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1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12-25 上一期    下一期
    肿瘤生物信息学专栏
    组学技术在肿瘤驱动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裴智勇
    2019 (6):  447-45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6.01
    摘要 ( 224 )   PDF(2962KB) ( 557 )  
    近年来,肿瘤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等技术推动了肿瘤组学研究进展。多组学、多维度分析已成为鉴定治疗相关分子标志物,如治疗靶标、分子分型标志物、耐药分子标志物等重要手段。通过整合研究数据及结论而形成的数据库和知识库,为肿瘤领域研究储备资源,也为非实验依赖型研究提供基础。肿瘤研究与人工智能领域等的结合,解决了数据挖掘难度大、计算密集程度过高等问题,成为肿瘤组学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Her-2基因表达对胃癌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
    张静, 游路宽, 胡毅
    2019 (6):  454-46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6.02
    摘要 ( 243 )   PDF(25407KB) ( 70 )  
    目的 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对胃癌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转录测序数据及临床资料。采用CIBERSORT反卷积算法获得胃癌微环境中浸润的免疫细胞占比,分析其与Her-2表达的关系,筛选Her-2基因潜在的调控浸润免疫细胞的类型。采用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GSVA)评估与胃癌组织Her-2表达相关的信号通路集合,利用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收录的胃癌转录组数据验证Her-2基因表达与胃癌免疫细胞浸润程度的关系。结果 CIBERSORT分析TCGA数据库胃癌样本发现CD8+T细胞、静息状态记忆性CD4+T细胞、M0型巨噬细胞及肥大细胞在Her-2高表达及低表达组中的浸润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49,0.027,0.008)。GEO数据库与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均显示,Her-2基因高表达与CD8+ T细胞、静息状态记忆性CD4+T细胞、M0型巨噬细胞及肥大细胞的发育、诱导分化、迁移调控有关(P<0.05),并影响胃癌组织中部分免疫细胞的浸润能力和程度。结论 在胃癌中Her-2基因高表达可能对部分免疫细胞形成和功能发挥具有抑制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生长的影响
    牛霞, 张晓娟, 毕炀辉, 张玲
    2019 (6):  461-46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6.03
    摘要 ( 347 )   PDF(7863KB) ( 71 )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生长的影响。方法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药物靶标数据库DGIdb筛选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关药物靶基因,采用DAVID软件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MTT法检测硼替佐米对KYSE30、KYSE180、KYSE150、TE1、KYSE510等5株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以DMSO作用为相应对照组。裸鼠体外成瘤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硼替佐米(硼替佐米组),观察硼替佐米对裸鼠移植瘤体积及重量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细胞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46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基因组学测序数据在DGIdb数据库中共鉴定出307个药物靶基因,突变频率>2.5%的显著突变药物靶基因包括PIK3CA、NOTCH1、CDKN2A、ERBB4等;药物靶基因富集的信号通路有RTK-RAS、PI3K/AKT/mTOR、NOTCH、ERBB信号通路、细胞周期和蛋白酶体途径等。MTT实验结果显示,硼替佐米处理后,5株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硼替佐米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减小[(1 909.18±533.40) mm3 vs (1 065.83±283.94) mm3P=0.007],移植瘤重量降低[(1.60±0.36) g vs (0.98±0.30) g,P=0.009]。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硼替佐米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Ki-67表达降低(86.32±4.51 vs 43.83±3.22,P=0.001)。结论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在体外和体内均可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泛癌整合分析miR-200家族靶标肿瘤基因异质性的研究
    唐勇, 刘海洲, 陈曦, 吴健勇, 刘萤照, 杨林凯, 王琪
    2019 (6):  467-47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6.04
    摘要 ( 243 )   PDF(37180KB) ( 59 )  
    目的 探讨miR-200家族对不同肿瘤预后的影响及其靶标基因调控异质性的机制。方法 从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泛癌研究项目(PanCanAtlas)中21种不同组织病理学恶性实体瘤样本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表型,并分析miR-200家族与肿瘤预后的关系。进一步选择生存风险评估结果互相矛盾的5种肿瘤进行miR-200家族靶标基因的WGCNA聚类分析。收集膀胱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定量PCR验证肿瘤组织中与miR-200家族表达显著相关的靶标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miR-200家族高表达是膀胱癌和胃腺癌预后的保护因素(HR=0.55~0.68,P=0.0001~0.0340;HR=0.61~0.72,P=0.0055~0.0170),是肝细胞癌和胸腺瘤预后的不利因素(HR=1.46~1.65,P=0.0061~0.0120;HR=7.44~13.04,P=0.0002~0.0210);miR-141和miR-429对肾乳头状细胞癌生存的影响相反。基因聚类分析显示,miR-200家族靶标TIMP2基因表达可延长膀胱癌患者生存时间,miR-141负调控肾乳头状细胞癌EPHA2基因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膀胱癌组织的TIMP2蛋白与miR-200家族表达呈负相关,miR-200家族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miR-200家族对不同肿瘤预后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可能是miR-200家族靶标分子在不同肿瘤的表达存在差异,导致miR-200家族调控生物学功能的异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沉默VEGF对人鼻咽癌放射抗拒细胞株CNE-2R侵袭迁移的影响
    陈莉, 林国享, 陈凯华, 孙永楚, 万芳竹, 朱小东
    2019 (6):  474-47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6.05
    摘要 ( 265 )   PDF(16969KB) ( 63 )  
    目的 探讨沉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人鼻咽癌放射抗拒细胞株CNE-2R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制备含VEGF-shRNA的慢病毒载体(VEGF-LV1、VEGF-LV2、VEGF-LV3)和对照shRNA重组慢病毒(VEGF-NC),并转染人鼻咽癌放射抗拒细胞株CNE-2R,建立稳定沉默VEGF细胞(CNE-LV1、CNE-LV2和CNE-LV3)和阴性对照细胞(CNE-NC)。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转染效果,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VEGF沉默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VEGF-shRNA重组慢病毒并建立了稳定沉默VEGF细胞CNE-LV3。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CNE-NC组相比,CNE-LV3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50.17±1.76)% vs (37.97±1.56)%,P=0.001;(50.63±1.52)% vs (37.97±1.56)%,P=0.001],穿膜细胞数亦明显下降[(95.3±3.8) 个 vs (41.3±1.5) 个,P<0.001;(94.3±4.0) 个 vs (41.3±1.5) 个,P<0.001];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结果亦显示,CNE-LV3组细胞穿膜细胞数较空白对照组和CNE-NC组明显下降[(46.3±2.1) 个 vs(105.3±1.5) 个,P<1.001;(46.3±2.1) 个 vs (93.3±2.5) 个,P<0.001]。结论 沉默VEGF表达可抑制人鼻咽癌放射抗拒细胞株CNE-2R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靶向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肝细胞癌线粒体DNA突变
    刘洋, 郭姗姗, 刘曼玲, 李艺杰, 贾永峰, 郭旭
    2019 (6):  480-484.  doi: 0.3969/j.issn.1674-5671.2019.06.06
    摘要 ( 183 )   PDF(3163KB) ( 237 )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不同类型样本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3日至2017年12月18日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5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癌组织≤3 cm)、外周血细胞及血浆样本,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癌组织及血浆样本的mtDNA拷贝数,并基于靶向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分析HC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外周血细胞及血浆中mtDNA突变的情况。结果 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与癌组织相比,血浆中的mtDNA拷贝数显著降低(Z=-2.023,P=0.008)。靶向捕获测序结果显示,癌组织、癌旁组织、外周血细胞、血浆样本可分别鉴定出181、180、181、179个同质性突变和33、42、3、78个异质性突变。癌组织、癌旁组织、血浆中可分别检测到10、39、56个特异性突变位点,而血浆中的mtDNA突变频率与癌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结论 基于靶向NGS技术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浆中可检测到肿瘤来源的mtDNA突变,且能够准确检测出血浆中的低频突变,可作为组织活检的有力补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鞣花酸对BRCA1沉默的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韦柳霞, 何美玲, 黄俊清, 黄少欣, 梁莉, 何丽凤, 张玉梅
    2019 (6):  485-49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6.07
    摘要 ( 327 )   PDF(5760KB) ( 277 )  
    目的 探讨鞣花酸(ellagic acid,EA)对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沉默的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EA(0 μg/mL、1 μg/mL、5 μg/mL、10 μg/mL和20 μg/mL)分别作用MDA-MB-231细胞24 h、48 h和72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并分别计算其IC50,筛选最佳药物浓度。将BRCA1 siRNA转染MDA-MB-231细胞,以终浓度为5 μg /mL的EA作用0 h、24 h、48 h、72 h、96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A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EA作用MDA-MB-231细胞24 h、48 h和72 h后均能抑制细胞增殖,IC50分别为13.739 μg/mL、10.645 μg/mL、5.344 μg/mL。EA作用48 h、72 h和96 h后,siRNA+EA组的OD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EA组和阴性对照组(P<0.001)。siRNA+EA组细胞的迁移率及穿膜细胞数均较其他3组低(P<0.001),且PARP1 mRNA和蛋白表达量亦均较低(P<0.001)。结论 EA可抑制BRCA1沉默的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DNA修复通路关键因子PARP1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TFB1M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杨世荣, 陈艳琴, 白翔宇, 甘露, 何显力
    2019 (6):  492-49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6.08
    摘要 ( 343 )   PDF(17780KB) ( 67 )  
    目的 探讨线粒体转录因子B1(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B1,TFB1M)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112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样本及临床信息,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TFB1M的表达,并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公共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患者转录组数据及临床信息,分析TFB1M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在结直肠癌SW620和HCT116细胞株中干涉及过表达TFB1M后,采用MTS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TFB1M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评分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3.79±1.66)分 vs (8.14±1.82)分,P<0.01]。TCGA数据和临床样本信息分析结果显示,TFB1M在Ⅲ+Ⅳ期患者中的表达量均较Ⅰ+Ⅱ期患者显著降低(P<0.01),TFB1M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均优于低表达患者(P<0.05),且TFB1M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干涉TFB1M表达后,结直肠癌SW620和HCT116细胞增殖能力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01);而过表达TFB1M细胞增殖能力均下降P<0.001。结论 TFB1M低表达患者预后较差,干涉TFB1M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TFB1M可能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评分系统的建立及验证
    武元元, 王军, 毛爱红, 范向达, 张建伟, 段颖
    2019 (6):  498-50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6.09
    摘要 ( 373 )   PDF(1377KB) ( 215 )  
    目的 构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评分系统,并评价和验证其工作效能。方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37例PTC患者为建模组,2018年7月—2019年6月符合相同条件的100例PTC患者为验证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评分系统,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 男性、肿瘤直径>1 cm、多发癌灶、肿瘤位于腺体下极和包膜侵犯是预测PTC 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最佳诊断截点值为6分,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9%、85.3%、78.6%和87.8%,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 结论 基于独立危险因素的评分系统对PTC患者CLNM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评分≥6分的患者CLNM发生风险较高,应积极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P-Gemox方案联合放疗治疗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陈小艳, 权小英, 李力
    2019 (6):  503-50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6.10
    摘要 ( 346 )   PDF(6822KB) ( 320 )  
    目的 探讨外周血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CRP/Alb)对P-Gemox方案联合放疗治疗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ENKT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12年至2017年收治的83例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Tile软件计算CRP/Alb的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CRP/Alb组(CRP/Alb<0.4,n=64)和高CRP/Alb组(CRP/Alb≥0.4,n=19),采用Cox回归分析CRP/Alb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低CRP/Alb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高CRP/Alb组(77.1% vs 30.7%,χ2=20.954,P<0.001),3年总生存率亦高于高CRP/Alb组(87.4% vs 36.1%,χ2=22.55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RP/Alb≥0.4是影响ENKTL患者无进展生存期(HR=4.163,95%CI:1.899~9.128,P<0.001)和总生存期(HR=4.424,95%CI:2.026~9.662,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危ENKTL患者和中高危ENKTL患者中,低CRP/Alb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均高于高CRP/Alb组(P<0.05)。结论 高CRP/Alb的早期ENKTL患者接受P-Gemox方案联合放疗治疗预后较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
    郭静, 王又君, 褚会松, 曲杰, 赵如涵, 周鑫, 吕喜英
    2019 (6):  508-51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6.11
    摘要 ( 474 )   PDF(2811KB) ( 383 )  
    目的 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3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 ROC 曲线计算SII最佳截点值,并根据最佳截点值分为高SII组(SII≥767.24×109n=168)和低SII组(SII<767.24×109n=13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并采用Cox回归分析SII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SII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期、KPS评分有关(P<0.05)。低 SII 组中位生存期高于高 SII 组(21个月 vs 13个月,χ2=16.824,P<0.001)。单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吸烟情况、KPS评分、SII、血红蛋白水平和治疗方案均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SII≥767.24×109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416,95%CI:1.039~1.930,P=0.028)。结论 高SII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SII可作为预后评估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RCC1、TYMS和RRM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化疗疗效的关系
    周文, 王佳丽, 谭碧波, 莫凌昭
    2019 (6):  513-517.  doi: 1674-5671(2019)06-0513-05
    摘要 ( 222 )   PDF(651KB) ( 197 )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ry gene1,ERCC1)、胸苷酸合成酶基因(thymidine synthase gene,TYMS)、核苷酸还原酶M1(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术后病理确诊的33例宫颈癌患者的FIGO资料。采用RT-PCR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ERCC1、TYMS、RRM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33例宫颈癌组织中ERCC1、TYMS、RR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69.7%、75.8%。ERCC1表达与FIGO分期、肿瘤大小、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淋巴脉管癌栓、肌层浸润深度、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水平有关(P<0.05);TYMS表达与肿瘤大小、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淋巴脉管癌栓有关(P<0.05);RRM1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ERCC1与TYMS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08,P=0.004)。ERCC1、TYMS、RRM1阳性表达患者的化疗总有效率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3年总生存率亦低于阴性表达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TYMS、RRM1阳性表达的宫颈癌患者的化疗疗效较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应用
    GPRC5A、SOCS3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元建华, 张曙波, 李建旺, 毛山山, 崔荣花, 张罡
    2019 (6):  518-52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6.13
    摘要 ( 322 )   PDF(2939KB) ( 176 )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5A(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family C,group 5,member A,GPRC5A)、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76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GPRC5A、SOCS3和STAT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GPRC5A和STAT3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9.2% vs 33.3%,P=0.016;69.7% vs 30.0%,P=0.001),而SOCS3的阳性表达率则低于癌旁正常组织(38.2% vs 80.0%,P=0.001)。GPRC5A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SOCS3和STAT3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OCS3与STAT3和GPRC5A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308,P=0.007;r=-0.340,P=0.003),GPRC5A与STAT3表达呈正相关(r=0.327;P=0.004)。结论 GPRC5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对SOCS3的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对STAT3的表达有正调控作用,三者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鞠峰, 张先杰, 赵枝富
    2019 (6):  523-52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6.14
    摘要 ( 216 )   PDF(638KB) ( 79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皮时、癌灶切除时及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丙泊酚用量、舒芬太尼用量、呼之睁眼时间、拔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以及术后2 h、12 h、24 h、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次数亦低于对照组(P<0.001),但镇痛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6.0% vs 82.0%,χ2=5.005,P=0.0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14.0%,χ2=0.379,P=0.538)。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可有效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全麻用药量,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乳酸脱氢酶C4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林颖烽, 周峰, 陈燕, 崔兆磊
    2019 (6):  528-53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6.15
    摘要 ( 418 )   PDF(554KB) ( 284 )  
    乳酸脱氢酶C4(lactate dehydrogenase C4,LDH-C4)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依赖性激酶,属于乳酸脱氢酶家族的同工酶,特异性存在于哺乳动物精子等生殖细胞中。研究表明,LDH-C4在肺癌、乳腺癌和肾细胞癌等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可能通过糖酵解以及肿瘤免疫途径参与肿瘤发生发展,有望成为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一种新型标志物。本文就LDH-C4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NRASSF1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黄显聪, 王长春, 毛伟敏
    2019 (6):  532-53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6.16
    摘要 ( 213 )   PDF(511KB) ( 186 )  
    ANRASSF1是新型的反义内含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抑癌基因RASSF1A密切相关。ANRASSF1通过位置特异性调控机制,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参与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及RASSF1A mRNA翻译抑制,致使RASSF1A表达下调,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ANRASSF1在肿瘤中异常过表达,且在肿瘤进展中起关键作用,可作为疾病诊断、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以及作为RASSF1A位置特异性调控治疗靶点,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周血炎症指标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黄鑫, 岑洪
    2019 (6):  536-54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6.17
    摘要 ( 357 )   PDF(614KB) ( 267 )  
    目的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部分患者复发风险高。研究表明,外周血炎症因子及其相关炎症复合指数对早期识别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评估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本文就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常见的外周血炎症指标及相关炎症复合指数与弥漫大B淋巴瘤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脏毒性及防治研究进展
    俸艳英
    2019 (6):  540-54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6.18
    摘要 ( 451 )   PDF(660KB) ( 303 )  
    随着诊疗技术水平提高,乳腺癌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一种可治愈的疾病,但伴随而来的抗癌治疗相关心脏毒性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亦随之升高。化疗、放疗及分子靶向治疗是乳腺癌心脏毒性的主要原因,在保持疗效的基础上,做好监测和预防抗癌治疗相关心脏毒性工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脏毒性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局部晚期鼻咽低分化腺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观察1例
    李烨, 林曼如, 韩宇源, 杜有芹, 黄诗婷, 马嘉林, 曲颂, 李龄
    2019 (6):  544-54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19.06.19
    摘要 ( 379 )   PDF(1424KB) ( 2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