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
    β-catenin过表达鼻咽癌CNE2细胞模型的构建
    林可焴,苏颖,何火聪,邹长棪,陈超
    2016 (4):  201-20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4.01
    摘要 ( 234 )   PDF(662KB) ( 604 )  

    目的 构建β-catenin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β-catenin并转染鼻咽癌CNE2细胞,检测β-catenin在CNE2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目的基因β-catenin,胶回收纯化后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挑选阳性克隆,抽提质粒进行kpn I/xba I 双酶切和PCR鉴定,用T4 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β-catenin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ygro(+)连接,构建重组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β-catenin,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再次抽提质粒进行PCR、kpn I/xba I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然后用FuGENE HD将纯化的pcDNA3.1(+)/β-catenin转染入鼻咽癌CNE2细胞,经Hygromycin B筛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转染细胞CNE2/β-catenin中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β-catenin;实时荧光定量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与未转染细胞CNE2比较,被转染的CNE2/β-catenin细胞能够上调目的基因β-catenin的表达(P<0.01)。 结论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β-catenin,并能在转染的CNE2/β-catenin细胞上调目的基因β-catenin的表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携带绿色荧光报告基因EBV-LMP2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转染鼻咽癌细胞
    鄢雪敏,撖子建,蔡琰,余展鹏,黄元姣
    2016 (4):  207-21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4.02
    摘要 ( 274 )   PDF(642KB) ( 566 )  

    目的 构建携带绿色荧光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Zs-Green1-LMP2A,并转染至鼻咽癌CNE2细胞。方法 从EB病毒阳性的狨猴淋巴瘤细胞B95-8中克隆EB病毒编码的EBV潜伏膜蛋白2A(latent membrane protein 2A,LMP2A)序列,并定向克隆入pIRES2-Zs-Green1载体,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Zs-Green1-LMP2A;通过脂质体转染将重组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Zs-Green1-LMP2A转染至鼻咽癌CNE2细胞(实验组),同时另设转染pIRES2-Zs-Green1载体的阴性对照组及未转染的空白对照组。利用质粒所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计算细胞转染效率,RT-PCR检测目的基因LMP2A在鼻咽癌CNE2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真核表达载体pIRES2-Zs-Green1-LMP2A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下发现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均发出绿色荧光,实验组细胞转染率约为75%;RT-PCR检测发现实验组细胞中有目的基因LMP2A表达,但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未检测到目的基因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pIRES2-Zs-Green1- LMP2A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鼻咽癌CNE2细胞,目的基因LMP2A可在转染的鼻咽癌CNE2细胞中稳定表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Rs、MMPs、VEGF在胰腺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冯兰云,陈联誉,曲超,王鹏,陈顥,林钧华,陈震,孟志强,刘鲁明
    2016 (4):  212-21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4.03
    摘要 ( 392 )   PDF(574KB) ( 516 )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receptors,CRs)、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胰腺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建立胰腺癌CAFs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CRs(CXCR1、CXCR2、CXCR4、CXCR7)、MMPs(MMP1、MMP2、MMP7、MMP9)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成功建立胰腺癌CAFs和正常胰腺NFs。在CAFs和NFs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1、CXCR2、CXCR4、CXCR7 mRNA的表达均存在差异,CAFs表达量高于NFs。其中CXCR2、CXCR4 mRNA在两株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49)。MMPs和VEGF mRNA的表达同样存在差异,CAFs中MMP7和VEGF mRNA表达明显高于NF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49);CAFs中MMP9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NF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在胰腺癌CAFs中CRs、MMPs和VEGF mRNA的表达有差异,可能与其促侵袭转移能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BRCA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相娜娜,张克克
    2016 (4):  217-22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4.04
    摘要 ( 274 )   PDF(507KB) ( 548 )  

    目的 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前列腺癌组织及14例癌旁组织中BRCA1的表达,分析BRCA1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4例前列腺癌旁组织中BRCA1阳性表达率为78.6%(11/14),46例前列腺癌组织中BRCA1阳性表达率为45.7%(21/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CA1表达与前列腺癌家族史、Gleason 评分和TMN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浓度无关(P>0.05)。结论 BRCA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低表达,且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其表达降低,提示检测BRCA1蛋白对前列腺癌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RCC1在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曹轶林,邱小芬,邓恋,屈元姣
    2016 (4):  221-22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4.05
    摘要 ( 273 )   PDF(459KB) ( 475 )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在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以接受顺铂为基础化疗的102例局部区域晚期NPC癌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其中31例局部区域晚期NPC癌旁上皮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组织中ERCC1的表达,并分析ERCC1表达与局部区域晚期NP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ERCC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7%和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表达与局部区域晚期NPC患者年龄有关(P<0.05),与性别、T分期、N分期无关(P>0.05)。ERCC1表达阳性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35.9%,ERCC1表达阴性患者为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ERCC1在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癌组织中低表达,ERCC1表达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检测ERCC1有助于预测局部区域晚期NPC患者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AFP半衰期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周权,张志明,黄翀,易平,向邦德,刘剑勇
    2016 (4):  225-22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4.06
    摘要 ( 353 )   PDF(471KB) ( 549 )  

    目的 探讨BCLC-A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半衰期与HCC复发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根治性切除术的309例BCLC-A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AFP(+)组和AFP(-)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并对AFP(+)患者术后不同AFP 半衰期组间无瘤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AFP(+)组与AFP(-)组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54.3个月、64.3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AFP(+)组患者术后AFP半衰期≤5 d和>5 d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59.1个月、46.2个月,两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 HCC根治性切除术后AFP(+)者的预后较AFP(-)者差,术后AFP半衰期≤5 d和>5 d可作为HCC的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与快速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李全义,戴相昆, 蔡博宁,陈高翔,王金媛,宋明永,方春锋,窦超
    2016 (4):  230-23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4.07
    摘要 ( 196 )   PDF(509KB) ( 569 )  

    目的 比较螺旋断层调强(helical tomotherapy,HT)与快速旋转调强(rapid arc,RA)在鼻咽癌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11例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分别设计HT计划与RA计划。根据两组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统计靶区剂量、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受照射剂量,并计算计划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与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比较两种计划的机器跳数(monitor unit,MU)、治疗时间和Gamma通过率。结果 两组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以及OARs的受照射剂量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HT计划和RA计划的Gamma通过率分别为(99.06±0.45)%和(98.7±0.46)%。但HT计划的靶区HI以及对脊髓、晶体和腮腺的保护优于RA计划。RA计划能够降低眼球、视神经、视交叉以及靶区外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RA计划的出束时间和MU较HT计划分别降低了60%和85%。结论 两种技术均能满足鼻咽癌放疗的剂量学要求,但RA计划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关节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谭彬,李高忠
    2016 (4):  235-23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4.08
    摘要 ( 332 )   PDF(1167KB) ( 500 )  

    目的 探讨大关节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diffuse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D-GCTTS)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GCTT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及MRI检查,7例行CT检查。 结果 X线检查均表现为关节旁见密度略高于肌肉的软组织肿块影,其中7例关节面下方见骨质破坏,边界较清楚;7例行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和骨质破坏征象较X线平片清晰,呈跨关节性骨质破坏,边缘硬化,软组织肿块内未见钙化。MRI检查显示病灶范围较CT清楚,9例均表现为骨旁、关节旁软组织肿块影,呈分叶状、团状,边界清楚,信号不均匀,各序列以低信号为主;6例增强后病灶呈中等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骨质破坏7 例,骨质破坏区信号与软组织肿块一致;关节积液 2 例。结论 大关节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CT表现的骨质破坏情况及MRI病灶出现特征性的双低信号,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循证医学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疗效的系统评价
    贺红英,李力,阳志军,张洁清,王鹤
    2016 (4):  239-24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4.09
    摘要 ( 235 )   PDF(724KB) ( 486 )  

    目的 系统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6年第3期)、Medline、Embase、PubMed、CNKI、万方、VIP、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6年3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未发表的灰色文献,收集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 61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可缩短住院时间(MD=-3.42,95%CI:-3.81~-3.03,P<0.001),降低术后并发症(OR=0.62,95%CI:0.52~0.73,P<0.001),但手术时间延长(MD=32.73,95%CI:16.34~49.13,P<0.001),增加术中并发症(OR=1.35,95%CI:1.05~1.74,P=0.02);两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复发率及术中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生活质量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生存预后相当,腹腔镜手术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较快,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并发症增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经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陈凤,李全福,金高娃, 张浩洋
    2016 (4):  246-24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4.1
    摘要 ( 288 )   PDF(429KB) ( 500 )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NSCLC)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45 mg +顺铂40 mg/m2)30例和对照组(顺铂40 mg/m2)30例,胸腔灌注治疗,每周1次,共3次。观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73.3%)明显高于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状况(76.7%)明显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Ⅲ级以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吕红琼,谢玲,倪明立,秦贝贝
    2016 (4):  249-25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4.11
    摘要 ( 304 )   PDF(428KB) ( 529 )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50例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吉西他滨 1 000 mg/m2,静脉滴注,d1、d8;卡培他滨 1 250 mg/m2,口服,2次/d,d1~14,休息1周,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每个周期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50例患者经4个周期规范化疗后,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5例、稳定(SD)11例、进展(PD)10例,治疗有效率为58%,临床获益率为8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手足综合征。 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疗效分析
    曾强,李新娉,杜晓宇
    2016 (4):  252-25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4.12
    摘要 ( 302 )   PDF(360KB) ( 520 )  

    目的 比较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131例,64例接受单纯放疗(放疗组),67例接受顺铂+5-氟尿嘧啶同步放化疗(PF组)。两组鼻咽部原发肿瘤总照射剂量均为70 Gy/35次,7周;颈部阳性淋巴结总照射剂量均为60 Gy/30次,6周;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引流区预防照射剂量均为50 Gy/25次,5周。结果 放疗组和PF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1.8%和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1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9%、68.8%;PF组分别为94.0%、85.1%;放疗组3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2.9%、45.2%;PF组分别为82.5%、74.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组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于放疗组(P<0.05)。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HBV准种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任静静,邓伟
    2016 (4):  255-25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4.13
    摘要 ( 188 )   PDF(414KB) ( 389 )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为一嗜肝细胞性DNA病毒,具有复制率高、突变率高的特点,在宿主体内以准种形式存在。HBV感染不仅可以引起隐匿性、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还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关注HBV准种的研究,有助于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认识HBV基因突变的特点、规律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而探究HBV准种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为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新策略。本文就HBV准种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LAM-1在磁共振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价值
    董梦莹,金观桥,苏丹柯
    2016 (4):  259-26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4.14
    摘要 ( 231 )   PDF(383KB) ( 451 )  

    磁共振(MRI)在自身成像优势的基础上与纳米技术相结合,在分子影像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内皮白细胞黏附分子-1(endothelial leukocyte adhesion molecule-1,ELAM-1)在MRI分子影像学及临床方面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ELAM-1在MRI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帖超男,乔凤伶,冷平,余蓉,张敬建
    2016 (4):  262-26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4.15
    摘要 ( 204 )   PDF(343KB) ( 374 )  

    目前白血病治疗方法主要为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两者都有一定副作用。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增殖、诱导分化、抑制转移和逆转耐药的作用,单独用药或作为化疗、骨髓移植辅助药物,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声带神经束膜瘤1例报告
    罗永标,杨剑波,许坚,曾先捷,李伟,李富波
    2016 (4):  265-26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4.16
    摘要 ( 227 )   PDF(378KB) ( 4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