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论坛
    肿瘤性疾病诊疗的现状与展望
    林源
    2014 (3):  219-22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01
    摘要 ( 428 )   PDF(484KB) ( 7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相关microRNAs的筛选
    姜经航,郭哲,杨浩洁,杨富权, 鲍思扬,黎乐群,杨日荣,向邦德
    2014 (3):  224-22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02
    摘要 ( 311 )   PDF(451KB) ( 699 )  
    目的 筛选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相关的microRNAs。方法 收集10例HCC患者肝脏组织标本,其中早期复发组5例,非早期复发组5例,以及正常肝脏组织标本4例。利用microR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3组肝脏组织标本中microRNAs的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croRNAs。结果 早期复发组与正常组相比,miR-21-3p、miR-21-5p、miR-222-3p、miR-3182、miR-3651、miR-3654、miR-4451、miR-4633-5p、miR-720的表达均上调,miR-4525的表达下调(P<0.05);非早期复发组与正常组相比,miR-106b-5p、miR-4451、miR-3651、miR-93-5p的表达均上调,miR-451a、miR-3692-5p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 microRNAs的表达与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有关,检测患者肝脏组织中microRNAs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监测HCC术后早期复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雷公藤红素对裸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抑制作用的研究
    李景源,吴刘成,郑波,邵义祥
    2014 (3):  230-23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03
    摘要 ( 388 )   PDF(669KB) ( 593 )  
    目的 研究天然活性化合物雷公藤红素(celastrol)对裸鼠移植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人源肝癌HepG2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肿瘤模型。20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和雷公藤红素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分别按4.0 mg/kg、2.0 mg/kg、1.0 mg/kg雷公藤红素腹腔给药,每日一次,每周5 d,共给药30 d,实验中每5 d测量一次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 雷公藤红素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体积抑瘤率分别是89.52%、65.60%和12.2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雷公藤红素给药后对裸鼠肝脏和肾脏等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结论 雷公藤红素对裸鼠肝癌皮下移植瘤具有良好的体内抗肿瘤效果,应进一步开展药物新剂型及分子结构优化方面的研究,减少其毒副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扶绥地区黄曲霉毒素B1相关性肝细胞癌蛋白质表达谱分析
    黄新飞, 凌永赤, 齐鲁楠,欧超
    2014 (3):  235-24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04
    摘要 ( 330 )   PDF(698KB) ( 487 )  
    目的 研究广西扶绥地区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差异蛋白质表达谱,筛选与AFB1暴露相关的肝癌分子标志物,并初步探讨AFB1的致肝癌机制。方法 40例HCC组织按照AFB1的暴露情况分为两个亚组:A组为AFB1暴露组(24例),B组为非AFB1暴露组(16例),同时收集10例来自肝血管瘤、肝外伤、肝移植供体等手术切除的正常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应用iTRAQ结合2DLC-MS/MS技术分析蛋白质表达谱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按照组间差异参数ratio>2.0(上调)或ratio<0.5(下调)为筛选标准,两个亚组共鉴定出差异蛋白88种(上调的蛋白51种,下调的蛋白37种),其中50种差异蛋白在两个亚组中均有相同变化趋势,其余38种差异蛋白则存在AFB1暴露的病因学特异性。通过GO注释对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进行分类分析,88种差异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细胞核及线粒体,以结合功能和催化功能相关蛋白为主,主要参与毒物代谢调节、应激反应及抗凋亡等生物学过程。结论 本研究筛选出多种与AFB1暴露相关性HCC的差异蛋白,为探讨广西扶绥AFB1高暴露地区的HCC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行病学调查
    长沙市2012~2013年城市居民癌症筛查分析
    谢强明,刘鲲,陈姗
    2014 (3):  243-24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05
    摘要 ( 362 )   PDF(294KB) ( 570 )  
    目的 通过在城市人群中开展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等常见癌症高危人群的评估、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探索早诊早治适宜技术,努力遏制城市癌症高发的势头。方法 按照国家癌症中心统一制定的高危人群评估问卷对长沙市5个辖区的40~69岁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并录入高危评估软件进行癌症高危评估,对评估为癌症的高危人群采用低剂量螺旋CT、乳腺超声、乳腺钼靶,腔镜(胃镜、肠镜)、指示性病例活检、AFP及肝脏超声检查等技术开展相应的癌症筛查。结果 实施癌症高危人群评估50 000人,共开展高危人群癌症筛查10 136人次,其中肺部、肝脏、乳腺、上消化道(食管和胃)、大肠分别筛查3 220人次、3 109人次、2 057人次、1 018人次、732人次。筛查出癌前病变1 279例,癌前病变阳性率为12.62%;检出可疑癌症患者47例,癌症筛查阳性率为0.46%。其中肺部癌前病变902例,阳性率为28.01%,癌变15例,阳性率为0.47%;肝脏癌前病变4例,阳性率为0.13%,癌变9例,阳性率为0.29%;乳腺癌癌前病变244例,阳性率为11.86%,癌变16例,阳性率为0.78%;上消化道癌癌前病变23例,阳性率为2.26%,癌变2例,阳性率为0.20%;大肠癌癌前病变106例,阳性率为14.48%,癌变5例,阳性率为0.68%。结论 开展癌症早诊早治工作,能有效探索癌症防控新技术、新机制,有利于早期发现癌症,提高患者的早期诊治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降低癌症发病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半抗原DNP修饰自体肿瘤疫苗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
    陈殿君,李晓松,赵辉,付艳,胡佳,祁楠,石秀丽,杜楠
    2014 (3):  247-25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06
    摘要 ( 396 )   PDF(397KB) ( 529 )  
    目的 探讨半抗原二硝基氟苯(dinitrophenyl,DNP)修饰自体肿瘤疫苗在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84例Ⅲ期或Ⅳ期可切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随机分为半抗原DNP修饰瘤苗组和半抗原DNP未修饰瘤苗组,每组42例,分别采用半抗原DNP修饰的自体肿瘤疫苗和半抗原DNP未修饰的自体瘤苗联合化疗进行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数量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观察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及随访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后半抗原DNP修饰瘤苗组患者CD4+-IFN-γPE、CD8+-IFN-γPE淋巴细胞亚群较治疗前及半抗原DNP未修饰瘤苗组明显升高(P均<0.05),而CD4+CD25+Treg数量减少(P<0.05),半抗原DNP未修饰瘤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半抗原DNP修饰瘤苗组患者较半抗原DNP未修饰瘤苗组DTH明显增强,硬结明显增大,两组DTH达到阳性结果(≥5 mm)的百分比分别为94.6%和45.0%(P<0.05)。半抗原DNP修饰瘤苗组患者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5.0%、73.0%和65.5%,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79.3%,无疾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为81.1%;半抗原DNP未修饰瘤苗组患者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0.1%、59.0%和43.5%,OS为64.2%, DFS为74.0%,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抗原DNP修饰的自体瘤苗可增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抑制机体免疫耐受,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端粒酶逆转录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谢学成,邱海,汤帆,葛莲英,覃宇周
    2014 (3):  252-25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07
    摘要 ( 364 )   PDF(557KB) ( 479 )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和相应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分析hTERT mRNA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检测4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hTERT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均可表达,但结直肠癌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中hTERT mRNA高表达率比无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明显增高(92.0% vs 52.9%,P=0.011);在结直肠癌临床 TNM Ⅲ期/Ⅳ期中hTERT mRNA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Ⅰ期/Ⅱ期(92.3% vs 50.0%,P=0.006)。通过Kaplan-Meier分析,结直肠癌患者hTERT mRNA的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之间的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提示hTERT 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hTERT不仅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有望成为结直肠癌的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布托啡诺在盆腹腔恶性肿瘤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中的应用
    黎阳,钱卫,杜学柯,彭丹晖,裴圣林,陈肖东,潘灵辉,黄冰
    2014 (3):  257-26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08
    摘要 ( 400 )   PDF(282KB) ( 630 )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用于恶性肿瘤盆腹腔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240例行盆腔和腹腔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A组)和吗啡组(B组),其中A组分为A1~A6组 6个亚组;B组分为B1组、B2组2个亚组,每个亚组30例。术后,A1~A6组患者分别予以1.6 μg/(kg·h)、2.0 μg/(kg·h)、2.4 μg/(kg·h)、2.8 μg/(kg·h)、3.2 μg/(kg·h)和3.6 μg/(kg·h)6个不同剂量的布托啡诺行PCIA治疗;B1组患者选用吗啡行PCIA,B2组则肌注吗啡镇痛。术后24 h观察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及Ramsay镇静评分以评估PCIA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并且记录恶心呕吐、眩晕等阿片类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1组、A2组患者的VAS分别为5.58±0.94、5.22±0.86,均较B组(2.88±1.59)高(P均<0.05),而BCS分别为1.92±0.92、1.79±0.79,均较B组(2.32±1.13)低(P均<0.05);A3~A6组、B1组患者的VAS均较B2组低(P均<0.05),而BCS则比B2组高(P均<0.05);A5组、A6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为3.33±1.28、4.13±1.21, 均较其他亚组高(P均<0.05)。A1~A6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胀的发生率低于B1组(P均<0.05);A1组、A2组、A3组患者眩晕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组(P均<0.05);A1组、A2组患者镇痛不全的发生率高于A3~A6组及B1组(P均<0.05)。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盆腹腔恶性肿瘤术后PCIA的镇痛疗效满意,且镇静过度、恶心呕吐、腹胀等毒副反应较吗啡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组织中PCDH8基因甲基化及Dnmt1表达的关系
    于云鹏,李长严,黄冠男,姜相君
    2014 (3):  261-26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09
    摘要 ( 326 )   PDF(431KB) ( 526 )  
    目的 探讨PCDH8(protocadherin 8)基因在人胃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甲基转移酶1(Dnmt1)表达之间的关系,分析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取6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距癌组织5 cm以上),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CDH8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状态;以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PCDH8基因蛋白及Dnmt1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胃癌组织中PCDH8甲基化率为55.0%(33/60), 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CDH8的甲基化率为3.3%(2/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38.76,P<0.001),PCDH8甲基化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及TNM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P<0.001)。PCDH8蛋白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90.0%)明显高于胃癌组织(11.7%)(χ=73.65,P<0.001),Dnmt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3.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的表达率(5.0%)(χ=58.79,P<0.001)。胃癌组织中PCDH8蛋白与Dnmt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544,P<0.001)。结论 PCDH8基因甲基化及Dnmt1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吉西他滨与吉西他滨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陈群,石琴,谢强,肖松
    2014 (3):  265-27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10
    摘要 ( 377 )   PDF(350KB) ( 547 )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吉西他滨(GEM)和GEM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8例经病理证实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采用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按1∶1比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联合组66例接受恩度联合GEM治疗,单药组62例只用GEM单药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按照实体瘤评价标准评价疗效,记录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mPFS)、中位生存时间(mOS)。每个周期按照NCICTC 3.0标准评价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 PR 11例,SD 36例,PD 15例。单药组PR 6例,SD 26例,PD 24例。联合组与单药组的客观有效率(ORR)按意向性分析(intention to treat analysis,ITT)分别为16.7%、9.7%,(P=0.326),按符合方案集分析(per-protocol,PP)分别为17.7%、10.7%,(P=0.2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CR按PP分析分别为75.8%、57.1%,(P=0.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PFS分别为4.0个月、3.7个月,(P=0.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OS分别为9.1个月、8.5个月,(P=0.41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但多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少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恩度联合GEM一线治疗老年NSCLC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和较好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较好,临床受益率高,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T导向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
    陈仕林,许林,张勤,冯冬杰,秦锦霞,严馨瑶, 李扬,孙磊,冯勇,张晋, 庄一平
    2014 (3):  271-27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11
    摘要 ( 434 )   PDF(357KB) ( 523 )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对不能手术的74例原发肺癌(其中鳞癌23例,腺癌48例,鳞腺癌2例,大细胞癌1例)和14例转移性肺癌共96个病灶(其中最大直径≤3 cm 31个,3~5 cm 56个,>5 cm 9个),在CT导向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88例患者共行134次射频消融治疗,除1例术中癫痫发作中断手术而行二期射频消融治疗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术后6个月行CT复查,显示96个病灶体积中88个均进行性缩小,肿瘤内大片不规则低密度区,总有效率为91.7%。1年随访有效率为88.0%,1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95.5%。气胸发生率为7.9%。结论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对不同肿瘤采取科学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癌静态调强放疗与容积调强弧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何志杰,王晓敏, 赵一电,孙秀珂,王慧涛,张强,陈龙
    2014 (3):  275-27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12
    摘要 ( 405 )   PDF(337KB) ( 628 )  
    目的 研究食管癌患者应用静态调强放疗(static intensity modulate radiotherapy,sIMRT)和容积调强弧形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e therapy,VMAT)计划剂量学差异。方法 收集37例食管癌单纯放疗患者CT模拟定位图像。对每一例患者的CT图像都设计sIMRT和VMAT两种计划,评估大体肿瘤靶区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两种计划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与sIMRT相比,VMAT计划的GTV的D98、D2、Dmean的剂量较低(分别为60.03±1.23 vs 62.46±1.03,64.83±0.91 vs 66.08±1.01,63.62±1.28 vs 64.07±1.08,P<0.001、P=0.001、P=0.021),PTV的D98、D2的覆盖度、最大剂量均低于sIMRT(分别为58.39±1.03 vs 58.51±0.57,65.92±1.57 vs 66.17±1.25,P=0.314、P=0.230)。但PTV的V105较sIMRT低(t=-8.216,P<0.001),二者有明显差异,显示VMAT较好。适形指数和均一性指数相似(t=-0.147,P=0.884;t=2.56,P=0.89)。在危及器官比较中,VMAT的双肺V20、V30、肺平均剂量(mean lung dose,MLD)明显低于sIMRT(t=-12.690,P<0.001;t=-2.870,P=0.007;t=-3.65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心脏照射量较低,但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43,P=0.519)。机器跳数分别为572.33、754.95,VMAT的机器跳数比sIMRT减少24%(P<0.001)。结论 VMAT较sIMRT显著改善靶区剂量,PTV-V105较sIMRT低,可使双肺V20、V30的剂量降低,尤其是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VMAT在食管癌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检查与血清CA125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张俊,马燕,马海英,陈冬秀,李晶晶
    2014 (3):  280-28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13
    摘要 ( 331 )   PDF(391KB) ( 505 )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113例,其中恶性53例,良性60例,于术前1周内均行超声检查及血清CA125检测。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均衡组间协变量,获得34对匹配成功的患者并对其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CA125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准确性分别为88.2%、61.8%、69.8%、84.0%、75.0%;超声检查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灵敏性、特异性、PPV、NPV、准确性分别为85.3%、88.2%、87.9%、85.7%、86.8%;超声检查联合CA125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灵敏性、特异性、PPV、NPV、准确性分别为94.1%、64.7%、72.7%、91.7%、79.4%。超声检查单独应用的特异性明显高于CA125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查的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灵敏性、PPV、NPV及准确性在两两检查比较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A125检测联合超声检查并不能提高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恶性肿瘤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临床分析
    刘晨, 黄赟,李智文
    2014 (3):  284-28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14
    摘要 ( 310 )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32例恶性肿瘤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以发热、头痛为常见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显著升高,脑脊液生化检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呈非特异性表现,脑脊液涂片发现隐球菌和(或)脑脊液培养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骨髓抑制、近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放化疗、侵入性操作、血清白蛋白降低及ECOG评分与隐球菌脑膜炎的发生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 减少危险因素、加强免疫治疗及支持治疗是降低恶性肿瘤患者隐球菌脑膜炎感染率的有效措施,早期诊断、早期规范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经验
    HIF-1α和BCR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任香,舒春贵
    2014 (3):  289-29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15
    摘要 ( 347 )   PDF(338KB) ( 588 )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15例癌旁组织中HIF-1α和BCRP 的表达水平。结果 HIF-1α和BCR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和41.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者的表达均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IF-1α和BCRP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3,P<0.004)。结论 HIF-1α和BCRP 的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奈达铂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郑伟生,庞红霞,柯秋晴,洪燕妮,杨红奎,邹文彬
    2014 (3):  292-29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16
    摘要 ( 431 )   PDF(288KB) ( 453 )  
     目的 观察奈达铂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63例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化疗:紫杉醇(TAX) 150 mg/m2,第 1天静滴 3 h;随后予奈达铂 (NDP)80 mg/m2,第1天静滴1 h;21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 2个周期化疗,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 1次。结果 63例患者共接受256个周期的化疗,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3例(4.76%),部分缓解 32例(50.79%),稳定16例(25.40%),进展12例(19.05% ),总有效率为55.56%,中位生存时间320 d,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180 d。55.55%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14.3 %的患者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未出现3~4级血小板减少以及3~4级贫血,其中 1例 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继发化脓性脑膜炎,经及时治疗后控制感染。未出现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接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周重复改良FOLFIRI方案作为转移性大肠癌维持化疗的临床观察
    童刚领,余少康,何艳玲,申东兰,王树滨
    2014 (3):  295-29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17
    摘要 ( 324 )   PDF(281KB) ( 664 )  
    目的 观察3周重复改良FOLFIRI方案作为转移性大肠癌维持化疗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21例转移性大肠癌患者,采用2周重复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8~9个周期;疗效评价为无进展者采用3周重复改良FOLFIRI方案维持化疗,持续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毒性为止。结果 全组经一线治疗后获CR 1例,PR 11例,SD 9例。维持化疗平均治疗6个周期,中位PFS为8.9个月,中位OS为20.9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下降和乏力等。结论 3周重复改良FOLFIRI方案可作为转移性大肠癌患者的维持化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毒副反应较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症丧亲者哀伤反应状况的调查分析
    王海英,王军辉
    2014 (3):  298-30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18
    摘要 ( 294 )   PDF(316KB) ( 622 )  
    目的 调查癌症丧亲者哀伤反应的状况,了解癌症丧亲者延长哀伤障碍患病情况。方法 通过寻访和网络招募收集因癌症死亡而丧失亲属的研究对象135名,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延长哀伤问卷(prolonged grief questionnaire,PG-13)进行调查。结果 135名研究对象中,无完全符合延长哀伤障碍(prolonged grief disorder,PGD)诊断的个体,但其中4名有较严重的哀伤反应。结论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丧亲,因癌症丧亲的个体延长哀伤障碍患病率相对较少,但少数癌症丧亲者所表现出的哀伤反应和延长哀伤症状仍需要引起重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慢病毒载体的演化、生产及临床应用
    唐勇, 梁霞,王琪
    2014 (3):  301-30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19
    摘要 ( 356 )   PDF(317KB) ( 553 )  
    慢病毒载体是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病毒载体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将目的基因转导入人或动物的原代细胞或不分裂细胞中持续表达。经过三代演变,其转染的效率及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本文对慢病毒载体的演化、生产优化及其在肿瘤基因等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与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赵宇,杨燕,张凯
    2014 (3):  306-31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20
    摘要 ( 329 )   PDF(331KB) ( 435 )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相邻细胞之间由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组成的一种特殊膜结构,小分子物质通过GJ在相邻细胞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直接交换现象称为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研究证明GJIC功能的异常与肿瘤,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拟对GJIC与HCC的关系,以及GJIC作为HCC治疗新靶点的潜在价值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croRNAs与结直肠癌
    谢学成,邱海,覃宇周
    2014 (3):  310-31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21
    摘要 ( 297 )   PDF(295KB) ( 394 )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为18~24 nt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研究证实miRNAs的表达失调与多种类型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其中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表现尤为突出。本文就miRNAs作为生物标志物与CRC诊断、预后评估、疗效评价及新治疗靶点等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杨熙华, 陈建思
    2014 (3):  315-31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22
    摘要 ( 305 )   PDF(288KB) ( 567 )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提出的“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胃癌是一类干细胞疾病。胃癌干细胞(gastric cancer stem cells,GCSCs)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治疗及预后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胃癌干细胞学说、胃癌干细胞的来源、分子信号调控机制及针对胃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等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梁建雄
    2014 (3):  318-32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3.23
    摘要 ( 373 )   PDF(327KB) ( 865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为女性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其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不易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常导致漏诊、误诊发生,在外科治疗上常难以准确手术切除。本文主要就该病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医学.SCI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