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1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乳腺癌专栏
    放疗与药物联合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王舒蓓,陈佳艺,许赪
    2018 (3):  167-17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01
    摘要 ( 351 )   PDF(413KB) ( 754 )  

    综合治疗是目前提倡的乳腺癌治疗策略,而放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探索疗效更好、毒副反应更低的综合治疗方案,本文概述放疗与药物联合应用治疗乳腺癌的现状和进展,重点阐述放疗与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药物联合治疗的研究现状与要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1基因复发分数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陈小松,高卫奇,吴佳毅,林琳,黄欧,何建蓉,朱丽,陈伟国,李亚芬,沈坤炜
    2018 (3):  172-17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02
    摘要 ( 449 )   PDF(565KB) ( 1060 )  

    目的 分析 21基因复发分数(recurrence score,RS)检测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接受手术并行21基因RS检测的乳腺ILC患者,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21基因RS对乳腺ILC辅助化疗选择的影响。结果 共59例乳腺ILC患者入组并接受21基因RS检测,其中低危患者10例 (16.95%)、中危患者30例 (50.85%)、高危患者19例(32.20%)。多因素分析提示ILC分子分型状态是21基因RS高危的独立影响因素(OR= 19.90, 95% CI:2.42~163.63,P=0.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ILC患者的Ki-67表达水平、分子分型状态以及21基因RS与辅助化疗选择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21基因RS不影响乳腺ILC患者辅助化疗的选择(P=0.527),而ILC分子分型状态是影响辅助化疗选择的独立影响因素(OR=14.70,95% CI:1.59~136.23,P=0.018)。结论 21基因RS危险度与乳腺ILC的分子分型状态相关;影响乳腺ILC患者行辅助化疗的主要因素为ILC分子分型的状态,21基因RS并未影响其辅助化疗选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与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
    梁震,谭启杏,练斌,韦长元,覃庆洪,黄真
    2018 (3):  177-18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03
    摘要 ( 430 )   PDF(585KB) ( 701 )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与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4 年 1 月 1 日至2015年 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107例,行AC-T方案化疗;化疗前采用营养风险筛查 2002 (NRS 2002)评分、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 评定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情况,观察化疗不良反应、化疗住院天数、化疗不良事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纳入研究,营养不足发生率为7%,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4%。35%和63%的患者出现Ⅲ~Ⅳ级消化道和血液毒性反应,13%的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有营养风险组Ⅲ~Ⅳ级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高于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足组与有营养风险组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发生率高于无营养不足组及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营养风险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足组与有营养风险组化疗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无营养不足组及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不足和有营养风险的乳腺癌患者可能面临更高的术后化疗风险,导致更多不良反应发生,延长住院时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下的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公众号内容的构建
    甘露,张男,董晓晶,吴怡颖,陈允允,方琼
    2018 (3):  182-18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04
    摘要 ( 326 )   PDF(699KB) ( 703 )  

    目的 构建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下的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公众号功能模块及具体内容。方法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科室现行乳腺癌全程管理模式初步拟订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平台模块内容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7名从事乳腺癌诊疗相关的医护专家就该平台模块内容进行2轮咨询,并根据专家咨询结果调整并构建全程管理公众号模块内容。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为0.91。构建出包含6项一级指标(患者档案、治疗追踪、诊疗服务、知识宣教、延续护理、意见反馈),20项二级指标及相应内涵的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模块内容。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平台模块内容专家意见集中,结果科学可靠,可为后期乳腺癌护理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表达RSK4m1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和侵袭的影响
    郇雪洁,姬逸男,杨宁,伍越,朱玲钰,杨华伟
    2018 (3):  188-19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05
    摘要 ( 348 )   PDF(711KB) ( 473 )  

    目的 探讨过表达p90核糖体S6蛋白激酶4变异体1(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4 variant 1,RSK4m1)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通过负载RSK4m1慢病毒在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稳定过表达RSK4m1。以MDA-MB-231亲本细胞为空白对照组(Con组)、转染空载病毒的MDA-MB-231细胞为阴性对照组(Mock组)、转染过表达RSK4m1的MDA-MB-231细胞为实验组(OE组)。采用qRT-PCR和Westen Blot法检测各组RSK4m1 mRNA及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OE组中RSK4m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on组及Mock组(P<0.05)。CCK-8实验显示,24 h、48 h、72 h和96 h时OE组细胞增殖均低于Mock组和Con组(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细胞培养24 h后,OE组细胞迁移率显著低于Con组和Mock组[(14.53±0.64)% vs (25.67±2.44)%、(24.47±2.25)%,P<0.05]。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显示,OE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低于Con组和Mock组[(35.00±5.57)个 vs (66.70±5.86)个、(58.67±4.16)个,P<0.05]。结论 过表达RSK4m1可显著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为RSK4m1可能成为乳腺癌的治疗新靶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miR-140-5p调控Nrf2影响结肠癌细胞5-FU耐药性
    刘进生,黄良祥,李建党,吴健生,夏浩沄
    2018 (3):  193-19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06
    摘要 ( 296 )   PDF(621KB) ( 661 )  

    目的 观察miR-140-5p对结肠癌耐药细胞株SW480/5-FU及其亲本细胞株SW480 5-FU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与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的关系,探讨miR-140-5p调控结肠癌细胞5-FU耐药的可能机制。 方法 用结肠癌细胞株SW480构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SW480/5-FU,qRT-PCR法检测两株细胞中miR-140-5p的表达,CCK-8法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评估miR-140-5p对两株细胞5-FU敏感性的影响;采用qRT-PCR法、Western blot法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40-5p与Nrf2的关系,CCK-8法、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探讨miR-140-5p调控结肠癌细胞5-FU敏感性与Nrf2的关系。 结果 成功构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SW480/5-FU,其miR-140-5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亲本细胞株SW480(P<0.05);CCK-8法、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miR-140-5p可增强SW480/5-FU细胞对5-FU的敏感性,而降低SW480对5-FU的耐药性;qRT-PCR法、Westren blot法、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共同证实miR-140-5p可结合并抑制Nrf2的表达;CCK-8、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表明,Nrf2过表达能逆转miR-140-5p对结肠癌耐药细胞SW480/5-FU的5-FU敏感性调控结果。结论 miR-140-5p可能通过结合并抑制Nrf2表达,增加结肠癌耐药细胞株SW480/5-FU对5-FU的敏感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卵巢癌相关抗原TM4SF1 HLA-A2限制性CTL表位预测及鉴定
    陆梅燕,黄再铭,阳志军
    2018 (3):  198-20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07
    摘要 ( 382 )   PDF(739KB) ( 806 )  

    目的 预测并筛选免疫反应性较强的四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1(transmembrane 4 L6 family member 1,TM4SF1) 人类白细胞抗原A2(human leukocyte antigen A2,HLA-A2)限制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表位肽。方法 联合4种软件(BIMAS、SYFPEITHI、IEDB、PROPRED I)对TM4SF1的 HLA-A2限制性CTL表位进行预测,并采用预培养法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y,ELISOPT)、直接法ELISOPT对所测得表位肽的免疫反应性进行鉴定。结果 4种不同软件共预测出10条表位多肽,对其中4条(P1、P2、P8、P10)进行免疫反应性验证。多肽活化CTL能力结果显示,预培养法ELISPOT产生斑点形成细胞(spvt forming cell,SFC)的净值T明显高于直接法ELISPOT:[(阳性对照肽:322±8 vs 169±22,P<0.05)、(多肽P1:114±10 vs 39±7,P<0.05)、(多肽 P10:156±31 vs 52±8,P<0.05)]。单个活化CTL细胞分泌INF-γ因子的水平检测结果显示,预培养法 ELISPOT 产生斑点的平均大小明显大于直接法 ELISPOT[(阳性对照肽:21.91±2.45 vs 13.80±1.76,P<0.05)、(多肽P1:12.90±0.88  vs 8.31±1.40,P<0.05)、(多肽P10:17.50±3.85 vs 11.96±0.61,P<0.05)]。表位多肽P1、P10均具有免疫原性,P10的免疫活性更高。结论 预培养法ELISPOT检测多肽的免疫反应性较直接法ELISPOT灵敏性更高,多种软件联合ELISPOT预培养法可有效筛选出免疫反应性更强的卵巢癌相关抗原TM4SF1 HLA-A2限制性CTL优势表位,其中P10的免疫活性最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H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肝癌家系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蒋群湘,魏斐斐,王洪学,郭辉,谢裕安
    2018 (3):  205-20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08
    摘要 ( 292 )   PDF(501KB) ( 636 )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广西扶绥县肝癌家系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西扶绥县25个肝癌家系和17个健康对照家系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肝癌家系肝癌患者25例(肝癌家系肝癌组)、非肝癌者81名(肝癌家系非肝癌组);健康对照家系80名(对照组)。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GHR基因rs645162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s6451620位点多态性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GHR基因rs6451620位点存在G和A两种等位基因,AA、GA、GG 3种基因型。GHR基因rs6451620位点基因型频率符合遗传平衡。GHR基因rs6451620位点等位基因G和A在肝癌家系肝癌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4%和36%,肝癌家系非肝癌组为60.5%和39.5%,对照组为70.6%和29.4%。以肝癌家系肝癌组和非肝癌组人群为研究对象时,携带A等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肝癌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型个体的0.81倍(95%CI:0.27~2.41,P=0.699),以肝癌家系肝癌组和健康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时,携带A等位基因型个体发生肝癌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型个体的1.49倍(95%CI:0.73~3.04,P=0.274)。结论 GHR基因rs645162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肝癌家系遗传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伊雪梅,薛丽,张婧,乔玉洁,靳倩倩,李红玲
    2018 (3):  209-21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09
    摘要 ( 298 )   PDF(511KB) ( 563 )  

    目的 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例PTCL组织(PTCL组)及1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对照组)中Nrf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PT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rf2在PTCL组织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67%和5.8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6,P=0.029)。Nrf2表达水平与PTCL临床分期、B症状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无关(P>0.05)。结论 Nrf2在PTCL组织中呈高表达,在PTCL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POFIGFALS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何盼,范倪,陈思,唐艳萍,李科志,杨春,黄小青,曹骥
    2018 (3):  212-21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10
    摘要 ( 369 )   PDF(482KB) ( 838 )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F(apolipoprotein F,APOF)和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酸不稳定亚基(the insulin-like grou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acid labile subunit,IGFALS)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88例,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88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和6例正常肝组织中APOF基因和IGFALS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两者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肝癌组织中APOF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0.156±0.019 vs 0.971±0.010,P<0.001;0.156±0.019 vs 81.140±0.092,P<0.001);肝癌组织中IGFALS mRNA相对表达量亦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0.111±0.016 vs 1.090±0.054,P<0.001;0.111±0.016 vs 1.101±0.211,P<0.001)。APOF mRNA表达与门静脉侵犯相关(P=0.004);IGFALS mRN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门静脉侵犯相关(P<0.05)。APOF mRNA表达水平与IGFALS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32,P<0.01)。结论 APOF和IGFALS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且与门静脉侵犯有关,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RP1基因突变与壮族人群前列腺癌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张鸿翔,林睿,蒙清贵,张庆云,易贤林,程继文
    2018 (3):  216-22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11
    摘要 ( 267 )   PDF(668KB) ( 772 )  

    目的 通过对壮族前列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探讨可能与前列腺癌易感性有关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突变基因。方法 取26例壮族前列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提取DNA后进行全外显子组检测,筛选排在前60(TOP 60)的突变基因。在DAVID在线功能通路富集数据库和人类基因变异与临床信息整合数据库中查找TOP 60突变基因中与人类疾病发生相关的基因突变。结果 共突变结果显示,26例前列腺癌患者中,23.1%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基因(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LRP1)突变;其中检索到LRP1基因的chr12:57556206位点为致病位点,发现 chr12:57603908、chr12:57548363、chr12:57567636、chr12:57554683、chr12:57549979位点可能与前列腺癌发生有关,且各位点均与 chr12:57556206位点相互独立(r 2<0.7)。结论 LRP1基因突变可能与壮族人群前列腺癌发生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结束时T残留的影响因素分析
    于雪婷,杨博,韦征,黄高明
    2018 (3):  221-22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12
    摘要 ( 376 )   PDF(415KB) ( 748 )  

    目的 分析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疗结束时T残留的影响因素,减少T残留,提高NPC患者疗效。 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广西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691例NP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放疗结束时T残留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计算残留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筛选。结果 691例NPC患者中发生T残留227例,残留率为32.8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组残留率高于年龄<50岁组(39.91% vs 29.60%;χ2=7.191, P=0.007);男性残留率高于女性(35.12% vs 26.74%;χ2=4.343,P=0.037);不同临床分期残留率、T分期残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口咽、喉咽、鼻腔、椎前肌、颈动脉鞘区、翼内肌、翼外肌、颅底、鼻窦、颞下窝、颅内、海绵窦、颅神经和喉咽等部位有肿瘤侵犯组残留率均高于无侵犯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50岁和口咽、颅底、海绵窦、颅神经等部位有肿瘤侵犯是NPC放疗结束发生T残留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制定NPC放疗方案时,充分考虑性别、年龄因素和口咽、颅底、海绵窦、颅神经等部位有无肿瘤侵犯,可有效减少T残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I型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
    邓露,梁慧瑾,蔡志福,张洁清,李力
    2018 (3):  225-22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13
    摘要 ( 254 )   PDF(389KB) ( 755 )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I型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新发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24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空腹血清葡萄糖、空腹血胰岛素、血清脂联素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结果  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肿瘤FIGO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脂联素高水平组为对照,脂联素低水平组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高于高水平组(OR=8.125,95% CI:1.874~35.233,P=0.005);中水平组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高于高水平组(OR=4.024,95% CI:1.060~15.278,P=0.041)。调整空腹胰岛素水平或HOMA-IR指数等可能混杂因素后,这种关系依然存在。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越低,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越高,低血清脂联素水平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循证医学
    含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李华兰,廖小莉,李永强
    2018 (3):  229-23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14
    摘要 ( 498 )   PDF(1092KB) ( 878 )  

    目的 系统评价含贝伐珠单抗不同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截至2017年7月31日有关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和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2 64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Meta分析显示,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组(包括单药和联合化疗)前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优于无治疗组(HR=0.65,95% CI:0.53~0.78,P<0.001;HR=0.83,95% CI:0.71~0.98,P=0.020),但前者3~4级感觉神经障碍及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后者(P=0.001,0.008)。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组与持续治疗组对比,两者的PFS和OS相当(HR=1.05,95% CI:0.56~1.71,P=0.830;HR=1.11,95% CI:0.92~1.35,P=0.270),而后者3~4级感觉神经障碍、疲乏和手足综合征明显高于前者(P<0.001,0.020,0.040)。与单药贝伐珠单抗组比较,贝伐珠单抗抗抗联合厄洛替尼组能改善PFS和OS(HR=0.81,95% CI:0.67~0.96,P=0.020;HR=0.81,95% CI:0.67~0.99,P=0.040),但贝伐珠单联合厄洛替尼组3~4级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贝伐珠单抗组(P<0.001)。结论 贝伐珠单抗单药、联合低毒化疗药物或厄洛替尼,均可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PFS和OS,患者可耐受,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可作为晚期结直肠癌维持阶段的优选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经验
    纳米碳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作用
    刘宜翔,马亚辉,朱洪波
    2018 (3):  235-23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15
    摘要 ( 258 )   PDF(363KB) ( 645 )  

    目的 探讨纳米碳混悬液(carbon nanoparticles,CN)作为淋巴示踪剂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行甲状腺全切+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CN分为注射CN 组(CN组,n=26)和未注射CN组(手术组,n=29)。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及低钙血症发生。CN组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略高于手术组(P=0.243)。CN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11.5% vs 7.9%,P=0.025);血清钙水平高于手术组(P=0.020),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11.5% vs 34.5%,P=0.046);CN组和手术组淋巴结清扫平均数分别为(4.85±2.95)枚和(3.24±1.86)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数分别为47枚(35.7%)和23(24.5%)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 C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中可使甲状腺和中央淋巴结黑染,迅速识别和保护甲状旁腺,有效提高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左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初祯
    2018 (3):  238-24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16
    摘要 ( 329 )   PDF(374KB) ( 710 )  

    目的 分析左、右半结肠癌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70例经结肠镜检查与病理学证实为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结肠癌发病部位分为左半结肠癌组与右半结肠癌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 结果 临床特征方面,右半结肠癌患者与左半结肠癌患者在年龄、体重下降、便血、大便异常、腹胀腹疼、腹部包块、CEA和CA199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特征方面,右半结肠癌患者肿瘤直径≥5 cm的比例大于左半结肠癌患者(χ2=11.235,P=0.031);右半结肠癌患者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分别占4.0%、81.7%、14.3%,而左半结肠癌患者分别占17.8%、61.8%、20.4%,两组病理分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56,P=0.025);右半结肠癌患者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所占比例高于左半结肠癌患者,两组组织分型分布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4.597,P=0.027)。结论 右半结肠癌较左半结肠癌分化更差,浸润和转移更强,恶性程度更高,临床应加以筛查和诊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研讨
    需求导向型临床护理路径在卵巢癌化疗患者中的干预效果
    马姣,马玲,胡锟
    2018 (3):  241-24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17
    摘要 ( 293 )   PDF(417KB) ( 678 )  

    目的 探讨需求导向型临床护理路径在卵巢癌化疗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80例卵巢癌患化疗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需求导向型临床护理路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40例。比较两组支持性照顾需求问卷(supportive care needs survey,SCNS)、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维度、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照顾与支持维度评分均低于入院时(P<0.05);观察组出院时性维度评分低于入院时(P<0.05),观察组出院时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入院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情感状况、生理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家庭状况、附加关注、总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需求导向型临床护理路径可减轻卵巢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知行为疗法对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雷奕,黄英凡,吴芸,陈振兰
    2018 (3):  244-24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18
    摘要 ( 201 )   PDF(431KB) ( 639 )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焦虑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index,PSQI)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程度及睡眠质量。 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总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9,P=0.188)。干预前后两组患者PSQI总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P=0.010);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催眠药物两个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对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睡眠质量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NOB1基因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邢锐,卢再鸣
    2018 (3):  247-25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19
    摘要 ( 240 )   PDF(398KB) ( 749 )  

    NOB1(NIN/RPN12 binding protein 1)基因与细胞周期及转录调节关系密切。近年,多项研究表明NOB1与肺癌、卵巢癌、肝癌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多种恶性肿瘤临床诊疗的新靶点。本文就NOB1基因的特点及其与上述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细胞肉瘤诊疗研究进展
    刘申,杨华安
    2018 (3):  250-25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20
    摘要 ( 283 )   PDF(393KB) ( 975 )  

    组织细胞肉瘤(histocytic sarcoma,HS)是一类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形态学和免疫学显示为组织细胞分化。目前对HS的诊断主要依靠细胞形态学及CD68、CD163等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近年较多文献报道有关HS新的诊疗方案,本文就HS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刘露,金观桥,苏丹柯
    2018 (3):  254-25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8.03.21
    摘要 ( 246 )   PDF(300KB) ( 793 )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集解剖影像与功能影像于一体的新型影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鼻咽癌诊断和分期,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18F-FDG PET/CT在鼻咽癌靶区勾画、确定生物靶区、疗效评估及随访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