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12-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专栏
    数字健康助力肿瘤精准健康管理
    丁可鑫, 陈大方
    2021 (6):  569-57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01
    摘要 ( 272 )   PDF(507KB) ( 810 )  
    当今时代,信息革命持续演进,技术创新不断迭代,医疗健康行业即将迎来“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数字健康发展新阶段。本文阐述数字健康的内涵与应用,探讨数字健康助力肿瘤精准健康管理的关键要点,提出推进我国数字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引导数字健康技术为提升癌症防治水平、完善癌症防治体系搭桥铺路,为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免疫治疗专栏
    从微观到宏观漫谈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影响因素
    杜成, 金山琇, 谢晓冬
    2021 (6):  575-58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02
    摘要 ( 617 )   PDF(656KB) ( 415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新方式,是通过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而达到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消灭的目的。2018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获得诺贝尔奖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成为更加热门的话题。与化疗相比,免疫治疗的细胞毒性低,在临床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所以应用免疫治疗也更安全,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是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许多学者对其疗效进行了研究。本文将从微观到宏观,结合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结果,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肿瘤免疫微环境角度看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
    白日兰, 崔久嵬
    2021 (6):  585-59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03
    摘要 ( 692 )   PDF(504KB) ( 587 )  
    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多个肿瘤中观察到持久应答和显著的生存优势,但大多数患者并不能从ICIs治疗中获益。近年来,对ICIs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的鉴定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肿瘤组织与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TIME)相依相行,微环境中各种分子和细胞均可与肿瘤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应答产生复杂而多样化的影响。其中,TIME中的免疫和炎症因素对免疫治疗疗效应答具有关键作用。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微阵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TIME中各组分的了解和认知已逐步深入、全面,同时还开发了基于肿瘤和微环境的ICIs疗效联合预测生物标志物模型。这些突破性研究成果为探索更有效的预测生物标志物开发策略提供了希望,也有助于不同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基于ICIs的治疗管理、监测治疗疗效和疾病发展并攻克免疫治疗耐药。本综述从TIME角度出发,概述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以及基于肿瘤和免疫微环境因素开发的联合预测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AR-T细胞治疗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思路
    朱婧涵, 梁远征, 王亮
    2021 (6):  594-60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04
    摘要 ( 724 )   PDF(496KB) ( 927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免疫疗法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细胞疗法,在多种复发或难治性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大量临床研究显示CAR-T细胞治疗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且部分患者缓解后再次复发。因此,了解CAR-T疗法面临的挑战,寻找克服局限性的办法,对充分发挥CAR-T细胞潜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AR-T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性垂体炎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张芳, 谢晓冬
    2021 (6):  602-60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05
    摘要 ( 535 )   PDF(410KB) ( 206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使癌症治疗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ICIs是一种单克隆抗体,能抑制免疫反应的负调节成分,从而刺激T细胞对抗癌细胞。ICIs主要包括三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抑制剂、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 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及其配体(PD-L1/PD-L2)抑制剂。尽管ICIs在临床上取得了成功,但也带来了挑战,其中包括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CIs引起的最常见不良事件之一是内分泌疾病,而免疫性垂体炎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本文就ICIs治疗相关性垂体炎(immune-related hypophysitis,irH)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特点、可能的分子机制及其预测标志物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放射诱导多倍体乳腺癌细胞衰老和自噬
    孟繁杰, 阎英, 熊婵, 王丽丽, 赵松, 邢思宁, 于卉影
    2021 (6):  607-61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06
    摘要 ( 287 )   PDF(1221KB) ( 191 )  
    目的 探讨衰老和自噬在放射诱导的多倍体乳腺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在6 MV X射线模式下用7 Gy剂量照射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别于第3天(Day 3组)、5天(Day 5组)、7天(Day 7组)、11天(Day 11组)和19天(Day 19组)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倍性,β-半乳糖苷酶检测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衰老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GEPIA工具分析PLK1在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7 Gy剂量照射后,Day 3组、Day 5组、Day 7组MDA-MB-231细胞体积变大,多倍体细胞亚群(DNA含量>4 N)比例均明显高于未经放射处理的对照组MDA-MB-231细胞(均P<0.0001),同时发生细胞衰老现象。与未经放射处理的对照组相比,Day 3组和Day 5组中DNA损伤修复蛋白PARP,DNA合成相关蛋白Rb、E2F-1、E2F-2表达下调,自噬相关蛋白LC3B/LC3A比值显著升高;核膜完整性相关蛋白Lamin B1、DNA损伤修复蛋白PARP表达下调,DNA损伤应答相关蛋白PLK1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乳腺组织相比,PLK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结论 放射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衰老现象可能是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有利条件,衰老和自噬现象也可能有助于多倍体细胞自我修复去倍化增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细胞介素-33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NB4凋亡和周期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
    陈雪欣, 王一倩
    2021 (6):  613-61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07
    摘要 ( 263 )   PDF(525KB) ( 162 )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NB4经外源性IL-33以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特异抑制剂(SB203580)处理72 h后,采用Annexin V/DA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s 1,CDK1)蛋白表达以及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L-33组的HL-60和NB4细胞经IL-33作用后,细胞凋亡水平降低(P<0.05),细胞周期中S期比例升高(P<0.001);而SB+IL-33组细胞经SB203580和IL-33联合处理后,细胞凋亡水平高于IL-33组(P<0.05),S期细胞的百分比低于IL-33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IL-33组细胞的p38 MAPK磷酸化(p-p38 MAPK) 水平和CDK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5),而SB+IL-33组的p-p38 MAPK水平以及CDK1水平较IL-33组显著下降(均P<0.05)。 结论 IL-33可通过激活p38 MAPK,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NB4细胞的凋亡,抑制细胞周期停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情监测
    2014—2018年浙江省衢州市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结果分析
    雷锐娇, 张美珍, 王乐, 方志梅, 王悠清, 李辉章, 朱陈, 杜灵彬
    2021 (6):  618-62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08
    摘要 ( 198 )   PDF(389KB) ( 232 )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浙江省衢州市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高危评估与筛查结果。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浙江省衢州市为项目点,选取40~74岁常住户籍且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初筛、确定高危人群并进行临床筛查,计算人群癌症高危率、临床筛查参与率和阳性病变检出率。结果 2014—2018年浙江省衢州市共50 114人完成高危风险评估,25 375人被评估为癌症高危,整体高危率为50.63%,其中男性高危率(57.28%)高于女性(45.36%);60~64岁年龄组人群的高危率最高。各癌种的高危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上消化道癌(26.24%)、肺癌(23.55%)、肝癌(17.22%)、女性乳腺癌(14.91%)和结直肠癌(12.67%),临床筛查参与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女性乳腺癌(55.19%)、肝癌(47.47%)、肺癌(46.31%)、上消化道癌(28.26%)和结直肠癌(18.24%),其中男性除结直肠癌筛查参与率高于女性外,其余癌种的筛查参与率均低于女性。各癌种的阳性病变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女性乳腺癌(20.54%)、肺癌(18.04%)、肝癌(3.22%)、结直肠癌(1.73%)和上消化道癌(0.16%),其中,男性肝癌、上消化道癌和结直肠癌阳性病变检出率均高于女性,而肺癌阳性病变检出率低于女性。结论 2014—2018年浙江省衢州市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人群参与积极性较好,临床筛查参与率较高,但含侵入性检查项目的结直肠癌和上消化道癌的临床筛查参与率及阳性病变检出率均较低,未来应继续探索适宜的筛查策略,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教,尤其是男性及60~64岁年龄段的人群,进一步提升癌症筛查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3—2017年江苏省如皋市恶性肿瘤发病时间趋势分析
    沙留强, 吕家爱, 王书兰, 吴琼, 徐培培, 蔡美玲
    2021 (6):  624-62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09
    摘要 ( 237 )   PDF(353KB) ( 179 )  
     目的 分析江苏省如皋市2013—2017年恶性肿瘤发病变化趋势,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如皋市2013—2017年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分别计算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类别恶性肿瘤的粗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等指标。结果 2013—2017年,如皋市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均未呈现明显升降趋势(APC=0.63%、-1.75%、-1.87%,均P>0.05),男性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如皋市全人群和男性仅15~44岁年龄组恶性肿瘤粗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APC=-4.01%,-7.86%,均P<0.05),其余年龄组均未呈现明显升降趋势;女性各年龄组粗发病率均未呈现明显升降趋势。5年间,如皋市恶性肿瘤发病食管癌位列首位,其次为肺癌、肝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中,肺癌粗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APC=5.71%,P<0.05),食管癌和胃癌中标率均呈下降趋势(APC=-6.66%、-5.27%,均P<0.05);男性肺癌粗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APC=7.48%,P<0.05),但胃癌中标率和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粗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APC=-6.80%、 -1.88%,均P<0.05);女性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均未呈现明显升降趋势。结论 2013—2017年江苏省如皋市恶性肿瘤发病总体较平稳,但肺癌呈快速上升趋势,未来应加强关注并开展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3—2017年沈阳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 
    吕艺, 张馨予, 聂慧芳, 李恂
    2021 (6):  629-63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10
    摘要 ( 193 )   PDF(485KB) ( 126 )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沈阳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和趋势变化。方法 从沈阳市肿瘤随访登记系统中提取恶性肿瘤死亡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标化率(中标率)、年龄别死亡率、累积死亡率(0~74岁)、截缩死亡率(35~64岁)等指标;采用SPSS 23.0软件分别对男性、女性及各年龄组死亡率进行χ2检验;Joinpoint 3.5.3软件对死亡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沈阳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222.16/10万,中标率为100.50/10万,累积率(0~74岁)为10.88%;5年间合计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和男性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1.77%,P=0.030;APC=-1.78%,P=0.020),且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高于女性(χ2=1 512.28,P<0.001)。男性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依次是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女性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结论 2013—2017年沈阳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总体下降,肺癌、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是重点防控癌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轴突导向因子G1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高星, 叶甲舟, 朴雪岷, 李永强, 林燕, 梁嵘
    2021 (6):  634-64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11
    摘要 ( 261 )   PDF(631KB) ( 146 )  
     目的 探讨轴突导向因子G1(netrin-G1,NTNG1)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的组织样本63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TNG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同时收集同期本院收治的肝细胞癌、肝炎、健康受试者、其他肿瘤患者血清共9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NTNG1水平。 结果 NTNG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P=0.001),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细胞癌组患者血清中NTNG1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对照组(均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其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2%和76.56%,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1。结论 NTNG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可能是肝细胞癌患者潜在的预后评估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脏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王梓萌, 向作林
    2021 (6):  641-64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12
    摘要 ( 238 )   PDF(691KB) ( 152 )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 治疗肝脏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43例肝脏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4D-CT或呼吸门控技术进行CT模拟定位,共58个病灶接受SBRT治疗,总剂量为36~70 Gy,分割次数为5~10次,1天1次,1周5次。结果 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程放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5.6个月(范围:2.0~31.9个月)。2年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5.4%、86.0%和5.9%。常见的Ⅰ~Ⅱ级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6例)、疲劳(6例)、骨髓抑制(3例)和肝脏疼痛(1例),未发现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EQ-5D-5L生活质量量表的平均效用得分为0.848(标准差=0.277)。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脏转移瘤局部控制率良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其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值得开展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7及SP-1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唐朝, 李建民, 潘婵苑, 谭文文, 刘慧
    2021 (6):  647-65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13
    摘要 ( 202 )   PDF(525KB) ( 110 )  
    目的 探讨miR-7及其下游靶点特异性蛋白1(specific protein 1,SP-1)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7月—2020年9月收治的116例原发性NSCLC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并采集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组织和外周血血清中miR-7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SP-1蛋白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放射敏感性的因素。结果 NSCLC患者癌组织中miR-7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01),SP-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iR-7与癌组织中的miR-7表达呈正相关(r=0.492,P<0.001),SP-1表达阳性患者血清中的miR-7相对表达量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05)。T3~4分期、TNM分期ⅢA~B期、有吸烟史、发生放射性肺损伤者血清和癌组织中的miR-7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癌组织中SP-1阳性表达率升高(均P<0.05)。与放射敏感组比较,放射抵抗组血清和癌组织中miR-7相对表达量降低(均P<0.001),SP-1阳性表达率升高(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miR-7预测NSCLC患者发生放射抵抗的曲线下面积为0.822 (95%CI:0.746~0.897)。血清miR-7表达水平降低是放疗敏感性的危险因素(P=0.009)。结论 血清miR-7在预测放疗抵抗中具有良好的效能,miR-7及其下游靶分子SP-1可能是潜在的放疗增敏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ⅡB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孙方丽, 卢秋萍, 吴能娴, 莫琳嵋, 宋红林
    2021 (6):  653-65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14
    摘要 ( 193 )   PDF(410KB) ( 135 )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在ⅡB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队列分析29例行同步放化疗的ⅡB期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均行18F-FDG PET /CT全身显像检查,并获取代谢参数如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average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avg)、最小标准摄取值(min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min)、峰值标准摄取值(peak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peak)、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放化疗敏感组和放化疗抵抗组,分析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ⅡB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关系 ,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放化疗疗效的价值。结果 放化疗敏感组的SUVmax、SUVavg、SUVpeak、SUVmin值与放化疗抵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化疗敏感组与放化疗抵抗组的TLG、MT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09)。TLG和MTV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和0.793,MTV预测放化疗疗效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7.8%、81.8%和79.3%;TLG分别为66.7%、81.8%和75.3%。结论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在ⅡB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中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1—2020年广西某肿瘤专科医院15种恶性肿瘤随访情况分析
    陈丽君, 梁秀妹, 吴芸, 卢香宁, 陆彦羽
    2021 (6):  658-66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15
    摘要 ( 202 )   PDF(359KB) ( 138 )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广西某肿瘤专科医院恶性肿瘤病例随访数据,了解随访状况,为进一步改进肿瘤随访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广西某肿瘤专科医院2011—2020年登记的15种恶性肿瘤随访资料,采用 Excel 2013对随访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随访应答率、失访率及有效随访率等。结果 2011—2020年共登记15种恶性肿瘤患者62 527例,随访61 333例,平均随访应答率为95.25%,平均失访率为28.21%,平均有效随访率为67.04%,其中乳腺癌患者有效随访率最高,平均为89.97%。2011—2020年15种恶性肿瘤的平均有效随访率逐年上升,且2016—2020年各癌种平均有效随访率明显高于2011—2015年(85.44% vs 48.64%)。2011—2020年15种恶性肿瘤电话随访与门诊随诊分别占总随访量的36.35%、63.65%,其中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体癌、卵巢癌及宫颈癌的门诊随诊占比较高,分别为78.69%、78.61%、68.19%、65.57%及62.20%。结论 该院近10年来恶性肿瘤有效随访率不断提升,但仍需进一步提高随访质量。建立有效的肿瘤随访模式是提高随访质量,减少失访率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9年度广西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结果分析
    蔡心连, 黄月丽, 钟毅, 刘爱群
    2021 (6):  662-66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16
    摘要 ( 239 )   PDF(421KB) ( 242 )  
    目的 分析广西地区2019年度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数据,为上消化道机会性筛查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广西上消化道癌管理系统收集的2019年度(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参加广西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的临床病历资料。计算活检率,食管/胃肿瘤性病变检出率,食管癌/胃癌早诊率,并在不同性别组以及年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共10 357例受检者纳入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其中5 897例进行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食管、贲门、胃分别活检882例、178例、5 392例,活检率分别为14.96%、3.02%、91.44%。共检出食管肿瘤性病变126例(1.22%),早期癌37例(29.37%);胃肿瘤性病变210例(2.03%),早期癌66例(31.43%);贲门肿瘤性病变19例(0.18%),早期癌4例(21.05%);胃及贲门肿瘤性病变229例(2.21%),胃及贲门早期癌70例(30.57%)。肿瘤性病变检出率在性别和年龄分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食管癌、胃癌早诊率在性别和年龄分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80岁之前,食管、胃(包括贲门)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均随年龄上升而上升(χ2=46.716,P<0.001;χ2=51.989,P<0.001)。结论 2019年度广西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检出率及早诊率均不高,需进一步提高人群的防癌意识,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人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铜蓝蛋白与恶性肿瘤
    秦倩, 秘嘉庆, 冯勤梅
    2021 (6):  667-67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17
    摘要 ( 385 )   PDF(346KB) ( 276 )  
    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是一种含铜的α-2球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并分泌到血液中,含有95%以上的血浆铜,在调节氧化应激及铁稳态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p在肺癌、卵巢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可通过调节铁死亡、血管生成和影响肿瘤微环境参与肿瘤生长及转移,是潜在的致癌因子。本文就Cp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型研究进展
    李喆, 岑洪
    2021 (6):  672-67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18
    摘要 ( 254 )   PDF(318KB) ( 677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特征、生物学特征及治疗结局。近年来研究证实DLBCL可分为不同亚型,这对精确分层诊断和指导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术后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文饶, 吴义坤, 杨超, 陈伟, 龚茂迪, 宋赏, 裴军, 徐述雄
    2021 (6):  677-68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6.19
    摘要 ( 224 )   PDF(347KB) ( 227 )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手术是 UTUC 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超过 50% 患者术后局部或远处复发。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对 UTUC 术后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进行探索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 UTUC 术后辅助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