组(SN组)61例;单个结节伴有结外生长组(SNEG组)21例;多结节融合型组(CM组)1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cadherin蛋白和EpCAM蛋白在结节型HCC各亚型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 生存统计分析结节型HCC 3种亚型的生存情况。结果 结节型HCC中SN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3.5±0.9)月,明显高于SNEG组(24.3±2.6)月和CM组(29.3±2.6)月,SN组与SNE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herin在SN组、SNEG组、CM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0.98% (25/61) 、 9.52% (2/21) 、 27.78% (5/18) (P<0.05), 其中SN组与SNE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AM在SN组、SNEG组、CM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2.95%(14/61) 、52.38 %(11/21)、27.78%(5/18)(P<0.05), 其中SN组与SNE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cadherin与EpCAM两者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 = - 0.580,P<0.01)。结论 结节型HCC中的SNEG有潜在的复发风险;E-cadherin低表达与EpCAM高表达提示HCC患者术后预后不良,可作为评估预后的联合诊断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IF-1α、VEGF和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吴新天,周韶璋,莫娟梅, 曾爱屏,于起涛,宋向群
    2013 (1):  46-4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12
    摘要 ( 470 )   PDF(362KB) ( 723 )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 NSCLC患者术后癌组织和13例正常肺组织中HIF-1α、VEGF和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 NSCLC组织中HIF-1α、VEGF和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三项指标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HIF-1α、VEGF和TGF-β1在NSCLC中的高表达可能与NSCLC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贵港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肝细胞性肝癌家族史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住院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刘 懿,肖 军,莫显伟,何 科,徐元兵,刘昌化,陈建思,罗汉传,林 源
    2013 (1):  50-5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13
    摘要 ( 487 )   PDF(294KB) ( 1032 )  
    目的 通过对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住院病例的调查,探讨广西贵港地区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感染及HCC家族史与HCC患者住院年龄的关系。方法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的研究方法,以2004~2008年贵港市人民医院首次住院的HCC患者1 36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构建调查表的数据库,对贵港地区乙肝感染及HCC家族史与HCC患者住院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HCC家族史(+)者住院年龄较HCC家族史(-)者小(P<0.05);HCC病例中乙肝(-)者住院年龄与乙肝(+)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38);以乙肝(-)且HCC家族史(-)者作为参照组,乙肝(+)且HCC家族史(-)组与之比较,患者住院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3),乙肝(-)且HCC家族史(+)者及乙肝(+)且HCC家族史(+)者的住院年龄均偏小(P均<0.05)。结论 ①无论是否有乙肝感染,HCC家族史(+)的肝癌患者住院年龄均较HCC家族史(-)者小;②HCC家族史及乙肝感染史与贵港地区HCC患者的住院年龄有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岛地区646例肺团块或肺结节患者影像学特征的分析
    徐 峰,徐德祥,林晓燕
    2013 (1):  53-5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14
    摘要 ( 589 )   PDF(335KB) ( 633 )  
    目的 描述肺团块/肺结节病灶的特征及病因,为临床判断此类病变的良恶性提供依据。方法 在青岛5个研究中心收集获得肺团块/肺结节病理学资料的病例646例,比较患者胸部CT检查在肺部良恶性疾病中的表现,并对其构成比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支气管充气征在肺良恶性病变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毛刺征和胸膜凹陷征在肺部恶性组的构成比高于肺部良性组,而支气管充气征在肺部良性组的构成比高于肺部恶性组。结论 在肺团块/肺结节病灶中,毛刺征和胸膜凹陷征提示肺恶性病变,而支气管充气征提示肺良性病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PV6/HPV11型病毒在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中的表达
    唐朝贤,吴森勇,黄诗平,温文胜
    2013 (1):  58-6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15
    摘要 ( 490 )   PDF(370KB) ( 554 )  
    目的 研究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juvenile 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的患儿首次发病及完全治愈时肿瘤组织中HPV6型和HPV11型病毒含量的表达变化以及其病毒感染率。方法 收集从首次发病到完全治愈的JORRP患儿29例,分别取每例患儿首次发病及治愈时的标本,采用qRT-PCR法分别测定其首次发病及完全治愈时乳头状瘤组织标本中HPV病毒的含量。结果 ①首次发病组与治愈组HPV6型与HPV11型病毒qRT-PCR相对定量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首次发病组与治愈组HPV6型病毒感染的总体阳性率相同(P>0.05);HPV11型病毒感染的总体阳性率不同(P<0.05)。结论 ①完全治愈组与首次发病组的JORRP患儿相比,HPV6型与HPV11型病毒量的表达并无明显变化。②首次发病组的患儿均有HPV11型病毒感染,治愈组的患儿HPV11型病毒感染率有所下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局部进展期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术的临床分析(附93例报告)
    左朝晖,张 理,欧阳永忠,汤 明,林劲冠,肖 华,邱晓昕,潘曙光,尹 彬,罗 威,李俊军,朱海珍
    2013 (1):  61-6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16
    摘要 ( 470 )   PDF(322KB) ( 732 )  
    目的 探讨联合脏器切除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2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93例局部侵犯周围脏器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联合胰体尾及脾切除24例,脾切除17例,横结肠部分切除10例,左肝外叶切除10例,胆囊切除7例,膈肌部分切除5例,胰体尾及脾切除加横结肠部分切除5例,双侧卵巢切除5例,左肝外叶及横结肠切除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肾上腺切除2例,联合胰体尾、脾、左肝外叶、部分膈肌及左肾上腺切除1例。术前新辅助化疗25例(26.88%),术后病理肿瘤缓解分级评分:0级4例,1级6例,2级8例,3级5例,4级2例,缓解率为84.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18%,死亡率为4.30%,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0.11%和26.12%。结论 联合脏器切除术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有效的手段,可提高术后生存率。术前辅助化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经验
    丹参注射液和顺铂分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尤圣勇,彭康明,周江云
    2013 (1):  65-6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17
    摘要 ( 492 )   PDF(263KB) ( 940 )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6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注射液同步放疗组(A组)和顺铂同步放疗组(B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直线加速器6MV X线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60~70 Gy。A组放疗前3 d开始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l/d,至放疗结束;B组放疗的同时静脉滴注顺铂30 mg/m2,每周3次,至放疗结束。 结果 A组的有效率(RR)为71.0%,B组为7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白细胞下降6.4%,Ⅱ级血红蛋白下降3.2%,Ⅱ级血小板下降3.2%,Ⅱ~Ⅲ级放射性食管炎29.0%,Ⅱ~Ⅲ级恶心呕吐3.2%;B组毒副反应发生率:白细胞下降32.3%,Ⅱ级血红蛋白下降9.7%,Ⅱ级血小板下降19.4%,Ⅱ~Ⅲ级放射性食管炎38.7%,Ⅱ~Ⅲ级恶心呕吐1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同步放疗方案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与顺铂同步放疗方案接近,但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妇科肿瘤临床教学实习中的应用
    宋红林
    2013 (1):  68-7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18
    摘要 ( 411 )   PDF(275KB) ( 690 )  
    本文主要介绍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妇科肿瘤临床专业本科生临床教学实习中的一些体会与经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Cdc25A与肿瘤
    卢晓旭,孙 雯,曹 骥
    2013 (1):  70-7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19
    摘要 ( 466 )   PDF(263KB) ( 959 )  
    细胞周期调节失控是多步骤癌变过程中最基本的一步,几乎所有的癌症都表现为细胞周期的紊乱和不规则。Cdc25A是细胞周期控制蛋白,它的过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本文主要综述Cdc25A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在肿瘤中的表达和作为抗肿瘤靶点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胚抗原的测定在结直肠癌及其转移诊疗中的进展
    徐元兵,林 源
    2013 (1):  73-7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20
    摘要 ( 476 )   PDF(260KB) ( 840 )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复发、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的测定,对肿瘤尤其是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监测复发与转移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旨在综述CEA的测定在结直肠癌诊断及其转移诊疗中的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与恶性肿瘤
    劳 明,朱 波
    2013 (1):  76-7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21
    摘要 ( 583 )   PDF(272KB) ( 646 )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特异性高的肿瘤标志物,检测血清中SCCAg的水平常被应用于多种器官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等。SCCAg与其他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肿瘤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对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预后监测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唐耘天,唐步坚
    2013 (1):  79-8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22
    摘要 ( 559 )   PDF(311KB) ( 1111 )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与机体免疫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免疫治疗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诱导特异性肿瘤免疫,达到治疗肝癌、减少肝癌复发和转移的目的,已成为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原发性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及护理进展
    黎容清,江岱琪
    2013 (1):  83-8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3.01.23
    摘要 ( 532 )   PDF(299KB) ( 734 )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是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做好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及护理,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就近年来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医学.SCI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