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论坛
    恶性肿瘤的生物学机制与治疗策略的思考
    林源
    2015 (4):  239-24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01
    摘要 ( 207 )   PDF(456KB) ( 4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慢病毒介导过表达组织蛋白酶S基因对肝癌MHCC97H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张智,朱广志,彭涛,赵国良,徐静
    2015 (4):  244-25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02
    摘要 ( 294 )   PDF(1073KB) ( 446 )  
     目的 建立慢病毒介导过表达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 S)基因的肝癌细胞株,观察Cat S基因对肝癌MHCC97H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利用Age I和 EcoR I双酶切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构建靶向过表达Cat S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LVX-EGFP-3FLAG-Puro,通过人胚肾上皮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制备并感染肝癌MHCC97H细胞。使用嘌呤霉素加压筛选,建立稳定过表达Cat S基因的肝癌细胞株。通过RT-PCR、Western blot、MTT、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研究稳定过表达Cat S基因对肝癌MHCC97H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成功包装靶向过表达Cat S基因慢病毒载体并感染肝癌MHCC97H细胞。慢病毒感染后,与空载对照细胞Mock-MHCC97H相比,慢病毒Cat S-MHCC97H细胞Cat S mRNA、Cat S蛋白及MMP-2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亦明显增强(P<0.05)。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Cat S基因过表达可能通过上调MMP-2蛋白表达促进肝癌MHCC97H细胞增殖、转移,Cat S基因可能是治疗肝癌的一个潜在靶点,这为阐明肝癌增殖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提高肝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裸鼠肝包膜下输注DC-CIK细胞抑制脾内肿瘤和肝转移瘤生长的初步研究
    徐兵, 吴林岚,黄素钦,杨晓梅,吴开木
    2015 (4):  250-25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03
    摘要 ( 335 )   PDF(429KB) ( 468 )  
     目的 建立一种肝脏靶向输注免疫效应细胞法,用于抑制脾内肿瘤和肝转移瘤生长。方法 将一空心纤维垫置于接种SW480肿瘤模型裸鼠肝包膜下,形成肝包膜下人工囊腔;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出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检测CIK对SW480细胞杀伤率,并使DC负载SW480细胞抗原。将共同培养的效应细胞(DC-CIK)注入模型裸鼠肝包膜下人工囊腔(A组,20只)和尾静脉(C组,20只),每只6×107个/0.3 ml;同法对20只模型裸鼠分别注入生理盐水,0.3 ml/只,并分为B组、D组各10只(作为A组、C组的对照)。每周注射2次,共注射4周。末次注射后48 h,检查比较A组和C组脾内原发肿瘤体积、抑瘤率和肝组织病理切片转移瘤灶均数。 结果 效靶比为60∶1时CIK对SW480细胞杀伤率为(75.3±8.42)%。CIK 的CD3/CD56表达率为(36.4±13.2)%。治疗后,A组和C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2.07%和16.54%(P<0.05);A组和C组肝组织切片转移瘤灶均数分别为(2.47±1.02)个和(5.05±1.06)个(P<0.01)。结论 裸鼠肝包膜下输注DC-CIK可明显抑制脾内肿瘤和肝转移瘤生长,抑瘤效果优于尾静脉注射DC-CIK。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兰陵地区子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结果分析
    张丽冉,王新国,谢凤祥,赵东曼,范波涛,李欣,祁德波
    2015 (4):  255-25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04
    摘要 ( 226 )   PDF(406KB) ( 685 )  
     目的 收集和分析兰陵地区子宫颈癌筛查结果,为子宫颈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5年上半年兰陵地区已婚女性入组研究,收集子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液基细胞学制片,巴氏染色,在严格诊断质量控制下按子宫颈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的诊断标准进行判读。 结果 收集标本13 832例,标本满意率达99.96%。微生物检出情况:真菌感染99例(0.72%),滴虫感染120例(0.87%),放线菌感染30例(0.22%),细菌性阴道病770例(5.57%),共1 019例(7.37%)。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ing,LCT)情况: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known significance,ASC-US)479例(3.46%),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cannot exclude HSIL,ASC-H)25例(0.18%),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LSIL)235例(1.7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HSIL)90例(0.65%),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SCC)1例(0.01%),不典型腺细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AGC)4例(0.03%)。细胞学检查异常共834例,占6.03%。细胞学检查异常人群集中在25~55岁。诊断质量控制结果: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与上皮内病变的比值(ASC/SIL)为1.546;27例HSIL宫颈活检病理结果显示26例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级、Ⅲ级,符合率为96.3%。结论 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能发现子宫颈微生物感染及癌前病变,为子宫颈癌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中Arg-1、iNOS、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卜庆,李艳丽,李杨,刘秀丽, 林静, 石援援,康马飞, 付巍
    2015 (4):  259-26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05
    摘要 ( 441 )   PDF(405KB) ( 15406 )  
     目的 检测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患者外周血液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5例PTCL患者化疗前、化疗后外周血液Arg-1、iNOS、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同期15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 结果 PTCL患者血清中Arg-1、iNOS、VEG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均<0.05),且化疗前高于化疗后(P均<0.05)。结外 侵犯部位≥2个者、有骨髓侵犯者、巨大包块直径>10 cm者、Ann-Arbor临床分期为Ⅲ~Ⅳ期者、IPI评分为3~5分者血清中Arg-1、iNOS、VE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与结外侵犯部位为0~1个者、无骨髓侵犯者、巨大包块直径≤10 cm者、Ann-Arbor临床分期为Ⅰ~Ⅱ期者、IPI评分为0~2分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不同年龄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的PTCL患者血清中3个因子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TCL患者尤其具有高危复发特征的患者血清中Arg-1、iNOS、VEGF含量显著升高,且化疗前高于化疗后,这些因子可能与PTCL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一例并文献复习
    向邦德, 张志明, 袁卫平, 马良, 邱警锋, 黎乐群
    2015 (4):  264-26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2.06
    摘要 ( 146 )   PDF(710KB) ( 554 )   PDF(mobile)(710KB) ( 1 )  
     目的 讨论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ie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治疗巨大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收治1例巨大肝癌患者并行ALPPS,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术前评估患者未来剩余肝脏体积约占标准肝体积的21.06%。患者一期手术行右侧门静脉结扎和左、右半肝原位劈离;一期手术术后7 d,剩余肝脏体积达标准肝体积的48.84%,第13天二期手术行右半肝切除术。术后患者未出现严重肝功能衰竭,但围手术期出现胸腔积液和腹水等并发症,经治疗后顺利出院。术后 2 个月随访,未见复发、转移,AFP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ALPPS为残肝体积过小的肝肿瘤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但ALPPS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采取该术式应慎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小切口传统手术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结节的疗效比较
    任阳光,陈建中
    2015 (4):  269-27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07
    摘要 ( 288 )   PDF(378KB) ( 1332 )  
    目的 对比分析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小切口传统手术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结节的疗效。方法 128例触诊阴性乳腺结节患者中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观察组)58例,小切口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70例,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乳房塌陷、术后感染、术后血肿和术后3个月乳腺结节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58例患者中切除乳腺结节病灶87处;对照组70例患者中切除乳腺结节病灶119处。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乳房塌陷、感染、血肿以及术后3个月乳腺结节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较小切口传统手术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结节的优势为手术切口小,缩短手术时间,但两种术式在术后感染、血肿、乳房塌陷及乳腺结节复发等方面差别不大,需综合考虑患者及医疗设施等因素选择术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局限性分析
    王瑶琴,唐丽娜,沈友洪,陈轶洁,黄伟钦,邓小红
    2015 (4):  273-27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08
    摘要 ( 338 )   PDF(345KB) ( 17356 )  
     目的 分析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局限性,以提高其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胃癌患者的120个癌结节行术前胃窗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存在的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胃窗超声造影检查119例胃癌的120个癌结节中,漏诊4例,T分期误诊34例,误诊率为28.3%;N分期误诊60例,误诊率为50.4%;M分期漏诊4例,漏诊率为3.4%。 结论 准确地分析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误诊、漏诊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循证医学
    ERCC1基因19007C/T多态性与上皮性卵巢癌铂类联合化疗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
    蔡祖艾,张玮
    2015 (4):  276-28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09
    摘要 ( 230 )   PDF(421KB) ( 471 )  
    目的 探讨ERCC1基因19007C/T多态性与上皮性卵巢癌铂类联合化疗反应的关系。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HuGENet及万方数据库,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1.0软件分析ERCC1不同基因型与化疗反应的关系。 结果 纳入7篇文献共711例患者,ERCC1基因19007C/T多态性与上皮性卵巢癌铂类联合化疗反应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每种模型按照种族、标本来源、是否哈温平衡及基因型检测方法进行分层分析, 发现其结果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未发现ERCC1 19007C/T基因型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对铂类联合化疗敏感性之间的联系,未来需要设计良好的大样本试验以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放疗治疗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张堃,莫立根,邓腾,陈海南, 张东伟, 王琳, 李小阳
    2015 (4):  282-28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10
    摘要 ( 299 )   PDF(480KB) ( 485 )  
    目的 系统评价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放疗治疗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以计算机检索 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和万方数据库并收集所有相关临床研究资料。由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检索相关数据库,筛选相关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随机对照研究质量评价参考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方法。结果 纳入4个前瞻性临床研究,共计1 77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891例,对照组88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相比,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放疗治疗新诊断的GBM可以提高患者6个月(RR=0.44,95% CI:0.37~0.52, P<0.001)和12个月(RR=0.78,95% CI:0.73~0.84, P<0.001)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同时也显著提高患者12个月(RR=0.86,95% CI:0.74~0.99,P=0.03)的总生存率,但增加了高血压病(RR=3.11,95% CI:2.39~4.06,P<0.001)、出血(RR=1.85,95% CI:1.50~2.27,P<0.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血管栓塞性疾病、伤口愈合并发症、内脏穿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经治疗后均得以缓解。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放疗治疗新诊断的GBM可延长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率,但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经验
    CGA与COX-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孙玉成,金恩鸿
    2015 (4):  287-28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11
    摘要 ( 179 )   PDF(472KB) ( 583 )  
     目的 探讨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06例直肠癌及癌旁组织CGA、COX-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CGA及COX-2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4%和50.0%,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3.2%和15.1%,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GA及COX-2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均无关(P均>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均<0.05)。CGA和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P<0.05)。结论 CGA及COX-2在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在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检测CGA、COX-2对直肠癌预后评估及治疗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7例贲门癌胸腔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清扫状况分析
    唐诗聪,潘泓,黄耀元,王守峰,左传田 茅乃权
    2015 (4):  290-29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12
    摘要 ( 270 )   PDF(715KB) ( 425 )  
    目的 探讨贲门癌患者胸腔淋巴结转移及胸腔淋巴结清扫在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7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清扫的胸腔淋巴结计数并行病理检查,计算淋巴结转移度及淋巴结转移率。 结果 37例贲门癌患者均接受贲门癌根治术,共清扫胸腔淋巴结91枚,发现淋巴结转移17枚,均为Ⅲa期患者,转移部位为食管下段旁淋巴结。转移度为18.68%,转移率为8.11%。Ⅲa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分别与Ⅰa 期、Ⅰb 期、Ⅱa期及Ⅱb 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于Ⅰa期、Ⅰb  期、Ⅱa 期及Ⅱb 期贲门癌患者行根治术时可不做胸腔淋巴结清扫,Ⅲa期患者手术时须清扫胸腔淋巴结,而食管下段旁淋巴结应视为必须清扫的范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空袋固定体位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
    姚艳春
    2015 (4):  292-29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13
    摘要 ( 231 )   PDF(367KB) ( 408 )  
    目的 对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托架联合真空袋固定体位放疗,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4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2例予乳腺托架联合真空袋放疗(观察组),另42例患者行单纯乳腺托架固定放疗(对照组)。两组患者首轮放疗后,检查两组验证片的偏离情况。结果 观察组验证片在x轴、y轴的偏离值均比对照组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z轴的偏离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周末放疗后及末次放疗后观察组验证片在x轴、y轴、z轴上的偏离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托架联合真空袋固定体位治疗较乳腺托架固定放疗有更高的摆位精确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与方法
    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平台在临床病理检查中的应用
    覃思繁,韦常宏,罗元,林思彤,黄俊淇,陶展飞
    2015 (4):  294-29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14
    摘要 ( 241 )   PDF(1021KB) ( 595 )  
     目的 探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在临床病理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统一的二抗,同一种一抗对临床常用于检测乳腺癌的ER、PR、HER-2、Ki-67、p53等5种免疫组化抗体,分别采用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实验组)和手工操作法(对照组)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比两组检测的结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ER、PR、HER-2、Ki-67、p53等5种免疫组化抗体在边缘效应、特异性、着色情况、背景等均有差异。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染色结果均匀,阳性定位准确,背景较清晰,无边缘效应,检测结果理想,优于手工操作法。结论 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工作比较稳定,染色效果优良,标准化程度高,能减少手工操作的误差,易于质量控制,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和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教学
    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黄秒,苏丹柯,赖少侣,金观桥,谢东,刘爱群
    2015 (4):  298-29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15
    摘要 ( 186 )   PDF(293KB) ( 455 )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断及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科室在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医学影像学实习带教过程中注重应用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进行教学及考核,并适时应用不同教学方法,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代谢组学技术在筛选肝癌标志物中的应用
    黎远冬,匡志鹏
    2015 (4):  300-30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16
    摘要 ( 251 )   PDF(332KB) ( 402 )  

    肝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一项重要措施。代谢组学通过对某些代谢产物进行“全景式”分析,并与正常人的代谢产物比较,筛查肝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可能为一种较好的肝癌诊断方法。本文就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在筛选肝癌标志物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BM8A与恶性肿瘤
    颜雪馨,梁嵘
    2015 (4):  303-30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17
    摘要 ( 250 )   PDF(367KB) ( 398 )  
    核糖核酸结合基序蛋白8A(RNA-binding motif protein 8A,RBM8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RNA结合基序蛋白。不少研究报道RBM8A基因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通过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周期调控等多个环节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RBM8A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应用
    彭国庆,冼磊
    2015 (4):  306-30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18
    摘要 ( 215 )   PDF(360KB) ( 295 )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是目前治疗中央型肺癌较为有效、安全和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该术式可有效切除肺癌组织,最大限度保留健康的肺组织,为患者术后恢复及综合治疗提供有效的肺功能保障,同时减少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明显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全肺切除率。本文就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在中央型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复苏期舒适改变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
    黄玲,潘灵辉
    2015 (4):  310-31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19
    摘要 ( 155 )   PDF(359KB) ( 379 )  
    本文就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复苏期舒适改变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不适,提高术后康复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