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共识
    基于靶标指导乳腺癌精准治疗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乳腺癌标志物协作组
    2022 (4):  346-36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01
    摘要 ( 3906 )   PDF  
     乳腺癌是一种分子水平异质性很高的恶性肿瘤,病理分型结合分子标志物成为常规诊断方式。分子分型可助力乳腺癌的分类分层精准治疗,但在临床实践中乳腺癌标志物的检测方法、评价体系与临床解读等尚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进一步促进基于靶标指导的乳腺癌精准治疗,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乳腺癌标志物协作组组织临床、病理、分子检测等领域专家,综合国内外乳腺癌临床应用共识和指南、重要文献及临床实践编写本共识,对基于靶标指导乳腺癌精准治疗给出专家组意见,以期提高临床上以标志物为靶标的乳腺癌精准诊断和治疗水平,为乳腺癌患者的系统治疗提供新视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基于高压水动力注射基因转染法构建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洪昕, 高铭舒, 许小君, 魏元元, 李小磊, 黄启超
    2022 (4):  363-36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02
    摘要 ( 3041 )   PDF  
    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对全球健康提出了更高挑战。建立原发性肝癌动物模型是筛选潜在治疗靶点和开展临床前研究的必要条件。基于高压水动力注射基因转染法构建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具有可靠、快速、灵活和节约成本等优势,为更好地了解人类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测试抗肝癌药物的治疗潜力等提供了有效途径,近二十年来逐渐被研究者们应用。本文以高压水动力注射基因转染构建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基本原理为切入点,综述该模型的具体构建方法及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前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lncRNA BCYRN1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糖酵解激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傅芮莹, 刘辛迪, 梁远征, 刘雪琳, 王亮
    2022 (4):  370-37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03
    摘要 ( 235 )   PDF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BCYRN1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ENKTCL)糖酵解激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2010—2021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236例ENKTCL患者信息,分析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与无疾病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性;采用qRT-PCR检测32例初诊ENKTCL患者组织中的BCYRN1含量并分析其与PFS的相关性。利用质粒转染法构建过表达BCYRN1(OE-BCYRN1组)和干扰BCYRN1(shBCYRN1组)的ENKTCL SNK-6细胞株,采用Screen QuestTM比色法检测葡萄糖摄取能力,用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乳酸的生成能力;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糖酵解关键分子PKM2、HIF-1α、SLC2A1、LDHA和PDK1的表达水平;分别添加蛋白合成抑制剂、溶酶体抑制剂或激活剂后观察BCYRN1对PKM2稳定性的影响。采用RNA pull-down和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IP)实验判断BCYRN1与PKM2相互作用的模式。结果 236例ENKTCL患者中,高血糖组(FBG>5.6 mmol/L)49例,正常血糖组(FBG≤5.6 mmol/L)187例,高血糖组5年PFS率低于低血糖组(32.1% vs 63.7%,P<0.001);BCYRN1高表达组3年PFS率低于低表达组(26.1% vs 82.5%,P=0.014)。干扰BCYRN1后,ENKTCL SNK-6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和乳酸生成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过表达BCYRN1后,糖酵解关键分子PKM2、HIF-1α、SLC2A1、LDHA和PDK1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均P<0.05)。应用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分别处理SNK-6细胞3 h和6 h后,OE-BCYRN1组中PKM2的降解比例均显著低于OE-CTRL组(均P<0.05),而shBCYRN1组中PKM2的降解比例均显著高于shCTRL组(均P<0.05)。经溶酶体抑制剂(Leupeptin)处理后shBCYRN1+Leupeptin组的PKM2降解比例明显下降(P<0.01);经溶酶体激活剂(6-Aminonicotinamide,6-AN)处理后OE-BCYRN1+6-AN组的PKM2降解比例显著增加(P<0.001)。RNA pull-down和RIP实验显示BCYRN1基因可与PKM2蛋白发生直接相互作用。结论 BCYRN1可能通过溶酶体途径上调PKM2表达而激活ENKTCL糖酵解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GRMC1在激素治疗中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赵越, 阮祥燕, 谷牧青, 许新, 程姣姣
    2022 (4):  378-38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04
    摘要 ( 245 )   PDF  
    目的 探讨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s 1,PGRMC1)在激素治疗中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方法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乳腺癌MCF7细胞经雌孕激素处理后,用过表达PGRMC1、敲降ER抑制因子PHB1(shPHB1-1和shPHB1-2)及其相应阴性对照的慢病毒液进行感染。采用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分析及GST pull-down实验检测PGRMC1与PHB复合体(PHB1和PHB2)的相互作用,免疫印迹法和RT-qPCR检测PHB1、PHB2和PGRMC1的表达情况,CCK-8和EDU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RT-qPCR检测ER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THBS1、CXCL12和GREB1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分析发现,PHB1和PHB2均存在于PGRMC1的免疫共沉淀组分中;GST pull-down鉴定体外条件下PGRMC1与PHB复合体存在直接相互作用。与相应对照组相比,过表达PGRMC1和下调PHB1的乳腺癌细胞增殖速度均明显加快(均P<0.05),S期和G2/M期阳性细胞比例均明显增加(均P<0.05),且能够显著促进ER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THBS1、CXCL12和GREB1的表达(均P<0.01)。PGRMC1过表达后MCF7细胞中PHB1与ER的相互作用减弱。下调PHB1后再过表达PGRMC1的细胞周期中,S期和G2/M期阳性细胞比例与单独下调PHB1相比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 PGRMC1可能通过与PHB复合体结合,并解除后者对ER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ER信号通路的活化和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加速激素刺激条件下乳腺癌细胞的恶性增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情监测
    2014—2018年广西宾阳县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及其趋势分析
    韦俊杰, 甘晓琴, 韦柳青, 陈伟强, 周子寒, 邢照琼, 李秋林, 余家华, 容敏华, 曹骥, 葛莲英, 唐卫中, 周先果, 余红平
    2022 (4):  385-39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05
    摘要 ( 200 )   PDF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广西宾阳县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及其时间变化趋势,为该县科学制定恶性肿瘤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4—2018年广西宾阳县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计算粗发病率、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死亡率(简称中标发病/死亡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世标发病率/死亡率),分析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采用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s)、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等指标评价恶性肿瘤所致的疾病负担情况。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估计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及DALYs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评价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4—2018年广西宾阳县恶性肿瘤共报告新发病例数11 536例,粗发病率为219.64/10万,中标发病率为180.25/10万;共报告死亡病例数6 970例,粗死亡率为132.70/10万,中标死亡率为103.44/10万。2014—2018年广西宾阳县恶性肿瘤粗发病率变化呈增长趋势,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PC=9.88%,t=2.11,P=0.125);粗死亡率由2014年的103.08/10万增长至2018年的149.35/10万,平均每年增长10.83%(AAPC=10.83%,t=4.03,P=0.027)。恶性肿瘤发病前10位依次为肝癌、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胃癌、鼻咽癌、食管癌、脑瘤和甲状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81.33%。恶性肿瘤死亡前10位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咽癌、子宫颈癌、食管癌、脑瘤和白血病,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6.11%。2014—2018年广西宾阳县恶性肿瘤造成的DALYs共计108 848.61人年,DALYs率为2 072.40/10万人年。恶性肿瘤DALYs率从2014年的1 637.17/10万人年增长至2018年的2 366.51/10万人年,平均每年增长10.87%(AAPC=10.87%,t=4.72,P=0.018)。DALYs率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女性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鼻咽癌、子宫颈癌、脑瘤、白血病和子宫体癌。结论 2014—2018年广西宾阳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s率较高,死亡率和DALYs率呈较快增长趋势。肝癌、肺癌、女性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鼻咽癌和子宫颈癌等是广西宾阳县重点防治的恶性肿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腋窝临床淋巴结阳性超声特征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负荷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李卓璇, 童一苇, 陈小松, 沈坤炜
    2022 (4):  393-39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06
    摘要 ( 220 )   PDF  
    目的 分析腋窝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超声特征,探索超声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入组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中心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分析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的临床病理指标和超声指标。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超声指标。结果 共纳入1 055例乳腺癌患者,其中低淋巴结负荷(1~2枚淋巴结转移)398例(37.7%),高淋巴结负荷(≥3枚淋巴结转移)657例(62.3%)。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55岁(OR=1.56,95%CI:1.20~2.02,P=0.001),超声肿瘤大小<20.0 mm(OR=1.54,95%CI:1.14~2.09,P=0.005)、超声淋巴结长径<20.0 mm(OR=2.03,95%CI:1.48~2.79,P<0.001)、超声淋巴结短径<8.6 mm(OR=1.41,95%CI:1.06~1.89,P=0.019)和超声可疑淋巴枚数1~2枚(OR=2.74,95%CI:1.63~4.61,P<0.001)与低淋巴结负荷独立相关。孕激素受体和淋巴结长径是DFS(HR=2.06,95%CI:1.21~3.50,P=0.008;HR=1.66,95%CI:1.15~2.40,P=0.007)和OS(HR=4.53,95%CI:2.18~9.59,P<0.001;HR=3.49,95%CI:1.96~6.20,P<0.001)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超声特征有助于预测腋窝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负荷及预后,指导后续个体化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髓外病变和调节T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疗效的影响
    王佳, 翟志敏, 葛健, 王兴兵, 董毅
    2022 (4):  400-40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07
    摘要 ( 231 )   PDF  
    目的 探讨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diseases,EMD)和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对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e antigens,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BCMA?CAR?T治疗的24例RRMM患者为研究对象,输注BCMA?CAR?T细胞后观察和监测治疗反应和毒性;比较有无EMD以及Tregs水平高低组患者的总体缓解率(overall remission rate,ORR)、持续缓解时间(duration of response,DOR)、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R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RRMM患者输注BCMA?CAR?T细胞2个月内,ORR为87.5%,其中无EMD患者的ORR优于EMD患者(P=0.038),Tregs水平高低不影响患者的ORR(P=0.876);EMD及Tregs水平异常增高均降低患者的中位DOR(P=0.004,0.001)。EMD患者的OS率和RFS率均低于无EMD患者(60.0% vs 84.2%,P=0.013;40.0% vs 57.9%,P=0.007)。Tregs水平异常增高患者的OS率与Tregs水平正常或较低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但RFS率明显降低(40.0% vs 77.8%,P=0.01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EMD患者的OS和RFS均较无EMD患者短(HR=8.465,95%CI:1.150~62.315,P=0.036;HR=5.569,95%CI:1.332~23.285,P=0.019),Tregs水平异常增高患者的RFS也较Tregs水平正常或较低患者短(HR=8.806,95%CI:1.088~71.282,P=0.017)。有无EMD组及Tregs水平高低组患者在BCMA-CAR-T细胞治疗中总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有EMD的RRMM患者,BCMA?CAR T细胞治疗效及生存均较无EMD患者差,异常Tregs可能是其复发的根源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前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陈明干, 龚庆豪, 戴刚, 张美峰, 张捷
    2022 (4):  407-41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08
    摘要 ( 219 )   PDF  
     目的 探讨术前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lbumin to 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AAPR)在可切除胃癌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招募2014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接受胃切除术的357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截至2020年12月。采用最大选择秩统计量计算患者AAPR的最佳截断值并据此分为高AAPR组和低AAPR组。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APR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相关性。结合AAPR与TNM分期构建AAPR-TNM系统,通过似然比检验(LRT)、AIC、C-index比较TNM分期系统和AAPR-TNM系统对DFS和OS的预测能力。结果 AAPR最佳截断值为0.412,其中高AAPR组患者的3年DFS率和OS率均高于低AAPR组(78.5% vs 38.1%,log-rank χ2=49.652,P<0.001; 87.2% vs 51.1%,log-rank χ2=33.532,P<0.001)。校正潜在的混杂因素后,高AAPR是DFS(HR=0.25,95%CI:0.15~0.42)和OS(HR=0.24,95%CI:0.13~0.39)的保护因素。AAPR-TNM系统较TNM分期系统具有更大的LRT χ2值,更小的AIC以及更高的C-index(均P<0.001)。结论 术前AAPR水平低的胃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较差,且AAPR结合TNM分期在术后预后中较TNM分期系统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局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模型的构建
    林筱婉, 李翔, 杜池
    2022 (4):  412-41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09
    摘要 ( 170 )   PDF  
    目的 本研究旨在开发和验证可预测局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模型。方法 共243例在2009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的原发性局部晚期OSCC患者被回顾性纳入分析。患者被随机分配至训练集(n=182)和验证集(n=61)。Cox回归在训练集中确定影响总生存期的(overall survival,OS)独立因素,用于开发预测3年和5年列线图模型和随机生存森林(random survival forest,RSF)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并与AJCC分期系统进行比较。结果 Cox回归显示年龄、KFI指数、pT分期、pN分期、AJCC分期、阳性淋巴结数、SII均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在验证集中,RSF模型、列线图模型、AJCC分期系统预测3年OS率的AUC分别为0.782、0.756、0.703,5年分别为0.780、0.731、0.696。校准曲线显示各预测模型有良好的一致性;DCA显示,列线图模型的临床价值高于AJCC分期,RSF模型的临床价值高于列线图模型。log-rank检验显示,RSF模型具有良好的危险分层能力(P<0.05)。结论 基于年龄、KFI指数、pT分期、pN分期、AJCC分期、阳性淋巴结数、SII等构建的RSF模型可个体化预测根治性术后局部晚期OSCC患者的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半肝切除术后门静脉压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龚文锋, 陆战, 张杰, 齐鲁楠, 陈祖舜, 钟鉴宏, 李川, 马良, 向邦德
    2022 (4):  419-42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10
    摘要 ( 121 )   PDF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行半肝切除术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对肝再生和肝衰竭的影响。方法 以2016—2020年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半肝切除术的125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测算所有患者术前的残余肝脏体积(remnant liver volume,RLV)、脾脏体积(spleen volume,SV)及术后1周、5周、9周和13周增生后的RLV、SV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1周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增高的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术后1周HVPG增高值(△HVPG)与肝再生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VPG诊断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效能。结果 125例HCC患者中PHLF 13例,死亡1例。术后1周、5周、9周、13周,HVPG较术前分别增加4.86 mmHg、2.30 mmHg、2.37 mmHg、2.35 mmHg(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切除的肝脏体积>820 cm3OR=4.424,95%CI:1.106~17.692,P=0.035),肝硬化(OR=84.843,95%CI:20.175~356.788,P<0.001)以及RLV<601 cm3(OR=3.415,95%CI:1.183~14.271,P=0.029)是术后1周HVPG增高的危险因素。术后1周,△HVPG>4.86 mmHg组患者的肝再生率高于△HVPG≤4.86 mmHg组患者[(31.48±22.09)% vs (21.25±19.51)%,P=0.007],且肝再生率与△HVPG呈正相关(r=0.283,P=0.002)。术后1周,PHLF组的肝再生率高于无PHLF组[(42.6±21.1)% vs (22.3±18.5)%,P<0.001],△VPG也高于无PHLF组[(7.02±1.44) mmHg vs (4.44±2.43) mmHg,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当术后HVPG截断值为5.83 mmHg时,其诊断PHLF的AUC为0.813(95%CI:0.729~0.892),敏感度为0.923,特异度为0.723。结论 HCC患者行半肝切除术后1周HVPG增高明显,之后逐渐下降,其中切除的肝脏体积>820 cm3、RLV<601 cm3及肝硬化是术后1周HVPG增高的危险因素,且术后1周HVPG增高与肝再生和PHLF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cT1N0M0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价值
    赖灿辉, 罗丽云, 刘琦, 林志敏, 张江灵
    2022 (4):  42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11
    摘要 ( 222 )   PDF  
     目的 探讨cT1N0M0期乳腺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以及TIL密度在预测患者前哨淋巴结转移 (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is,SLNM) 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 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T1N0M0 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在活检标本中进行 TIL 密度的组织病理学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IL预测SLNM的价值。结果  共153例cT1N0M0期乳腺癌患者纳入分析, 其中30例(19.6%)患者发生SLNM。TIL密度与雌激素受体(ER)状态(P<0.001)、孕激素受体(PgR)状态(P=0.00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P=0.029)、Ki67表达(P=0.025)、核分级(P=0.026)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 TIL密度(OR=1.40,95%CI:1.15~1.71,P=0.001)是影响cT1N0M0期乳腺癌SLNM的独立因素, 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 (95%CI:0.680~0.830,P<0.001)。结论 TIL密度与cT1N0M0期乳腺癌SLNM密切相关, 可能是SLNM潜在的预测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肿块强化乳腺癌锥光束乳腺CT特征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钟武宁, 康巍, 王中海, 赵欣, 苏丹柯
    2022 (4):  429-43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12
    摘要 ( 156 )   PDF  
    目的 以循证方法总结乳腺癌患者性问题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库、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等网站及数据库,收集乳腺癌患者性问题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和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23日。由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证据并分类总结。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临床实践指南1篇,专家共识6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8篇。经提炼,总结最佳证据21条,包括患者的评估、教育/培训、治疗和康复锻炼4个方面。结论 医护人员应适当开展乳腺癌患者性问题评估、性健康知识培训,并主动对患者及其伴侣进行性健康教育及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以改善乳腺癌患者性健康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患者性问题管理的证据总结
    邱霖, 佟阳, 金咏梅
    2022 (4):  434-43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13
    摘要 ( 208 )   PDF  
    目的 以循证方法总结乳腺癌患者性问题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库、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等网站及数据库,收集乳腺癌患者性问题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和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23日。由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证据并分类总结。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临床实践指南1篇,专家共识6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8篇。经提炼,总结最佳证据21条,包括患者的评估、教育/培训、治疗和康复锻炼4个方面。结论 医护人员应适当开展乳腺癌患者性问题评估、性健康知识培训,并主动对患者及其伴侣进行性健康教育及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以改善乳腺癌患者性健康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腺癌患者述情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黄元琦, 梁波, 赵小乐, 张晓东, 覃保瑜, 李弘, 吕萍
    2022 (4):  440-44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14
    摘要 ( 232 )   PDF  
    目的 调查甲状腺癌患者述情障碍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一体化诊治中心收治的194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身体意象量表和自我表露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患者述情障碍得分情况分为述情障碍组和非述情障碍组,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194例甲状腺癌患者中述情障碍发生率为64.4%。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和身体意象紊乱是述情障碍的危险因素(均P<0.05);自我表露水平是述情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述情障碍发生率较高,尤其应加强关注女性、身体意象紊乱以及自我表露水平低下患者,以便进行针对性心理社会干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乙型肝炎病毒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陈宏森, 何奕达, 李子帅, 王瑞华, 曹广文
    2022 (4):  445-45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15
    摘要 ( 253 )   PDF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于嗜肝病毒科,感染人体后,病毒基因能与宿主基因发生整合,其遗传物质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 close circle DNA,cccDNA)能长期与宿主共存,难以完全清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BV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密切相关,尤其是NHL中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HBV在DLBC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涉及三种理论:慢性抗原刺激、HBV直接感染B淋巴细胞、隐匿性HBV感染。这些理论与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 APOBEC)家族介导的癌基因突变、HBV DNA的整合、宿主中HBV的进化密切相关。本文就HBV感染在DLBC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HBV相关DLBCL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粒体DNA基因组不稳定性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刘秋龙, 邢金良, 高一钊, 王珍妮, 周凯翔, 张召辉, 周峰, 郭旭
    2022 (4):  452-45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16
    摘要 ( 229 )   PDF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筛查和诊断方法仍有限。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遗传物质,其基因组不稳定性(mitochondrial genome instability,mtGI)与癌症发生进展密切相关。mtGI主要包含单碱基替换、片段插入缺失、拷贝数变异等多种mtDNA变异形式。既往研究在HCC患者中发现大量mtDNA变异,因此探索mtDNA变异与HCC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阐明HCC发病机制,为HCC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本文将围绕mtDNA变异与HCC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ho/ROCK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陈敬廉, 韦昕捷, 唐卫中
    2022 (4):  457-46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17
    摘要 ( 408 )   PDF  
    Rho/ROCK信号通路主要参与细胞形状调节和细胞骨架排列,可影响细胞增殖、分化、运动及黏附等功能。目前研究认为,Rho/ROCK信号广泛参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在肿瘤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还影响肿瘤微环境的塑造。本综述聚焦Rho/ROCK信号通路在肿瘤及肿瘤微环境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为后续机制挖掘及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BV及PD⁃L1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研究进展
    罗丽华, 张思佳, 向东华, 易俊林
    2022 (4):  463-46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18
    摘要 ( 236 )   PDF  
    鼻咽癌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黏膜且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有关的上皮性恶性肿瘤。血浆EBV DNA拷贝数在鼻咽癌分期、治疗、预后及随访监测中均有重要价值。鼻咽癌肿瘤组织中CD4+T细胞及CD8+T细胞浸润较多,肿瘤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高达89%~95%,提示鼻咽癌肿瘤微环境多表现为免疫抑制状态。近年来,EBV DNA拷贝数及PD-L1表达与鼻咽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就EBV与鼻咽癌免疫微环境的关系,以及EBV DNA拷贝数及PD-L1表达在局晚期鼻咽癌诊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晚期鼻咽癌的精准免疫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croRNAs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刘昊天, 徐剑锋, 潘立鑫, 王秋雁, 向邦德, 钟鉴宏
    2022 (4):  470-47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19
    摘要 ( 183 )   PDF  
    近年来,随着对肝癌发生的免疫调节分子机制的深入探究,microRNAs(miRNAs)被证明可作为致癌或抑癌基因参与肝癌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进而在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耐药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miRNAs在肝癌诊断、预后、治疗及耐药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像学术前诊断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研究进展
    赵欣, 苏丹柯
    2022 (4):  475-47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4.20
    摘要 ( 250 )   PDF  
    术前准确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对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以及指导辅助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 随着多模态、多参数影像学技术的出现, 影像学技术在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诊断准确性不断得以提高。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超声、乳腺X线摄影、CT、MRI、PET-CT以及影像组学等影像检查技术在术前评估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状态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