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癌症进化发育学的新证据:结直肠癌和肝细胞癌的研究发现
    丁一波, 陈一凡, 曹广文
    2020 (1):  1-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01
    摘要 ( 879 )   PDF(5978KB) ( 526 )  
    本文主要阐述慢性炎症促进癌症进化发育过程中“变异-选择-适应”的主要分子机制,其中重点阐述慢性炎症促进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早期共性和特性分子事件。总结了高危癌前病变和侵袭的关键分子事件及可阻遏癌症发生和侵袭的信号通路的主要分子靶标,进一步夯实了“癌症进化发育学”理论体系,体现 “癌症进化发育学”在癌症特异性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未来通过“癌症进化发育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可能有助于确定何种癌前病变更易恶化以及何种癌症更易发生早期侵袭,从而实现癌症特异性预防和治疗“关口前移”的目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及展望
    周泽文, 张若昕, 魏庆义, 余红平
    2020 (1):  6-1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02
    摘要 ( 362 )   PDF(3750KB) ( 365 )  
    细胞癌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经过多个阶段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复杂性疾病,而基于人们对肿瘤病因的不断认识,发现遗传背景的差异导致不同个体在相同环境暴露下对肿瘤的易感性有差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是被科学界公认的行之有效的系统搜寻重大疾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于定位并发现复杂疾病的易感基因。本文对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进行肝细胞癌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发现及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共识
    《鼻咽癌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肖志强
    2020 (1):  14-2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03
    摘要 ( 429 )   PDF(1893KB) ( 5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MCUR1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白翔宇, 曹珊珊, 杨世荣, 高天, 陈艳琴, 鲍登克
    2020 (1):  21-2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04
    摘要 ( 297 )   PDF(17411KB) ( 79 )  
     目的 探讨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调节分子1(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 regulator 1,MCUR1)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下载372例卵巢癌患者数据集,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CUR1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CUR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转染MCUR1干扰片段及过表达质粒至卵巢癌A2780细胞(siMCUR1组和MCUR1组),分别设置相应阴性对照(siCtrl组和EV组)。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转染效果。采用MTS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裸鼠皮下荷瘤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组织TUNEL法检测增殖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MCUR1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期高于低表达组(53.7 个月 vs 41.3 个月,P=0.003)。与siCtrl组相比,siMCUR1组细胞增殖能力升高(P<0.01),裸鼠皮下荷瘤生长速度加快(P<0.01),Ki67表达升高(P<0.01),细胞凋亡能力减弱(P<0.05),p53、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下调,而Bcl2、Cyclin D1和Cyclin E蛋白表达上调;与EV组相比,MCUR1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1),裸鼠皮下荷瘤生长速度减缓(P<0.01),Ki67表达降低(P<0.01),细胞凋亡能力增强(P<0.05),p53、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上调,而Bcl2、Cyclin D1和Cyclin E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MCUR1通过调控p53通路进而调控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MCUR1可能作为抑癌因子在卵巢癌中发挥作用,有望成为卵巢癌诊断及治疗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脂饮食对结肠癌肝脏转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郭世奎, 张剑, 李锦媛, 包维民, 张鹏, 黄映光, 凌平, 王勇志, 赵泉
    2020 (1):  28-3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05
    摘要 ( 261 )   PDF(10009KB) ( 54 )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对结肠癌肝脏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30只NSI第三代免疫缺陷裸鼠脾脏种植结肠癌细胞DLD1构建移植瘤裸鼠模型,分别喂养普通饲料(对照组)、高脂饲料(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饲料并腹腔注射CXCR4拮抗剂AMD3100(高脂饮食+AMD3100组),每组10只。12周后颈椎脱臼处死,称量各组裸鼠体重、肝脏重量,统计肝脏中肿瘤转移灶数目,并采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肿瘤组织中SDF-1、CXCR4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12周后,高脂饮食组裸鼠体重、脂肪重量、肝脏重量及血清瘦素浓度高于对照组和高脂饮食+AMD3100组(P<0.05)。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AMD3100组裸鼠发生肝脏转移的比例分别为30.0%、80.0%和40.0%。高脂饮食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及肝脏转移灶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83±0.42) mm3  vs (1.00±0.15) mm3P<0.001;(4.33±0.58) 个 vs (1.33±0.58) 个,P=0.002]和高脂饮食+AMD3100组 [(3.83±0.42) mm3  vs (1.96±0.15) mm3P<0.001;(4.33±0.58) 个 vs (2.33±0.58) 个,P=0.002]。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结果显示,高脂饮食组结肠癌组织中的SDF-1、CXCR4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和高脂饮食+AMD3100组明显上调(均P<0.05)。结论 高脂饮食可通过促进结肠癌癌组织中SDF-1和CXCR4的表达水平而增强结肠癌的肝脏定向转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KP-1增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脑胶质瘤干细胞敏感性及其作用机制
    孟亮, 罗才奎, 戴小琴, 陶亮, 刘山, 王跃飞
    2020 (1):  33-3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06
    摘要 ( 252 )   PDF(6681KB) ( 239 )  
    目的 探讨MKP-1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作用脑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武汉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3例脑胶质瘤患者肿瘤及健康脑组织。RT-PCR检测MKP-1表达,分离并培养脑胶质瘤干细胞,采用MTT实验检测HDACi MS-275作用脑胶质瘤干细胞的IC50。以MKP-1过表达质粒转染干细胞构建差异表达MKP-1的脑胶质瘤干细胞模型,MTT实验分析HDACi MS-275的敏感性,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肿瘤干细胞相关因子SOX2、SOX9的表达,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38、JNK、ERK1/2的表达。结果 MKP-1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较健康脑组织明显降低(P<0.001)。HDACi MS-275作用GSC的IC50为(55.12±7.31) nmol/mL,作用后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MKP-1表达明显升高(P<0.001)。HDACi MS-275作用过表达MKP-1脑胶质瘤干细胞的IC50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明显降低(P<0.001)。MKP-1组GSC增殖能力,SOX2、SOX9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明显降低(P<0.001)。MKP-1组JNK和p38表达较均对照组和空白组降低(P<0.001),但ERK1/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胶质瘤干细胞对HDACi的敏感性与MKP-1表达有关,MKP-1可能通过调控SOX2、SOX9、p38、JNK而影响脑胶质瘤干细胞对HDACi的应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黄芩素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陈琳, 吕炎, 何文龙, 胡晶, 范婧莹, 何迎春
    2020 (1):  39-4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07
    摘要 ( 317 )   PDF(7606KB) ( 49 )  
    目的 探讨汉黄芩素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2.5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20.0 μmol/L)汉黄芩素作用鼻咽癌CNE2细胞,以溶剂为对照组。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仪监测细胞增殖情况,双荧光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CNA、Survivin、XIAP、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2.5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20.0 μmol/L)汉黄芩素作用24 h后CNE2细胞增殖抑制率依次为20.3%、23.7%、33.4%、40.9%,IC50为42.41 μmol/L;36 h依次为18.0%、22.0%、36.1%、40.5%,IC50为34.46 μmol/L;48 h依次为7.4%、20.2%、35.0%、40.9%,IC50为22.81 μmol/L。与溶剂对照组比较,10.0 μmol/L、20.0 μmol/L汉黄芩素组细胞凋亡率均升高(t=23.710,P=0.001;t=43.934,P<0.001)。20.0 μmol/L汉黄芩素处理鼻咽癌CNE2细胞48 h后,与溶剂对照组比较,Bax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Survivin、XIAP、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 结论 汉黄芩素可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通过促进Bax蛋白表达并抑制Survivin、XIAP、Bcl-2蛋白表达发挥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情监测
    2016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
    李秋林, 曹骥, 容敏华, 葛莲英, 余红平, 余家华
    2020 (1):  44-5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08
    摘要 ( 557 )   PDF(822KB) ( 363 )  
    目的 分析2016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 方法 对2016年广西31个肿瘤登记处的肿瘤登记数据进行分析,按城乡、性别、年龄别对数据进行分层,分别计算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粗率、标化率、累积率(0~74岁)和前10位恶性肿瘤构成。人口标准化率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和Segi's 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 结果 纳入分析的31个登记处共覆盖人口11 628 368人(其中城市6 698 487人,农村4 929 881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28 140例,发病粗率、中标率、世标率和累积率(0~74岁)分别为241.99/10万、196.89/10万、192.26/10万、21.90%;无论是中标率还是世标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城市地区均高于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在40岁以后快速上升,在80岁年龄组时达到高峰。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胃癌、鼻咽癌、前列腺癌、子宫肿瘤和脑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5.65%。恶性肿瘤死亡病例17 647例,死亡粗率、中标率、世标率和累积率(0~74岁)分别为151.76/10万、119.05/10万、117.31/10万、13.27%;无论中标率还是世标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城市地区均低于农村地区。恶性肿瘤死亡在40岁以后快速上升,在85岁年龄组时达到高峰。死亡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和白血病,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1.74%。结论  2016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略高于2015年,肝癌、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鼻咽癌是重点防控的癌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州市城区居民肺癌死亡率和发病率趋势分析及预测
    伦文慧, 李铁钢, 毛纯, 吕嘉春
    2020 (1):  51-5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09
    摘要 ( 465 )   PDF(34233KB) ( 109 )  
    目的 分析广州市城区居民肺癌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预测2016—2025年肺癌死亡率,为广州市制定肺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Joinpoint模型计算广州市城区居民模型2002—2015年肺癌发病率和1972—2015年肺癌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分析其变化趋势。采用ARIMA模型预测2016—2025年肺癌死亡率。结果 1972—2015年,广州市城区肺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由13.65/10万上升至56.11/10万(APC=3.3%,P<0.001)。2016—2025年肺癌粗死亡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2025年将达65.78/10万,年均增长率为1.60%。2002—2015年,广州市城区肺癌粗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由51.84/10万上升至68.65/10万(APC=2.3%,P<0.05)。 结论 广州市城区居民肺癌死亡率在未来10年仍呈逐年增长趋势,过去13年肺癌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肺癌仍是威胁广州市城区居民健康的恶性肿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线粒体钙离子摄入蛋白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何元方, 陈艳琴, 杨涛, 张召辉, 刘晓斌
    2020 (1):  57-6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10
    摘要 ( 272 )   PDF(33331KB) ( 65 )  
    目的 探讨线粒体钙离子摄入蛋白1(mitochondrial calcium uptake 1,MICU1)在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30例RCC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CC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CU1蛋白的表达。采用瞬时转染法分别将MICU1干涉片段和MICU1过表达质粒转染到CAKI-1细胞中(siMICU1组和MICU1组),分别设置相应的阴性对照(siCtrl组和EV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MTS实验和EdU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收集TCGA数据库中517例RCCC组织转录组数据,分析MICU1 mRNA表达与RC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ICU1蛋白在RCCC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成功构建过表达MICU1细胞和干涉MICU1细胞,MTS实验和EdU实验显示,MICU1组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EV组(P<0.05),siMICU1组的细胞增殖能力高于siCtrl组(P<0.05)。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MICU1表达与性别、TNM分期有关(P<0.05);MICU1低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高表达患者(χ2=19.290,P<0.001);多因素Cox回归显示,MICU1低表达是影响RCC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41, 95%CI:1.191~2.261,P=0.002)。结论 MICU1在RCCC组织中呈低表达,且可促进RCCC细胞增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陈智炜, 吴飞翔, 陈洁, 王小波, 唐置鸿, 孟维达, 韦猛, 张连达, 麦荣云, 韦滔, 苏衡蜂, 黎乐群, 白涛
    2020 (1):  63-6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11
    摘要 ( 412 )   PDF(13092KB) ( 187 )  
    目的 构建和评价用于预测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 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213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PLC患者被随机分为训练组(n=133)和验证组(n=80)。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因素,并建立复发的列线图模型。通过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符合度,Kaplan-Meier 曲线评估模型的实用性,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模型的准确度。结果 训练组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25%、40.91%、26.99%,验证组分别为66.29%、48.10%、24.59%,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HR=1.921, 95%CI:1.136~3.251)、丙肝抗体阳性(HR=4.545,95%CI:1.700~12.149)、HBV-DNA≥102 IU/mL(HR=1.993,95%CI:1.209~3.284)及血清前白蛋白(HR=0.996,95%CI:0.993~0.999)为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基于肿瘤数目、HBV-DNA和血清前白蛋白等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的 C-index 分别为 0.649(95%CI:0.588~0.710)、0.641(95%CI:0.556~0.724),校准图形中标准曲线与预测校准曲线贴合良好。采用列线图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高风险组无瘤生存率低于低风险组(P<0.05)。结论 基于肿瘤数目、HBV-DNA和血清前白蛋白等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测模型可预测PLC射频消融术后的无瘤生存率,对患者辅助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刘金禄, 覃新干, 利长华, 罗义欢, 陈俊强
    2020 (1):  69-7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12
    摘要 ( 485 )   PDF(1159KB) ( 201 )  
    目的 探讨胃癌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行胃癌D2根治术+No.14v组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因素,Cox回归分析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5.0%(18/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orromann分型Ⅲ~Ⅳ型(OR=81.508,95%CI:4.805~1 382.635,P=0.002)、远处转移(OR=11.494,95%CI:1.085~121.723,P=0.043)和TNM分期Ⅲ~Ⅳ期(OR=8.101,95%CI:1.355~48.437,P=0.005)是影响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No.14v组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低于非转移组(22个月 vs 33 个月,χ2=22.737,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o.14v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HR=2.881,95%CI:1.222~6.793,P=0.016)。 结论 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Borromann分型Ⅲ~Ⅳ型、远处转移及TNM分期Ⅲ~Ⅳ期是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Gemox方案联合调强放疗治疗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
    权小英, 吴春芝, 陈小艳, 雷蕾, 叶斌, 张智慧
    2020 (1):  75-8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13
    摘要 ( 734 )   PDF(2788KB) ( 216 )  
    目的 探讨P-Gemox方案联合调强放疗治疗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L)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12年3月至2017年10月初治的73例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P-Gemox方案夹心放疗组(n=38)和P-Gemox方案序贯放疗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73例ENKTL患者总有效率(ORR)为95.9%,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73.5%,3年总生存率(OS)为81.9%。P-Gemox方案夹心放疗组ORR为97.4%,3年PFS和OS分别为74.2%和84.1%。P-Gemox方案序贯放疗组ORR为94.3%,3年PFS和OS分别为72.6%和79.2%。两组ORR、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相关潜在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Gemox方案夹心放疗组与P-Gemox方案序贯放疗组的PFS相当(HR=0.617,95%CI:0.353~1.081,P=0.091),而P-Gemox方案夹心放疗组较P-Gemox方案序贯放疗组OS更好 (HR=0.556,95%CI:0.314~0.982,P=0.043)。两组化疗毒副反应以Ⅰ~Ⅱ级为主,其中P-Gemox方案夹心放疗组较P-Gemox方案序贯放疗组更容易发生Ⅰ~Ⅱ度转氨酶升高(P<0.05),血液学、胃肠道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emox方案夹心放疗与P-Gemox方案序贯放疗的近期疗效和PFS相当,但P-Gemox方案夹心放疗较P-Gemox方案序贯放疗可提高患者OS。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应用
    不同肝体积评估指标预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的效能分析
    陆战, 龚文锋, 钟鉴宏, 马良, 张志明, 向邦德, 黎乐群
    2020 (1):  80-8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14
    摘要 ( 290 )   PDF(2609KB) ( 167 )  
    目的 评估残肝分数(remnant liver volume to total liver volume,%RLV)、残肝体积/标准肝体积(remnant liver volume to standard liver volume,RLV/SLV)、残肝体积/体重比率(remnant liver volume to body weight ratio,RLV/BW)、标准残肝体积(standar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行半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效能。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肝切除术的1 446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HCC患者(HBV-HCC),根据是否发生PHLF分为PHLF组和无PHLF组。采用ROC曲线分析%RLV、RLV/SLV、RLV/BW、SRLV预测术后肝功能衰竭的效能,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81例HBV-HCC患者,其中PHLF组22例,无PHLF组159例,两组患者%RLV、RLV/SLV、RLV/BW、SRL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LV、RLV/SLV、RLV/BW、SRLV的AUC分别为0.77、0.91、0.84、0.91,SRLV 预测术后PHLF 的效能优于%RLV及RLV/B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RLV截点值340 mL/m2分组,SRLV>340 mL/m2组及SRLV≤340 mL/m2组患者术后重度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RLV及RLV/SLV较RLV/BW及%RLV在预测HCC患者接受半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中具有更高的效能,当SRLV≤340 mL/m2时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及重度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ncRNA SH3PXD2A-AS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吕炳桦, 钟路阳, 黄俏俏, 李科志, 胡榜利, 谢明智
    2020 (1):  86-9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15
    摘要 ( 274 )   PDF(5706KB) ( 220 )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SH3PXD2A-AS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40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lncRNA SH3PXD2A-AS1的表达水平。下载TCGA数据库中的结肠癌数据,验证lncRNA SH3PXD2A-AS表达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lncRNA SH3PXD2A-AS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53±1.62 vs 4.37±0.96,t=3.445,P=0.002),其在M1期患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M0期,在Ⅲ~Ⅳ期患者中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亦高于Ⅰ~Ⅱ期 (P<0.05),但与患者总生存期无关(χ2=0.326,P=0.586)。TCGA数据库验证结果显示,lncRNA SH3PXD2A-AS1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但与患者的总生存期无关(P>0.05)。结论 lncRNA SH3PXD2A-AS1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远处转移有关,可能是判断肿瘤进展程度的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微小结节的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李丽, 刘周, 杨倩, 文洁, 钟贻洪, 王云飞, 李天然, 钱银姝, 罗德红
    2020 (1):  90-9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16
    摘要 ( 488 )   PDF(3212KB) ( 204 )  
    目的 分析肺微小结节(直径≤10 mm)的CT影像学表现,并探讨CT对其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行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的87例肺微小结节患者共102个肺微小结节的多层螺旋CT征象。结果 102个肺微小结节中,良性组25个、癌前病变组27个、恶性组50个,3组结节的密度、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集束征在良性组和癌前病变组主要表现为贴边走形或穿行,无增粗扭曲,而恶性组主要表现为穿行并增粗扭曲,3组血管增厚和走形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03,P<0.001)。3组的结节位置、瘤-肺界面情况、空泡征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微小结节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在肺微小结节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庆华, 蔡宏剑, 袁荣正, 管洁, 高积绪
    2020 (1):  95-9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17
    摘要 ( 526 )   PDF(630KB) ( 179 )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PPILC)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8年2月手术治疗的851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鉴定病原菌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PILC的危险因素。 结果 60例肺癌患者发生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共分离出8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0.5%,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占33.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吸烟、年龄、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总量、术后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胸腔引流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和住院时间为PPILC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吸烟、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NM分期等可影响PPILC的发生,临床上应加强关注合并以上危险因素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胃癌肺转移治疗的研究进展
    欧海玲, 吴留成, 覃海泉, 黄名威, 覃宇周
    2020 (1):  99-10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18
    摘要 ( 361 )   PDF(800KB) ( 232 )  
    肺是胃癌转移的常见靶器官,胃癌肺转移常通过影像学诊断。目前胃癌肺转移尚缺乏成熟的治疗规范,主要采用以化疗为主导的手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消融治疗、放疗等综合治疗。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及多学科合作的深入开展,对胃癌肺转移的认识不断加深,临床研究亦取得较多进展。本文就胃癌肺转移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微环境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何奎, 郝朗松, 刘琦, 邓洋, 王波
    2020 (1):  105-10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19
    摘要 ( 661 )   PDF(621KB) ( 526 )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环节参与的复杂过程,在此过程中肿瘤微环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起重要作用。目前认为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中主要由肠道菌群微环境、炎症微环境及缺氧微环境三者共同作用、相互协调。本文就肠道菌群微环境、缺氧微环境及炎症微环境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王硕, 吕利明, 刘培培, 杨昕宇, 朱礼敬
    2020 (1):  110-11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1.20
    摘要 ( 323 )   PDF(588KB) ( 347 )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是基于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沟通,表达患者临终护理意愿并形成书面指示的过程,可减少患者生命末期的决策冲突,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目前,ACP已广泛应用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并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开展了大量的实践研究,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多为对ACP态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本文从晚期癌症患者ACP的实践现状及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