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10-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专栏
    2004—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城乡居民结直肠癌死亡趋势分析
    魏志敏, 蒋栋铭, 赵沛, 柳东红, 张丽娟, 谭晓㛃, 王颢, 余红平, 曹广文
    2021 (5):  447-45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01
    摘要 ( 1247 )   PDF(616KB) ( 389 )  
    目的 分析我国城乡2004—2018年结直肠癌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605个监测点的2004—2018年结直肠癌死亡病例,根据年龄、性别和地区进行分层,计算结直肠癌粗死亡率(crude mortality rate,CMR)、年龄标化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ASMR)及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结果 2004—2018年我国结直肠癌死亡病例共213 513例,CMR为9.67/10万,ASMR为6.52/10万。15年间我国结直肠癌CMR呈上升趋势(APC=3.30%,P<0.001)。城市地区结直肠癌ASMR无明显变化,但东、西部农村地区结直肠癌ASMR呈上升趋势(APC=1.13%,P=0.020;APC=1.80%,P=0.004),中部农村地区结直肠癌ASMR呈下降趋势(APC=-1.22%,P=0.010)。城乡地区男性结直肠癌CMR均高于女性(P<0.001),城市地区女性结直肠癌ASMR呈下降趋势(APC=-1.10%,P<0.001)。城市地区20~39岁和40~59岁年龄组的结直肠癌ASMR呈下降趋势(APC=-3.04%,P=0.007;APC=-1.98%,P=0.002);农村地区≥60岁年龄组结直肠癌ASMR呈上升趋势(APC=0.86%,P=0.030)。结论 我国结直肠癌死亡率逐年上升,城乡地区人群结直肠癌死亡率在年龄、性别、地区等各层均存在显著差异,未来应加大对农村地区人群结直肠癌的防控,以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癌专栏
    基于增强子RNA建立肝细胞癌预后模型
    范阿慧, 张瑞, 周金池, 何阳菘, 樊代明, 赵晓迪, 卢瑗瑗
    2021 (5):  452-45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02
    摘要 ( 1207 )   PDF(1044KB) ( 171 )  
    目的 基于增强子RNA(enhancer RNA, eRNA)构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模型,并寻找理想的预后生物标志物。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eRNA表达谱和HCC患者临床数据筛选出关键eRNA,采用Lasso-Cox回归建立预后模型,以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模型区分度,并对关键eRNA进行生存分析和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27个关键eRNA。Lasso-Cox回归选定其中10个eRNA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时间依赖性ROC曲线1年、3年、5年的AUC分别为0.73、0.66、0.67。DCP1A与HCC患者预后显著相关,且与肿瘤状态、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相关(均P<0.05)。富集分析提示DCP1A主要位于细胞核内,通过发挥解旋酶、泛素化等活性,参与染色质修饰等生物学过程,且与癌症相关通路有关。结论 基于eRNA构建的预后模型可作为预测HCC患者生存的有效工具,DCP1A可能是HCC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串联重复序列分型鉴定肝癌肝移植术后超晚期复发肿瘤起源的可行性研究
    郭德镇, 黄傲, 张势域, 成剑文, 王宇鹏, 闫加艳, 黄晓武, 樊嘉, 杨欣荣, 周俭
    2021 (5):  458-46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03
    摘要 ( 1325 )   PDF(843KB) ( 230 )  
    目的 分析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分型鉴定肝癌肝移植术后超晚期复发肿瘤起源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1例肝癌肝移植术后发生超晚期肿瘤复发患者的原发灶和复发灶样本,采用PCR技术体外扩增15个STR基因座片段,通过分析病灶STR位点一致性进行鉴定。结果 STR基因座的检测和对比结果显示,复发灶中的15个STR位点(D3S1358、vWA、D8S1179、D21S11、D18S51、D2S441、D19S433、TH01、FGA、D22S1045、D5S818、D13S317、D10S1248、D1S1656、D12S391)与原发灶相同,似然率为2.28×1018,因此排除了复发灶为供肝新生肿瘤的可能性,证实其为原发灶起源的复发肿瘤。结论 STR分型可以有效地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超晚期复发肿瘤的起源进行鉴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癌转化治疗的病例选择标准探讨
    杨振云, 陈敏山
    2021 (5):  464-46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04
    摘要 ( 1740 )   PDF(375KB) ( 200 )  
    原发性肝癌目前是我国发病率排名第五,死亡率排名第二的恶性肿瘤,其中85%~90%的原发性肝癌为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目前依旧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治疗手段,然而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手术机会有限。对于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往往采取一种或多种治疗手段进行转化治疗,争取缩小肿瘤以达到可根治性手术切除。研究发现不同的治疗手段间转化治疗转化率各有差异,且对于个体病例,如何选择相对合适的转化治疗手段,至今尚未有特定的选择标准。本文就肝癌转化治疗的病例选择标准进行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生物学行为的晚期胆管癌靶向免疫治疗进展
    王云超, 杨旭, 杨晓波, 赵海涛
    2021 (5):  469-47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05
    摘要 ( 1439 )   PDF(601KB) ( 353 )  
    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CCA,简称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且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胆道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多为晚期。晚期CCA恶性程度高,目前一线化疗疗效有限,预后差。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对不同亚型CCA的基因组和转录组特征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CCA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奠定基础。近期随着Pemigatinib被FDA批准用于FGFR2基因融合或其他重排类型的晚期经治CCA,以及帕博利珠单抗被批准用于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或 DNA错配修复缺陷(different mismatch repair,dMMR)晚期实体瘤,免疫靶向药物治疗晚期CCA随之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本综述将结合CCA的生物学特征,总结当前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CCA中的应用现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d-EOB-DTPA增强MRI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肝肿瘤术后肝衰竭中的临床价值 
    李长峰, 王强, 瞿成名, 李雪松, 蔡萍, 张雷达, 马宽生
    2021 (5):  477-48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06
    摘要 ( 1165 )   PDF(684KB) ( 152 )  
    目的 构建基于Gd-EOB-DTPA增强MRI的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肝肿瘤术后肝衰竭(post-ha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0年1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肿瘤切除的11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利用术前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影像计算肝-肌比率(liver-to-muscle ratio,LMR),定量评估肝功能。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和校正曲线评估模型。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结果显示,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手术方式和LMR是预测PHLF的独立因素(均P<0.05)。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64.6%。校正曲线显示模型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基于Gd-EOB-DTPA增强MRI和临床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PHLF中显示了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分化肝细胞癌的免疫微环境及其对PD-1抑制剂疗效的评估价值
    杨坤, 吴坤瑾, 沙焕臣, 张晓刚, 刘昌, 曲凯
    2021 (5):  484-49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07
    摘要 ( 169 )   PDF(1360KB) ( 222 )  

    目的 探索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预后差别,以及免疫治疗对低分化HCC的疗效。方法 通过收集SEER数据库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HCC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数据分析,使用TCGA-LIHC seq数据分析低分化HCC的免疫微环境特征,结合1例低分化HCC患者探索接受免疫治疗的效果。结果 共收集SEER数据库4 114例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90例HCC患者数据,生存分析显示,低分化HCC患者均较高-中分化患者的总生存期短(P<0.001)。WGCNA及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影响HCC分化及预后的基因通路主要富集在E2F1相关通路,该通路同时也会影响肿瘤组织免疫细胞浸润。TCGA-LIHC seq数据分析证实低分化HCC中CD8+T淋巴细胞富集并存在PD-1高表达。临床数据分析显示,1例低分化HCC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提示低分化HCC可能是免疫治疗的潜在受益人群。结论 低分化HCC预后差,基于低分化HCC的PD-1+CD8+T细胞高度浸润的免疫微环境特征,其接受免疫治疗可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质谱流式细胞技术揭示TP53突变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的免疫微环境特征 
    詹国华, 胡嘉欣, 潘立鑫, 王秋雁, 向邦德
    2021 (5):  492-49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08
    摘要 ( 1129 )   PDF(2796KB) ( 256 )  
    目的 探讨TP53突变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19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切除的38例HCC患者活体组织标本及其配对癌旁组织标本,提取组织DNA,并进行基因突变分析。采用质谱流式细胞术(CyTOF)比较TP53突变组和TP53未突变组中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以及两组癌组织之间的免疫微环境特点。结果 采用CyTOF鉴定TP53突变组和TP53未突变组所有免疫细胞,结果鉴定为22个细胞亚群,包括CD4+T细胞亚群、CD8+T细胞亚群、B细胞亚群、树突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亚群、NKT细胞亚群、粒细胞亚群和2个未知细胞亚群。其中,TP53突变组癌组织中CD8+T细胞和CD4+T细胞的表达比例均较未突变组癌组织高(2.26% vs 0.47%,P=0.028;7.53% vs 3.55%,P=0.046)。结论 TP53突变型HBV相关性HCC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具有免疫异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环状RNA circUGGT2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赖家骏, 周新栋, 胡志伟, 何盛泉, 李定云, 翁伟明, 曾德强, 朱晓峰, 张涛, 龙飞
    2021 (5):  500-50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09
    摘要 ( 240 )   PDF(804KB) ( 103 )  
    目的 探讨环状RNA circUGGT2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及其对CR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 收集粤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45例手术切除的CR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qRT-PCR检测组织及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和CRC细胞株HT29、HCT116、SW480、SW620中circUGGT2的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ircUGGT2的诊断效能。将si-circUGGT2和si-NC分别转染至SW480细胞,采用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circUGGT2在CRC组织中高表达(P<0.001),且与患者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circUGGT2诊断CRC的AUC为0.702。circUGGT2在4种CR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NCM460细胞(均P<0.001),尤其在SW48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与si-NC组比较,沉默circUGGT2后SW480细胞增殖速率和划痕愈合速率降低(均P<0.05),克隆形成数目及迁移、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 circUGGT2在CRC中高表达,沉默circUGGT2可抑制CR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circUGGT2可能是CRC诊断和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429靶向调控SIAH1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LOVO增殖的影响
    李姗姗, 裴阳, 张威, 孙立影, 姜淼, 尚国印, 牛思佳, 马志斌
    2021 (5):  506-51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10
    摘要 ( 216 )   PDF(603KB) ( 108 )  
    目的 探讨miR-429靶向SIAH1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qRT-PCR检测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系NCM460和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LOVO、HT-29中miR-429的表达。将miR-429 mimic和miR-429阴性对照序列(NC)转染至LOVO细胞,同时设置Control组。预测miR-429的靶基因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靶向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IAH1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NCM460细胞,miR-429在各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降低(均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了SIAH1与miR-429的靶向关系。与NC组相比,过表达miR-429能抑制LOVO细胞中SIAH1蛋白的表达(P<0.001),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01)。结论 miR-429通过靶向SIAH1基因表达抑制LOVO细胞增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卵巢癌免疫相关预后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郝苓吉, 张哲, 董训虎
    2021 (5):  511-51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11
    摘要 ( 527 )   PDF(2016KB) ( 259 )  
    目的 构建卵巢癌免疫相关预后模型并初步筛选预后标志物。方法 将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卵巢癌样本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GSE26712作为外部验证集。通过limma软件包分析免疫相关的差异基因(IRDEGs),单因素Cox回归筛选预后相关的IRDEGs,通过LASSO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构建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C-index对模型进行评价。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列线图的预测性能。 结果 本研究在训练集中成功构建了包含11个基因(C5AR1、CX3CR1、CXCL11、CXCL13、IGF1、IL27RA、NFKBIB、PENK、PI3、PSMC1和PSME3)的预后模型,C-index为0.69,1、3、5年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71和0.7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该风险模型是卵巢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2.58, 95%CI=2.15~3.25)。基于风险得分成功构建了列线图模型,其校准曲线拟合良好,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在指导临床决策方面具有积极的净收益。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免疫相关预后模型在卵巢癌预后预测中具有良好的效能,其中的相关基因可能是卵巢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潜在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列线图构建和验证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肝切除术后的预后评估模型 
    张雷, 赵秀雷, 孔德帅, 李金超, 王振勇, 刘汝海, 柴伟
    2021 (5):  518-52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12
    摘要 ( 241 )   PDF(519KB) ( 118 )  
    目的 分析影响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HC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列线图模型构建和验证预后评估模型。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8年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行肝切除术的PVTT-HC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截至2021年1月。主要预测结局为1、3、5年总生存率。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影响,并基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同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采用C-index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结果 共231例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纳入分析,其中训练集162例,验证集69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AFP≥400 μg/L、AST≥40 U/L、ALP≥80 U/L、肿瘤个数>1个及肿瘤包膜不完整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在训练集中,列线图模型预测1、3、5年总生存率的C-index分别为0.826(95%CI: 0.791~0.861)、0.818(95%CI:0.782~0.854)、0.781(95%CI:0.742~0.820),在验证集中分别为0.814(95%CI:0.777~0.851)、0.798(95%CI:0.758~0.837)、0.769(95%CI:0.728~0.810)。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均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预测PVTT-HCC患者的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复发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周永兴, 谭观桥, 周大为
    2021 (5):  523-52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13
    摘要 ( 205 )   PDF(515KB) ( 136 )  
    目的 构建可预测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6月—2019年7月在本院行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结局为术后早期复发,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校准度,决策曲线评估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共137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最终分析,术后早期复发58例(4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大小≥3 cm、术前CA19-9水平>37 U/mL、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数目>3枚是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这些因素成功构建了列线图模型,AUC为0.807 (95%CI:0.729~0.885),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P=0.569)。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即预测早期复发概率达到22%时,可采取干预。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可预测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临床早期筛选并识别风险患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前炎症指标对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
    冯晴, 方吉, 陈雪丹
    2021 (5):  529-53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14
    摘要 ( 235 )   PDF(464KB) ( 122 )  
    目的  探讨术前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预后营养指数(PNI)在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术后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5年6月—2018年3月于本院行肝切除术的HC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截至2021年1月。主要研究指标为总生存期(OS)。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及列线图评估术前NLR、PLR及PNI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共77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分析,其中男性59例;中位年龄51岁。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NLR、PLR、PNI与HCC患者的死亡风险均呈线性关系(非线性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NLR、PLR、PNI、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是影响HCC患者OS的因素。NLR、PLR、PNI等炎症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1年、3年总生存率的AUC均大于NLR、PLR、PNI(均P<0.05),且联合预后影响因素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包膜是否完整后AUC进一步提高(均P<0.05)。结论 术前炎症指标NLR、PLR、PNI在预测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预后中具有良好效能,联合临床因素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长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潘昭芳, 张璇, 范静
    2021 (5):  534-53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15
    摘要 ( 241 )   PDF(518KB) ( 222 )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长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招募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截至2020年6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1∶1比例于2020年6月至2020年7月按照年龄(±2岁)、性别、婚姻状况匹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调查患者移植前、移植1年后和移植5年后的生活质量。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5年生活质量的因素,并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4例患者进行分析。患者移植前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低,移植1年后进一步降低,而移植5年后逐渐恢复(均P<0.05),但5年后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仍低于对照组(各维度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移植年龄≥32岁(β=-2.52,95%CI:-3.61 to -1.21,P=0.041)、移植物抗宿主病(β=-3.25,95%CI:-6.34 to -0.21,P=0.022)和移植并发症(β=-5.93,95%CI:-9.71 to -1.24,P=0.037)与较差的5年生活质量相关。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生活质量逐步改善,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移植后相关并发症有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到健康人群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保生育治疗后影响妊娠的因素分析
    胡明淼, 陈梦捷, 梁月娟, 王鹤
    2021 (5):  539-54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16
    摘要 ( 177 )   PDF(407KB) ( 196 )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的妊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2019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2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且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的妊娠情况,将患者分为治疗后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的因素。结果 72例患者中妊娠率为66.7%,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是否切除淋巴结、是否楔形切除健侧卵巢、是否切除大网膜是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采用楔形切除健侧卵巢及切除淋巴结、大网膜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妊娠率降低,但该结论尚需进一步论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保温措施对达芬奇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
    薛菊琴, 戴莉
    2021 (5):  543-54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17
    摘要 ( 196 )   PDF(427KB) ( 151 )  
    目的 探讨综合保温措施对达芬奇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术后体温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综合保温组(n=30)和常规保温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体温、术后麻醉苏醒时间、麻醉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综合保温组患者手术开始1 h、2 h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高于常规保温组[t1:(36.1±0.4) ℃ vs (36.7±0.3) ℃;t2:(35.6±0.4) ℃ vs (36.9±0.4) ℃;t3:(35.6±0.3) ℃ vs (37.1±0.3) ℃];但麻醉苏醒时间以及麻醉拔管时间较常规保温组短[(82.0±20.1) min vs (71.0±12.9) min;(49.9±17.5) min vs (41.2±9.2)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结论 综合保温措施有助于降低达芬奇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加速术后恢复,在患者快速康复外科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肿瘤超低频突变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张换勤, 刘洋, 郭旭, 邢金良, 权志博
    2021 (5):  553-55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18
    摘要 ( 420 )   PDF(322KB) ( 552 )  
    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高通量和低成本的特点使之在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尤其是肿瘤研究中应用广泛。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其中致病突变可能以极低比例存在。因此,超低频突变的精准检测在肿瘤早诊、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用药指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NGS测序实验设计复杂且环节多,会导致假阳性突变的产生,从而影响超低频突变检测的准确性。本文就肿瘤中超低频突变检测的重要性,并围绕影响超低频突变检测的因素及相应对策进行综述,同时对肿瘤中超低频突变检测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症因子与肿瘤伴随抑郁的研究进展
    覃蕾, 游雪梅
    2021 (5):  553-55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19
    摘要 ( 147 )   PDF(355KB) ( 209 )  
    肿瘤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研究发现炎症因子是肿瘤伴随抑郁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的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趋化因子、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不仅能发挥促进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及转移等作用,还可促使患者产生神经炎症、改变神经递质代谢与神经内分泌轴功能等,在促进肿瘤进展的同时诱发与临床抑郁症症状重叠的疾病行为,进一步导致患者预后不良。本文就炎症因子在肿瘤伴随抑郁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的研究进展
    吴留成, 陈建思, 覃宇周, 黄名威, 金钦文
    2021 (5):  559-56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20
    摘要 ( 276 )   PDF(386KB) ( 227 )  
    胃癌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恶性肿瘤,因早期症状不明显,在诊断时大多数患者往往已经进入进展期。进展期胃癌主要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新辅助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一环,在降低肿瘤临床分期、缩小肿瘤体积以及防止远处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新辅助治疗后能否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是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围绕pCR定义、pCR患者预后及其辅助治疗等进行了探索和思考,以期解答pCR患者在诊疗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咽癌临床分型研究进展 
    陈思皓, 张石川, 李厨荣, 吕俭霞
    2021 (5):  564-56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1.05.21
    摘要 ( 360 )   PDF(404KB) ( 344 )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高发肿瘤。20世纪60年代,国内学者即注意到晚期鼻咽癌具有不同的原发灶和淋巴结发展趋势,据此提出了颅神经型、颈淋巴结广泛转移型等临床分型的早期概念,并逐步演变为广为接受的上行型、下行型和混合型3种分型方式;分型的依据也从独立于TNM系统的临床特征分析,转为更为简便和通用的T、N组合分类。不同于临床分期,临床分型是对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反映。近年来研究证明,不同临床分型不仅在肿瘤进展模式存在区别,在基因及蛋白表达等层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对不同临床分型鼻咽癌展开研究,有助于理解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制,并可能提供鼻咽癌分子分型的基本线索。本文就鼻咽癌临床分型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