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1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讲座
    浅谈肿瘤医师的医疗风险防范 
    李惠娟,冯龙
    2018 (1):  1-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1.01
    摘要 ( 210 )   PDF(369KB) ( 3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探讨
    基础研究
    PARP-1对鼻咽癌CNE-2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卢其腾,曲颂,李龄,韦静妮,刘志杰,余彬彬,周磊,陈凯华,林国享,孙永楚,朱小东
    2018 (1):  10-1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1.03
    摘要 ( 300 )   PDF(710KB) ( 460 )  

    目的 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对鼻咽癌CNE-2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鼻咽癌CNE-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NE-2组)、转染阴性病毒对照组(NC组)、转染稳定沉默PARP-1基因组(LV组)和未照射组(CNE-2-0 Gy组),4组细胞在照射前划痕、前3组给予10 Gy剂量照射,48 h后计算细胞迁移率、穿入下室细胞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ARP-1蛋白及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 照射后48 h,CNE-2组、NC组、LV组和CNE-2-0 Gy组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79.37±5.75)%、(70.13±6.56)%、(20.83±10.91)%和(27.13±7.50)%;迁移穿入下室的细胞数分别为(60.00±2.66)个、(52.33±9.71)个、(13.67±3.51)个和(23.33±4.04)个,侵袭入下室细胞数分别为(33.00±2.00)个、(29.00±1.72)个、(6.67±2.52)个和(9.67±1.16)个;PARP-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1.02±0.04、0.47±0.05和0.47±0.06,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99±0.04、0.24±0.02及0.27±0.03;LV组细胞迁移率较CNE-2组及NC组降低,迁移及侵袭入下室的细胞数较少,PARP-1及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组与CNE-2-0 Gy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RP-1照射后激活可促进鼻咽癌CNE-2细胞迁移、侵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牛磺酸对7,12-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梁柏莹,宋玉美,郭松超,欧阳轶强
    2018 (1):  14-1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1.04
    摘要 ( 325 )   PDF(512KB) ( 359 )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7,12-二甲基苯蒽(7,12- dimethyl benzene[a] anthracene,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0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牛磺酸干预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牛磺酸干预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15 mg/100g的DMBA,在牛磺酸干预组的日常饮水中添加3%牛磺酸,一次性灌胃;空白对照组大鼠予1 mL/100 g花生油灌胃。所有大鼠均自由饮水和进食。观察、记录大鼠乳腺肿瘤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6和TNF-α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牛磺酸干预组肿瘤发生的潜伏期延长,致瘤率、荷瘤总数、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体积和重量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41.41±10.10)pg/mL vs (20.00±10.10) pg/mL,P<0.05;(71.72±25.83) pg/mL vs (42.00±16.69) pg/mL,P<0.05),而牛磺酸干预组升高不明显[(22.48±10.38) pg/mL vs(20.00±10.10) pg/mL,P>0.05;(42.52±9.15) pg/mL vs (42.00±16.69)pg/mL,P>0.05)。 结论 牛磺酸对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发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途径实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缬沙坦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刘丽文,阳志军,俸艳英
    2018 (1):  19-2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1.05
    摘要 ( 298 )   PDF(568KB) ( 346 )  

    目的 研究缬沙坦(valsartan,VAT)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0.5 μmol/L、1 μmol/L、2 μmol/L、4 μmol/L)DOX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DOX心肌细胞损伤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0.5 μmol/L、1 μmol/L、2 μmol/L、4 μmol/L)DOX作用H9C2心肌细胞12 h和24 h,细胞存活率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降低(P<0.01)。其中1 μmol/L DOX作用24 h即可明显引起H9C2心肌细胞损伤,细胞存活率为(75.5±5.6)%,细胞凋亡率为(11.94±2.0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μmol/L的 VAT预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后可明显抑制1 μmol/L DOX引起的心肌毒性作用,与单用 DOX组比较,细胞存活率升高[(74.2±3.0)% vs (89.3±4.0)%,P<0.01]、细胞凋亡率下降[(13.15±6.07)% vs (11.01±3.17)%,P<0.01]、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减少[(69.21±2.03)%  vs (50.28±1.21)%,P<0.05]。结论 VAT能抑制DOX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调控细胞凋亡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源水中三种微囊藻毒素
    肖潺潺,方向,梅凡彪,陈茂剑, 曾洁,吴玲红,利基林,黄天壬,黎远冬,邓伟
    2018 (1):  24-2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1.06
    摘要 ( 217 )   PDF(483KB) ( 505 )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水源水中三种微囊藻毒素(MC-LR、MC-RR、MC-YR)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方法。 方法 取500 mL水样,0.45 μm滤膜过滤,滤液过C18柱,依次用10 mL超纯水、20 mL 20%甲醇溶液淋洗,15 mL 80% 甲醇溶液(加入0.05%三氟乙酸)洗脱,蒸发浓缩吹干,溶于1 mL超纯水,待测。采用固相萃取柱,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乙腈(67∶33),流速1.0  mL/min,柱温45℃,在238 nm波长紫外线检测器检测。结果 MC-LR、MC-RR和MC-YR 在 0.05~1.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7、0.9992和0.9997),且峰形较好;回收率均在80%~11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5.0%~9.6%;MC-LR、MC-RR和MC-YR的方法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分别为0.028 μg/L、0.037 μg/L和0.056 μg/L。结论 本方法准确度、灵敏度、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水源水中MC-LR、MC-RR、MC-YR同时检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情监测
    2014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
    李秋林,余家华,容敏华,曹骥,葛莲英
    2018 (1):  29-3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1.07
    摘要 ( 268 )   PDF(381KB) ( 544 )  

    目的 分析广西肿瘤登记地区2014年恶性肿瘤登记资料,评估广西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 方法 按照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审核方法和评价标准,选取广西9个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发病、死亡和人口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按地区(城乡)、性别、年龄别、肿瘤别分层分析广西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人口标准化率计算以全国2000年人口普查的人口结构和Segi's世界人口结构为标准。 结果 2014年纳入分析的9个肿瘤登记地区(其中地级以上城市3个,县及县级市6个)。覆盖人口6 934 753人,其中城市人口2 251 773人,农村人口4 682 980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6 213例,死亡9 909例;病理学诊断比例(MV%)为56.92%,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DCO%)为0.68%,死亡发病比(M/I)为0.61。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33.79 /10 万(其中男性262.21/10万,女性202.81/10 万),中标发病率为192.11/10 万,世标发病率为187.06/10 万,累积发病率(0~ 74 岁)为21.29%。城市地区发病率为264.86/10 万,中标发病率为205.88/10 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218.86/10 万,中标发病率为186.65/10 万。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42.89/10 万(其中男性185.30/10万,女性96.66/10 万),中标死亡率为112.92/10 万,世标死亡率为111.66/10 万,累积死亡率(0~74 岁)为12.71%;城市地区死亡率为147.84/10 万,中标死亡率为112.51/10 万;农村地区死亡率为140.51/10 万,中标死亡率为114.41/10 万。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胃癌、鼻咽癌、子宫肿瘤、食管癌和卵巢癌,占全部新发病例的77.54%。死亡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鼻咽癌、宫颈癌、白血病和脑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报告病例的82.53%。 结论 广西肿瘤登记地区常见的发病与死亡恶性肿瘤是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肝癌和鼻咽癌是广西恶性肿瘤防治的重点癌种,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亦应加以关注并采取相关防治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宫颈癌术后限定骨盆骨髓剂量调强放疗剂量学研究
    王艳霞,蒋社伟,张胜,赵冰冰
    2018 (1):  38-4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1.08
    摘要 ( 338 )   PDF(437KB) ( 763 )  

    目的 比较非限定骨髓剂量的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和限定骨髓剂量的调强放疗(bone marrow sparing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BMS-IMRT)在宫颈癌术后靶体积剂量覆盖及危及器官保护中的差异,探讨BMS-IMRT治疗计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3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在医师工作站勾画临床靶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CTV),CTV 均匀外扩1 cm 生成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PTV),勾画小肠、直肠、膀胱、骨髓等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利用Monaco 5.11计划系统设计IMRT和BMS-IMRT两种治疗计划,PTV 95%体积要求达到处方剂量50 Gy,比较靶区各项指标及OAR体积剂量参数。结果 BMS-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性不如IMRT,靶区平均剂量提高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IMRT治疗计划的通过率下降,其中绝对剂量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9.466±0.150)% vs (99.750±0.175)%,t=3.576,P=0.016]。BMS-IMRT治疗计划中骨髓的V10、V20、V30、V40分别比IMRT下降1.99%、10.30%、13.79%、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计划小肠V45和V30、膀胱V40、直肠V40和V50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BMS-IMRT和IMRT计划剂量差别不明显,BSM-IMRT可降低骨髓剂量受照体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伴血小板增多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王瑛,段和力
    2018 (1):  42-4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1.09
    摘要 ( 380 )   PDF(465KB) ( 271 )  

    目的 分析伴血小板(platelets,PLT)增多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依据患者术前PLT水平分为观察组(PLT≥400×109/L)51例和对照组(PLT<400×109/L)49例。结果 观察组肿瘤大小>5 cm、临床TNM分期Ⅲ期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合并血管癌栓、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D-二聚体(d-dimer,D-D)及纤维蛋白原(fibrnogen,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4.71% vs 83.67%,χ2=4.439,P=0.03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伴血小板增多、年龄、术后辅助化疗可能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TNM分期(HR=1.135,95% CI:1.077~1.196,P<0.001)、伴PLT增多(HR=1.443,95%CI:1.298~1.604,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化疗(HR=0.822,95%CI:0.754~0.896,P<0.001)则是保护因素。结论 伴PLT增多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伴PLT增多胃癌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肿瘤进展更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程关护诊疗模式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张杰,徐璟,李自慧,吴飞翔,邹岭,陈洁,叶甲舟, 莫显伟,黎乐群,林源,梁立盛
    2018 (1):  47-5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1.10
    摘要 ( 296 )   PDF(412KB) ( 506 )  

    目的 探讨全程关护诊疗(total care and treatment,TCT)模式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1 810例肝癌患者资料,按照是否行TCT模式诊疗将患者分成TCT模式组和常规诊疗模式组,比较两组行根治性治疗术患者1年、2年复发率、复发后治疗率及生存率。结果 共收集行TCT模式诊疗肝癌患者1 054例(TCT模式组)和常规诊疗模式患者756例(常规诊疗模式组),其中TCT模式组行根治性治疗术784例,常规诊疗模式组556例。 TCT模式组行根治性治疗患者1年和2年复发率与常规诊疗模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54% vs 21.22%,χ2=0.093,P=0.760;40.31% vs 41.19%,χ2=0.105,P=0.746);TCT模式组1年和2年复发后治疗率高于常规诊疗模式组(100% vs 57.63%,χ2=9.836,P=0.020;100% vs 56.77%,χ2=7.679,P=0.060)。1年、2年总生存率亦高于常规诊疗模式组(83.20% vs 79.28%,P<0.05;67.12% vs 59.31%,P<0.05) 结论 肝癌全程关护诊疗模式符合肝癌治疗系统、序贯、个体化需求的规律,在行根治性治疗术患者中,两种诊疗模式患者复发率相当,但TCT模式诊疗患者复发后治疗率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循环肿瘤细胞参与肿瘤复发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黄名威,吴留成,周帆,覃宇周,陈建思
    2018 (1):  51-5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1.11
    摘要 ( 278 )   PDF(356KB) ( 595 )  

    恶性肿瘤治疗后复发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发现及研究使肿瘤早期诊断及疗效预测成为可能,近年关于CTCs分离富集技术、鉴定方法及分子机制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但仍面临许多困境。本文就CTCs参与肿瘤复发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毒的调控靶点eIF4E
    崔国峰,武军龙,魏戎,樊立宏,王坤正
    2018 (1):  56-6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1.12
    摘要 ( 263 )   PDF(326KB) ( 482 )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翻译调控过程中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等。eIF4E在病毒mRNAs的翻译机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仅影响病毒蛋白合成,还可促进已感染细胞增殖以及病毒活性再激活。针对eIF4E的靶向治疗,将为以病毒感染为主的恶性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ee1蛋白激酶的研究进展
    袁会军,刘斌,杨艳丽,范钰,李晶晶
    2018 (1):  61-6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1.13
    摘要 ( 538 )   PDF(326KB) ( 590 )  

    Wee1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一员,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抑制Wee1蛋白激酶活性可引起细胞死亡或永久性细胞生长停滞。研究证明Wee1可作为治疗肿瘤的靶点,其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AZD-1775(也称为MK1775)已进入临床Ⅱ期试验。本文就Wee1蛋白激酶的结构及其在细胞周期和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黏着斑激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萍,聂敏海
    2018 (1):  65-6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1.14
    摘要 ( 206 )   PDF(312KB) ( 404 )  

    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一种位于细胞内的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介导多条信号通路,在肿瘤生长、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口腔肿瘤中 95%是来源于口腔黏膜的鳞状细胞癌,深入了解 FAK 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本文就 FAK 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准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王佳丽,石丹丽,陈昌贤, 莫凌昭
    2018 (1):  68-7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1.15
    摘要 ( 237 )   PDF(356KB) ( 533 )  

    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依然是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随着精准治疗理念的出现,根据个体基因特征、环境以及生活习惯差异,为患者量身设计最佳治疗方案是目前的趋势所在。本文就精准治疗在子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肝转移性胸腺瘤自发破裂1例
    陈元,蔡丽萍,刘轩
    2018 (1):  71-7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1.16
    摘要 ( 257 )   PDF(397KB) ( 3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子宫黏液纤维肉瘤1例
    阳君,赵阳,金观桥,康巍,陈志宁,韦苇
    2018 (1):  73-7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1.17
    摘要 ( 233 )   PDF(264KB) ( 3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