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10-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
    打造服务新型肿瘤标志物创新转化基础工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的实践与成效
    周峰, 黄启超, 郭旭, 程青青, 崔亚琼, 赵建花, 张艳慧, 王瑜, 崔悦, 梁婷, 王敏, 杨琼瑶, 郑鹏, 康婷, 庞硕, 冯婉, 邢金良
    2022 (5):  480-48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01
    摘要 ( 2970 )   PDF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秉承“创新模式、整合资源、发展共赢”理念,积极发挥密切联系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和技术交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职能作用,在近十年笃行不怠的摸索中,积极推进了肿瘤标志物领域技术创新及临床转化应用,促进了基础、临床及产业合作,建设了服务新型肿瘤标志物创新转化基础工程的“六大体系”,充分发挥了积极的桥梁、纽带和平台作用,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肝细胞癌术前新辅助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朱成佩, 赵海涛
    2022 (5):  484-49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02
    摘要 ( 2767 )   PDF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大部分。手术治疗是公认的能够使HCC患者获得较好长期获益的方法,但是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失去手术机会,或者尽管有机会行手术治疗,复发率仍然较高。因此,让更多的HCC患者获得手术机会以及降低术后复发率亟需更多的治疗手段支持。系统抗肿瘤治疗在多种肿瘤治疗中效果显著,但既往在HCC中效果相对较差。HCC的围手术相关治疗策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术前的新辅助治疗及转化治疗,另一类是术后辅助治疗。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HCC研究中不断突破,HCC围手术相关治疗策略获得了更有力的支持。本文将对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HCC术前新辅助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同时关注其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处理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癌药物治疗进展
    梁贇, 吉顺荣, 虞先濬, 陈洁
    2022 (5):  491-49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03
    摘要 ( 2979 )   PDF  
    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类高度恶性的少见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但常见于肺和消化道。化疗是神经内分泌癌的一线系统治疗方案,但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神经内分泌癌药物治疗的新热点。本文就近年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癌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实践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miR⁃29a⁃3p靶向KDM5B调控肾透明细胞癌增殖和侵袭
    仇海军, 李玉明, 胡金朋
    2022 (5):  496-50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04
    摘要 ( 94 )   PDF  
    目的 探究miR-29a-3p 通过调控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5B (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5B,KDM5B)的表达对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不同分期KIRC患者中KDM5B的表达情况及对KIRC预后生存的影响;并利用TCGA数据分析不同分期KIRC患者中miR-29a-3p的表达情况及与KDM5B表达的相关性。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将miR-29a-3p mimics、mimics-NC和miR-29a-3p inhibitor转染到KIRC 786-O和Caki-1细胞中,并定义为miR-29a mimic组、mimics NC组和Inhibitor组,采用RT-qPCR检测miR-29a-3p和KDM5B的表达水平,MTS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9a-3p和KDM5B的靶向关系。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分期KIRC患者中KDM5B的表达差异最明显,KDM5B明显影响KIRC患者的预后(HR=2.882,P<0.001)。与KDM5B结合的miR-29a-3p在不同分期KIRC患者中表达差异最明显(P<0.001),且与KDM5B相关性最强(r=-0.283,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29a-3p可与KDM5B特异结合。过表达miR-29a-3p后,786-O、Caki-1细胞中KDM5B表达水平下调,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穿膜细胞数减少(均P<0.05);沉默miR-29a-3p后,KDM5B表达水平上调,细胞增殖能力升高,穿膜细胞数增多(均P<0.05)。论 miR-29a-3p可能通过下调H3K4去甲基化酶KDM5B的表达抑制KIRC细胞系786-O、Caki-1的增殖和侵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罗替尼联合吉非替尼对吉非替尼耐药非小细胞肺癌PC9/GR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吴敏, 金蒙蒙, 曹晓慧, 李永怀
    2022 (5):  503-50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05
    摘要 ( 3795 )   PDF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联合吉非替尼对吉非替尼耐药的人非小细胞肺癌PC9/GR(gefitinib resistance)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依据不同给药情况将PC9/GR细胞分为安罗替尼单药组、吉非替尼单药组、安罗替尼和吉非替尼联合用药组及阴性对照组,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p-ERK1/2和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安罗替尼和吉非替尼作用于PC9/GR细胞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91±0.18) μmol/L和(4.83±0.15) μmol/L,两药均呈剂量依赖性的抗增殖作用,且两药联合时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小于1。安罗替尼和吉非替尼单药均可将PC9/GR细胞阻滞于G0/G1期(均P<0.05)。与各单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表现出更明显的G0/G1期阻滞(均P<0.05),且下调p-ERK1/2和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均P<0.05)。 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 PC9/GR细胞具有协同抗增殖作用,且可增强吉非替尼敏感性,其协同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下调p-ERK1/2和p-AKT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203a⁃3p通过靶向LASP1介导Akt/GSK⁃3β/Snail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
    董翔, 董猛, 时晓晓, 于若卉, 苏君君
    2022 (5):  508-51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06
    摘要 ( 2740 )   PDF  
    目的 研究miR?203a?3p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将miR?203a?3p 模拟物(miR?203a?3p mimics)及阴性对照(miR?NC mimics)、LIM和SH3蛋白1(LIM and SH3 protein 1,LASP1)过表达质粒(pcDNA?LASP1)及阴性对照质粒(pcDNA?NC)分别转染至HepG2细胞。以qRT?PCR法检测细胞miR?203a?3p、LASP1 mRNA表达情况,CCK?8法和异体移植瘤实验分析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203a?3p与LASP1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LASP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 Akt,p?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磷酸化GSK?3β(phosphorylated GSK?3β,p?GSK?3β)、Snail表达情况。结果 与miR?NC组相比,miR?203a?3p组HepG2细胞增殖活性、迁移率、侵袭数目、LASP1 mRNA和蛋白表达量、p?Akt/Akt和p?GSK?3β/GSK?3β比值、Snail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小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显著减少,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均P<0.01)。Targetscan软件预测显示,miR?203a?3p与LASP1 存在靶向关系;与LASP1?Wt+miR?NC组比较,LASP1?Wt+miR?203a?3p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下降(P<0.001)。与miR?203a?3p+pcDNA?NC组比较,miR?203a?3p+LASP1组HepG2细胞增殖活性、迁移率、侵袭数目、p?Akt/Akt和p?GSK?3β/GSK?3β比值、Snail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小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miR?203a?3p可能通过靶向抑制LASP1表达调控Akt/GSK?3β/Snail信号通路活性,从而调控HCC细胞生物学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情监测
    2016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及2012—2016年变化趋势
    朱云芳, 许雯, 肖义泽, 文洪梅, 陈杨, 石青萍, 任思颖, 成会荣, 朱林芳
    2022 (5):  515-52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07
    摘要 ( 113 )   PDF  
    目的 分析2016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及2012—2016年胃癌的变化趋势,为该省制定胃癌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理2012—2016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的数据,并计算胃癌发病率、死亡率、标化率、累积率(0~74岁)、截缩率(35~64岁)等指标。利用Joinpoint 4.9计算2012—2016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结果 2016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粗发病率为14.10/10万,中标率为9.63/10万,累积率(0~74岁)为1.17%,截缩率(35~64岁)为16.76/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病例的6.62%,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第6位;粗死亡率为11.29/10万,中标率为7.41/10万,累积率(0~74岁)为0.85%,截缩率(35~64岁)为11.67/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8.87%,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第4位。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农村地区均高于城市地区。胃癌的发病在30岁以后快速上升,在75~80岁组达到高峰;死亡在35岁以后快速上升,在85+岁组达到高峰。2012—2016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中标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APC=6.10%,P=0.015),中标死亡率呈缓慢升高趋势,其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6.50%,P=0.103)。结论 2016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全国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2012—2016年胃癌发病水平呈上升趋势,死亡变化趋势较平稳,未来尚需进一步加强胃癌的防控工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Regorafenib联合PD⁃1抑制剂在晚期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罗茜茜, 陈佳梅, 石薇, 陈永顺
    2022 (5):  521-52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08
    摘要 ( 122 )   PDF  
    目的 评估瑞戈非尼(Regorafenib)联合PD-1抑制剂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接受Regorafenib联合PD-1抑制剂或Regorafenib单药三线及以上治疗的22例晚期MSS型CR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联合治疗组10例,Regorafenib单药组12例。比较两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联合治疗组和单药组中位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0个月 vs 6.13个月,P=0.827);但联合治疗组的中位PFS优于单药组(4.00个月 vs 1.63个月,P=0.025)。相比单药组,联合治疗组在DCR(70.0% vs 25.0%,P=0.084)表现出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4级及以上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和单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 vs 91.7%)以及≥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30.0% vs 2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于Regorafenib单药治疗,Regorafenib联合PD-1抑制剂作为晚期MSS型CRC三线及以上治疗方案可能在PFS方面带来获益,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奈克拉(Venetoclax)联合阿扎胞苷和西达本胺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付强, 王慧芳, 刘开彦, 黄晓军, 唐菲菲
    2022 (5):  528-53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09
    摘要 ( 2807 )   PDF  
    目的 探讨维奈克拉(Venetoclax)联合阿扎胞苷和西达本胺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refractory/relaps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R/R 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15日至2021年11月30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采用Venetoclax联合阿扎胞苷和西达本胺方案治疗的6例R/R AM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监测并统计患者在诱导期间不同时间点(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的Venetoclax稳态谷浓度(Cmin)。 结果 6例R/R AML患者中,3例观察到临床反应,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2例,CR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CR with incomplete hematological recovery,CRi)1 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78 d,5例患者存活,总生存率为83.3%(5/6)。6例患者诱导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的Venetoclax稳态Cmin分别为(3 181.67±1 631.90) ng/mL,(2 688.67±1 926.36) ng/mL,(2 142.17±1 380.35) ng/mL,(2 766.67±1 138.55) ng/mL。结论 Venetoclax联合阿扎胞苷和西达本胺方案可提高R/R AML患者的疗效,有望成为该类患者挽救性治疗的可行选择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造影联合免疫组织化学诊断小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两个医院的回顾性研究
    王斐倩, 沼田和司, 阮骊韬, 中野雅行, 白晓旭, 刘钰鑫, 曲凯
    2022 (5):  534-54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10
    摘要 ( 2729 )   PDF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联合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在术前诊断小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日本横滨市立大学附属市民综合医疗中心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2例HCC患者的资料,包括177个新发的、最大直径不超过3 cm的HCC病灶。根据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诊断分为MVI(+)组(n=37)和MVI(-)组(n=140)。在术前CEUS动脉期(arterial phase,AP)和血管后期(post-vascular phase,PVP)图像上分别观察病灶周边有无高灌注、低灌注;采用IHC检测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 3,GPC3)在术前穿刺活检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CEUS指标(AP、PVP)和IHC 指标(GPC3、HSP70)单独诊断MVI时,PVP的诊断效率最高,准确率为91.0%,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3。GPC3+HSP70联合诊断的效能(准确率为79.8%,AUC为0.790)优于单独GPC3(准确率为69.5%,AUC为0.752)或单独HSP70(准确率为60.7%,AUC为0.701)诊断,其中PVP+GPC3+HSP70联合诊断的效能最优,特异度为98.5%,准确率为92.5%,AUC为0.840。结论 观察CEUS的PVP并使用IHC检测GPC3、HSP70的表达情况可在术前较好地诊断小HCC的MVI。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伴1q21扩增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陈霄磊, 张勇, 张越, 李洁, 周合冰
    2022 (5):  541-54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11
    摘要 ( 3203 )   PDF  
    目的 探讨1q21扩增(1q21+)与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患者的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以及1q21+在MM危险分层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 年11月至 2021 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就诊的ND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FISH 技术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情况,分析1q21+与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化疗及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SCT)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比较MM R2-ISS与R-ISS的分层优势。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9例NDMM患者,1q21+患者79例,非1q21+患者80例,其中41例患者接受RVD方案治疗,118例患者接受非RVD方案治疗。在1q21+的患者中,RVD组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高于非RVD组(P<0.001);RVD组中,1q21+的CR率低于非1q21+的患者(P=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1q21+是NDMM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50例接受ASCT的患者中,1q21+患者的1年、3年的OS率及PFS率均较非1q21+患者更低(P=0.055,0.002)。R2-ISS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1年PFS率分别为96.3%、95.0%、92.0%和85.4%,3年PFS率分别为88.9%、80.5%、74.0%和6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1q21+是NDMM患者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RVD方案能提高1q21+ NDMM患者的缓解深度,ASCT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但均不能完全克服1q21+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临床中R2-ISS分期在MM危险分层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圈套器冷切除术与圈套器热切除术治疗直径4~9 mm无蒂结直肠息肉的疗效比较
    季秋南, 张继舜, 袁志芳, 段卓洋, 尚占民
    2022 (5):  547-55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12
    摘要 ( 2912 )   PDF  
    目的 比较圈套器冷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与圈套器热切除术 (hot snare polypectomy,HSP)在治疗直径4~9 mm无蒂结直肠息肉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区消化科行内镜下息肉切除的187例患者,共284例息肉,其中145例息肉采用CSP治疗,139例息肉采用HSP治疗。本研究主要评价指标为息肉的完整切除率,次要评价指标为标本回收率、操作时间、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率、迟发出血率及穿孔率。结果 CSP组的完整切除率为90.34%,HSP组为92.0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6)。在术中出血方面,CSP组发生7例,HSP组发生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6)。CSP组发生迟发出血1例,HSP组无迟发出血。两组均未发生穿孔。所有息肉切除所获标本均成功收回。CSP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于HSP组 (70.6 s vs 75.2 s,P<0.001)。CSP组治疗平均费用低于HSP组(1 371.00元 vs 2 434.90元,P<0.001) 。CSP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HSP组(2.9 d vs 3.6 d,P<0.001)。结论 CSP与HSP同样为切除直径4~9 mm无蒂结直肠息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CSP操作更省时,患者花费更少、住院时间更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钟节律相关因素对女性HPV转阴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王福媛, 王朝霞, 赵乐, 辛利清, 和思敏, 王彤
    2022 (5):  552-55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13
    摘要 ( 124 )   PDF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后转阴的流行病学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0年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511例HPV感染患者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HPV感染后转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11例HPV感染患者中,244例(47.75%)患者表现为HPV感染后转阴(转阴组),267例(52.25%)患者表现为持续性感染(未转阴组)。睡眠评估结果显示,全部入组患者总体睡眠状况较差,SRSS平均得分为(26.23±5.75)分,其中失眠后的生理心理反应、睡眠时间不足、入睡困难得分较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物钟节律关键因素(年龄、近期睡眠、焦虑状态)以及性生活频率、妊娠次数、工作状态等与HPV感染后转阴有关(均P<0.05),其中转阴组中61.07%(149/244)的患者近期睡眠质量较差,未转阴组中81.27%(217/267)的患者报告近期睡眠质量较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近期睡眠质量和药物干预是HPV感染后转阴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近期睡眠质量好是HPV感染后转阴的保护因素,睡眠质量好的患者HPV感染后转阴的概率升高1.861倍(OR=2.861,95%CI:1.735~4.715);在药物干预方面,应用瑞贝生(OR=0.444,95%CI:0.299~0.662)或干扰素(OR=0.080,95%CI:0.031~0.206)治疗更有利于HPV感染后转阴,相比较而言,瑞贝生效果更为理想。结论 HPV感染患者普遍近期睡眠质量较差,生物钟节律关键因素睡眠质量、焦虑情况可影响HPV感染后转阴,改善近期睡眠质量并进行适当的精神疏导,有助于感染人群HPV病毒的清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年轻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间性功能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甘露, 方琼
    2022 (5):  558-56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14
    摘要 ( 149 )   PDF  
    目的 分析内分泌治疗期间年轻乳腺癌患者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进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189例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乳腺癌患者身体意象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修订版婚姻调适量表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FSD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189例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中,FSD发生率为81.0%(153/18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房重建术相比乳房切除术可以降低FSD的发生风险(OR=0.243,95%CI:0.076~0.779,P=0.017);术后身体意象评分≥8分是FSD的保护因素(OR=0.176,95%CI:0.059~0.526,P=0.002);而曾接受化疗(OR=5.250,95%CI:2.065~13.347,P<0.001)、存在焦虑症状(OR=6.348,95%CI:1.985~20.299,P=0.002)是FS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在内分泌治疗期间的FSD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曾接受化疗、存在焦虑症状、身体意象状况较差的患者,需重视患者的性健康问题并加强性功能评估,以便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非编码RNA在肿瘤中对EGFR及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和机制
    聂世豪, 刘浩, 卢瑗瑗
    2022 (5):  564-56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15
    摘要 ( 104 )   PDF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年来研究发现,非编码RNA在EGFR的异常激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能够通过发挥蛋白质支架、调控剪接、滚环翻译等功能,直接参与调控EGFR转录和翻译过程,或作为miRNA海绵影响其他RNA间接调控EGFR信号通路。因此,进一步探索调控EGFR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关键非编码RNA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具有巨大研究前景。本综述主要归纳了肿瘤异常激活的EGFR及相关信号通路中lncRNA和circRNA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制定新型抗肿瘤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节律基因NPAS2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陈雅凡, 王刚, 田艺苑, 同红伟, 袁鹏
    2022 (5):  569-57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16
    摘要 ( 137 )   PDF  
    神经元PAS结构域蛋白2(neuronal PAS domain protein 2,NPAS2)是目前发现最大的核心生物节律基因,通过与BMAL1形成异源二聚体作为转录因子参与生物钟的调控,在细胞功能和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节律基因的紊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PAS2基因突变和多态性也与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其表达可影响多种肿瘤的发生和预后。NPAS2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增殖和代谢参与肿瘤的发生和进程,并已在肝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中得到证实,有望成为肿瘤新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标志物。本文就NPAS2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免疫治疗所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刘燕, 贾煜娴, 李婷婷
    2022 (5):  575-58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17
    摘要 ( 113 )   PDF  
    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但部分患者会产生免疫介导毒性,其中最常见的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CRS是一种由快速免疫激活引起的抗原非特异性毒性反应,特征为循环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急性全身炎症症状,以及继发性器官功能障碍。因此,建立统一的CRS诊断标准、阐明CRS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免疫学机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开展个体化精准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免疫治疗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肿瘤免疫疗法中CRS的定义、潜在的免疫学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表现以及临床治疗决策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开展肿瘤免疫精准治疗提供有益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群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郑雅琦, 秦子涵, 盛世盈, 杨庄青
    2022 (5):  581-58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18
    摘要 ( 93 )   PDF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目前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乳腺部位、肠道部位微生物群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改变屏障功能、影响雌激素及脂质代谢水平、慢性炎症和免疫调节、DNA损伤等潜在途径。益生菌可调节胃肠道细菌和全身免疫系统,在预防或治疗乳腺癌上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为了深入揭示人体内微生物群对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影响,以及为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见解,本文从肠道、乳腺微生物群与乳腺癌的关系,微生物群影响乳腺癌的机制,以及益生菌在防治乳腺癌中的潜能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轴突导向因子Netrins及其受体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高星, 叶甲舟, 卢露, 李永强, 林燕, 梁嵘
    2022 (5):  586-59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19
    摘要 ( 125 )   PDF  
    神经轴突导向因子Netrins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通过与不同受体结合并激活相应的信号传导通路,调控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抗凋亡和促进血管生成等,进而在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Netrins及其受体可以作为恶性肿瘤病理分化、诊断和预后预测的一种生物标志物和分子治疗靶点。本文针对近年来Netrins及其受体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期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吕田园, 张新峰, 王怀璋, 唐玉君, 苏珊珊, 王翠翠
    2022 (5):  593-59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2.05.20
    摘要 ( 91 )   PDF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lung,LCNEC)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强、预后差的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具有独特的分子特征、基因分型。目前LCNEC的治疗大多借鉴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方案,但一直存在争议。本文结合近年来LCNEC的临床研究及前沿进展,从其诊断、分子特征、治疗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