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头颈部肿瘤影像专栏
    头颈部影像值得重视的一些知识点
    李恒国,苏丹柯
    2015 (3):  150-15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02
    摘要 ( 205 )   PDF(543KB) ( 531 )  

    nul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颈部肿瘤影像进展
    罗德红,林蒙,苏丹柯
    2015 (3):  154-15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03
    摘要 ( 245 )   PDF(433KB) ( 4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手术喉癌、下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MRI检查的应用价值
    李依霞,马露,崔园园,崔豹, 张爱莲,边祥兵, 唐静,蔡剑鸣
    2015 (3):  157-16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04
    摘要 ( 273 )   PDF(1446KB) ( 419 )  

    目的 探讨非手术喉癌、下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MR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 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鳞状细胞癌的非手术喉癌、下咽癌患者(仅接受放化疗)治疗前及接受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定期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观察病灶治疗前后MRI影像学表现,测量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横轴位病灶最大面积的变化及治疗前、治疗后T2WI图像中喉部及下咽部非肿瘤组织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对 10 例治疗前、治疗后均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的患者,测量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病灶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变化。结果 25 例患者接受治疗后肿物的最大横截面积明显缩小(P<0.05),其中 17 例接受治疗后第3个月复查时肿物已消失,第 6 个月、第9个月复查时分别有4例肿物消失。接受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喉部及下咽部非肿瘤组织SNR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接受治疗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非肿瘤组织的SNR值及各个时间点的CNR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10 例患者治疗后病灶区域的ADC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喉癌、下咽癌病灶的变化,大部分喉癌、下咽癌患者在接受治疗后3个月内肿物消失;SNR值、CNR值对于观测治疗前后组织水肿的变化有临床价值;ADC值对于评价喉癌、下咽癌的疗效有一定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RI在喉癌及下咽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
    梁玲艳,李伟雄
    2015 (3):  162-16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05
    摘要 ( 252 )   PDF(389KB) ( 509 )  

    目的 探讨MRI在喉癌及下咽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下咽癌患者MRI图像,根据MRI表现对肿瘤进行T分期,并将MRI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 喉癌及下咽癌MRI表现为声带/咽壁增厚或软组织肿块形成。MRI诊断其侵犯周围结构的敏感性为95.4%(83/87),阳性预测值为89.2%(83/93),假阴性率为4.6%(4/87)。MRI对各期喉癌及下咽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是T1期 100%(1/1),T2 期80%(12/15),T3 期83.3%(5/6),T4 期100%(18/18),总准确率为90%(36/40),MRI术前T分期与病理分级的一致性具有统计学意义(K=0.843,P<0.05)。结论 MRI能准确地显示喉癌及下咽癌的部位、形态及侵犯范围,其术前T分期与病理分级一致性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大黄素衍生物A抑制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对Rac1、CDC42表达的调控作用
    李鸿,唐敏,谢一泓,侯华新,黎丹戎
    2015 (3):  166-17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06
    摘要 ( 241 )   PDF(1429KB) ( 502 )  

    目的 研究大黄素衍生物A对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细胞SKOV3-pm4的增殖、迁移作用及对Rac1、CDC42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药物组(大黄素衍生物A)、Rac1抑制剂组、Rac1激活剂组。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大黄素衍生物A对SKOV3-pm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荧光法观察SKOV3-pm4细胞中Rac1和CDC42蛋白的分布情况。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SKOV3-pm4细胞迁移情况,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Rac1、CDC4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大黄素衍生物A(5~50 mg/L)能抑制SKOV3-pm4细胞的增殖,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4.46 mg/L。细胞划痕实验显示4 mg/L的大黄素衍生物A能抑制SKOV3-pm4细胞迁移,且呈时间依赖性。免疫荧光观察到细胞中Rac1和CDC42蛋白均广泛分布于细胞质中,Rac1蛋白在细胞核周围较为密集。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大黄素衍生物A药物浓度的梯度增加,Rac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CDC4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 大黄素衍生物A能抑制SKOV3-pm4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调控Rac1信号传导通路而实现;Rac1可能是大黄素衍生物A潜在的作用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亚硝基哌嗪上调鼻咽癌细胞HSP70-2的表达及其意义
    柳益群,唐发清, 刘丽贤
    2015 (3):  173-17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07
    摘要 ( 233 )   PDF(482KB) ( 463 )  

    目的 分析二亚硝基哌嗪(dinitrosopiperazine,DNP)对鼻咽癌细胞热休克蛋白70-2(heat shock protein 70-2,HSP70-2)表达的影响,探讨DNP调控鼻咽癌细胞HSP70-2表达的意义和机制。方法 以HSP70-2低表达的低转移潜能鼻咽癌细胞6-10B为实验对象,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rtrazolium,MTT)法检测DNP对6-10B细胞的非毒性浓度;分别采用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和RT-PCR技术检测分析DNP对6-10B细胞HSP70-2表达的影响。结果 DNP对鼻咽癌6-10B细胞的非毒性浓度为0~100 μmol/L。经DNP处理6-10B细胞后,HSP70-2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强,主要表达在细胞质。HSP70-2蛋白的表达与DNP处理的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DNP(50 μmol/L、100 μmol/L)处理组HSP70-2 mRNA的表达水平与未处理组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DNP可能通过转录后调控机制上调鼻咽癌细胞HSP70-2蛋白的表达,推测DNP调控HSP70-2蛋白的表达并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白细胞介素18对肺癌A549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梁振鑫,罗少仕, 欧阳轶强, 梁锦宁, 周怡
    2015 (3):  177-18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08
    摘要 ( 214 )   PDF(836KB) ( 417 )  

    目的 探讨人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对肺癌A549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IL-18重组质粒及其空载对照质粒转染肺癌A549细胞,用抗生素加压筛选阳性细胞,构建稳定表达IL-18质粒及空载质粒的肺癌细胞,将构建好的稳定过表达IL-18细胞和空载对照细胞分别命名为IL18-A549细胞和NC-A549细胞。采用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IL-18过表达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IL-18肺癌细胞IL18-A549。与空载对照细胞NC-A549相比,过表达IL-18可促进肺癌A549细胞增殖(P<0.05),但对细胞早期、晚期及总凋亡率无明显影响(P>0.05)。IL18-A549细胞的划痕愈合率为(62.0±5.7)%,高于NC-A549细胞的(31.2±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A549细胞和NC-A549细胞发生迁移的细胞数目平均为48个和9个,发生侵袭的细胞数目平均为33个和11个,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过表达IL-18可促进肺癌A549细胞增殖、运动、迁移和侵袭,IL-18可能是肺癌转移过程中的关键因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Rituximab的耐药机制
    潘梅芳,岑洪,谭晓虹,王明月
    2015 (3):  182-18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09
    摘要 ( 285 )   PDF(1049KB) ( 454 )  

    目的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Rituximab耐药细胞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信号通路及相关生物学行为,初步探讨Rituximab的耐药机制。方法 成功构建Rituximab耐药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Jeko-1/R和Raji/R,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耐药细胞株与亲本细胞株的差异表达基因,用KEGG数据库及DAVID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在两株Rituximab耐药细胞株中,同为上调和同为下调表达的差异基因分别有70个和42个;KEGG 通路分析提示Rituximab耐药细胞与亲本细胞相比,MAPK信号通路呈富集;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提示耐药细胞生物学行为表现主要集中在抗凋亡、促增殖、促血管发育等方面。结论 与Rituximab耐药关系最密切的通路可能为MAPK信号通路,其机制可能是Rituximab激活MAPK信号通路后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促进肿瘤血管发育,这为预测Rituximab耐药及逆转耐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舒地尔对阿霉素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董文哲,阮林,何并文,彭丹晖,文韬,梁新强,杜学柯, 陈肖东
    2015 (3):  187-19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10
    摘要 ( 297 )   PDF(568KB) ( 485 )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fasudil,Fas)干预对阿霉素(adriamycin,ADM)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为ADM化疗的心肌保护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ADM组),C组[ADM+Fas 2.5 mg/(kg·d)组],D组[ADM+Fas 10 mg/(kg·d)组],每组8 只。分别于T1(实验开始前)、T2(实验第3天)、T3(实验第15天)、T4(实验第20天)四个时点采集大鼠血液标本,用ELASA法检测大鼠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简称三联指标);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评分。结果 ⑴大鼠血清NT-pro BNP、H-FABP、cTnI的水平比较: A组大鼠中三联指标在T1、T2、T3、T4四个时间点的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大鼠中, T2、T3、T4时间点的三联指标均明显高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D组大鼠中, T2、T3、T4时间点的三联指标均明显高于T1(P均<0.05),而T4比T2时间点明显降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评分: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D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法舒地尔干预对阿霉素所致大鼠的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AGE-D4在人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付骏,闭水清,张庆梅, 罗彬,陈芳,农蔚霞,石蕾,肖绍文,谢小薰
    2015 (3):  192-19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11
    摘要 ( 344 )   PDF(537KB) ( 459 )  

    目的 检测人脑膜瘤组织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GE-D4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36例脑膜瘤组织和8例正常人脑组织中MAGE-D4 mRNA的表达,分析MAGE-D4 mRNA的表达与脑膜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AGE-D4 mRNA在脑膜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33%(21/36),明显高于正常人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2.50%(1/8)(P<0.05);脑膜瘤组织中MAGE-D4 mRNA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 结论 在脑膜瘤组织中MAGE-D4的表达率较高,提示MAGE-D4可能成为脑膜瘤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骨肉瘤细胞MG-63侧群细胞的分离及耐药性研究
    陈晓明,苏节, 李刚,钟艳平
    2015 (3):  196-20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12
    摘要 ( 239 )   PDF(521KB) ( 441 )  

     目的 分选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的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并探讨SP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的机制。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仪检测、分选经DNA染料Hoechst 33342染色后MG-63中的SP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顺铂对SP细胞与非侧群(non-SP)细胞的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SP细胞和non-SP细胞中 MRP、XRCC1、MGMT、ABCG2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 MG-63 细胞在细胞密度为9×105个/ml、 Hoechst 33342 终质量浓度为5 μg/ml 时,MG-63 SP 细胞的比例最稳定,为(1.45±0.23)%,且细胞保持良好的活性。顺铂对SP细胞的IC50为11.608 μg/ml,对non-SP细胞的IC50为6.876 μ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P、XRCC1 、MGMT 和ABCG2 mRNA 在 SP细胞中的表达分别是non-SP 细胞的 1.58 倍、1.61倍、2.36倍和3.14倍(P<0.05)。 结论 人骨肉瘤MG-63细胞中存在SP细胞亚群,与non-SP细胞相比,S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更为明显,可能与其耐药基因MRP、XRCC1 、MGMT、ABCG2 mRNA的高水平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RapidArc容积旋转调强与动态适形调强的剂量学比较
    覃文,黎桂华,张大伟,韦珍珍,苏世达,张伟,王仁生
    2015 (3):  201-20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13
    摘要 ( 268 )   PDF(386KB) ( 515 )  

    目的 比较RapidArc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 与动态适形调强( dynamic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dIMRT) 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用Varian Eclipse 8.6治疗计划系统对10 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分别制订二弧RapidArc和固定角度9野dIMRT放疗计划,靶区照射剂量均为50 Gy/25次,使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计划中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与RapidArc计划相比,dIMRT计划靶区(PTV)的最小剂量(Dmin)增大3.48 Gy(t=-3.810,P=0.004),PTV的最大剂量(Dmax)减小2.12 Gy(t=3.979,P=0.003),PTV的平均剂量(Dmean)减小1.65 Gy(t=4.933,P=0.001),适形指数(CI)无显著差异(t=-1.516,P=0.164),均匀指数(HI)更好(t=5.068,P=0.001);右侧视神经Dmax减小0.75 Gy(t=3.266,P=0.010),右侧眼球Dmean减小2.24 Gy(t=2.351,P=0.043),脊髓Dmax减小1.92 Gy(t=2.828,P=0.020),脊髓Dmean减小0.46 Gy(t=3.497,P=0.007),左侧腮腺Dmean减小1.45 Gy(t=3.483,P=0.007),其余正常组织RapidArc和dIMRT计划剂量相当。 结论 二弧RapidArc计划和9野d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均能达到临床要求;dIMRT计划的HI更好,对部分正常器官的保护优于RapidArc计划,RapidArc计划的机器跳数(MU)较低,约为dIMRT计划的1/3,有利于提高治疗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DCT动态增强扫描测量肝癌与膈肌交界面弓弦比对膈肌侵犯的诊断价值
    左阳,苏丹柯, 赖少侣, 刘丽东,罗宁斌,金观桥, 刘宇
    2015 (3):  206-20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14
    摘要 ( 272 )   PDF(615KB) ( 572 )  

    目的 探讨MDCT动态增强扫描不同期相测量肝癌与膈肌交界面弓弦比对膈肌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影像学检查提示癌灶与邻近膈肌关系密切的肝癌患者90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53例无膈肌侵犯,37例有膈肌侵犯。分别测量3个期相(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及增强扫描静脉期)CT图像中的弓长(肝癌与膈肌交界面长度)、弦长(与弓长大致平行的肿瘤最大径线),并计算弓弦比。通过分析3个期相所测弓弦比对肝癌膈肌侵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并确定诊断阈值。结果 无膈肌侵犯与膈肌侵犯在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及增强扫描静脉期所测弓弦比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示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及增强扫描静脉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14、0.769、0.893,Z检验示增强扫描静脉期与平扫、增强扫描静脉期与增强扫描动脉期的AUC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取增强扫描静脉期所测弓弦比的阈值为1.07时,其诊断膈肌侵犯的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84.9%。结论 MDCT动态增强扫描静脉期图像测量肝癌与膈肌交界面弓弦比可以作为评估癌灶侵犯膈肌的一种简便而准确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周晓波,缪伟贤,陈思,廖锦先
    2015 (3):  209-21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15
    摘要 ( 212 )   PDF(388KB) ( 557 )  

    目的 研究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6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以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测定所有受试者尿液中EGFR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尿液中EGFR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尿液中EGFR mRNA的阳性表达率(71.67%)与对照组(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型肿瘤与浅表型肿瘤(100% vs 63.04%)、高级别肿瘤与低级别肿瘤(100% vs 62.22%)、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90.91% vs 60.53%)的EGFR mRNA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过表达,其过表达与肿瘤类型、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可作为膀胱癌诊断、肿瘤类型及肿瘤转移的评估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
    朱丽君,梁嵘,林燕,廖思娜,原春玲,黎倩,张玉梅,廖小莉,李永强,王莉, 韦明景,蓝肖玲,黄露,刘志辉
    2015 (3):  213-21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16
    摘要 ( 248 )   PDF(437KB) ( 470 )  

    目的 评价索拉非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应用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计算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DCR)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运用Kaplan-Meier法估计总生存期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并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78 例患者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192 d(95%CI:173~218)。无一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稳定(SD)48例(61.5%),进展(PD)30例(38.5%)。中位生存期(mOS)和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196 d(95%CI:173~218)和96 d(95%CI:93~98)。不良反应大多数为1~2级,手足皮肤反应是影响索拉非尼治疗的最主要因素。年龄、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乙肝病毒感染)是DCR的独立影响因素。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既往化疗是影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活动状态评分(ECOG PS)是另一个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较好。ECOG PS评分、Child-Pugh 分级、既往化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行病学调查
    广西扶绥县原发性肝癌家系的调查分析
    黎沙,岳惠芬,崔英,梁新强,刘海洲,罗兰英,杨亮
    2015 (3):  218-22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17
    摘要 ( 236 )   PDF(364KB) ( 503 )  

    目的 探讨广西扶绥县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简称肝癌)家系的遗传流行病学模式,为有效防治肝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对扶绥县肝癌家系进行调查研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癌家系成员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感染情况,根据肝癌家系的调查资料与检测结果对肝癌家系及肝癌发生做进一步比较分析。 结果 在98个肝癌家系中,23个有肝癌家族史,占23.47%。肝癌家系肝癌发病率为58.93/10万,与广西一般人群肝癌发病率(43.76/10万)及队列人群肝癌发病率(49.68/10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癌家系成员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家族聚集现象与一般人群及队列人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简单分离分析结果提示,肝癌的发病不是单基因遗传模式;以Penrose法遗传模式计算,同胞肝癌的发病率(s/q)接近1/q1/2;肝癌家系的肝癌遗传度分别与广西一般人群及队列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BV感染在肝癌家族中有聚集现象,肝癌是一种多因子遗传模式疾病,家族遗传因素在肝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经验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37例临床病理分析
    张静芳,杨海军
    2015 (3):  221-22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18
    摘要 ( 207 )   PDF(402KB) ( 462 )  

    目的 探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分类,以提高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手术切除的胃肠胰NEN 37例,复习临床资料并随访,分析胃肠胰NEN的发病部位、病理学特点及其分类、预后。结果 37例胃肠胰NEN患者中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G1、G2)8例,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G3)14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11例,部位特异性和功能性NET 4例。免疫组化染色突触蛋白(Syn)阳性25例(67.57%),嗜铬素A(CgA)阳性27例(72.97%),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30例(81.08%),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阳性32例(86.49%),Ki-67阳性指数:≤2%者6例(16.22%),3%~20% 者4例(10.81%),>20%者 27例(72.97%)。 结论 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胃肠胰NEN的正确诊断、分类、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莫沙必利和胃复安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蒋泽斌,高鹏,杨晓军,司若湟,屈坤鹏,马炳强,李靖,陈东东
    2015 (3):  224-22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19
    摘要 ( 643 )   PDF(387KB) ( 453 )  

    目的 比较莫沙必利与胃复安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胃癌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10 mg,口服,3次/日;对照组患者采用胃复安10 mg,口服,3次/日。比较分析两种药物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痊愈、有效、无效和总有效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患者的显效时间为(4±1) d,明显快于对照组的(7±2) d(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腹泻、口干、昏睡、头痛、倦怠和心悸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莫沙必利与胃复安对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均有较好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效果,但莫沙必利的显效时间明显快于胃复安,其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也少于胃复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研讨
    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
    王新荣,唐华,袁才霞,李燕琴
    2015 (3):  226-22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20
    摘要 ( 186 )   PDF(389KB) ( 454 )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32例行开胸手术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静脉通畅评分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结果 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时间为(9.0±1.3) d,住院时间为(36.7±3.5) d。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发生时间为(5.2±0.9) d,住院时间为(46.0±5.9)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静脉通畅评分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分别为(5.2±1.2)分、(18.3±4.1)cm/s,对照组分别为(9.0±2.3)分和(14.0±3.3) c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促进胸部肿瘤开胸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流通畅,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骨唾液酸蛋白与前列腺癌骨转移
    余书勇,朱其聪
    2015 (3):  229-23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21
    摘要 ( 180 )   PDF(295KB) ( 311 )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为容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之一。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和细胞因子,在PCa骨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被认为是一种可用于评价PCa骨转移的早期、独立标志物。本文综述BSP在PCa骨转移中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
    王小磊,刘德泽,石岩,韩强
    2015 (3):  232-23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22
    摘要 ( 163 )   PDF(323KB) ( 486 )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进展快、预后差。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发展,NSCLC 脑转移靶向治疗已取得较大突破,尤以厄洛替尼为著。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ation therapy,WBRT)作为NSCLC脑转移重要的治疗手段,与厄洛替尼联合治疗,相辅相成,正逐步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NSCLC 脑转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及其防治进展
    俸艳英,阳志军
    2015 (3):  235-23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3.23
    摘要 ( 215 )   PDF(319KB) ( 422 )  

    蒽环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其疗效显著,但心脏毒性却限制了给药剂量,对长期生存的肿瘤患者心脏功能亦是一个潜在威胁。本文就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监测手段及防治措施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