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1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2023 (3):  0-0. 
    摘要 ( 101 )   PDF(3919KB)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院士论坛
    肿瘤克隆进化与癌症发生研究进展
    赵萱, 林东昕
    2023 (3):  245-25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01
    摘要 ( 263 )   PDF  
    恶性肿瘤发生是突变细胞克隆在内外源性因素作用下不断积累基因组变异与功能损伤的结果。肿瘤克隆扩张的进程往往还伴随着更多组织器官无法自行修复的反应,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癌症一旦进展到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便急剧下降;而发现和干预的时间越早,治愈率也越高。因此,癌症防治需关口前移。本文综述癌症发生的肿瘤克隆进化前沿研究进展,以期为癌症早诊早治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共识
    基于分子指导的原发灶不明肿瘤临床诊治实践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 重庆市医学会精准医疗与分子诊断分会, 重庆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 员会
    2023 (3):  252-26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02
    摘要 ( 306 )   PDF  
    原发灶不明肿瘤(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CUP)的诊断对其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规病理诊断仅能确诊20%左右的CUP,分子溯源是诊断预后不良CUP的重要手段,但其临床检测标准和应用范围尚缺乏统一认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医学会精准医疗与分子诊断分会和重庆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临床实践,参考国内外文献,从CUP的概述、诊治现状、分子诊断的样本及技术选择、分子诊断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评述,经专家组讨论并形成6条专家共识,为CUP的分子溯源诊断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以促进其诊断技术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piR⁃hsa⁃130912促进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及其作用机制
    陈小祺, 赵冰冰, 李状, 俸艳英, 阳志军
    2023 (3):  263-27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03
    摘要 ( 215 )   PDF  
    目的 探讨piR⁃hsa⁃130912对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OC)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对EOC组织进行BGISEQ UMI Small RNA测序以及RT⁃qPCR检测,鉴定出piR⁃hsa⁃130912。用LV⁃piR⁃hsa⁃130912⁃up、piR⁃hsa⁃130912⁃inhibitor及相应阴性对照慢病毒感染EOC细胞A2780和SKOV3以干扰piR⁃hsa⁃130912表达水平,采用CCK⁃8、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肿瘤转移相关蛋白zeb⁃1、E⁃cadherin以及vimentin的表达水平。结合RNA测序、GSEA分析、KEGG及GO分析初步探索piR⁃hsa⁃130912调控EOC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作用机制。结果 BGISEQ UMI Small RNA测序和RT⁃qPCR验证结果显示,piR⁃hsa⁃130912在EOC组织中高表达。与相应阴性对照组比较,过表达piR⁃hsa⁃130912可增强A2780和SKOV3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均P<0.05),促进A2780细胞中zeb⁃1及vimentin的蛋白表达(P=0.020, 0.017)并抑制E⁃cadherin的表达(P<0.001);抑制piR⁃hsa⁃130912表达可导致A2780和SKOV3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减弱(均P<0.05),促进SKOV3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P=0.005)并抑制vimentin的表达(P=0.015)。piR⁃hsa⁃130912可能参与花生四烯酸代谢、亚油酸代谢、MAPK等癌症相关信号通路以及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途径的调节。结论 piR⁃hsa⁃130912可促进EOC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脂质代谢、MAPK等癌症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表达核凋亡诱导因子1增强鼻咽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陈旭霞, 杨晓慧, 陈伟玲, 周玉飞, 李开国, 曲颂
    2023 (3):  272-27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04
    摘要 ( 162 )   PDF  
    目的 探究核凋亡诱导因子1(nuclear 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1,NAIF1)对鼻咽癌细胞CNE⁃2R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AIF1在鼻咽癌细胞CNE⁃2和CNE⁃2R的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感染技术将NAIF1过表达慢病毒(LV⁃NAIF1组)及其阴性对照慢病毒(LV⁃NC组)分别感染CNE⁃2R细胞,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AI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在不同照射剂量(0、2、4、6、8 Gy)照射下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并计算相应的存活分数,采用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各组细胞6 Gy照射前后的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 与CNE⁃2细胞相比,NAIF1在CNE⁃2R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与LV⁃NC组相比,LV⁃NAIF1组CNE⁃2R细胞中NAI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01)。经不同剂量照射后,与LV⁃NC组相比,过表达NAIF1可以抑制CNE⁃2R细胞的增殖能力(均P<0.05),降低CNE⁃2R细胞的克隆形成数和存活分数(P<0.05)。经6 Gy照射后,与LV⁃NC组相比,过表达NAIF1可使更多的CNE⁃2R细胞滞留在G2/M期(P<0.01)。结论 NAIF1在鼻咽癌细胞CNE⁃2R中低表达,过表达NAIF1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从而增强鼻咽癌细胞CNE⁃2R的放射敏感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檗碱诱导前列腺癌细胞铁死亡及其作用机制
    穆克飞, 叶纪伟, 沈远径, 张赛, 郭新武
    2023 (3):  278-28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05
    摘要 ( 262 )   PDF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前列腺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前列腺癌DU145和PC⁃3细胞,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1.560、3.125、6.250、12.500、25.000、50.000、100.000 μmol/L)小檗碱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half⁃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采用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试剂盒检测细胞内GSH水平;胱氨酸定量分析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胱氨酸水平,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的Fe2+水平;qRT⁃PCR检测铁死亡相关基因(GPX4、COX2、FTH1和SLC7A11)的表达水平。结果 各浓度小檗碱均可抑制DU145和PC⁃3细胞增殖活力(均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19.94 μmol/L和20.18 μmol/L。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可逆转小檗碱(20 μmol/L)对DU145和PC⁃3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作用(均P<0.001),但细胞凋亡和焦亡抑制剂不能恢复细胞活力。20 μmol/L小檗碱可明显降低DU145和PC⁃3细胞内GSH水平和胱氨酸水平(均P<0.001),上调脂质ROS水平和Fe2+水平(均P<0.001),但Fer⁃1可逆转小檗碱诱导的细胞内脂质ROS水平和Fe2+水平(均P<0.001),并恢复GSH和胱氨酸水平(均P<0.001)。此外,小檗碱显著下调DU145和PC⁃3细胞中SLC7A11和GPX4的表达水平(均P<0.05),并上调COX2和FTH1的表达水平(均P<0.01)。过表达SLC7A11可逆转小檗碱对前列腺癌细胞铁死亡的促进作用(均P<0.001)。 结论 小檗碱可能通过抑制SLC7A11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内脂质ROS累积和Fe2+水平上调,进而导致细胞发生铁死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鲜碱靶向调控PI3K/KEAP1信号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并诱导自噬及凋亡
    吕思慧, 梁金兰, 邓明晶, 刘萤照, 王琪
    2023 (3):  285-29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06
    摘要 ( 192 )   PDF  
    目的 探讨白鲜皮活性单体白鲜碱(Dictamnine)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人卵巢癌细胞系(A2780、PA⁃1)及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株(IOSE80)分别用不同浓度白鲜碱(0、32、65、125、250 μmol/L)处理,CCK⁃8实验检测各细胞IC50值。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出白鲜碱治疗卵巢癌的核心靶点,分子对接评估结合能力。选取A2780细胞用白鲜碱(0、50、75 μmol/L)处理后,利用CCK⁃8实验、HE染色、Annexin V⁃FITC/PI双染法、Western blot法分析白鲜碱对A2780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影响。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白鲜碱对卵巢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染色(IHC)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leaved PARP、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白鲜碱作用于A2780细胞、PA⁃1细胞的IC50显著低于IOSE80细胞,其中对A2780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白鲜碱(50 μmol/L、75 μmol/L)处理组的A2780细胞增殖能力较未处理细胞明显下降(均P<0.05)。网络药理学筛选出10个白鲜碱抗卵巢癌的核心靶点,结合能力较强的靶点为 PIK3CD、KEAP1、AHR。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白鲜碱处理48 h、72 h后A2780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上升(均P<0.01)。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与未处理组相比,白鲜碱处理组的A2780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PAR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自噬相关蛋白SQSTM1/p62、KEAP1表达水平下降,LC3B Ⅱ/Ⅰ比例升高;PI3K信号通路蛋白PI3K表达水平下降(均P<0.05)。白鲜碱处理后,裸鼠移植瘤体积明显减小(P=0.0053);镜下可见瘤组织有明显凋亡细胞;IHC染色结果显示Ki67表达水平降低,Cleaved PARP表达水平上升(均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白鲜碱处理后A2780细胞呈短纺锤形或卵圆形,且体积变小;移植瘤组织中存在凋亡/坏死细胞。结论 白鲜碱可能靶向调控PI3K/KEAP1信号转导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并诱导自噬及凋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通过调节HIF⁃1α介导衰老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增殖
    刘华英, 夏雪, 张孟维, 罗琴琴
    2023 (3):  291-29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07
    摘要 ( 190 )   PDF  
    目的  探讨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BDMC)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1975和NCI⁃H520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和20 μmol/L的BDMC处理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e ester,CFSE)法检测细胞增殖,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染色和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实验检测SA⁃β⁃Gal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SA⁃β⁃Gal阳性细胞比例。然后分别以20 μmol/L BDMC、20 μmol/L缺氧诱导因子HIF⁃α抑制剂PX⁃478或20 μmol/L BDMC+20 μmol/LPX⁃478处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1975和NCI⁃H520,以等剂量PBS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IF⁃1α和HIF⁃2α蛋白的表达,SA⁃β⁃Gal染色实验检测SA⁃β⁃Gal活性。结果 与PBS组相比,BDMC组NCI⁃H1975和NCI⁃H520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均P<0.05),CFSE阳性增殖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均P<0.01);AO阳性细胞单位数明显减少(均P<0.01),Annexin V+PI-和SA⁃β⁃Gal+PI-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均P<0.01),SA⁃β⁃Gal活性明显增加(均P<0.001),HIF⁃1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P<0.001)。相比于BDMC组,BDMC+PX⁃478组的HIF⁃1α蛋白表达降低(P<0.05),SA⁃β⁃Gal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减少。结论 BDMC可能通过上调HIF⁃1α信号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衰老,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方山慈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网络药理学分析
    吴灵君, 梁聪, 黄菊, 李佳琳, 黄松岭, 陈祝英, 何萍
    2023 (3):  298-30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08
    摘要 ( 181 )   PDF  
    目的 探讨复方山慈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组和复方山慈菇醇提物(compound cremastra appendiculata ethanol extraction,CCAEE)高剂量组(1.8 g/kg)以及低剂量组(0.9 g/kg),每组5只。按照分组连续灌胃给药21 d后,处死裸鼠并计算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重量和抑瘤率。采用TCMSP 2.3数据库选出复方山慈菇有效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OMIM、GeneCards 5.14、DrugBank 5.1.10、TTD数据库筛选关键靶点并利用STRING 11.5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然后筛选核心靶点,以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并筛选出核心有效成分。利用Metascape 3.5平台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各组荷瘤裸鼠分别给药处理21 d后,与模型组比较,DOX组和CCAEE高、低剂量组裸鼠移植瘤体积、重量均明显减小(均P<0.05),抑瘤率分别为89.67%、67.39%和43.48%。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复方山慈菇有效成分27个,抗乳腺癌关键靶点108个,其中核心靶点23个,主要包括TP53、MAPK3、MAPK1、RELA、AKT1、FOS、ESR1、TNF、IL6、MAPK14等;核心有效成分5个,分别为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2⁃甲氧基⁃9,10⁃二氢菲⁃4,5⁃二醇、去氧鬼臼毒素。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复方山慈菇主要通过激素调节等生物过程以及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抗乳腺癌作用。 结论 复方山慈菇能抑制人乳腺癌移植瘤生长,其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等核心有效成分作用于TP53等核心靶点及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而发挥抗乳腺癌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情监测
    2015—2019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0~14岁儿童白血病流行特征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李秋林, 余家华, 容敏华, 周子寒, 曹骥, 葛莲英, 余红平, 柳亮
    2023 (3):  304-31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09
    摘要 ( 175 )   PDF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0~14岁儿童白血病疾病负担水平及变化趋势,了解广西儿童白血病疾病负担现状,为儿童肿瘤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广西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2015—2019年儿童白血病发病和死亡数据,按照不同性别、年龄、地区计算儿童白血病发病率/死亡率、中标发病率/死亡率(采用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和世标发病率/死亡率(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以评估儿童白血病发病和死亡水平,计算过早死亡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伤残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s)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以分析儿童白血病疾病负担情况。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儿童白血病发病率、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并评价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5—2019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共报告儿童白血病新发病例295例,发病率为3.86/10万,中标发病率为3.58/10万,世标发病率为3.93/10万(城市地区发病率和中标发病率分别为4.25/10万和3.99/10万,农村地区分别为3.37/10万和3.09/10万);共报告儿童白血病死亡例数136例,死亡率为1.78/10万,中标死亡率为1.74/10万,世标死亡率为1.79/10万(城市地区死亡率和中标死亡率分别为1.70/10万和1.70/10万,农村地区分别为1.87/10万和1.79/10万)。2015—2019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APC=-5.79%,P=0.29);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APC=-9.95%,P=0.03);男性和女性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与总体趋势基本一致。2015—2019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0~14岁儿童白血病所致DALYs为4 255.48人年,DALYs率为55.65/10万,其中0~4岁组DALYs率为63.86/10万,5~14岁组DALYs率为51.14/10万。男性儿童白血病发病率、死亡率及DALYs均高于女性。结论 2015—2019年广西肿瘤登记地区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s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男性儿童白血病的疾病负担高于女性,农村地区儿童白血病疾病负担高于城市地区儿童,重点关注人群为0~4岁幼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341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表达及临床特点分析
    李宁, 丁璐月, 刘炜, 王天有
    2023 (3):  311-31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10
    摘要 ( 204 )   PDF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融合基因表达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41例初发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基因检出情况分为融合基因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不同组间的临床特点、完全缓解率、复发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341例ALL患儿融合基因阳性检出率为48.1%(164/341),共检出15种融合基因,包括TEL⁃AML1、KMT2A重排、E2A⁃PBX1、BCR⁃ABL1、MEF2D重排、SIL⁃TAL1等。不同年龄组间融合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KMT2A重排多见于<1岁组,MEF2D重排多见于>10岁组。KMT2A重排+、BCR⁃ABL1+、MEF2D重排+和SIL⁃TAL1+患儿易发生高白细胞血症,且后3类患儿更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KMT2A重排(P<0.001)、BCR⁃ABL1(P=0.001)、MEF2D重排(P=0.001)多见于高危患者。融合基因阳性组基因突变检出率显著低于阴性组(27.9% vs 53.6%,P<0.001)。Ph⁃like基因仅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检出,且以IK6亚型检出率最高,其中40%(8/20)的IK6亚型与BCR⁃ABL1关联。在治疗第33天和第12周评估中,BCR⁃ABL1+ ALL患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esease,MRD)完全缓解率均低于对应时间点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的MRD完全缓解率(均P<0.05)。融合基因阳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1),但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其中KMT2A重排+患者复发率及死亡率均最高。结论 初发ALL患儿因融合基因表达不同其临床特点、治疗缓解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治疗过程中监测MRD是评估危险度分层、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前血小板分布宽度和肿瘤大小比值在非转移性肺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赵光强, 薛天慧, 颜兵
    2023 (3):  317-32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11
    摘要 ( 153 )   PDF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与肿瘤大小(tumor size,TS)比值(PDW to TS ratio,PdwTR)在非转移性肺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自2012年12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治疗后病理确诊的非转移性肺腺癌患者198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dwTR的最佳截断值,并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PdwTR低组和PdwTR高组,采用时间依赖的ROC曲线评估PdwTR、PDW、TS预测DFS的效能,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dwTR与DFS的关联。结果 PdwTR最佳截点值为7.45,其预测3年DFS的敏感性为93.90%,特异性为61.2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CI:0.75~0.90)。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PdwTR低组的DFS低于PdwTR高组(log⁃rank χ2=28.99,P<0.001);Cox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BMI、CEA水平、T分期、N分期、TNM分期、NLR、LMR和PNI等潜在混杂因素后,PdwTR高组的复发风险较PdwTR低组下降93.0%(HR=0.07,95%CI:0.02~0.33,P=0.001)。结论 术前PdwTR低与非转移性肺腺癌患者DFS较差独立相关,可作为DFS的预测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龚靖杰, 张海波, 杨毅, 曹佳雨, 丁楠, 赵俊
    2023 (3):  322-32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12
    摘要 ( 184 )   PDF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呼吸科、老年肿瘤科住院的205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EORTC QLQ⁃C30 version 3.0中文版以及肺癌补充模块QLQ⁃LC13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以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生活质量量表各领域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在QLQ⁃C30各领域得分中患者社会功能得分最低为66.67(IQR:50.00,83.33)分,疲倦症状得分最高为33.33(IQR:11.11,33.33)分;QLQ⁃LC13各领域得分中患者咳嗽症状得分最高为33.33(IQR:0.00,33.33)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情绪功能以及咳嗽、失眠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是影响情绪功能的因素(P<0.05);家庭经济状况是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状况以及经济困难的影响因素(P<0.05);临床分期是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经济困难、腹泻症状以及手肩疼痛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病程是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吸烟史是总体健康状况、失眠症状、咳嗽症状以及其他部位疼痛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患者虽然较少出现其他疼痛症状,但腹泻症状更严重(P<0.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女性、年轻、家庭条件差、病程较短、临床分期高、无力工作、有吸烟史的患者应给予更多关注,并提供个性化支持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铜及其复合物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林倩, 樊慧明, 邹游, 陈始明
    2023 (3):  328-33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13
    摘要 ( 246 )   PDF  
    铜作为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金属元素,参与了重要的生命活动,铜稳态紊乱将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并通过多种机制诱导不同形式的细胞死亡,如铜死亡(cuproptosis)模式。近年来,铜及其复合物的抗肿瘤治疗作为潜在的新兴策略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铜诱导细胞死亡的机制及铜复合物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利用铜及铜复合物进行相关抗肿瘤治疗方法提供有益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死亡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李嘉, 杨进, 梁国标, 陈林
    2023 (3):  334-33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14
    摘要 ( 201 )   PDF  
    近年来细胞死亡方式在前列腺癌中研究的越来越多,包括凋亡、自噬和铁死亡。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细胞死亡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大部分研究者拟通过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死亡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大量研究表明,铁死亡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就铁死亡在前列腺癌中的机制和治疗前景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激活蛋白1调控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王莉, 黄峰, 晁旭, 冯雪松
    2023 (3):  339-34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15
    摘要 ( 184 )   PDF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侵袭转移的机制问题一直是医学界近年来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HCC中癌细胞的扩散可能与非可控性炎症形成、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免疫逃逸以及微血管生成等过程密不可分。大量研究证明激活蛋白1(activating protein 1,AP⁃1)是哺乳动物体内重要的转录因子,当机体受到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后可促使其过度激活。过度激活的AP⁃1在DNA结合域、转录调控域、寡聚化位点和核定位区等结构的紧密配合下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癌性转化。本文就AP⁃1在HCC侵袭转移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死亡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肝细胞癌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颜国鸿, 叶新平
    2023 (3):  344-34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16
    摘要 ( 163 )   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一线方案,但耐药性使TKIs疗效受限。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非凋亡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大量研究表明,铁死亡与HCC TKIs治疗耐药机制相关,而诱导HCC发生铁死亡能提高TKIs疗效,减弱其耐药性。本文就铁死亡在HCC TKIs治疗及耐药中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膳食烷基间苯二酚在癌症预防中的研究进展
    范湾, 王健, 白金山, 张金枫, 李林霖, 赵少辉, 杨军, 杨春
    2023 (3):  349-35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17
    摘要 ( 156 )   PDF   PDF(mobile)(358KB) ( 13 )  
     烷基间苯二酚(alkylresorcinols,ARs)是一种酚类脂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小麦、黑麦等全谷物的麸皮。目前研究认为ARs可作为全谷物摄入量的膳食生物标志物,同时广泛应用于全谷物与癌症等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ARs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菌、调节人体代谢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生物活性,可能在癌症的化学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膳食ARs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来源,阐述膳食ARs在癌症预防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以期为癌症预防研究提供新线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技术在乳腺癌磁共振影像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黄向阳, 赵欣, 金观桥
    2023 (3):  354-35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18
    摘要 ( 237 )   PDF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乳腺癌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其肿瘤诊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发展迅速,在AI技术协助下MRI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进一步提高,在病灶检出、分割、诊断、病理及分子分型、病情预测、疗效评估等临床需求方面均有显著进展,本文就AI在乳腺癌MRI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液基细胞学发现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
    赵春梅, 王燕, 奎翔, 郭敏敏, 欧志燕, 柯阳
    2023 (3):  359-36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3.03.19
    摘要 ( 14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