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1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共识
    鼻咽癌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鼻咽癌标志物专家委员会
    2019 (3):  183-19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3.01
    摘要 ( 560 )   PDF(2015KB) ( 8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宫颈癌诊治专栏

    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在早期宫颈癌中的应用

    刘青, 刘开江
    2019 (3):  194-19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3.02
    摘要 ( 382 )   PDF(1241KB) ( 455 )  
    早期宫颈癌手术中采用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示踪已经成为NCCN和FIGO指南推荐的方法之一,对于FIGO分期(2009)ⅠA1期合并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以及ⅠA2期、ⅠB1期中肿瘤直径小于2 cm的患者,适用SLN示踪;染色剂和锝99联合示踪是标准的选择,而吲哚菁绿可取得与联合示踪同样的效果。研究发现多数的SLN位于髂血管区域,但是非常规区域也时有淋巴结显影,需引起重视。而SLN示踪中,双侧淋巴结显影和病理超分期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就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在早期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康山
    2019 (3):  199-20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3.03
    摘要 ( 294 )   PDF(1560KB) ( 449 )  
    早期宫颈癌的治疗首选根治性手术,术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需给予放化疗。目前宫颈癌辅助治疗主要依据NCCN推荐的宫颈癌治疗指南,术后存在任何一项高危因素(淋巴结转移、阴道切缘阳性和宫旁浸润),推荐给予含顺铂同步放化疗;而对于无高危因素,但存在中危因素、符合Sedlis标准的宫颈癌患者,建议术后补充盆腔外照射±含顺铂同期化疗。但是目前早期宫颈癌术后危险因素的评估、辅助治疗的指征以及方式仍存在争议,本文重点阐述早期宫颈癌术后存在危险因素患者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思考
    陆安伟, 周莉
    2019 (3):  204-20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3.04
    摘要 ( 206 )   PDF(2154KB) ( 295 )  
    宫颈癌已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手术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较高,可能与腹腔镜手术操作未充分遵循无瘤原则,以及举宫器和CO2气腹的使用导致癌细胞扩散种植有关,本文将对此进行概述,并对腹腔镜宫颈癌手术的无瘤操作步骤进行探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闵玲, 郑莹
    2019 (3):  208-21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3.05
    摘要 ( 330 )   PDF(1738KB) ( 303 )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早期宫颈癌患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单孔腹腔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作为微创手术的一种创新术式已开始应用于各类妇科疾病的治疗,但因宫颈癌根治术难度大、手术技巧要求高,目前单孔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本文就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全程管理
    陈昌贤, 李力
    2019 (3):  212-21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3.06
    摘要 ( 279 )   PDF(1728KB) ( 468 )  
    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然而目前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亦受到质疑和考验。这一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普遍存在管理上的不规范,因此除了需重新审视这一技术的安全性外,更有必要对其应用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以确保安全有效应用,真正给患者带来临床获益。本文主要就宫颈癌腹腔镜手术存在的问题及应用规范进行阐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下吲哚菁绿示踪前哨淋巴结在保留生育功能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
    刘青, 朱宏, 刘开江, 胡郅珺
    2019 (3):  216-22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3.07
    摘要 ( 455 )   PDF(621KB) ( 352 )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示踪前哨淋巴结在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行腹腔镜下广泛宫颈切除+示踪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切除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ICG示踪,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分析显影情况、前哨淋巴结分布及数量。结果 24例患者均出现至少1个SLN显影,显影率为100%(24/24),双侧显影率为93.8%(22/24)。不同示踪剂注射方法与术前是否行子宫锥切患者的SLN显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24例患者共切除前哨淋巴结210枚,平均8.75枚(3~19枚),其中139枚SLN位于髂血管区域,占66.19%(139/210)。结论 在严格掌握指征和操作流程的情况下,ICG示踪前哨淋巴结可有效应用于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宫颈癌手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吡格列酮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李俊玲, 张敬毅, 阚方功, 翟爱娣, 郝莹
    2019 (3):  221-22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3.08
    摘要 ( 310 )   PDF(10434KB) ( 72 )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分别以吡格列酮(0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50 μmol/L)和吉西他滨(50 μmol/L)作用0 h、12 h、24 h、48 h、72 h后,采用CCK-8检测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72 h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染色检测48 h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48 h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MAP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0 μmol/L吡格列酮相比,吉西他滨及各剂量吡格列酮组细胞作用24 h、48 h、72 h的OD值均降低(P<0.05);48 h 的G0/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Bax及caspase-3、p-ERK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而S期细胞比例、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细胞逐渐收缩,细胞核逐渐碎裂。与50 μmol/L吉西他滨组相比,10 μmol/L吡格列酮组细胞作用24 h、48 h、72 h的OD值均升高(P<0.05),而50 μmol/L吡格列酮组均降低(P<0.05);10 μmol/L吡格列酮组细胞作用48 h 的G0/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Bax及caspase-3、p-ERK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而50 μmol/L吡格列酮组均升高(P<0.05);10 μmol/L吡格列酮组细胞48 h 的S期细胞比例、Bcl-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而50 μmol/L吡格列酮组均降低(P<0.05)。结论 吡格列酮能抑制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诱导其凋亡,可能通过上调MAPK/ERK通路实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BX1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庞婷, 刘顺, 仇小强, 李沭, 秦小玲, 李柯桦, 刘美良, 伍柳玉, 曾小云
    2019 (3):  227-23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3.09
    摘要 ( 361 )   PDF(5122KB) ( 442 )  
    目的  探讨TBX15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3种肝癌细胞系(HepG2、MHCC97H、SNU449)中TBX1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表达水平,再将空白质粒、空载质粒pc3.1和TBX15过表达质粒转染肝癌SNU499细胞,通过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肝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 结果 3种肝癌细胞系中,TBX15基因在肝癌 SNU449细胞中的启动子甲基化程度最高,甲基化率为89.5%,而TBX15 mRNA表达水平最低。TBX15过表达质粒组培养48 h后,肝癌SNU449细胞的增殖能力高于空载质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49±0.080 vs 0.457±0.506,P=0.015);TBX15过表达质粒组肝癌SNU449细胞的总凋亡比例高于空白质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1.42)% vs (2.16±0.41)%,P=0.014]。 结论 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是肝癌细胞TBX15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且与肝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TBX15可能是预测肝癌发生发展的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沉默ERK5对胃癌SGC-7901、BGC-823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庞森, 吴向华, 李贵彬, 陈俊, 黄精乐
    2019 (3):  233-23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3.10
    摘要 ( 304 )   PDF(47303KB) ( 67 )  
    目的 探讨沉默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5,ERK5)对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人胃癌细胞株和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ERK5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短发荚RNA(shRNA)干扰技术沉默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中ERK5的表达。CCK-8法检测ERK5沉默后胃癌细胞的生长能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结果 与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相比,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AGS、HGC-27中ERK5 mRNA均呈高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696±0.501、1.865±0.185、1.793±0.137和1.530±0.093(P<0.05)。ERK5-shRNA有效沉默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中ERK5的表达水平,沉默效率分别为(74.4±1.5)%和(69.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 ERK5的表达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而促进胃癌细胞凋亡(P<0.05),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 沉默ERK5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的生长侵袭,促进细胞凋亡,ERK5可能是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滤泡淋巴瘤预后中的价值
    权小英, 叶斌, 吴春芝, 雷蕾, 陈小艳, 张智慧
    2019 (3):  239-24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3.11
    摘要 ( 355 )   PDF(1642KB) ( 501 )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的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0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Tile 3.6.1软件计算PLR的截断值,并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LR组(<186.8,n=59)和高PLR组(≥186.8, n=15)。采用Cox回归分析PL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中位随访42个月(范围:6~144个月),4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42.0%,4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为54.7%。低PLR组的4年PFS较高PLR组长(51.3% vs 6.7%,χ2=25.320,P<0.001),4年OS亦较高PLR组长(65.7% vs 8.3%,χ2=29.41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LR≥186.8是影响FL患者PFS(HR=3.949,95%CI:1.856~8.404,P<0.001)和OS(HR=4.795,95%CI:2.259~10.17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低危FL患者中,低PLR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高于高PLR组(PFS:75.5个月 vs 19.0个月,χ2=14.798,P<0.001;OS:85.5个月 vs 28.0个月,χ2=13.271,P<0.001)。在中高危FL患者中,低PLR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亦均高于高PLR组(PFS:32.0个月 vs 12.0个月,χ2=10.766,P=0.001;OS:51.0个月 vs 19.0个月,χ2=13.404,P<0.001)。结论 PLR与FL患者预后相关,LR高的FL患者的预后较差,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体质指数对胃癌切除术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谢桂生, 韦皓棠, 陈丰, 倪敏, 高顺惠, 陈锋
    2019 (3):  245-25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3.12
    摘要 ( 276 )   PDF(3459KB) ( 208 )  
    目的 系统评价高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胃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集关于BMI与胃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检索期限为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5篇文献,包括32 113例原发性胃癌患者,其中女性11 356例,男性20 75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开腹还是腹腔镜手术,高BMI组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均高于低BMI 组患者(RR=1.29,95%CI:1.14~1.46,P<0.001;RR=1.24,95%CI:1.04~1.47,P=0.01)。高BMI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较低BMI组患者差(RR=0.87,95%CI:0.79~0.96,P=0.006),但高BMI对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无显著影响(RR=0.79,95%CI:0.51~1.22,P=0.29)。结论 相对低BMI患者,高BMI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年生存率较低,但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应用
    FOLFOX4方案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所致心脏毒性的研究
    梁秀群, 沈永奇, 黄汉生, 张青, 王志祥, 林海永, 谢华东, 孔祥应, 韩朝稳
    2019 (3):  252-256.  doi: DOI:10.3969/j.issn.1674-5671.2019.03.13
    摘要 ( 174 )   PDF(675KB) ( 242 )  
    目的  比较FOLFOX4方案与RALOX方案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所致的心脏毒性。方法 选取7个医院就诊的中晚期HCC患者121例,其中采用FOLFOX4方案63例(观察组),采用RALOX方案5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脏毒性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心脏毒性均主要表现为Ⅰ级和Ⅱ级,但观察组Ⅰ级和Ⅱ级心脏毒性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19.0% vs 6.9%,P=0.049;14.3% vs 3.4%,P=0.038),心脏毒性总发生率亦高于对照组(36.5% vs 10.3%,P=0.001)。观察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6.5% vs 10.3%,P=0.001),但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心肌酶升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31.7% vs 10.3%,P=0.004;20.6% vs 6.9%,P=0.030)。结论 FOLFOX4方案治疗中晚期HCC所致的Ⅰ级和Ⅱ级心脏毒性高于RALOX方案,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及心肌供血不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MR表现
    文洁, 康文焱, 邓文明, 杨倩, 刘周, 李丽, 韦素岚, 钟贻洪, 罗德红
    2019 (3):  257-26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3.14
    摘要 ( 402 )   PDF(632KB) ( 380 )  
    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表现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9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乳腺MR资料,通过分析MR形态学特征、早期强化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病变进行联合评价。结果 69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有62例患者(76个病灶)呈肿块样强化病变,其中Luminal A型乳腺癌8例(11个病灶),Luminal B型乳腺癌35例(44个病灶),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9例(11个病灶),三阴性乳腺癌10例(10个病灶)。肿块样强化病变中,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6,P=0.002),其中三阴性乳腺癌形态表现为圆形的比例明显大于其他三组乳腺癌(40.00% vs 10.61%,χ2=6.390,P=0.033);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边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5.502,P=0.001),其中三阴性乳腺癌边缘清晰比例显著大于其他三组乳腺癌(60.00% vs 10.61%,χ2=14.942,P=0.001);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内部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TIC类型及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MR表现上有一定区别,可能有助于区分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但目前尚不能依据MR表现乳腺癌分子亚型直接预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研讨
    多学科协作的个性化镇痛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欧玉凤, 赵慧华, 汪灏
    2019 (3):  262-26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3.15
    摘要 ( 301 )   PDF(638KB) ( 323 )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的个性化镇痛管理模式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3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4月—9月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镇痛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的个性化镇痛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静息痛和活动痛评分、术后首次活动时间、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按压次数、止痛泵的停泵率和续泵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初次静息痛评分、静息痛评分均值、静息痛评分最大值和初次活动痛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活动痛评分均值及最大值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止痛泵使用期间,观察组患者的PCA按压总次数、每日PCA按压次数及止痛泵的续泵率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患者的止痛泵停泵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的个性化镇痛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镇痛治疗依从性,且有效控制活动性疼痛,加速康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自噬调节因子Ambra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李真, 韦庆军
    2019 (3):  267-27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3.16
    摘要 ( 362 )   PDF(645KB) ( 455 )  
    Ambra1作为自噬调节因子,在自噬体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介导的自噬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发育、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发现Ambra1介导的自噬对肿瘤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但亦可能通过调控其他信号通路发挥抑制肿瘤作用。本文就自噬调节因子Ambra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