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论坛
    卵巢癌相关肿瘤睾丸抗原的研究进展
    江敬红,昌晓红,崔 恒
    2014 (2):  101-10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01
    摘要 ( 373 )   PDF(349KB) ( 851 )  
    卵巢癌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免疫原性肿瘤,以免疫治疗为主的生物治疗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一种新的辅助治疗卵巢癌的方法。肿瘤睾丸抗原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或治疗靶标,是当前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多项研究表明,肿瘤睾丸抗原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好的前景。本文综述目前在卵巢癌中研究较为广泛的3种肿瘤睾丸抗原(cancer testis antigen,CTA)NY-ESO-1、精子蛋白17(sperm protein 17,Sp17)和精子相关抗原9(sperm associated antigen 9,SPAG9)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绒癌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
    赵静,向阳
    2014 (2):  105-10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02
    摘要 ( 331 )   PDF(403KB) ( 837 )  
    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简称绒癌)是能通过化疗治愈的首个妇科实体肿瘤,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是,仍有20%的患者化疗后发生耐药达不到治愈的效果。化疗耐药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包括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由于肿瘤细胞的遗传性和生化特性的变化较为复杂,化疗造成的最初损伤到癌细胞耐药之间存在复杂的调控系统,是多基因、多信号通路和多系统共同参与的过程。不同的个体产生耐药的机制不同,绒癌患者耐药后再进行个体化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PRX2和AKR1B10在二阶段化学诱发小鼠肝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黄雪,谢裕安,杨帆,骆敏,赵文洁
    2014 (2):  109-11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03
    摘要 ( 311 )   PDF(680KB) ( 600 )  
    目的 探讨PRX2和AKR1B10在二阶段化学诱发小鼠肝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9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60只)和正常对照组(30只),用DEN/CCl4 /乙醇诱发小鼠肝癌。于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16周和第20周5个时点处死小鼠,观察其肝脏病理组织的改变,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小鼠肝组织PRX2 mRNA和AKR1B10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实验诱发小鼠肝癌过程中的第4周见肝细胞肿胀,炎细胞浸润,肝脏呈炎症病变;第8周见肝组织炎症病变加重,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及肝细胞再生;第12周见肝组织呈不典型增生;第16周有典型假小叶形成;第20周可见典型的小鼠肝癌病理改变。②化学诱癌的第4周至第20周实验组小鼠肝组织PRX2 mRNA和AKR1B10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两者的表达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逐步升高的趋势;至第20周肝癌形成时,实验组两者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前各时间点(P<0.05)。③在二阶段化学诱发小鼠肝癌形成过程中,PRX2 mRNA和AKR1B10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74,P=0.05)。结论 在二阶段化学诱发小鼠肝癌形成过程中PRX2和AKR1B10的高表达是化学诱发小鼠肝癌形成的早期事件,PRX2和AKR1B10可能在化学诱发小鼠肝癌的发生、发展和促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NA-PKcs在铂类耐药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及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石丽君,李梦迪, 李 力,王 琪
    2014 (2):  114-12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04
    摘要 ( 379 )   PDF(702KB) ( 445 )  
    目的 动态检测裸鼠铂类耐药模型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在铂类耐药形成过程的变化,分析卵巢癌患者DNA-PKcs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为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DNA-PKcs mRNA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卵巢癌患者DNA-PKcs的表达量与卵巢癌患者临床因素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临床因素及DNA-PKcs的表达对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影响;Cox回归模型分析卵巢癌预后相关因素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裸鼠体内铂类耐药移植瘤DNA-PKcs的表达显著低于铂类敏感对照(P=0.003),铂类敏感细胞在获得性耐药形成过程中DNA-PKcs的表达逐渐下降,耐药细胞产生以后,DNA-PKcs基因的表达始终在较低的水平。Pearson分析表明DNA-PKcs的表达与患者对铂类药物初始治疗的反应和铂类耐药的产生呈显著负相关(P=0.000)。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FIGO分期越早、无术后残余病灶、对铂类初次治疗有效、铂类治疗敏感、DNA-PKcs高表达的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纳入影响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为铂类初始治疗反应(P=0.047)和铂类耐药产生(P=0.047),铂类药物治疗完全有效和部分有效患者的DNA-PKcs表达量显著高于肿瘤无消退和肿瘤增长的两组患者(P=0.000),铂类敏感患者DNA-PKcs平均表达量显著高于铂类耐药患者(P=0.000)。结论 DNA-PKcs的表达下降与铂类耐药形成相关,可能作为判断卵巢癌铂类耐药产生的潜在标志分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沉默CDKN1A基因对鼻咽癌放射抗拒性CNE-2R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马嘉林,郭 亚,曲 颂,赵 伟,李 龄,苏 芳,李 烨,葛莲英,朱小东
    2014 (2):  121-12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05
    摘要 ( 428 )   PDF(606KB) ( 575 )  
    目的 探讨CDKN1A基因的表达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LV-CDKN1A-RNAi并转染鼻咽癌放射抗拒性CNE-2R细胞,设转染LV-CDKN1A-RNAi慢病毒的CNE-2R细胞为实验组,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的CNE-2R细胞为阴性对照组,未转染的CNE-2R细胞为空白对照组。用CCK-8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放射敏感性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了CDKN1A基因沉默的CNE-2R细胞,CCK-8法检测显示实验组CNE-2R细胞在照射6 Gy后生长受到抑制,且随时间延长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实验组CNE-2R细胞放射敏感性增强(放射增敏比为SER=1.24)。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相比,G0 /G1期和G2 /M期细胞分布在X射线照射6 Gy前后明显改变(P<0.05)。结论 CDKN1A基因沉默能增强鼻咽癌放射抗拒性CNE-2R细胞的放射敏感性,CDKN1A基因的表达可能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相关,有望成为鼻咽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基因通路富集法探索上皮性卵巢癌多药耐药相关生物学通路及功能性SNP位点
    蔡祖艾, 王 琪,张 玮,李 力,尹富强
    2014 (2):  127-13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06
    摘要 ( 433 )   PDF(386KB) ( 822 )  
    目的 借助生物信息学工具探索上皮性卵巢癌多药耐药相关的生物学通路及SNP位点。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的GSE13813芯片数据中筛选出初次术后经铂类和紫杉醇类联合化疗的73例患者,其中22例为化疗耐药,51例为化疗敏感。采用PLINK软件进行等位基因关联检验分析,对差异表达的SNP位点 (P<0.05)采用WebGestalt在线工具和DAVID进行基因通路富集分析,并筛选与上皮性卵巢癌多药耐药相关的共同通路。利用SciMiner工具检索上皮性卵巢癌多药耐药研究相关基因,并用上述方法进行通路分析以交叉验证。最后对通路涉及的SNP及其连锁位点采用Snpfunc网站进行功能预计。结果 敏感组和耐药组共有4 978个差异表达的SNP位点。通路分析显示黏附分子、钙离子信号和ErbB 信号途径与上皮性卵巢癌多药耐药相关。其中ErbB 信号在文献挖掘通路分析中得到交叉验证。11个连锁SNP可通过异常剪接、编码非同义氨基酸等方式改变基因功能,从而影响通路在上皮性卵巢癌联合化疗中的作用。结论 通过基因通路富集方法找到3个与上皮性卵巢癌多药耐药相关的通路及一批可能影响通路的功能性SNP位点。检测这些位点有助于预测上皮性卵巢癌联合化疗的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病毒介导的LKB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中的表达
    唐乔乔, 宋 玥, 龙 颖,张洁清,宋红林,赵冰冰
    2014 (2):  133-13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07
    摘要 ( 333 )   PDF(482KB) ( 618 )  
    目的 探讨慢病毒系统介导的LKB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中的过表达,为进一步研究LKB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以PCR扩增LKB1克隆质粒获得全长cDNA,将LKB1 cDNA链接到慢病毒载体pWPI,构建慢病毒表达质粒LKB1/pWPI。通过与包装质粒pCMV-Dr8.74和pMD2.G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用包装成功后的病毒液感染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以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HEC-1A细胞中LKB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成功扩增LKB1全长cDNA和构建LKB1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LKB1/pWPI。转染包装293T细胞后能产生慢病毒颗粒并能有效感染靶细胞HEC-1A。转染后HEC-1A-LKB1-pWPI细胞中LKB1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亲本细胞和空白对照细胞(P<0.01)。结论 成功构建携带LKB1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病毒后能有效地感染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为进一步探讨LKB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生物学效应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FKBP12和FKBP5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传伟,王雪迪,张 智,李东东,余国堂,徐 静
    2014 (2):  138-14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08
    摘要 ( 392 )   PDF(406KB) ( 717 )  
    目的 分析FKBP12和FKBP5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H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KBP12和FKBP52在60例HCC组织、60例癌旁组织、10例肝血管瘤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在HCC组织、癌旁组织、肝血管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FKBP1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30.0%、20.0%和40.0%,FKBP12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肝血管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P均<0.05)。在HCC组织、癌旁组织、肝血管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FKBP5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26.7%、40.0%和20.0%,FKBP52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P均<0.05),与肝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KBP12和KBP52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KBP12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合并肝硬化和乙肝病毒感染无明显关系(P均>0.05),而与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和血清中AFP的水平有关(P均<0.05)。FKBP52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合并肝硬化和血清中AFP的水平无明显关系(P均>0.05),而与病理分级、乙肝病毒感染有关(P均<0.05)。结论 FKBP12和FKBP52的高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KBP12可能参与HCC癌细胞的增殖以及分化过程,并且可能与HCC患者血清中AFP水平的升高有关;FKBP52可能参与HCC的分化过程,并且可能与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咽癌间质组织中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CD34和α-SMA的表达及其意义
    党 阳,莫立根, 罗 元,张 堃,孙 毅
    2014 (2):  143-14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09
    摘要 ( 409 )   PDF(503KB) ( 634 )  
    目的 探讨鼻咽癌间质组织中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蛋白CD34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de actin,α-SMA)与鼻咽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鼻咽癌间质组织(鼻咽癌组)和2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对照组)中CD34和α-SM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组中CD34仅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33%(7/75),在纤维母细胞中无表达;而对照组中CD34不仅在纤维母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小血管中也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5.00%(17/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542,P<0.01)。鼻咽癌组α-SMA的阳性表达率为81.33%(61/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0%(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3,P<0.01);对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鼻咽癌患者α-SMA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α-SM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均>0.05),而与鼻咽癌临床分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 与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中的纤维母细胞相比,鼻咽癌间质组织中纤维母细胞发生表型改变,表现为CD34的表达缺失和α-SMA高表达。α-SMA与鼻咽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代谢异常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
    陈海燕,谢承宏,宋红林,张洁清
    2014 (2):  148-15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10
    摘要 ( 306 )   PDF(311KB) ( 492 )  
    目的 通过分析子宫内膜腺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EMA)患者的代谢指标,探讨脂代谢异常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68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内膜癌组)和同期61例正常子宫内膜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检测两组的血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血清胰岛素( 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水平的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子宫内膜腺癌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内膜癌组的各项血脂指标、FINS和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FINS、HOMA-IR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体质指数、腰围、TG、FINS和HOMA-IR与EMA的发生密切相关。FINS、TG升高和存在HOMA-IR可作为子宫内膜腺癌的预测因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R表观扩散系数阈值对鼻咽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王 琛,苏丹柯,刘丽东,谢 东,刘 宇,刘思远,黄伟丽
    2014 (2):  153-15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11
    摘要 ( 301 )   PDF(547KB) ( 599 )  
    目的 分析鼻咽癌治疗前瘤灶、复发瘤及放疗后非复发瘤的MR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差异,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鼻咽癌及其复发瘤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ADC诊断阈值对鼻咽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鼻咽癌治疗前患者(初诊组)103例、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复发组)39例和放疗后非复发患者(非复发组)51例,分别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序列(b=0.800 mm2/s)扫描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ADC值的差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并对3组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鼻咽癌初诊组和复发组的ADC诊断阈值,分别计算其诊断鼻咽癌治疗前瘤灶、放疗后鼻咽部复发瘤和放疗后非复发瘤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约登指数,比较二者ADC诊断阈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非复发组与初诊组、复发组患者的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发组与初诊组患者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常规MRI检查诊断鼻咽癌复发瘤时,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8%和74.5%;取0.851×10-3 mm2/s作为初诊组的ADC诊断阈值时,其对治疗前瘤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分别为98.0%、94.9%和0.929,对复发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分别为76.9%、98.0%和0.749;取0.887×10-3 mm2/s作为复发组ADC诊断阈值时,其对复发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7.2%、94.1%和0.813。采用Z检验对3种检查法诊断鼻咽癌复发瘤的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显示其中MR DWI复发组ADC诊断阈值对鼻咽癌复发瘤的诊断效能最高(Z=2.044,P=0.041)。结论 DWI有助于鼻咽癌及其复发瘤的检出及诊断,且较常规MRI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通过鼻咽癌复发组获得的ADC诊断阈值较通过鼻咽癌初诊组获得的ADC诊断阈值对复发瘤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诊断小于2 cm肝细胞癌的对比研究
    卢景宁,彭民浩,肖开银,彭 涛,彭金波, 杨 红
    2014 (2):  159-16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12
    摘要 ( 319 )   PDF(438KB) ( 616 )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在乙肝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高危人群中诊断< 2 cm HCC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对乙肝相关HCC高危人群进行B超筛查,其中对< 2 cm肝占位的77例患者86个病灶行CEUS和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EUS与CECT检查诊断< 2 cm 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CEUS和CECT在诊断< 2 cm 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0%、88.6%、84.9%和76.2%、90.9%、83.7%,分别比较两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对CECT检查不能确定的2个病灶显示出典型的HCC增强模式,最终该2个病灶经病理诊断为HCC。结论 对于乙肝相关HCC高危人群,CEUS在诊断< 2 cm HCC的效能上与CECT检查一致;CEUS对乙肝相关HCC高危人群的随访及部分可疑病灶的诊断较CECT检查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麻下肺叶切除术后拔管延迟的因素分析
    贺 盛,潘灵辉,林 飞,葛万运,戴惠军,李 玮
    2014 (2):  163-16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13
    摘要 ( 434 )   PDF(285KB) ( 577 )  
     目的 探讨影响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拔管延迟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706例在全麻下实施肺癌肺叶切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术前检查、术中和术后管理等相关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方法分析,筛选导致患者术后拔管延迟的相关因素。将706例分为正常拔管组655例和拔管延迟组51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以及拔管延迟与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拔管延迟发生率为7.2%(51/706)。拔管延迟组和正常拔管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5.3%(18/51)和15.6%(102/655),拔管延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拔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延迟组和正常拔管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5±6.2)d和(14.1±7.3)d,拔管延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正常拔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术后拔管延迟有5个独立危险因素:男性(OR=1.511,P=0.046);年龄>60岁(OR=6.568,P<0.001);单肺通气时间过长(OR=1.268,P=0.047);尿量<17 ml/h(OR=1.456,P=0.032);术前肺功能异常(OR=1.579,P=0.033)。结论 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术后拔管延迟将增加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发生拔管延迟主要与患者术前肺功能较差、老年、男性患者、尿量及单肺通气时间长等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化医学
    树突状细胞活化TCR基因转染记忆性T细胞联合化疗治疗EGFR-TKI耐药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江冠铭,袁领勤,贾 筠,林顺欢, 蔡彦敏, 刘 淳, 吴依芬, 王在国,黄树林
    2014 (2):  167-17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14
    摘要 ( 365 )   PDF(313KB) ( 723 )  
    目的 观察负载抗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活化TCR基因转染记忆性T细胞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耐药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41例EGFR-TKI耐药性晚期NSCLC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化疗组。联合治疗组21例,化疗前两天抽取患者外周血液进行DC活化T细胞增殖,化疗后14 d静脉回输该细胞,以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d1。每3周重复1次。化疗组20例,以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d1。每3周重复1次。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等。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液中CD3+、CD4+、CD8+、CD4+/CD8+、CD95+和CD122+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治疗组和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33.33%和30.00%(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6.19%和60.00%(P<0.05)。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联合治疗组为7.1个月,明显高于化疗组的3.7个月(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KPS评分改善率为85.71%,高于化疗组45.00%(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和疲乏的发生率分别为46.6%、52.4%和23.8%,明显低于化疗组的75.0%、90.0%和65.0%(P<0.05)。结论 负载抗原DC活化TCR基因转染记忆性T细胞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EGFR-TKI耐药性晚期NSCLC的疗效较好,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减低化疗毒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经验
    伊立替康和紫杉醇分别联合顺铂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鞠文翠,王牧民,罗晓勇
    2014 (2):  172-17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16
    摘要 ( 386 )   PDF(275KB) ( 635 )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和紫杉醇分别联合顺铂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经临床病理诊断为SCLC患者72例,均为经一线EP方案化疗后肿瘤进展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分别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IP组)与紫杉醇联合顺铂二线治疗(TP组),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IP组和TP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2.8%(19/36)和44.4%(16/36),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1%(31/36)和80.6%(29/36),分别比较两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P组和TP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6.1%、27.8%和27.8%、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9个月(P均>0.05);两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伊立替康和紫杉醇分别联合顺铂二线治疗SCLC的疗效相当,两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近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温 本,谢美强,郑文滔,苏华臣,刘楚基
    2014 (2):  175-17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16
    摘要 ( 231 )   PDF(270KB) ( 457 )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采用BSD2000热疗联合放疗、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放疗、化疗。试验组患者采用BSD2000热疗与放疗、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率以及毒副反应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3.3%(25/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7%(17/30)。对两组患者进行6~12个月随访,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73.3%(22/30)和50.0%(15/30),试验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毒副反应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BSD2000热疗联合放疗、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及近期疗效,无明显毒副反应发生,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扩大病例观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调查
    顾玉兰
    2014 (2):  177-18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17
    摘要 ( 303 )   PDF(313KB) ( 688 )  
    目的 调查本院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的状况,以评估临床肿瘤学专业医师对G-CSF 使用的规范性。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的恶性实体瘤和淋巴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记录个人信息、化疗情况及使用G-CSF的情况,参照G-CSF使用指南,评估其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对171例化疗患者980 次化疗进行调查,其中预防性使用G-CSF中,有129次使用与指南推荐相符(规范使用),有14次使用指南未推荐(使用过度)。181次有使用指征而未预防性使用(使用不足)。在治疗性使用G-CSF中,有高达428次(43.7%)的使用属于使用过度。结论 目前本院绝大部分患者的G-CSF使用与指南推荐不符,临床实践与指南推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临床肿瘤学专业医师要提高对G-CSF使用规范的认识,以促进G-CSF的规范、合理使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宁市20 472名妇女乳腺癌筛查结果分析
    唐 玮,刘剑仑,杨华伟,赖少侣,蒋 奕,黄 真,韦 薇
    2014 (2):  180-18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18
    摘要 ( 327 )   PDF(272KB) ( 638 )  
    目的 调查南宁市35~70岁妇女乳腺癌发病情况,探讨有效的乳腺癌筛查措施及具体实施办法。方法 对南宁市20 472名妇女采用乳腺临床体检(clinical breast examination,CBE)、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B ultrasound,BUS)及乳腺钼靶检查(mammography,MG)“三阶梯”模式进行乳腺癌筛查,所有病变诊断均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为标准。结果 20  472名参检妇女中,共检出乳腺癌16例,总检出率为78.15/10万。其中35~39岁年龄段检出乳腺癌2例,检出率为45.74/10万;40~44岁年龄段检出乳腺癌2例,检出率为41.36/10万;45~49岁年龄段检出乳腺癌3例,检出率为69.34/10万;50~54岁年龄段检出乳腺癌4例,检出率为130.98/10万;55~59岁年龄段检出乳腺癌3例,检出率为137.11/10万;60~70岁年龄段检出乳腺癌2例,检出率为117.86/10万。结论 南宁市妇女乳腺癌发病率较高;乳腺临床体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乳腺钼靶检查"三阶梯"筛查模式可提高乳腺癌检出率,在广西地区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筛查模式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研讨
    循证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胡煌鹤,吴 珊
    2014 (2):  183-18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19
    摘要 ( 298 )   PDF(298KB) ( 656 )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对3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检索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制订护理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32例患者中术后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无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循证护理有利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减轻术前焦虑,减少术后不适和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内科NCCN指南教学中的应用
    赵文华,周韶璋,宋向群,曾爱屏,于起涛
    2014 (2):  185-188.  doi:
    摘要 ( 231 )   PDF(326KB) ( 793 )  
    目的 比较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和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肿瘤内科美国综合肿瘤网络中心(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临床实践指南(简称NCCN指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LBL和CBL对56名肿瘤学研究生进行NCCN指南教学,通过试卷考核及调查问卷,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CBL组学生的基础理论成绩和临床应用成绩均优于LBL组(P=0.02,P=0.03),学生对CBL评价更高(P<0.05)。结论 CBL在肿瘤内科NCCN指南教学中的效果优于LB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肿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陈艳华, 陈 铃,江宗蔚,陆一平
    2014 (2):  188-19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21
    摘要 ( 275 )   PDF(304KB) ( 648 )  
    肿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教学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该学科知识量大、更新快、内容繁杂、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较被动和学习兴趣不大等问题,通过引入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检验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手术系统在胃肠肿瘤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莫显伟,阳 扬,赖 浩
    2014 (2):  191-19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22
    摘要 ( 276 )   PDF(237KB) ( 641 )  
    临床上腹腔镜技术已经广泛开展,将腹腔镜手术系统应用于临床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乳腺癌骨转移的综合治疗
    季永领,杜向慧
    2014 (2):  193-19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23
    摘要 ( 307 )   PDF(300KB) ( 653 )  
    骨骼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应根据具体病情制订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以减少或避免骨相关事件,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其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放射治疗、骨改良药物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手术治疗、镇痛和其他支持治疗等。本文就乳腺癌骨转移的综合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A125和HE4在子宫内膜癌临床中的应用
    王慧儒,王焕妮,莫凌昭
    2014 (2):  198-20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24
    摘要 ( 406 )   PDF(294KB) ( 554 )  
    子宫内膜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妇科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肿瘤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诊断、监测病情及评估预后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就子宫内膜癌常用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rbonate antigen125,CA125)及新的肿瘤标志物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病毒治疗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
    陈志刚,黄超源,连 芳,赵荫农,邬国斌
    2014 (2):  201-20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25
    摘要 ( 289 )   PDF(374KB) ( 525 )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使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治疗得到较快发展,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复发率仍然较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被认为与HCC发生、发展及复发的关系密切,可能参与第二次致癌过程。目前抗病毒治疗在HCC的治疗中已取得一些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侧颅底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的进展
    孙 毅,莫立根
    2014 (2):  205-20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26
    摘要 ( 270 )   PDF(293KB) ( 649 )  
    侧颅底区域解剖关系繁杂,侧颅底肿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早期诊断特别是早期隐匿病灶的诊断较困难。但随着颅底显微解剖学、手术器械和影像学诊断技术等的发展,其诊断及手术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症放化疗不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
    张钱钱,杨丽娜,宋洪涛
    2014 (2):  208-21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27
    摘要 ( 319 )   PDF(303KB) ( 700 )  
    手术、放化疗作为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虽有一定疗效,但其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方法,对放化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本文总结中医药疗法在癌症放化疗不良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李雅怡,李 航,赵盛发
    2014 (2):  211-21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28
    摘要 ( 281 )   PDF(280KB) ( 590 )  
    超声造影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中也应用较多。超声造影提供的影像诊疗信息,为临床治疗肝占位性病变提供有意义的诊疗信息。然而不同病理类型的肝占位病变有不一样的超声造影表现。本文对几种较常见的肝占位病变及非手术治疗后肝占位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ICC置管化疗的并发症及其护理进展
    劳永聪,江锦芳
    2014 (2):  215-21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29
    摘要 ( 363 )   PDF(295KB) ( 562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容易发生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甚至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就PICC的并发症及其护理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医学.SCI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