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12-25 上一期    下一期
    原发性肝癌专栏
    小肝癌的多学科治疗策略
    张耀军,陈敏山
    2017 (6):  423-42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01
    摘要 ( 288 )   PDF(474KB) ( 408 )  
    随着外科技术及其他治疗手段的发展和革新,小肝癌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根治性治疗方法包括肝移植、肝切除术和消融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如血管性介入、放射治疗等也取得较理想的疗效。如何在“安全、根治”的基础上,对小肝癌进行有效的微创治疗和长期管理,使患者取得长期生存的同时保证其良好的生活质量是小肝癌治疗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小肝癌的多学科治疗策略作一述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尾状叶肿瘤的手术治疗
    林辉,杨远,袁佩,刘辉, 潘泽亚, 黄罡, 林川,周伟平
    2017 (6):  427-43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02
    摘要 ( 379 )   PDF(556KB) ( 452 )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在肝尾状叶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14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肝尾状叶肿瘤切除5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例特点、手术及病理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550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438例。肿瘤中位直径6.4 cm(0.7~21.0 cm),位于左尾状叶224例,右尾状叶腔静脉旁尾状叶142例,右尾状叶尾状突115例,涉及全尾状叶69例。中位手术时间196 min(120~470 min),术中出血中位数800 mL(100~14 000 mL)。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尾状叶肿瘤的主要手段,其手术适应证需严格把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精准防治现状及对策
    贾户亮,钦伦秀
    2017 (6):  432-43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03
    摘要 ( 287 )   PDF(609KB) ( 472 )  

    术后复发已成为影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的主要障碍。HCC术后复发转移的机制及其预测和干预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影响HCC术后复发因素包括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生物学特性、肝病背景及肿瘤微环境等。可依据肿瘤临床分期、相关分子标志物、多分子预测模型对HCC复发风险进行精确评估、识别及预测,用液体活检技术进行术后复发转移监测。对HCC高复发风险患者及早给予综合有效的精准防治有助于降低其复发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术后抗病毒治疗和干扰素辅助治疗亦可降低HCC患者复发风险;辅助性TACE和索拉非尼靶向治疗的作用尚需进一步评估。近年来免疫治疗技术不断发展,必将为HCC转移复发预测和防治带来无限光明的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治疗中经皮消融的应用
    吕明德
    2017 (6):  439-44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04
    摘要 ( 314 )   PDF(433KB) ( 288 )  

    经皮消融对改善肝细胞癌预后有积极作用,其灭瘤效果不仅取决于消融范围,病灶部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对尚在米兰标准之内的病变,经皮消融以治愈为目标,彻底杀灭肿瘤。但对于复杂病变有必要采用相应对策,保证至少1 cm的肿瘤消融安全距离,尽量避免消融不全,并及时评估是否适合重复经皮消融治疗。如病变已超出米兰标准,单用经皮消融效果有限,需联合如TACE或其他抗癌手段,尽可能灭瘤减瘤,延长生存期,如何联合应用以获得最佳疗效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LPPS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王强,马宽生
    2017 (6):  442-44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05
    摘要 ( 242 )   PDF(599KB) ( 403 )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是近年来兴起的解决大范围肝切除后预留肝体积不足的一种手术策略。早期的ALPPS术式主要应用于转移性肝癌,对于能否应用在原发性肝癌,尤其是伴有肝硬化的进展期肝癌,国内外学者多持怀疑、否定的态度。随着经验的积累、认识的深入以及技术手段上的改进,越来越多原发性肝癌应用ALPPS术式的病例被报道。本文拟就该术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应用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一述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肝细胞癌根治术预后的影响
    张杰,齐亚鹏,陈斌,卢菲,袁卫平,马良, 黎乐群,向邦德
    2017 (6):  447-45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06
    摘要 ( 303 )   PDF(446KB) ( 287 )  

    目的 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升高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初诊为HCC并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31例患者纳入研究,按EOS表达分为术前EOS升高组(≥0.5×109/L)56例和EOS正常组(<0.5×109/L)375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平衡两组临床基线资料,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EOS正常组和升高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8.9%、54.3%、38.0%和82.1%、49.9%、30.1%,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4,P=0.341);按1:1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分别获得47例患者,EOS正常组和升高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1%、61.6%、31.2%和87.2%、50.0%、25.1%,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601,P=0.438)。结论 术前EOS升高对HCC患者总生存率无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水酒精注射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与单纯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比较
    李光辉,刘亚运, 彭涛,尚丽明,陈滨,苏浩,朱广志,叶新平
    2017 (6):  452-45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07
    摘要 ( 291 )   PDF(456KB) ( 421 )  

    目的 比较无水酒精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与单纯PEI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中41例行PEI联合TACE,9例行单纯PEI。比较两组术后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变化及术后1年、2年、3年生存情况。结果 PEI联合TACE组术后AFP转阴率为66.67%、AFP下降率为90.48%,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7.80%、80.49%和75.61%。单纯PEI组术后AFP转阴率为14.29%、AFP下降率为71.43%,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7.78%、55.56%和33.34%。PEI 联合TACE组AFP转阴率、术后3 年生存率高于单纯PEI组(P<0.05)。结论 PEI联合TACE治疗小肝癌疗效优于单纯PEI,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NK4基因联合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杨柳婷,姜蓬垒,祖丹丹,李美宁,张栋,常冰梅
    2017 (6):  456-46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08
    摘要 ( 358 )   PDF(941KB) ( 412 )  

    目的 探讨NK4基因联合奥沙利铂(oxaliplatin, L-OHP)在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凋亡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NK4质粒表达载体,将NK4基因转染至HCT116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NK4基因联合奥沙利铂对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NK4基因联合奥沙利铂对该细胞侵袭的影响。采用金正均Q值法判断NK4基因联合奥沙利铂是否有协同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药物作用下相关机制蛋白p-Akt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HCT116细胞中成功构建NK4质粒表达载体,NK4组 mRNA表达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NC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C组相比,NK4基因联合奥沙利铂促细胞凋亡作用最显著(16.55% vs 46.86%,P<0.05);抑制细胞侵袭能力最强(0.9% vs 77.4%,P<0.05);金正均Q值法结果显示NK4基因联合奥沙利铂具有协同相加作用(0.85≤Q<1.15),且细胞凋亡和侵袭相关蛋白p-Akt的表达在联合用药组中显著下调,亦显示协同作用(P<0.01)。结论 NK4基因协同奥沙利铂可能通过Akt相关信号通路诱导HCT116结肠癌细胞凋亡并抑制该细胞侵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情监测
    2013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肝癌发病与死亡分析
    李秋林,余家华,容敏华,曹骥,葛莲英
    2017 (6):  462-46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09
    摘要 ( 345 )   PDF(551KB) ( 323 )  

    目的 根据2016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报告资料,分析广西2013年肝癌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2016年广西共有8个登记地区上报2013年肿瘤登记资料,按照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审核方法和评价标准对数据进行评价,其中6个登记地区的数据符合标准。对入选的6个登记地区的肝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肝癌发病率、死亡率、构成比、累积率、截缩率,并按照城乡、性别、年龄、地域分层;人口标准化率根据全国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结构和Segi's世界人口结构为标准计算。结果 2013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共覆盖人口5 196 871人(其中城市1 933 143人,农村3 263 728人),新发肝癌病例数2 165例,肝癌死亡病例数1 801例。肝癌病理学诊断比例(MV%)为21.02%,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DCO%)为2.54%,死亡/发病比(M/I)为0.83。肝癌发病率为41.66/10万(男性64.07/10万,女性17.42/10万),中标发病率为36.93/10万,世标发病率为35.92/10万,累积发病率(0~74岁)为4.01%,截缩发病率(35~64岁)为73.85/10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构成比为17.23%。城市地区肝癌发病率为31.19/10万,中标发病率为26.01 /10万;农村地区肝癌发病率为47.86 /10万,中标发病率为44.53 /10万。肝癌死亡率为34.66/10万(男性54.67/10万,女性13.02/10万),中标死亡率为30.29/10万,世标死亡率为29.48/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3.23%,截缩死亡率(35~64岁)为48.12/10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构成比为22.77%。城市地区肝癌死亡率为22.92/10万,中标死亡率为18.96/10万。农村地区肝癌死亡率为41.61/10万,中标死亡率为37.94/10万。结论 广西肿瘤登记地区肝癌发病率、死亡率远高于全国水平,其中南部地区高于中北部地区,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无论城市地区或农村地区,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RAB22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唐向辉, 唐诗聪,张凡,杨日荣,张琼
    2017 (6):  469-47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10
    摘要 ( 287 )   PDF(423KB) ( 438 )  

    目的 探讨RAB22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60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RAB22A 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AB22A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 (4.9±1.1 vs 1.1±0.3,P<0.01)。不同年龄、肿瘤大小以及不同ER、PR、HER-2表达状况乳腺癌患者中RAB22A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淋巴结转移数患者RAB22A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RAB22A患者的总生存期较低表达患者差(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RAB22A和淋巴结转移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RAB22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能与乳腺癌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手术疗效的影响
    龙鹏臣,黄名威,吴留成,陈建思
    2017 (6):  473-47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11
    摘要 ( 255 )   PDF(433KB) ( 360 )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手术安全性的影响及近期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Ⅲ期胃癌患者138例,行新辅助化疗50例(观察组),直接手术治疗88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输血、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脏器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0.0% vs 17.0%,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出血量、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方案及周期等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无关(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6.9个月,对照组为30.9个月,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手术根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0% vs 68.2%,P=0.042),术后12个月复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34.0% vs 52.3%,P=0.038)。结论 新辅助化疗不是影响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同时可提高进展期胃癌的根治性切除率,降低术后近期复发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塞来昔布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郜娜娜,马馨,贺新爱
    2017 (6):  478-48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12
    摘要 ( 348 )   PDF(429KB) ( 515 )  

    目的 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cy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多西他赛和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5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采用塞来昔布联合多西他赛和替吉奥方案化疗,对照组25例给予单纯多西他赛和替吉奥方案化疗,2个周期治疗后评估两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观察生存情况。结果 完成2个周期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为60%,疾病控制率为96%,对照组分别为52%和9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 vs 32%,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7.6个月vs 6.3个月,P<0.05);但中位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6个月vs 12.2个月,P>0.05)。结论 塞来昔布联合多西他赛和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与单用化疗疗效相当,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延长,可改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直肠癌DCE-MRI参数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谢雨恩,廖锦元,王铮,李坤芳
    2017 (6):  482-48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13
    摘要 ( 355 )   PDF(403KB) ( 378 )  

    目的 探讨3.0T DCE-MRI参数与直肠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为临床提高直肠癌术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符合条件的直肠癌患者68例,通过3.0T DCE-MRI及处理工作站测量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值(Ve)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比较直肠癌不同病理分期的Ktrans、Kep、Ve值及其相关性。结果 在直肠癌不同病理T分期中,肿瘤Ktran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ep及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肠癌不同病理N分期中,肿瘤Ktrans值、Kep值、Ve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肿瘤Ktrans值等于0.869 min-1为判断直肠癌病理T分期(早/晚期)诊断阈值时,其诊断灵敏度为59.0%,特异度为99.0%。直肠癌病理T分期与Ktrans值呈正相关(r=0.403,P<0.01)。结论 直肠癌T分期与肿瘤Ktrans值呈正相关,DCE-MRI参数可为直肠癌术前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经验
    奈达铂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吴成焱,李劲,林凯旋,程典文,吴幸谕
    2017 (6):  486-49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14
    摘要 ( 421 )   PDF(398KB) ( 290 )  

    目的 观察奈达铂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排尽胸腔积液后对照组31例予奈达铂胸腔灌注化疗,研究组31例予46 ℃奈达铂胸腔热灌注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64.52%(P<0.05)。研究组胸痛、疲乏感、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2.90%、19.35%、6.45%,对照组分别为38.71%、48.39%、29.03%(P<0.05)。结论 奈达铂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近期疗效好,安全性较高,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中上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局部复发模式的研究
    许之晨,李建成
    2017 (6):  488-49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15
    摘要 ( 397 )   PDF(358KB) ( 263 )  

    目的 分析行胸中上段食管癌三野淋巴清扫术患者局部复发的模式,为术后放疗设野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2005~2010年行胸中上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根治术后未接受放疗局部复发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复发模式。结果 术后局部复发类型以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占90.50%;淋巴结转移中以颈部及中、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多见。原腹部淋巴结转移状态与腹部淋巴结复发部位有关(χ2=10.853,P=0.001)。结论 颈部、上、中纵隔区是胸中、上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部位。术后放疗靶区须包括颈部、上中纵隔区,并酌情考虑腹腔淋巴结转移状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3.0T MRI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特点
    赵沁萍,黄瑞岁,刘春玉
    2017 (6):  491-49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16
    摘要 ( 444 )   PDF(477KB) ( 423 )  

    目的 分析乳腺癌3.0 T MRI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36例乳腺癌的3.0T MRI影像资料,分析其表现。结果 乳腺癌MRI表现:平扫T1WI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肿块形状不规则,部分呈深浅不同程度分叶状,边界模糊,并见毛刺征。DWI像:所有病灶均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ADC值为(0.97±0.22)×10-3 mm2/s。动态增强示:不均匀强化,多呈斑点状、条片状或团状,部分病灶周围血管影增多;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流出型(Ⅲ型)曲线29例(80.6%);平台型(Ⅱ型)型曲线5例(13.9%); 流入型(Ⅰ型)曲线2例(5.5%)。36例中34例诊断为乳腺癌,2例误诊为纤维腺瘤,诊断符合率为94.4%。结论 乳腺癌具有一定MRI表现特征,结合3.0T MRI动态增强及DWI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研讨
    知信行模式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谢泽,曹婵,李豫,覃艳,邓丽英
    2017 (6):  494-49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17
    摘要 ( 225 )   PDF(428KB) ( 284 )  

    目的 观察知信行模式干预在改善肺癌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中的作用。 方法 将100例行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知信行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镇静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评分明显增加,疼痛评分和镇痛药量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的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和PSQI总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的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入睡时间评分和PSQI总评分较术后1 d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3 d的相应项目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的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知信行模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肺癌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镇静和睡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PD-1/PD-L1在实体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范钰,刘斌,袁会军,李长天, 钱震
    2017 (6):  498-50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18
    摘要 ( 263 )   PDF(357KB) ( 398 )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是一种参与免疫抑制通路的分子,在较多实体肿瘤细胞及其周围T淋巴细胞表面显著表达,能够与其受体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结合,抑制肿瘤组织周围的免疫微环境,促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作用。本文就PD-1/PD-L1在不同实体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相关病因及发病机制进展
    廖曼各,吕春艳,张丽林,任艳鑫,李晓江
    2017 (6):  501-50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19
    摘要 ( 425 )   PDF(366KB) ( 577 )  

    甲状腺癌和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两种恶性肿瘤,乳腺与甲状腺均受下丘脑-垂体轴调控。临床上甲状腺癌合并乳腺癌的患者越来越常见,两者存在某种关联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相关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VEGF/VEGFR通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钱晓涛,赵腊梅,范俊求,朱雅静,许可可
    2017 (6):  506-51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20
    摘要 ( 210 )   PDF(373KB) ( 1656 )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复发、转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抗血管生成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策略,日益受到重视,并显著改善多种实体瘤的预后。本文就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er,NSCLC)VEGF/VEGFR通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单右颌下透明细胞肉瘤1例报告
    赵鹏,杨剑波,许坚,曾先捷,李伟
    2017 (6):  512-51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7.06.21
    摘要 ( 285 )   PDF(365KB) ( 2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