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
    白花丹素对骨肉瘤MG-63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田林强,刘晓潭,郭志豪,王宏伟,张天吉
    2016 (3):  137-14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3.01
    摘要 ( 245 )   PDF(538KB) ( 365 )  
    目的 观察白花丹素对骨肉瘤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2.5 μmol/L、5 μmol/L和10 μmol/L浓度白花丹素分别作用于骨肉瘤MG-63细胞,以含0.1% DMSO完全培养基为对照组。作用24 h后,Transwell法观察骨肉瘤MG-63细胞迁移能力,Real-time PCR检测骨肉瘤MG-63细胞中Ezrin基因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Ezrin蛋白和p-Ez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Transwell结果显示,作用24 h后,各实验组下层小室细胞数明显减少, 2.5 μmol/L组、5 μmol/L组和10 μmol/L组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69.9±4.5)%、(39.3±3.5)%和(26.2±4.1)%,呈浓度依赖性 (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骨肉瘤MG-63细胞中Ezr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呈浓度依赖性(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zrin蛋白和p-Ezrin的表达量明显降低,呈浓度依赖性(P<0.05)。 结论 白花丹素能够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中Ezrin的表达及活化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姜黄素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及cofilin表达的影响
    王双玲,刘峰,陈江声
    2016 (3):  141-14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3.02
    摘要 ( 306 )   PDF(475KB) ( 597 )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以下简称“HL-60细胞”)增殖、分化及丝切蛋白(cofilin)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6.25 μmol/L、12.5 μmol/L、25 μmol/L)姜黄素作用于HL-60细胞,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作用24 h后, 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双向电泳与质谱分析检测cofilin蛋白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24 h后,空白对照组细胞生长抑制率为0, 6.25 μmol/L组、12.5 μmol/L组和25 μmol/L组分别为(6.46±0.73)%、(9.79±1.36)% 和(79.48±7.99)%,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药物浓度递增,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浓度依赖性(P<0.05);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典型细胞生长阻滞的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当姜黄素浓度为12.5 μmol/L时,细胞阻滞在G2 /M期;双向电泳与质谱分析发现姜黄素可下调HL-60细胞cofilin的表达。结论 姜黄素可在体外抑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且在一定血药浓度时可使细胞周期发生阻滞,从而阻滞细胞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姜黄素下调细胞内cofilin的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癌专栏
    茜草醇提物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
    刘瑾, 李文辉, 翟光胜
    2016 (3):  145-14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3.03
    摘要 ( 214 )   PDF(377KB) ( 433 )  

    目的 研究茜草醇提物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辐射损伤小鼠模型,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给药组小鼠予以不同剂量[低剂量0.25 g/(kg·d)、中剂量0.49 g/(kg·d)、高剂量0.99 g/(kg·d)]茜草醇提物灌胃,空白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分别予1 mL生理盐水灌胃,各组持续灌胃13 d,正常饲养7 d后处死小鼠。于灌胃第7天,不同剂量给药组和单纯照射组小鼠均接受60Co γ射线6 Gy一次性全身照射。观察茜草醇提物对辐射损伤小鼠体重以及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含量的影响。结果 与单纯照射组比较,高剂量茜草醇提物给药+照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重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中剂量茜草醇提物给药+照射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茜草提取物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有促进恢复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王敏,李基胜,张汉雄,林燕彬,何艳梅
    2016 (3):  150-15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3.04
    摘要 ( 236 )   PDF(377KB) ( 448 )  

    目的 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12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组(观察组)60例和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62例。两组前程放疗均行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照射至剂量46 Gy/23次,对照组后程放疗继续行常规分割照射至总剂量62 Gy,观察组后程改用加速超分割放疗,分次剂量1.4 Gy/次,2次/d,2次间隔时间>6 h,至总剂量62.8 Gy。两组均于放疗同期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2个周期方案化疗,放疗结束继续行1~2个周期巩固化疗,28 d为1个周期。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3%和64.5%,观察组1年、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74.3% 、58.7%,对照组分别为53.6%、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55.0%,对照组分别为 53.2%、4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不良反应和晚期放射反应以Ⅰ~Ⅱ级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较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可提高近期疗效及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均能耐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NOS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赵腾蛟,赵亚君,袁博,舍雅丽,李长天,张敏, 孙亚敏
    2016 (3):  154-15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3.05
    摘要 ( 240 )   PDF(496KB) ( 378 )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检测31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iNOS表达,并分析其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NOS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iNOS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20/31)和29.03%(9/31)。iNOS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LDH水平无关(P>0.05)。结论 iNOS可能参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评估其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切除术中阻断第一肝门对术后血清淀粉酶的影响
    刘亚运,李光辉, 彭涛,尚丽明, 陈滨,苏浩,朱广志,叶新平
    2016 (3):  158-16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3.06
    摘要 ( 289 )   PDF(383KB) ( 455 )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中阻断第一肝门次数和总时间对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7例采用阻断第一肝门进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分为淀粉酶正常组和高淀粉酶血症组,比较两组阻断次数、总阻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结果 87例患者中血清淀粉酶升高29例,其中轻度升高12例,高淀粉酶血症组17例。高淀粉酶血症组肝门阻断(5.3±3.0)次,肝门总阻断时间为(73.1±47.1) min;淀粉酶正常组58例,肝门阻断(3.8±2.4)次,肝门总阻断时间为(58.0±42.7) min。两组肝门总阻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3、P=0.498),肝门阻断次数、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01)。结论 肝切除术中增加肝门阻断次数术后可能增加高淀粉酶血症发生,增加住院费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前TOF与TPF方案诱导化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何影,韦名浪,王代友
    2016 (3):  161-16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3.07
    摘要 ( 255 )   PDF(389KB) ( 470 )  

    目的 比较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前多西他赛、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TOF方案)与 多西他赛、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TPF方案)诱导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7例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TOF组35例和TPF组32例。TOF组:多西他赛75 mg/m2,d1;奥沙利铂 130 mg/m2,d1;氟尿嘧啶750 mg/m2,d1~d5。TPF组:多西他赛75 mg/m2,d1;顺铂75 mg/m2,d1;氟尿嘧啶750 mg/m2,d1~d5。两组均静脉滴注,19 d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中位生存时间。结果 TOF组和TPF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71%(23/35)和62.50%(20/32),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1个月(95%CI:21.7~40.3)和33个月(95% CI:25.8~40.1),两组总有效率和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OF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肾毒性反应等发生率明显低于TPF组(P<0.05),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高于TPF组(P<0.05),脱发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采用TOF 和TPF 方案诱导化疗的疗效相当,患者均可耐受,但TOF方案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较理想的术前诱导化疗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情监测
    2012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分析
    李秋林,容敏华,葛莲英,曹骥,余家华
    2016 (3):  170-16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8
    摘要 ( 283 )   PDF(318KB) ( 457 )  

    目的 分析和评估2012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方法 收集2012年广西7个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恶性肿瘤登记资料,按照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审核方法和评价标准对其进行评价,其中6个地区数据符合标准。对符合标准的6个肿瘤登记地区的发病数据和人口数据进行汇总,按地区(城乡)、性别、年龄别、肿瘤别发病率分层,估计广西恶性肿瘤合计和主要肿瘤的发病情况。根据全国2000年人口普查的人口结构和Segi′s世界人口结构计算人口标准化率。结果 2012年纳入分析的6个肿瘤登记地区(其中地级市以上城市2个、县和县级市4个)覆盖人口共 5 042 985人,其中城市人口1 872 351人,农村人口3 170 634人;新发恶性肿瘤病例12 274例,病理诊断比例(MV%)为51.34%,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DCO%)为1.62%,死亡发病比(M/I)为0.61;粗发病率为243.39/10万(男性284.32/10万、女性198.20/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为213.72/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世标率”)为208.12/10万,累积率(0~74岁)为23.47%;城市地区粗发病率为244.99/10万,中标率为201.64/10万;农村地区粗发病率为242.44/10万,中标率为224.62/10万。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鼻咽癌、食管癌、宫颈癌、脑/神经系统肿瘤和白血病是广西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新发病例的79.28%。结论 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鼻咽癌是威胁广西居民健康的主要癌种,积极加强对其防治是广西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经验
    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二线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观察
    林钦雄,张秋团,郑锐年, 谭银多,王在国
    2016 (3):  171-17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3.09
    摘要 ( 270 )   PDF(355KB) ( 477 )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二线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一线化疗失败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吉非替尼(吉非替尼组)250 mg/d治疗,另一组接受厄洛替尼(厄洛替尼组)150 mg/d治疗,观察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 (DCR)和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 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的中位PFS、ORR、DCR分别为(6.5±1.2)个月、60%、92%和(7.2±0.9)个月、56%、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和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均能有效地二线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疗效相当,但吉非替尼治疗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厄洛替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郑进天,黄波,莫旭林,黄庆强
    2016 (3):  174-17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3.10
    摘要 ( 294 )   PDF(605KB) ( 371 )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治疗前经病理确诊的MM患者22例,分别行WB-DWI 、CT及X线检查,比较三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WB-DWI检查显示局限斑片状高信号15例,弥漫斑片状高信号7例。CT检查显示骨质破坏11例,软组织肿块7例,骨质未见异常4例。X线检查显示骨质破坏7例,软组织肿块3例,骨质疏松表现3例,骨质未见异常9例。WB-DWI、CT和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81.8%和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B-DWI检查对MM临床评估优于X线和CT检查,可作为治疗及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男性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比较
    农文伟,刘宁,蓝碧洋,陆小萍,李纲,陈婵
    2016 (3):  177-17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3.11
    摘要 ( 264 )   PDF(344KB) ( 438 )  

    目的 比较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男性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 年10月本院收治的72例男性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对照组46例为同期采用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完整切除腺体,所有腺体组织病理诊断明确,其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明显较对照组小,但医疗费用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男性乳腺增生症临床疗效相近,但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切口较小,外形效果更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尿激酶联合干扰素治疗老年肿瘤患者放疗后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李婷,朱维胜
    2016 (3):  179-18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3.12
    摘要 ( 191 )   PDF(305KB) ( 395 )  

    目的 观察尿激酶联合干扰素治疗老年肿瘤患者放疗后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2例老年肿瘤放疗后纤维化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5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11%,对照组为27.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联合干扰素治疗老年肿瘤患者放疗后纤维化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误诊原因分析
    王瑶琴,唐丽娜,沈友洪,杜忠实,柯晓慧
    2016 (3):  181-18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3.13
    摘要 ( 310 )   PDF(878KB) ( 579 )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IDP)超声误诊原因,提高该病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的IDP患者52例共66个病灶的术前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超声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 IDP超声误诊率为28.8%(19/66),其中I型无误诊,Ⅱ型误诊率为44.4%,Ⅲ型和Ⅳ型误诊率分别为83.3%和76.9%。结论 Ⅲ型、Ⅳ型IDP超声声像图不典型,无明确的特征性改变,单纯二维超声鉴别困难,误诊率较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研讨
    两种复温法对低体质量指数大肝癌术后低体温患者复温效果的观察
    陈似霞, 陈冬梅, 杨海清, 莫新少,杨一兰,彭涛
    2016 (3):  184-18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3.14
    摘要 ( 177 )   PDF(470KB) ( 413 )  

    目的 比较复合保温法及充气式加温毯法对低体质量指数大肝癌术后低体温患者复温的效果。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将54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并低体质量指数大肝癌术后轻度低体温的患者分为两组,在麻醉恢复期间分别应用复合保温法和充气式加温毯法为患者复温,比较两组患者的复温时间、体温恢复速度、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清醒时间、寒战发生情况等。结果 复合保温组患者复温速度为(0.58±0.12)℃/h,较充气式加温毯组快(P<0.05);复温时间、麻醉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分别为(76.11±18.57) min、(56.85±17.68) min、(32.00±19.13) min和(94.33±18.26) min,均较充气式加温毯组所需时间短(P<0.01)。结论 对低体质量指数大肝癌术后低体温患者使用复合保温法更有利于患者体温恢复,且安全有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护一体化健康宣教模式在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
    黄瀛,林正奎,劳永聪
    2016 (3):  188-19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3.15
    摘要 ( 182 )   PDF(344KB) ( 595 )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健康宣教模式在核素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0例采用放射性核素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进行健康需求及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用“核医学科全程关护护理健康教育单” 有针对性地实施医护一体化健康宣教。观察患者宣教前后健康知识知晓度、生活质量、骨痛反应、焦虑等改善情况。结果 健康知识需求评估调查结果显示,94%的患者不了解核素治疗相关知识,98%的患者需要医护人员讲解指导,78%的患者对核素治疗信心不足,76%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医护一体化健康宣教前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平均分分别为41.28分和92.08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1.60±4.10)分和(33.22±5.60)分,焦虑评分分别为(70.22±8.68)分和(57.47±5.28)分;宣教前骨痛程度总平均分为(3.50±0.5)分,宣教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分别为(2.5±0.5)分、(1.60±0.7)分、(1.1±0.3)分。宣教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程度、焦虑、生活质量及骨痛程度评价等均明显优于于宣教前(P<0.05)。结论 核素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对核素治疗相关知识相对缺乏,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程度、降低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
    李夏珀,莫新少,陈似霞,肖开银
    2016 (3):  191-19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3.16
    摘要 ( 182 )   PDF(365KB) ( 450 )  

    总结26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护理、皮肤护理,术中密切观察、熟练配合,术后加强电解质紊乱的观察、引流管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肝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胆漏、胆道出血各1例,胆道支架移位和堵塞再狭窄各1例,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教学
    PBL教学模式在肿瘤学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柯晴,谭晓虹
    2016 (3):  194-19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3.17
    摘要 ( 244 )   PDF(443KB) ( 460 )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肿瘤学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3名肿瘤学研究生随机分为PBL教学模式组(PBL组,n=32)和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组(LBL组,n=31),通过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病例分析、病历书写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PBL组学生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病例分析、病历书写成绩均优于LBL组(P<0.05);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综合分析、获取信息、临床实践等能力及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等方面亦优于LBL组(P<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可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Askin 瘤1例报告
    傅鉴乾,黄如意,齐艳姝,徐振勇
    2016 (3):  197-19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6.03.18
    摘要 ( 162 )   PDF(472KB) ( 3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