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1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共识
    抗血管生成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复发转移或晚期妇科肿瘤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
    2023 (1):  1-1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01
    摘要 ( 178 )   PDF  
    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为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近年来,靶向治疗的出现改进了妇科肿瘤的治疗策略,为妇科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在妇科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又一重要治疗选择,尤其是抗血管生成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晚期或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目前国内尚缺乏抗血管生成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妇科恶性肿瘤临床应用的指南或共识,为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制定了本共识,以期为复发转移或晚期妇科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过表达miR⁃486⁃5p增强鼻咽癌放射抗拒细胞株CNE⁃2R放射敏感性
    宋阳光, 孙永楚, 覃月兰, 陈凯华, 赖林, 陈锡山, 朱小东
    2023 (1):  11-1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02
    摘要 ( 103 )   PDF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抗拒细胞株CNE⁃2R过表达miR⁃486⁃5p后的放射增敏效应。方法 采用microRNA(miRNA)测序和RT⁃qPCR检测miR⁃486⁃5p在鼻咽癌亲本细胞CNE2和放射抗拒细胞CNE⁃2R中的表达水平。使用miR⁃486⁃5p过表达及阴性对照慢病毒液感染CNE⁃2R细胞,分别定义为CNE⁃2R⁃Mimics组和CNE⁃2R⁃NC组,利用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经不同照射剂量(0 Gy、2 Gy、4 Gy、6 Gy、8 Gy)X射线照射后的细胞活力,Annexin V⁃APC/7⁃AAD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iRNA测序和RT⁃qPCR结果均显示CNE⁃2R细胞中的miR⁃486⁃5p表达水平低于亲本细胞CNE2。CCK⁃8实验结果显示,培养48 h、72 h、96 h后,过表达miR⁃486⁃5p的CNE⁃2R细胞增殖能力较CNE⁃2R⁃NC组减弱(均P<0.05);经2 Gy、4 Gy、6 Gy、8 Gy照射剂量照射后,CNE⁃2R⁃Mimics组存活分数低于CNE⁃2R⁃NC组(均P<0.05),其中在8 Gy照射剂量下两组存活分数差异最大(t=30.152,P<0.001)。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在未照射(0 Gy)和8 Gy照射剂量下,CNE⁃2R⁃Mimics组凋亡率均高于CNE⁃2R⁃NC组(均P<0.05),其中在8 Gy剂量照射下细胞凋亡率差异更显著(t=14.945,P<0.001)。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照射剂量照射下,CNE⁃2R⁃Mimics组克隆形成数均低于CNE⁃2R⁃NC组,其中CNE⁃2R⁃Mimics组的放射生物学参数D0、Dq和照射2 Gy时的存活分数均小于CNE⁃2R⁃NC组(均P<0.05)。结论 鼻咽癌放射抗拒细胞株CNE⁃2R过表达miR⁃486⁃5p后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来增加放射敏感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扁塑藤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周鑫, 杨进, 陈林, 代文斌, 陈波, 龙晓明, 王威威, 程琪森, 董陶涛, 陈书练, 梁国标
    2023 (1):  18-2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03
    摘要 ( 98 )   PDF  
    目的 探讨扁塑藤素对人膀胱癌HT⁃137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数据库共同预测扁塑藤素的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膀胱癌靶点;通过Venny 2.1.0 平台整合扁塑藤素治疗膀胱癌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平台、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DAVID 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体外培养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SV⁃HUC⁃1和人膀胱癌细胞株HT⁃1376,用0~0.8 μmol/L扁塑藤素处理后,采用CCK⁃8实验、菌落形成实验以及Hoechst⁃PI染色实验检测扁塑藤素对HT⁃137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PARP、PARP以及ME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MEK、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 扁塑藤素的作用靶点有292个,其中与膀胱癌治疗相关的潜在靶点有114个,这些靶点共涉及434种生物过程、54种细胞组分、114种分子功能,主要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132条信号通路。体外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扁塑藤素能显著抑制HT⁃1376细胞的活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均P<0.0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与未加药处理的对照组相比,0.65 μmol/L扁塑藤素处理后HT⁃1376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leaved PARP的表达水平升高,Bcl⁃2和PARP的表达水平降低,ME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MEK、p⁃ERK1/2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均P<0.05)。 结论 扁塑藤素可能通过调控ME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BV⁃miR⁃BART17⁃5p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及迁移功能的调控及其作用机制
    黄玉娟, 邓雅言, 刘雪, 陈勇, 黎秋云, 叶家享, 张锦燕, 李永强
    2023 (1):  25-3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04
    摘要 ( 235 )   PDF  
    目的 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EBV⁃miR⁃BART17⁃5p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调控及其机制。方法 将慢病毒Vector control和 EBV⁃miR⁃BART17⁃5p mimic分别感染至HK1⁃EBV细胞,记为Vector control组和Mimic组,采用RT⁃qPCR验证慢病毒感染效果;EdU和CCK⁃8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 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BV⁃miR⁃BART17⁃5p靶基因PTE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Vector control组比较,Mimic组HK1⁃EBV细胞中EBV⁃miR⁃BART17⁃5p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细胞增殖、集落形成和迁移能力均明显增强(均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 EBV⁃miR⁃BART17⁃5p能调控鼻咽癌细胞HK1⁃EBV增殖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BV⁃miR⁃BART17⁃5p反向调控肿瘤抑制因子PTEN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IRT4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和脂代谢途径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及裸鼠移植瘤生长#br#
    刘俊, 陈海强, 刘世乾, 唐博
    2023 (1):  30-3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04
    摘要 ( 129 )   PDF  
    目的 探讨SIRT4调控MAPK信号通路和脂代谢途径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6月1日—2022年7月28日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经手术治疗的5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选取人正常胰腺细胞株(HPDE6⁃C7)及胰腺癌细胞系(CFPAC⁃1、PANC⁃1、BXPC⁃3、ASPC⁃1),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IRT4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通过质粒转染法构建过表达SIRT4的BXPC⁃3和PANC⁃1细胞株,采用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使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过表达SIRT4的BXPC⁃3细胞株并接种至裸鼠腋下,采用裸鼠成瘤实验观察SIRT4对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裸鼠移植瘤中Ki67的表达水平。通过mRNA⁃seq检测分析SIRT4下游分子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MAPK信号通路及脂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癌旁组织,胰腺癌组织中SIRT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a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NC组,SIRT4⁃OE组的BXPC⁃3和PANC⁃1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均降低(均P<0.05);裸鼠成瘤实验发现SIRT4过表达后移植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减少(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SIRT4⁃OE组移植瘤中的Ki67阳性细胞个数明显减少(P=0.002);mRNA⁃seq及富集分析结果显示,SIRT4下游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进一步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SIRT4后,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ER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JNK、p⁃JNK、p38和p⁃p38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脂质生成关键因子ACC、FASN和SREBP1C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脂代谢调节因子PPARα和CPT1a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SIRT4可能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和脂质代谢途径抑制胰腺癌增殖和侵袭及裸鼠移植瘤生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情监测
    2011—2015年合肥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
    王欣, 张小鹏, 李佳佳, 孙锋, 杨林胜, 查震球
    2023 (1):  38-4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06
    摘要 ( 175 )   PDF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合肥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1—2015年合肥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数据,计算粗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等,采用Joinpoint软件计算中标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了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同时计算粗发病率的每岁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每岁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评价男性和女性、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变化趋势。 结果 2011—2015年合肥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例数为53 990例,粗发病率为162.29/10万,中标率为135.57/10万,世标率为135.93/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总数的55.66%。5年间总体发病率逐渐升高,但变化趋势不明显(APC=2.36%,95%CI:-7.75%~13.58%,P=0.527)。发病前5位分别为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总数的53.64%,其中结直肠癌中标发病率随时间持续上升(APC=9.82%,95%CI:0.86%~19.57%,P=0.039),其余癌种发病率虽然有所上升,但是变化趋势不明显(均P>0.05)。5年间总体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在30岁以后快速上升。不同性别、城乡年龄别发病率变化趋势一致,分别在≥25岁年龄段(APC=9.60%,95%CI:8.01%~11.20%,P<0.001)和≥20岁年龄段(APC=10.74%,95%CI:9.30%~12.21%,P<0.001)迅速上升,其中在≥40岁人群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全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胃癌、食管癌在≥20岁人群中,农村地区发病率均高于城市地区;而在≥50岁人群中,城市地区结直肠癌及胰腺癌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 结论 2011—2015年合肥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水平逐渐上升,但总体变化趋势较平稳,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且不同性别、城乡年龄别发病率变化趋势一致的流行特征,未来合肥市仍需加强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7年海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
    张旭, 华婧, 范康琼, 苏良苹, 王定彬
    2023 (1):  45-5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07
    摘要 ( 198 )   PDF  
    目的 分析2017年海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 收集海南省2017年6个肿瘤登记处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以及人口资料,经数据质量核查后按性别、地区和年龄进行分层,计算发病和死亡粗率、构成比、0~74岁累积率及标化率,并汇总发病和死亡前10位的恶性肿瘤。 结果 2017年海南省肿瘤登记覆盖人口占总人口的23.19%,恶性肿瘤新发病例5 504例,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0~74岁累积率分别为260.71/10万、213.29/10万、207.88/10万、24.32%;恶性肿瘤死亡病例2 585例,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0~74岁累积率分别为122.44/10万、95.27/10万、94.05/10万、11.05%。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均从25~岁年龄组开始上升,并分别于65~岁年龄组和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死亡率均从35~岁年龄组开始上升,并于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但死亡率低于农村地区。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肝癌、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鼻咽癌、食管癌、口腔癌、宫颈癌、甲状腺癌,死亡前10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鼻咽癌、食管癌、脑瘤、喉癌、淋巴瘤、乳腺癌。结论 2017年海南省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递增趋势,且患病人群正逐渐向年轻化发展。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死亡率则反之。肝癌、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等是重点防治癌种,需进一步加强防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西达本胺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复发/难治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魏冲, 赵丹青, 张炎, 王为, 张薇, 周道斌
    2023 (1):  51-5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08
    摘要 ( 256 )   PDF  
    目的 探讨西达本胺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复发/难治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中心为北京协和医院,入组患者均病理确诊AITL,且符合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诊断标准。采用皮下注射阿扎胞苷(100 m/d,持续7 d)联合口服西达本胺(20 mg/次,每周2次)的治疗方案,每4周为1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有效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时间、疗效持续时间、总生存时间、完全缓解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自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共入组7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53(范围:45~75)岁,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2(范围:1~4)线。应用西达本胺联合阿扎胞苷方案治疗后最佳疗效达完全缓解者2例,达部分缓解者3例,客观有效率为71.4%,完全缓解率为28.6%。截至2022年8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4(范围:4~17)个月。7例AITL患者中6例存活,1例死亡,整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疗效持续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未达到,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1.4%和100.0%。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8.6%(2/7),3~4 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4.3%(1/7)。结论 阿扎胞苷联合西达本胺治疗复发/难治性AITL的缓解率高且安全性良好,双表观调控方案可作为AITL的二线治疗选择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儿童、青少年及年轻成年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金嘉悦, 任似梦, 韩宝瑾, 张文政, 徐泓鲲, 刘杰
    2023 (1):  56-6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09
    摘要 ( 206 )   PDF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及年轻成年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第二原发恶性肿瘤(second malignant neoplasms,SMNs)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指导健康筛查策略。方法 收集1985年1月至2019年12月SEER数据库中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的儿童、青少年及其年轻成年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与SMNs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从SEER数据库共筛选了25 529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平均年龄为25岁,90.4%(23 071/25 529)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期为Ⅱ期的患者占48.5%(12 387/25 529);1 457例(5.7%)发生SMNs,以生殖系统肿瘤(27.5%)、血液及免疫器官肿瘤(17.7%)、头颈部肿瘤(16.3%)为主。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女性(HR=1.465,95%CI:1.319~1.628,P<0.001)、年龄较大(21~25岁:HR=1.259,95%CI:1.069~1.482,P=0.006;26~30岁:HR=1.315,95%CI:1.116~1.548,P=0.001;31~39岁:HR=2.034,95%CI:1.765~2.344,P<0.001)、放疗(HR=1.128,95%CI:1.011~1.260,P=0.032)是影响SMN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青少年及年轻成年霍奇金淋巴瘤幸存者罹患SMNs的风险在治疗后持续存在,综合性别、年龄、放疗情况的SMNs危险因素,平衡治疗生存获益与SMNs风险,可指导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后的随访与SMNs筛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遗传变异与HBV相关肝细胞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湛世承, 陈佩琴, 邱模勤, 温秋萍, 周子寒, 林秋伶, 蒋燕霁, 周先果, 曹骥, 郭堑, 农村立, 余红平, 刘颖春
    2023 (1):  62-6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10
    摘要 ( 100 )   PDF  
    目的 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3,eIF3)遗传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HBV⁃HC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发现阶段以广西的966例HCC病例和1 003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对照为研究对象,筛选出与HCC发病风险有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验证阶段采用上海的480例HCC病例和484例HBsAg阳性对照人群对发现阶段的阳性位点进行验证。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IF3遗传变异位点与HBV⁃HCC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发现EIF3G 3'⁃UTR区2个具有潜在功能的SNPs(rs7401 A>G 和rs23057952 A>G)与HBV⁃HCC的发病风险相关。其中与A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rs7401 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HBV⁃HCC发病风险增加(OR=1.18,95%CI:1.02~1.38,P=0.028);而与A等位基因相比,rs2305795 G等位基因可降低HBV⁃HCC发病风险(OR=0.74,95%CI:0.64~0.86,P<0.001)。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携带联合风险基因型(rs7401 AG/GG基因型和rs2305795 AA基因型)的数量与HBV⁃HCC发病风险上升呈剂量⁃反应关系(Ptrend<0.001)。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eQTL)分析表明,rs7401 G等位基因和rs2305795 A等位基因均与全血中EIF3G mRNA表达水平升高显著相关,并且EIF3G mRNA的表达水平在HCC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结论 EIF3G rs7401 G等位基因和EIF3G rs2305795 A等位基因均增加HBV⁃HCC的发病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表露在鼻咽癌患者述情障碍和恐惧疾病进展中的中介效应分析
    徐永荣, 杨丽, 麻玲霞, 黄遐, 甘洁梅
    2023 (1):  70-7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11
    摘要 ( 96 )   PDF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自我表露在述情障碍与恐惧疾病进展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 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就诊的241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表露量表(the distress disclosure index,DDI)、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恐惧疾病进展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鼻咽癌患者述情障碍、自我表露及恐惧疾病进展的相关性,并对自我表露在述情障碍与恐惧疾病进展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鼻咽癌患者自我表露总得分为(29.39±8.26)分、恐惧疾病进展总得分为(34.51±5.68)分、述情障碍总得分为(54.67±8.91)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述情障碍总分与自我表露总分呈负相关(P<0.001),与恐惧疾病进展总分呈正相关(P<0.001),自我表露与恐惧疾病进展呈负相关(P<0.001);中介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表露在述情障碍与恐惧疾病进展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21.6%)。结论 鼻咽癌患者自我表露意愿较低,述情障碍和恐惧疾病进展亟需改善,述情障碍可以通过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对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心理产生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分析骨肉瘤临床试验注册现状
    梁玉婷, 韦素萍, 王禹, 谢兴, 李若林, 凌志安
    2023 (1):  75-8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12
    摘要 ( 155 )   PDF  
    目的 分析全球骨肉瘤临床试验注册情况,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为骨肉瘤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新的信息。方法 通过采集2001—2021年期间在美国 ClinicalTrials.gov注册平台注册的骨肉瘤临床试验数据,从区域分布、年度趋势、试验进展、研究类型、临床分期、参与机构数量等进行多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21年间,全球骨肉瘤临床试验共注册514项,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和欧洲;其中干预性临床试验有416项(80.9%),药物相关治疗占87.0%(362/416),抗肿瘤药物研究有127种;显示已完成干预性临床试验仅147项(35.3%),其中已发表论文71项(48.3%),公布试验结果33项(46.5%)。与2001—2011年相比,2012—2021年间在亚洲地区注册的骨肉瘤干预性临床试验比例从6.1%(10/163)增加到15.0%(38/253),招募前注册从1.2%(2/163)增加到43.9%(111/253),但Ⅱ期临床试验数量在这2个时间段依旧占比最大,分别为46.0%(75/163)和37.9%(96/253)。结论 全球大多数骨肉瘤研究为干预性临床试验,主要集中在药物相关治疗,抗肿瘤药物仍然是骨肉瘤药物干预研究的首选。亚洲地区注册的干预性临床试验较之前明显增加,但研究质量和数量与北美洲、欧洲地区差异仍较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OGF和OGFr在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张明英, 杨晓东, 许晏铭, 王鸣, 燕玉叶, 余秋怡, 高静, 王树滨
    2023 (1):  80-8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13
    摘要 ( 200 )   PDF  
    全世界范围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非常高,其药物治疗备受关注。近年来,包括阿片类药物在内的老药新用在癌症中的研究越来越多,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分子阿片类生长因子 (opioid growth factor,OGF) 和阿片类生长因子受体 (opioid growth factor receptor,OGFr) 也陆续报道。OGF是一种阿片类五肽,与OGFr作用形成 OGF⁃OGFr轴发挥各种生物学功能,包括神经递质传递、镇痛、免疫及生长调节等。本文对OGF和OGFr在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未来治疗思路提供线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毒感染对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的影响及抗病毒策略
    李伟, 马师师, 陈晓品
    2023 (1):  85-9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14
    摘要 ( 78 )   PDF  
    临床上,合并病毒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越来越多,在给予抗肿瘤治疗时也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引起病毒再激活。病毒再作用于机体,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常常需要抗病毒治疗的介入,这可能会导致抗肿瘤治疗中断或停止,进而影响患者预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在抗肿瘤内科治疗过程中预防病毒再激活开展了众多临床试验,为恶性肿瘤患者预防病毒再激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文就恶性肿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对患者抗肿瘤内科治疗的影响及抗肿瘤治疗期间的抗病毒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膀胱癌与泌尿系菌群相关性研究进展
    范粱, 崔振宇, 王娅琼, 杨文增
    2023 (1):  92-9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15
    摘要 ( 81 )   PDF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位居前列,且恶性程度高。随着对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宏基因组学原理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泌尿系菌群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膀胱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目前的相关研究,从膀胱癌患者的泌尿系菌群研究现状、作用机制和预防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寻求膀胱癌更好的微生物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症状群管理研究进展
    尹钰煊, 刘伟, 杨慧, 丁翠平
    2023 (1):  98-10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16
    摘要 ( 168 )   PDF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新药的出现,MM患者的预后有了极大改善,但由于疾病进展和治疗的毒副作用仍存在症状负担大、生活质量差等问题。症状群是指同时存在2个及以上相互关联且同时出现的症状组合,目前症状管理领域已由单一症状管理转变为症状群管理。本文总结了MM患者的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全身化疗及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1例
    权小英, 陈小艳, 雷蕾, 贾晓利, 吴春芝, 叶斌
    2023 (1):  104-10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1.17
    摘要 ( 7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