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10-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共识
    肿瘤突变负荷检测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遗传性肿瘤标志物协作组,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分子病理协作组
    2020 (5):  485-49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01
    摘要 ( 2483 )   PDF(1103KB) ( 3210 )  
     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作为一个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在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疗效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TMB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的全外显子测序和靶向Panel测序的拟合算法,但检测方法、阈值和报告格式缺乏统一标准。此外,TMB值在不同癌种中存在显著差异,也为该标志物在临床中规范应用带来困难。本共识围绕TMB的定义、临床意义、检测标准化及与其他免疫标志物如PD-L1、dMMR/MSI-H的关系等要点,结合中国实践,为临床提供8条TMB检测及应用共识推荐。希望本专家共识可以提高临床医师及检测人员对TMB临床意义及检测规范的认识,从而更加准确地解读检测结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临床服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专栏
    健康中国行动与肿瘤精准健康管理
    周泽宸, 余红平, 陈大方
    2020 (5):  495-50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02
    摘要 ( 548 )   PDF(1270KB) ( 665 )  
    恶性肿瘤是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加强癌症防治,保障全民健康,国务院在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指出要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传统的健康管理模式正在向精准健康管理转变。对于癌症防治,精准健康管理在信息采集方面结合多组学与生物医学大数据技术,以精确识别肿瘤生物标志物和个体易感性。在肿瘤风险评估方面,机器学习和生物信息挖掘等方法的应用,能够建立更有效的肿瘤发病和进展预测模型,精准识别肿瘤的高危人群。在干预方面,分子靶向药物和药物基因组学可以实现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最大限度地增强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综合个体的生活方式、生理状态、代谢指征和遗传背景的精准营养干预与生活方式干预策略也对肿瘤患者的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群医学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丁可鑫, 余红平, 陈大方
    2020 (5):  501-50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03
    摘要 ( 430 )   PDF(641KB) ( 210 )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全民共建共享“健康中国”时代。本文通过对群医学理念和实践的回顾和总结,认为群医学是符合健康中国建设的价值取向和方法学。当前我国建设健康中国,需要在群医学指导下从全生命历程、全健康服务、全人群保障等角度规划健康服务,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服务新体系;需要在群医学实践中统筹个体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措施与人群整体健康行动,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大健康管理机制。因此我们倡议,在建设健康中国过程中发展群医学以减少健康不平等,促进全人群健康效益最大化;同时应用群医学的发展成果不断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乳房重建诊疗专栏
    Advances in Oncoplastic Breast Surgery
    Louis Chow Wing-cheong
    2020 (5):  506-51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04
    摘要 ( 232 )   PDF(1381KB) ( 111 )  
    Evidence from six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s has shown that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S) is a safe alternative to mastectomy, and this led to a heightened interest in achieving and balancing local control and cosmetic outcome post-surgery. However, it is also becoming apparent that conventional BCS techniques may not produce cosmetically favorable results for patients who present with ill-defined or poorly situated breast tumors. Other factors that are commonly found in Chinese women, such as small-volume and denser breasts, also contribute to the difficulty in achieving an optimal cosmetic outcome post-surgery, thus necessitating the need for oncoplastic breast surgery techniques to be employed. This article serves as an overview of the recent advances and principles of oncoplastic breast surgery, as well as the use of autologous fat grafts to improve cosmetic results and eliminate remaining smaller deformities post-surgery.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治疗体系下乳腺癌乳房重建时机的思考
    刘钭琬儿, 吴炅
    2020 (5):  511-51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05
    摘要 ( 626 )   PDF(1185KB) ( 168 )  
    随着女性对形体美和生活质量追求日渐增加,乳腺癌乳房重建手术日益受到重视。乳房重建的时机包括即刻乳房重建、延期乳房重建和延期-即刻乳房重建。在综合治疗体系下,任何局部治疗均应考虑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衔接及相互影响。在辅助放疗、辅助/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背景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乳腺癌乳房重建的时机选择应当全面、审慎,兼顾患者安全性和美观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与乳房重建研究进展
    陈铭, 吴炅
    2020 (5):  516-520.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06
    摘要 ( 782 )   PDF(604KB) ( 162 )  
    乳房重建已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不影响肿瘤安全性的基础上,可重塑乳房外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关于新辅助治疗对乳房重建的影响尚存争议,大部分研究认为新辅助治疗可能影响乳房重建时机,但并不增加乳房重建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不影响患者预后,即新辅助治疗与乳房重建并不矛盾。本文将从新辅助治疗对乳房重建时机、重建方式、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作一评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现状及术式选择
    李妍霜, 蒋宏传
    2020 (5):  521-526.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07
    摘要 ( 732 )   PDF(1307KB) ( 263 )  
    乳房切除术后的乳房缺失会对患者身体外观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乳房重建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行乳房切除术的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因此对于乳腺外科医师而言,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乳房重建技术十分必要。但目前仍有诸多因素制约我国临床大规模开展乳房重建手术,学者们对乳房重建手术也仍存有顾虑。本文将阐述乳房重建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以期更系统、完整、理性地认识乳房重建手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热点讨论
    朱李玲, 陈凯, 李顺荣
    2020 (5):  527-53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08
    摘要 ( 745 )   PDF(6887KB) ( 68 )  
    乳腺癌是导致女性第二性征丢失的最主要原因。乳腺外科医师在探索保留乳房的同时,也开始为乳房切除患者探索重建乳房的方法,其中包括假体乳房重建、自体乳房重建和外负压抽吸的脂肪填充乳房重建等。本文从乳房分型、手术决策、假体选择、手术切口及层次、胸大肌处理及术后护理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提供“一步法”硅胶植入乳房重建的可执行、可重复手术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字型腺体组织瓣肿瘤整形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的应用
    张辉, 邓舒婷, 岳叶丽, 于峰, 景周宏, 曾俊杰, 郑晓东, 刘晓渝
    2020 (5):  532-53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09
    摘要 ( 234 )   PDF(4382KB) ( 183 )  
    目的 探讨“人”字型腺体组织瓣肿瘤整形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乳腺癌保乳术且接受“人”字型腺体组织瓣肿瘤整形技术的78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手术时间65~175 min,平均时间98 min;术中切除组织体积47~214 mm3,平均124.3 mm3;其中有2例患者术中初次冷冻病理检查结果示切缘阳性,再次切取切缘行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及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阴性;2例患者因肿瘤病灶位于乳头乳晕区且术中近乳头侧切缘阳性而切除乳头乳晕复合体。术后3个月患者对乳房美容效果的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71例(91.0%)、满意6例(7.7%),一般1例(1.3%),无不满意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8.7%。术后3个月专科医师对乳房美容效果客观评分,其中优秀69例(88.5%),良好8例(10.3%),一般1例(1.3%)。术后共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术后切口感染1例,局部皮下积液1例,乳头乳晕部分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延迟术后辅助治疗。结论 “人”字型腺体组织瓣肿瘤整形保乳技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获得满意的术后美容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REST4 对胶质细胞瘤 U8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李华顺, 牛东生, 曹少祥
    2020 (5):  538-542.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10
    摘要 ( 340 )   PDF(7132KB) ( 60 )  
    目的 探讨抑制元素l-沉默转录因子4 (repressor element 1-silenc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REST4)基因对胶质细胞瘤U87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REST4-siRNA转染至胶质细胞瘤U87细胞(si-REST4组),同时设置siRNA阴性对照组(si-NC组)及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EST4 mRNA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 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U87细胞中REST4、PI3K、AKT、mTOR、p-PI3K、p-AKT和p-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转染后,与Control组及si-NC组相比,si-REST4组U87细胞中REST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0.05),细胞迁移率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及si-NC组相比,si-REST4组U87细胞PI3K、AKT、mTOR、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REST4可能通过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细胞瘤U87细胞增殖、迁移并促进其凋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达本胺对利妥昔单抗耐药 B 细胞淋巴瘤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柯晴, 罗瞾, 岑洪
    2020 (5):  543-54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11
    摘要 ( 311 )   PDF(10006KB) ( 54 )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在体外对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西达本胺、利妥昔单抗单药或联合作用于淋巴瘤Jeko-1和Jeko-1/R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R检测CD20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组蛋白H3、H4的乙酰化水平。结果 25 μg/mL、50 μg/mL、100 μg/mL和200 μg/mL利妥昔单抗在48 h可呈剂量依赖式抑制Jeko-1细胞增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33,P<0.001),且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Jeko-1/R细胞(均P<0.001)。4 μmol/L、8 μmol/L和16 μmol/L西达本胺在48 h呈剂量依赖式抑制Jeko-1和Jeko-1/R细胞增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68,P=0.003;F=51.456,P<0.001),但不同浓度西达本胺作用Jeko-1和Jeko-1/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西达本胺(8 μmol/L)联合利妥昔单抗(100 μg/mL)分别处理Jeko-1和Jeko-1/R细胞48 h,与单药西达本胺比较,联合处理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增高(P<0.001)。西达本胺在48 h呈剂量依赖式上调Jeko-1/R细胞CD20 mRNA表达和组蛋白H3和H4乙酰化水平(P<0.001)。结论 西达本胺可抑制耐药B细胞淋巴瘤Jeko-1/R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及CD20 mRNA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572 通过靶向调控 WWOX 影响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余园园, 雷怀定, 吴呈霖, 赵苏, 王梅芳
    2020 (5):  548-554.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12
    摘要 ( 248 )   PDF(32182KB) ( 43 )  
    目的 探讨miR-572靶向氧化还原酶的WW结构域(WW domain 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WWOX)调控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50例2016年3月—2018年5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手术切除肺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572 inhibitor和miR-572 mimics转染至肺癌A549和L9981细胞;采用qRT-PCR检测miR-572和WWOX的mRNA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分析miR-572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验miR-572和WWOX的靶向关系。结果 miR-572在肺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均P<0.05)。下调miR-572后,肺癌细胞A549、L9981中miR-572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细胞增殖能力也降低(均P<0.05),细胞G0/G1期比例和细胞凋亡率均升高(均P<0.05);而上调miR-572后,肺癌A549、L9981细胞增殖能力升高(均P<0.05),细胞G0/G1期比例和细胞凋亡率则降低(均P<0.05)。WWOX在肺癌组织和细胞中低表达(均P<0.05),且在肺癌组织中WWOX与miR-572表达呈负相关(r=-0.669,P<0.001)。下调WWOX可逆转下调miR-572对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周期阻滞和凋亡促进作用。 结论 下调miR-572可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负调控WWOX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miR-21、miR-204、miR-34a 联合检测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WU Hailing, YUAN Chong
    2020 (5):  555-559.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13
    摘要 ( 340 )   PDF(6007KB) ( 132 )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miR-21、miR-204和miR-34a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2例胃癌患者、22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和25名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miR-21、miR-204和miR-34a的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中miR-21的表达水平高于胃部良性病变及健康志愿者(均P<0.001),miR-204和miR-34a表达水平低于其余两组(均P<0.001)。miR-204表达水平与胃癌远处转移相关(P=0.048)。ROC曲线显示,miR-21、miR-204、miR-34a单独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36、0.724和0.654;联合诊断的AUC为0.84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86%和65.96%,联合诊断的AUC明显高于各单独指标(均P<0.05)。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胃癌的AUC为0.82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3%和69.23%。结论 血清miR-21、miR-204和miR-34a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的诊断效能,在早期胃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宫颈癌术后患者列线图预测模型及危险分层系统构建
    罗山晖, 朱维培
    2020 (5):  560-565.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14
    摘要 ( 488 )   PDF(14995KB) ( 156 )  
    目的 构建宫颈癌术后患者列线图预测模型,基于列线图个体得分建立危险分层系统。方法 通过搜索美国SEER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数据库中1973—2015年的6 835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同时选取120例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宫颈癌手术的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队列。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的Cox回归筛选预后因子并构建列线图,基于列线图模型建立危险分层系统。结果 Cox回归分析显示诊断年龄、人种、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淋巴结清扫状况、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是宫颈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由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在建模队列、内部验证队列和外部验证队列分别为0.824、0.814、0.730,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效果与实际生存情况基本相符,危险分层系统能区分不同FIGO分期患者的生存情况(均P<0.05)。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宫颈癌术后患者预后,基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危险分层系统对区分高危患者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直肠癌STIM1高频突变介导的免疫抵抗模式及其分子机制
    袁浩, 钟华戈, 严林海, 唐卫中
    2020 (5):  566-571.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15
    摘要 ( 320 )   PDF(16194KB) ( 105 )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基因突变频谱及其介导的CRC免疫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CRC患者36例,采用新一代测序(NGS)技术检测组织和血液样本中的基因突变情况。对突变频谱进行分子网络事件描述,采用TIMER和CancerSEA数据库对核心分子进行免疫浸润和组织单细胞分布分析,用Reactome数据库对核心分子进行功能聚类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核心免疫抵抗事件网络。结果 组织和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 1,STIM1)为筛选的高频突变基因(突变频率为97.2%)。免疫浸润和单细胞分布显示STIM1与RELA、JUN共同参与免疫反应,STIM1、RELA与JUN mRNA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与CD4+T细胞的浸润水平显著相关(r=0.554,0.565,0.319,均P<0.05),且RELA、JUN均与STIM1呈正相关 (r=0.579,0.223,均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CD4+T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水平越高,结肠癌患者生存预后越差。功能聚类分析显示,STIM1与适应性免疫系统、固有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以及免疫反应蛋白类泛素化修饰相关,PPI网络分析显示,STIM1与RELA、JUN相关。结论  STIM1可能与RELA、JUN共同参与免疫抵抗网络形成,是CRC免疫抵抗中的重要调控因素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ACE 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原发性肝癌并门脉癌栓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
    唐置鸿, 袁度, 陈智炜, 孟维达, 吴飞翔, 王小波
    2020 (5):  572-57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16
    摘要 ( 362 )   PDF(2231KB) ( 203 )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淋巴细胞比值(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lymphocyte ratio index,ALRI)在原发性肝癌并门脉癌栓(primary liver cancer-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LC-PVTT)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1日至2018年8月22日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175例PLC-PVT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依赖性ROC曲线确定ALRI的最佳临界值。采用Cox 回归模型分析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预测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ROC曲线显示,ALRI的最佳临界值为49.37,对应曲线下面积为0.71。Kaplan-Meier分析显示,ALRI>49.37的患者OS较ALRI≤49.37的患者短(P=0.003)。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RI>49.37、行1次以上TACE治疗、Child-Pugh分级B级、凝血酶原时间≥13 s是患者TACE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TACE术前ALRI>49.37是PLC-PVTT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XPO1 抑制剂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张甲辉, 王亮
    2020 (5):  578-58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17
    摘要 ( 410 )   PDF(769KB) ( 236 )  
    核输出蛋白1(exportin 1,XPO1)是一种转运受体蛋白,能转运富含亮氨酸的蛋白质,从细胞核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质。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XPO1常过度表达而导致细胞生长凋亡调节异常或细胞周期异常。因此,XPO1抑制剂可作为靶向药物,阻碍过度表达的XPO1转运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效果。本文综述XPO1抑制剂在不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ARP抑制剂在子宫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张珩, 孔为民
    2020 (5):  584-587.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18
    摘要 ( 360 )   PDF(638KB) ( 143 )  
    复发性及难治性子宫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差,治疗手段有限。近年来妇科肿瘤的靶向治疗进展迅速,其中靶向药物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比卵巢癌,PARP抑制剂在子宫恶性肿瘤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目前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显示了一定的应用潜力,与ICIs、血管生成抑制剂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靶向药物联合用药有望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PARP抑制剂在子宫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驱动基因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
    陈静宇, 卜昆鹏, 李必迅
    2020 (5):  589-593.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19
    摘要 ( 326 )   PDF(600KB) ( 133 )  
    癌症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VTE)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死因之一,也是肺癌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研究显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驱动基因状态与VTE发生风险有关,常见的驱动基因主要包括EGFR、ALK、ROS1及KRAS等,因此检测患者的驱动基因状态对早期筛选VTE高危人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NSCLC患者驱动基因状态与VTE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LRP1 炎症小体与肿瘤研究进展
    黄丰泽, 梁万旺, 孙达欣
    2020 (5):  594-598.  doi: 10.3969/j.issn.1674-5671.2020.05.20
    摘要 ( 459 )  
    炎症小体是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是天然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炎性小体的形成能激活半胱天冬氨酸酶-1(Caspase-1),进而引起细胞因子前体pro-IL-1β和pro-IL-18成熟和分泌并诱导细胞焦亡。NOD样受体蛋白1(nod like receptor protein 1,NLRP1)炎症小体由、接头蛋白ASC(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和效应蛋白Caspase-1构成,其激活失调与肿瘤发病机制有关,但目前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仍然存争议。本文就NLRP1炎症小体与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