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共识
    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专家共识(2020年版)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学组),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肿瘤生殖学分会
    2020 (2):  117-12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01
    摘要 ( 640 )   PDF(569KB) ( 316 )  
     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low-grade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LGSOC)是一种少见的卵巢癌亚型,约占浆液性卵巢癌的6%~10%,其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性与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HGSOC)不同。LGSOC通常继发于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tumours,SBOT),表现为较高的KRAS、BRAF、ERBB2、NRAS基因突变与表达,多见于年轻女性,临床病程较长,预后较好,但容易产生化疗耐药。手术是LGSOC的主要治疗手段,ⅠC-Ⅳ期LGSOC患者初期手术治疗后选择铂类/紫杉醇联合化疗。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可能发挥重要作用,部分患者尤其是治疗结束后有残留病灶者可能受益于化疗后的激素维持治疗,其中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能提高复发性LGSOC治疗反应率,而MEK抑制剂等靶向治疗是LGSOC治疗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诊疗专栏
    葡萄胎诊治的研究进展
    计鸣良, 赵峻, 向阳
    2020 (2):  126-13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02
    摘要 ( 664 )   PDF(498KB) ( 366 )  
    葡萄胎是一种良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可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两类。新出现的葡萄胎染色体倍体分析、基于短串联重复序列的基因型检测、印记基因CDKN1C表达产物p57的免疫组化染色等辅助手段有助于其鉴别诊断。完全性葡萄胎多为孤雄二倍体,p57免疫组化染色阴性,但特殊的双亲来源完全性葡萄胎为双亲二倍体。部分性葡萄胎多为双雄三倍体,p57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葡萄胎的治疗以清宫术为主,特殊病例可行子宫切除术,通常不建议行预防性化疗。清宫术后应连续每周监测血清hCG直至降至正常水平。相比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后出现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风险更高、连续2次完全性葡萄胎后继续发生葡萄胎的风险也更高。复发性葡萄胎患者中,有NLRP7或KHDC3L基因纯合突变者,妊娠失败风险极高。本文对葡萄胎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对临床处理具有指导作用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进展
    陈丽莉, 吕卫国
    2020 (2):  131-13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03
    摘要 ( 309 )   PDF(450KB) ( 200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ms,GTN)是来源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因对化疗高度敏感,治愈率高,其中高危型患者治愈率达80%~90%,但也有部分患者因发生耐药或复发,或者发生全身脏器如肝、脑等特殊部位转移而治疗无效。本文对高危型GTN临床治疗文献进行综述,总结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进展
    许君芬 吕卫国
    2020 (2):  136-13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04
    摘要 ( 297 )   PDF(372KB) ( 198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ms,GTN)是胎盘滋养细胞发生恶性增生而形成的一组罕见肿瘤。FIGO/WHO预后评分系统规定预后评分为6分及以下者为低危。目前推荐低危GTN的治疗原则首选单药化疗,而首选甲氨蝶呤还是放线菌素D、给药方式、毒副反应、耐药及预后等问题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低危GTN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靶向及免疫治疗进展
    李克敏, 尹如铁
    2020 (2):  140-14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05
    摘要 ( 407 )   PDF(548KB) ( 132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是与妊娠相关的唯一一种可能通过化疗治愈的妇科恶性肿瘤。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对化疗极其敏感,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出现耐药。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毒副反应及处理
    钟兰, 尹如铁
    2020 (2):  144-14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06
    摘要 ( 503 )   PDF(490KB) ( 313 )   PDF(mobile)(490KB) ( 20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ms,GTN)是一组由异常增生的滋养细胞所形成的恶性肿瘤,可发生在葡萄胎妊娠或非葡萄胎妊娠之后。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必要时辅以手术、放疗等。低危患者首选单药化疗,高危患者选择联合化疗。化疗的主要毒副反应有血液毒性、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伤及黏膜损伤,少见的毒副反应有心肺毒性及神经毒性等。严重的毒副反应可能导致化疗时间延迟、药物剂量降低,最终降低化疗效果,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提高对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的认识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活质量。GTN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大多可控,一般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联合用药以及总剂量的累积而逐渐加重。除了常规的预防及处理,还需深入了解毒副反应发生的机制,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及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疾病治愈率。本文就GTN的化疗毒副反应及处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研究进展
    蒋诗阳, 赵峻
    2020 (2):  149-15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07
    摘要 ( 304 )   PDF(569KB) ( 179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ms,GTN)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GTN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因此治疗的同时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保留生育功能治疗GTN的方法,如全身静脉化疗或动脉插管化疗、动脉栓塞治疗、保守性手术等,并总结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的妊娠结局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子宫病灶大出血的处理
    王毛毛, 李力
    2020 (2):  155-15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08
    摘要 ( 349 )   PDF(456KB) ( 152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因肿瘤细胞具有亲血管性,极易因肿瘤侵袭血管而发生子宫病灶大出血。子宫病灶大出血较凶险,但保守治疗难以奏效,处理上比较棘手,其中放射介入动脉栓塞术、手术治疗为常用的两种方法。本文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子宫病灶大出血的放射介入动脉栓塞术和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注意事项及出血处理后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放射治疗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高琨, 李力
    2020 (2):  159-16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09
    摘要 ( 309 )   PDF(399KB) ( 141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目前以化疗为主,规范和足量化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达到根治的目地。放射治疗主要用于高危患者并脑、肝转移和肺部耐药病灶的辅助治疗,需与化疗密切配合而起效。本文综述并评价近年来放射治疗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盐霉素通过靶向调控ALDH影响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 231增殖和凋亡
    何朵, 吴博, 赵菊梅
    2020 (2):  162-16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10
    摘要 ( 385 )   PDF(867KB) ( 134 )  
    目的 探讨盐霉素(salinomycin,Sal)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筛选ALDH高表达乳腺癌细胞系;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al(1~32 μmol/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al对细胞凋亡以及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ALDH表达的影响;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Bax、Bcl-2、PARP mRNA和蛋白表达;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下载乳腺癌患者数据集(n=1 218),采用Pearson法分析ALDH与凋亡相关分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al在24 h、48 h、72 h均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均P<0.001);Sal作用MDA-MB-231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2 μmol/L组、4 μmol/L组、8 μmol/L组的细胞凋亡率均升高(均P<0.05);Bcl-2、PARP、Caspase-3 mRNA表达下降(均P<0.05),Bax mRNA表达升高(均P<0.05);Bcl-2、Caspase-3 蛋白表达下降(均P<0.05),PARP、Bax 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ALDH表达下降(均P<0.05)。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ALDH与抗凋亡分子Bcl-2、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209,P=0.007;r=0.235,P=0.002),与Bax、PARP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6,P<0.001;r=-0.453,P<0.001)。结论 Sal可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可能通过下调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ALDH表达实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分析膀胱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组成
    赖智勇, 胡嘉欣, 李枝键, 李天宇, 谢远亮, 王秋雁
    2020 (2):  169-17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11
    摘要 ( 502 )   PDF(1286KB) ( 557 )  
    目的 探讨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single-cell mass cytometry,CyTOF)分析膀胱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浸润性免疫细胞亚群特征的效果,为膀胱癌异质性研究提供新的策略。方法 收集4例膀胱癌患者新鲜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通过酶解法联合机械法解离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采用CyTOF检测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中26种免疫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 通过细胞相似性分析,将膀胱 CD45+免疫细胞分成25个亚群(CD4+T细胞簇7个、CD8+T细胞簇8个、巨噬细胞簇4个、B细胞簇2个、树突状细胞簇1个和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簇3个)。膀胱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浸润性免疫细胞亚群相对含量存在差异,膀胱癌组织中T细胞相对富集,占比为76.73%;癌旁组织中B细胞和巨噬细胞相对富集,占比分别为15.20%和23.82%。膀胱癌组织中CD4+Treg细胞的平均占比高于癌旁组织(2.20% vs 0.81%,P=0.016)。结论 CyTOF可有效区分膀胱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亚群,实现对肿瘤异质性的检测,可为膀胱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ncBRM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杨净渝, 邱爽, 陈昕
    2020 (2):  175-18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12
    摘要 ( 292 )   PDF(735KB) ( 149 )  
    目的  探讨Brahma相关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for association with Brahma,lncBRM)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453)生长、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T-PCR实验检测lncBRM在不同乳腺癌细胞(MCF-7、 ZR-75-30、BT474、MDA-MB-231和MDA-MB-453)和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株MCF 10A中的表达;利用siRNA在MCF-7、MDA-MB-453细胞中敲低lncBRM,分别转染si-lncBRM质粒(si-lncBRM组)和空载质粒(si-Ctrl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迁移相关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水平,并采用miRDB数据库预测lncBRM靶点。结果 lncBRM在不同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株MCF 10A (P<0.01)。si-Ctrl组比较,敲低lncBRM可抑制MCF-7、MDA-MB-453细胞增殖能力(P<0.05),提高细胞凋亡率(P<0.01),细胞侵袭和迁移细胞数目较少(均P<0.01);同时E-cadherin表达明显上调,而N-cadherin表达下调(均P<0.01)。miRDB数据库预测发现lncBRM和68个miRNAs存在结合位点,敲低lncBRM导致评分最高的前5个miRNA中的4个(miR-4646-5p、miR-204-3p、miR-204-5p和miR-6832-3p)表达上调。结论 lncBRM可能通过调控miRNAs的表达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诱导其凋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KX6.3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郑银彬, 吴国俊, 罗晖, 汪华, 杜宗汉
    2020 (2):  180-18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13
    摘要 ( 289 )   PDF(711KB) ( 148 )  
    目的 探讨NKX6.3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分别转染NKX6.3(NKX6.3组)和空白质粒(miR-NC组),设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 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相关蛋白Ki67、侵袭相关蛋白(Vimentin、E-cadherin及N-cadherin),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Control组、miR-NC组和NKX6.3组食管癌EC9706细胞中NKX6.3表达、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内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凋亡及侵袭能力,以及Ki67、Vimentin、E-cadherin、N-cadherin、Bcl-2、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NKX6.3组NKX6.3表达量、细胞内活性氧,细胞凋亡率,Vimentin、E-cadherin、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较miR-NC组升高;而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增殖率、细胞侵袭数目、N-cadherin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 NKX6.3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通过调控食管癌细胞中的增殖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及活性氧水平实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联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何珊, 邓露, 蔡志福, 张洁清, 李力
    2020 (2):  186-19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14
    摘要 ( 253 )   PDF(500KB) ( 116 )  
    目的 探讨脂联素对高脂饮食诱导裸鼠胰岛素抵抗子宫内膜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40只裸鼠随机分成高脂组和普食组,每组20只,分别喂养高脂饲料(high-fat diet,HFD)和普通饲料(normal diet,ND),10周后测定裸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空腹血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建立胰岛素抵抗裸鼠模型。第11周接种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待瘤体长至0.5 cm时,两组随机选取10只裸鼠腹腔注射脂联素(adiponectin,APN)分为HFD+APN组、ND+APN组;其余裸鼠分别注射0.9%氯化钠分为HFD组、ND组;14周后,测定各组血糖和血脂的代谢情况。结果 高脂组裸鼠10周后的平均体重、体长、FBG、FINS、HOMA-IR均大于普食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耐量试验结果显示血糖水平亦高于普食组(均P<0.05);接种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后均成瘤,建模成功。HFD+APN组和ND+APN组移植瘤平均重量和体积增长速度均分别低于HFD组和ND组(均P<0.05)。HFD组和HFD+APN组14周后的FINS、HOMA-IR、TC和TG均较ND组和ND+APN明显升高(均P<0.01),且HFD组明显高于HFD+APN组(均P<0.01);HFD+APN组的血脂联素水平低于ND+APN组(P<0.01),HFD组则低于ND组(P<0.05)。结论 脂联素可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抑制子宫内膜癌移植瘤生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西他赛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SB-3CT对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潜力, 符翠莉, 李锡明, 黄桂海, 林俊浩, 李伟
    2020 (2):  191-19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15
    摘要 ( 399 )   PDF(538KB) ( 116 )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SB-3CT)对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前列腺癌PC-3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SB-3CT组(注射SB-3CT溶液25 mg/kg),联合用药组(SB-3CT 25 mg/kg+静脉注射多西他赛溶液 10 mg/kg)和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5只。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并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中PDK1和PFKFB4的表达。结果 联合用药组、空白对照组和SB-3CT组平均瘤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56,P=0.001),且联合用药组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较空白对照组和SB-3CT组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DK1在联合用药组、空白对照组和SB-3CT组的染色评分分别为(2.33±0.47) 分、(6.00±0.81) 分和(4.33±0.48) 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00,P=0.003),且联合用药组评分低于SB-3CT组(P=0.017);PFKFB4在3组的染色评分分别为(5.33±0.49) 分、(11.33±0.47) 分和(9.00±1.41) 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43,P=0.003),且联合用药组评分低于SB-3CT组(P=0.011)。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SB-3CT对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糖代谢相关酶PDK1和PFKFB4表达下调可能是潜在的分子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鼻腔菌群失调与预后的关系
    王亮, 魏立强, 杨磊, 李鑫, 丛佳, 杨晶, 王景文
    2020 (2):  195-20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16
    摘要 ( 312 )   PDF(457KB) ( 265 )  
    目的 探讨鼻腔菌群失调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CL)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44例初治ENKTC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鼻拭子培养结果,根据是否存在鼻腔菌群失调将患者分为菌群正常组(n=114)和菌群失调组(n=130),并分析菌群失调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菌群失调组患者共培养出409株优势菌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菌群失调组患者的乳酸脱氢酶升高比例高于菌群正常组(P=0.044),预后评分PINK≥1的中危或高危患者比例亦高于菌群正常组(P=0.003)。治疗结束时,菌群失调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显著低于菌群正常组(45.5% vs 61.4%,P<0.05),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亦低于菌群正常组(48.4% vs 63.9%,P=0.048)。亚组分析显示,早期及PINK低危患者中,菌群失调与否与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有关(P=0.022, 0.011)。结论 鼻腔菌群失调与ENKTCL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针对鼻腔菌群失调的措施可能进一步改善ENKTCL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GR5和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谭林, 王骞, 陈维顺, 艾琼嘉, 刘敏姬, 胡洪赛, 屈伟明
    2020 (2):  201-20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17
    摘要 ( 317 )   PDF(631KB) ( 279 )  
    目的 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偶联受体5(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LGR5)和 E-钙粘蛋白(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8月—2016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手术切除的115例胃癌组织及相应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GR5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分析LGR5与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LGR5和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6%和53.9%,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R5和E-cadherin表达均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相关分析显示,LGR5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318,P=0.001)。LGR5阴性表达患者的1年、3年总生存率高于阳性表达患者(P<0.001),E-cadherin阳性表达患者的1年、3年总生存率亦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LGR5表达阳性及E-cadherin表达阴性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GR5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而E-cadherin表达缺失,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RR11和SKA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赵郑, 逄子瑶, 徐丽萍, 陈勇华, 杨瑛
    2020 (2):  206-21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18
    摘要 ( 254 )   PDF(535KB) ( 171 )  
    目的 探讨PRR11(priline-rich 11)和SKA2 (spindle and kinetochore associated complex subunit 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诊治的289例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RR11和SKA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总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PRR11和SKA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0.21% vs 16.96%,χ2=114.081,P<0.001; 69.55% vs 37.37%,χ2=60.143,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RR11与SKA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25,P<0.001)。PRR11和SKA2蛋白表达均与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RR11、SKA2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78.16% vs 94.78%,P=0.002; 82.09% vs 90.91%,P=0.036)。FIGO分期Ⅲ~Ⅳ期、PRR11阳性表达和SKA2阳性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98,95%CI1.369~2.876,P<0.001;HR=2.392,95%CI:1.294~3.596,P<0.001;HR=1.597,95%CI:1.024~2.302,P<0.001)。结论 PRR11和SKA2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呈正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宫颈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地塞米松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
    陈俊明, 王涵, 王洪学, 黄金新, 谭爱花, 周文献, 陆永奎, 谢伟敏
    2020 (2):  211-21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19
    摘要 ( 467 )   PDF(439KB) ( 177 )  
    目的 探讨第一代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5-HT3RA)托烷司琼(Tropisetron,TRO)与第二代5-HT3RA帕洛诺司琼(Palonosetron,PAL)联合地塞米松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和呕吐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并接受含有高度催吐风险方案进行多日化疗的192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法分为PAL组和TRO组,其中PAL组止吐方案为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TRO组为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止吐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PAL组和TRO组患者在急性期(d1)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AL组在延迟期(d2~5)及全程(d1~5)的恶心发生率均低于TRO组(均P<0.05),在延迟期(d3~d4)及全程呕吐的发生率亦低于TRO组(均P<0.05)。TRO组有57.3%的患者需重复使用5-HT3RA,高于PAL组的39.3%(P<0.05)。与止吐药物相关或可能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便秘、腹胀、头痛和呃逆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第二代5-HT3RA帕洛诺司琼防治延迟性化疗所致恶心和呕吐的疗效优于第一代5-HT3RA托烷司琼,安全性良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链非编码RNA RAB11B-AS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金松, 仓宇, 于跃平
    2020 (2):  217-22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20
    摘要 ( 248 )   PDF(402KB) ( 154 )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RAB11B-AS1(lncRNA RAB11B-AS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2月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83例膀胱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qRT-PCR检测lncRNA RAB11B-AS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lncRNA RAB11B-AS1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lncRNA RAB11B-AS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17±0.32 vs 2.09±0.74,t=10.396,P<0.001);膀胱癌癌组织中lncRNA RAB11B-AS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lncRNA RAB11B-AS1高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62.22% vs 26.32%,χ2=13.420,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ncRNA RAB11B-AS1低表达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26,95%CI:1.058~1.200,P<0.001)。结论 lncRNA RAB11B-AS1在膀胱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低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接受新辅助化疗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赵阳, 程静
    2020 (2):  222-22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21
    摘要 ( 381 )   PDF(440KB) ( 160 )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行胰腺切除术的PDAC患者的临床资料。新辅助化疗后检测SII,依据ROC曲线确定SII最佳临界值(885)分为SII>885组(n=37)和SII≤885组(n=58),采用Cox回归评估SII与PDAC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 SII与肿瘤大小、胆道引流、术前CA19-9水平有关(P<0.05)。SII≤885组的3年生存率高于SII>885(43.1% vs 18.9%,P=0.01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肿瘤大小>3 cm(HR=1.367,95%CI:1.227~2.215,P=0.031)、CA19-9>37 IU/mL(HR=1.292,95%CI:1.132~1.931,P=0.011)及SII>885(HR=1.451,95%CI:1.327~2.431,P=0.021)是影响PDA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SII高的PDAC患者预后较差且SII>885提示PDAC患者预后不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8F-FDG PET/CT显像SUVmax预测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疗效的价值
    赵晓佳, 宿伟鹏, 李肖红, 秦永德
    2020 (2):  227-23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22
    摘要 ( 368 )   PDF(409KB) ( 370 )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中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3月在我科行18F-FDG PET/CT显像并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NHL的146例患者的资料。根据国际工作组织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IWC)将化疗6个疗程的NHL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SUVmax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的关系。结果 在NHL患者中,临床分期、恶性程度、病灶大小、坏死情况、骨髓浸润、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Ki-67阳性率与SUVmax有关(P<0.05);无效组治疗前SUVmax高于有效组(16.68±6.16 vs 12.16±5.27,t=4.654,P=0.001);治疗前SUVmax评估NHL患者疗效的最佳截断值为14.836,对应的 AUC为0.835(95%CI:0.751~0.920),特异度为80.0%,敏感度为77.4%;治疗前SUVmax>14.836是影响NHL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88,95%CI:1.179~2.418,P=0.007)。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中的SUVmax可评估NHL患者的化疗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HBV感染所致免疫失衡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毛莉莎, 宋庆峰, 马天骏, 崔英
    2020 (2):  232-23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23
    摘要 ( 300 )   PDF(342KB) ( 222 )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但HBV是非细胞毒性病毒,本身不会引起肝细胞损伤。HBV感染时的肝脏损伤主要由机体的抗HBV免疫应答引起,因此免疫应答相关的病理机制对HBV相关性HCC的发生至关重要,HBV驱动HCC的机制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研究显示,慢性HBV持续感染可导致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功能障碍。本文就HBV感染导致的HCC特异性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肺腺癌误诊为淋巴瘤及淋巴结核病1例
    杨珣, 万自芬, 饶珊珊, 张湘燕, 邵松军
    2020 (2):  237-23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2.24
    摘要 ( 330 )   PDF(397KB) ( 1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